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报道 一场由美元势力主导、因欧元区财政统一的延宕,所持续恶化的欧债危机已经见底。1月13日,标普对法国等9个欧元区国家信用等级的下调,将是一件充满喜剧色彩的事件,其不仅不会导致“欧元区进入最艰难时期”,反而可能成为欧债危机彻底见底的标志。
欧债已无危机,这显然是一个大胆的论断。但这一论断,不仅适合“谷底即迎转机”的投资逻辑,1月13日美元和大宗商品的波动走势更可提供相对客观的论证。
回顾持续两年多的欧债危机,标普对欧元区相关国家信用等级的4次关键性调降,以及由此引发的汇率和大宗商品波动很具有参考意义。
2009年12月16日,标普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降至BBB+,当日美元指数下跌0.58%、原油和铜分别上涨2.29%和1.78%,此次堪称拉开本轮欧债危机帷幕的调降,对于全球金融资本而言可谓突然,故而形成瞬间恐慌,并造成美元和欧元齐跌、大宗商品近乎齐涨的局面。
但是,此后稍加适应的美元势力旋即合力,集体进入做空欧元、拉升美元的通道,标普随后对欧元区的两次调降可以证明这点。2010年4月27日,标普将希腊信用等级调降至垃圾级、并将葡萄牙信用等级从A+到A-连降两级,美元指数当天上涨1.26%、原油下跌1.98%(大宗商品几乎全线下跌);2011年9月19日,标普将意大利信用等级调降一级、展望为负面,美元指数当日上涨1.03%、原油下跌2.71%、铜下跌1.78%(大宗商品亦几乎全线下跌)。从标普这两次关键性的下调,我们可以发现在美元势力的主导之下,美元在反衬性升值,而在美元的升值之下,全球大宗商品亦几乎在同步下跌。
可是,上述“调降欧元区信用评级→美元迅即升值→大宗商品应声下跌”的连锁反应,在调降力度更大的2012年1月13日并不明显。
当日,标普同时下调9个欧元区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在当日部分媒体“欧元区进入最艰难时期”恐慌性言论下,美元仅升值0.79%、原油仅下跌0.30%、大多数金属指数却呈上涨趋势。
此次标普调降力度更大,美元及大宗商品却呈现与前两次相悖(一定程度上)的走势,显性说明欧债危机已经见底。
更多的例证在隐性说明欧债已无危机:其一,一度高达7.87%高风险的意大利半年期国债收益率,早已回落至5%以下,2011年12月28日拍卖的90亿欧元意大利半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降至3.251%。其二,一直声称深度看空欧元的对冲基金教父索罗斯,早已在2011年11月上旬投入20亿美元巨资,接手曼氏金融所持有的意大利短期国债,至今已浮赢近2亿美元。
这是高明者的游戏,在由评级机构连续调降所造成的连续看空欧元的舆论中,美元势力为主导的对冲基金,却在欧债危机濒临谷底前“预先半步设伏”,当然能够获得不菲的收益。
当然,对冲基金在唱空尾声中做多,并非完全依赖其阴谋式的感性思维,因为欧债危机结构性的反转条件已经一目了然。首先,欧债危机在IMF、欧盟和德法等国持续性的救助、以及债务国大幅收缩财政支出之下,边际风险已经大幅降低,有关欧元区财政统一的议题亦已达成基本共识;其次,与美国、日本相比,欧元区整体债务并不严重,美国和日本债务总额占GDP比重已分别高达100%和185%,而当下欧元区仅为85%左右;再次,在美元力量持续阻击欧债长达两年之下,美元指数上升已高达近5%,全球金融资本大幅向美元回流,美国经济亦已相对复苏,在这种情况下,继续阻击欧债反衬美元升值,不仅不适合美国增加外贸出口的需求,更可能导致全球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从而祸及美国自身。
欧债已无危机!此时,如果仍然陷入由评级机构所主导的看空氛围中不能自拔,不仅可能错失阶段性“利好”的投资良机,更可能因看空的“羊群效应”而导致巨额的投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