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期待校车制度变革、让所有孩子都能坐上安全的校车时,云南丘北县拉载学生的马车与货车相撞致2死20余伤的事故,把我们从期待的美丽梦想中拉回到复杂参差的现实,灼伤着我们的心。
每个人都在谈论校车,但现实中的校车却如此不同。在一些农村特别是偏远山村,同样冠以校车之名,有的地方是小面包,有的地方是马车,还可能有一些地方是用拖拉机、牛车等工具代替。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校车的工具,这些工具又决定了校车安全水平。在一些农村,主要交通工具还是牛车、拖拉机,我们如何要求他们必须购置和城里一样的校车?又如何去要求他们按照校车标准确保安全?
这一事故告诉我们,如果不彻底解决校车资金问题,校车安全不可能得到有效保障。这制度那法规再严厉,也难以变成现实的遵守。
在国家提出校车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多方筹集后,算是从制度上为校车安全托了底。但是,同样基于各地参差不齐的实际,财政资金能不能在购置校车项目上真正落地,令人担忧。
还有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校车的标准。理论上,既然是校车,就无分东西南北城市农村,一碗水端平。但显然,在实际运行中这碗水无法端平。如何尽量做到均衡一些,真正使校车,特别是农村校车有一个安全上的“低保”,有关部门必须费一番思量。
校车安全的实质是孩子的上学安全。细究起来,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上学安全的品质竟如此不同。不少农村学校合并,许多学生不得不长途跋涉。条件好一点的村镇,还有面包车、马车、牛车当校车。条件不好的,连这种工具都没有,更多的要靠孩子两条腿。
也许,会有那么一天,每个村落哪怕是最偏远的山区学校都会有校车。但是,一辆校车难以承受学生远距离分散之重,同时也必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选择步行。那么,在上学安全问题上,如何做才能确保对每一个学生都公平?
农村校车安全更像是一个大系统中的子问题。这个大系统,是农村孩子的上学问题,它包括已在我们视野中出现的上学安全、免费午餐等子问题,还包括没来得及进入我们视野的课外阅读等问题,试问,还有多少农村学生除了课本就没读过别的书?统筹考虑这个大系统,把各个子问题尽可能想到并周全解决,或许我们才可以说,不那么愧对农村孩子。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