中国汽车产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获准造汽车的都是国企,有心造车的民营企业,却被挡在体制之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锤子落定,中国汽车行业终于向民营车企打开大门。但无论国有抑或民营,青涩幼小的中国车企以同样忐忑的心情迎来了兴致勃勃冲进来的洋车世界。
市场与技术双重较量
2001年中国汽车总销量是238万辆。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汽车的黄金十年就此触发。
“那时很多海外车企品牌老总就已意识到,一个伟大的市场正在诞生。”罗兰贝格汽车行业高级分析师张君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入世成就了中国这个伟大的汽车市场。
繁华的背后也有隐忧。中国汽车市场这十年飞速发展,但自主品牌车型销量只占据不到30%的市场份额,超过70%的市场份额被海外品牌的车型占据。而且自主品牌的销量份额今年来还有所下滑,因为技术的缺乏,自主车企未来的发展前景很不明朗。
中国入世谈判时,在汽车行业是留有一手的。世贸组织答应给中国汽车行业六年的保护期,对海外车企与中方的合资企业,国家政府也有条件限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中方获悉外方的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
“我们的汽车行业对于入世获得了两大优势,一是全球最大的市场,第二就是学会造车了”,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快人快语,他说:“我用词很客观,我们不是领头造车,不是造好车,只是会造车了。”
张君毅也表示,中国车企生产车辆基本不存在问题,但是关键技术还是掌握在外方的手里。如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的先进技术外方是不会拿出来共享的,合资企业的中方和自主品牌在这一块的技术确实比较薄弱。
中国贸促会汽车委员会会长王侠认为,关键技术是一种能力的积累,中国车企要学到关键技术不容易,自主车企未来的出路还在于努力积累,创新自主。黄金十年过后的汽车市场,中国自主车企如何实现技术突破,达到国际汽车大品牌水平或超越他们,这是摆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决策者面前的一道大命题。
企业:吉利10年成为吞象巨蟒
2001年11月9日,吉利汽车的当家老大李书福正沉浸在实现梦想的巨大喜悦中,因为这一天,他所生产的吉利豪情终于登上了中国轿车生产目录,为了这个轿车生产资质,李书福已经奔波了7年。而在2011年的11月,李书福已经成为吉利汽车和沃尔沃轿车公司的董事长,10年前吉利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10年后,吉利成为中国第一家收购海外汽车公司的跨国企业。
从1994年开始,李书福便开始着手造起了汽车,但是在中国要生产汽车必须先要通过国家审批,进入汽车目录,但是当时这对私营企业来说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李书福回忆,“因为当时国家不同意生产汽车,所以我们就先生产摩托车,吉利是全中国第一家私人生产摩托车的企业。”此后多年,吉利一直在为一张轿车“准生证”而奔波。
李书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国家不同意吉利进入汽车领域的唯一理由,是说这个行业太深,竞争太激烈,吉利进去一定失败。”对于这一论调,李书福不甘心:“我们希望国家能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做轿车梦,几十亿的投资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不向银行贷一分钱,一切代价民营企业自负,不要国家承担风险。”
一方面是李书福不屈的信念,一方面是国家希望在加入WTO之后,国内汽车工业在面对国外的冲击时能够多一分竞争力。终于,在中国加入WTO的前10天,吉利以夏利为原型的第一辆汽车“豪情”正式登上了中国轿车生产目录。由此,吉利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
不可否认的是,在2001年的时候,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属于落后水平,当时国内汽车工业规模小,汽车产品数量少、技术含量低,但是售价却很高。因此在入世之前,不少业内人士预测,加入WTO后,中国汽车产业会因为国外大量低价、先进的汽车涌入而导致崩溃。
面对这样的冲击,李书福选择迎难而上:“失败了,就当是教训;成功了,就当是经验。”
吉利成功了,十年一路走来,吉利创造了无数个第一:2003年,吉利制造出第一辆国产跑车“美人豹”;2008年,吉利提出战略转型,打造第一个自主品牌中的高端品牌;2010年,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成为第一家收购国外汽车公司的中国企业。
在吉利汽车之后,又有多个民营企业加入到汽车制造行业中来,其中包括比亚迪、长城以及力帆汽车(微博)等等。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在入世之后发展迅速,这些民营汽车企业在与跨国的合资企业竞争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在近日举办的“加入WTO十周年中国汽车高峰论坛”上表示,过去10年间,我国汽车产量、产值、产品出口额大体增长了10倍,汽车产销从200万辆增长到1800万辆。而且轿车产销中自主品牌所占比重从不到2%增长到25%,这些自主品牌轿车大多数来自于民营汽车企业。
数据:十年产量陡增近十倍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入世这十年间,汽车消费需求逐年增长,中国车市空前繁荣,汽车年产销量由2001年的200多万辆,陡增近十倍,车型更是从数十款发展至今天的200余款,中国汽车行业经历的巨变有目共睹。
2002年各种汽车累计生产325万辆,较2001年净增90万辆。轿车的产销量均突破了百万辆,同比增长56.14%。2003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44.37万辆和439.0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5.20%和34.21%。据海关统计,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2004年我国汽车工业结束了上两年井喷式的增长,步入到平稳发展阶段。全年汽车产销分别为507.05万辆和507.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11%和15.50%。2005年全国汽车累计产销570.77万辆和575.82万辆,自主品牌经济型轿车成为2005年市场亮点。2006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车销售市场,汽车销量727.97万辆,同比增长27.32%,其中,上汽集团以122.40万辆的年销量超越一汽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公司。2007年汽车产销888.24万辆和879.15万辆,同比增长22.02%和21.84%。上汽、一汽和东风三大汽车集团占全国汽车销量的近一半。2008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增长5.21%和6.70%。这是自1999年以来,国内汽车产销增幅首次低于10%。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国产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2010年中国刷新全球历史纪录,汽车产销均超过1800万辆。截至201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为7801.83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为5938.71万辆。2011年1-10月,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500万辆。1-10月汽车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24.93万辆,出口市场成为拉动今年汽车产销增长的主要力量。(注:以上数据均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入世十年,在与国外巨头的较量中,中国本土企业由弱到强,完成了一轮伟大的进化。如今的许多行业企业,俨然已成长为一匹身形健硕的狼,勇敢地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过去十年间,中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的同时,中国的本土汽车品牌也开始走出国门,一轮轮国际并购风生水起。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作者:江云花冷宇王亚菲麦田祝剑禾李斌张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