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世界会有怎样的改变,仍旧未知。但航运业将依然在“寒冬”中艰难求存,却已是共识。
新年伊始,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干散货运价指数一周内下滑近百点,至1300点左右,为去年8月15日以来最低。近日,希腊船舶经纪公司又发布了最新一份干散货运输市场报告,更是悲观地指出,2012年全球航运业依然处于下行空间,绝大多数航运企业将不可避免出现巨额亏损。
展望2012,很多专家预言,未来全球航运市场若想止跌回稳,很大程度要靠“中国因素”。然而,我们准备好承担这一“重任”了吗?上海港又将怎样“过冬”呢?
航运业“冷风吹”
就整体而言,2011年中国航运业整体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趋势。
根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指数信息,去年前三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指数均位于“微景气区间”,分别为102.02点、100.57点和102.83点,预计去年第四季度将跌破景气分界线,为95.80点。侧重反映航运企业对后续市场预期的航运信心指数则全年一路走低,从去年第一季度的107.71点一路跌至第三季度的72.77点,反映了行业间普遍弥漫的悲观情绪。
作为“重灾区”的船舶运输企业,去年前三季度景气指数全部位于“相对不景气区间”,分别为87.47点、96.83点和89.96点,预计去年第四季度的景气指数为85.31点,同比下滑20%以上。至于船舶运输企业信心指数,去年第一季度时仍有71.15点,第三季度已暴跌至20.85点,表明业内人士对行业经营的信心已跌至“冰点”。
与船舶运输企业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港口企业景气指数去年前三季度均维持在110点以上,处于“相对景气区间”,港口企业信心指数则全部位于130点以上,去年第二季度甚至出现了160.39点的高位,充分展示了港口企业总体运营情况良好的局面。但因为受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预计去年第四季度港口行业的发展态势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将出现下行趋势。
运力过剩是“心病”
航运业哀鸿一片,从业人员信心跌至低谷。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供需关系发生了巨变,运力过剩这一“通病”在各种航运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今年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需求增幅为8.1%,与之相比,投放的运力增幅却达到了8.3%,而以马士基为代表的集装箱运输巨头又不断进行成本竞争,双重因素共同“绞杀”了集装箱运价。去年年底,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同比跌幅达14.3%,欧洲航线的部分航次运价甚至一度跌至每箱500美元,而“保本价”尚需1100美元。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油价高企、融资困难,再加之供需失衡,最终导致了一个惨烈的结局,那就是去年绝大多数国际班轮企业都深陷亏本泥淖。
航运市场分析员钟晓燕介绍说,在各类航运市场中,供需最失衡的还是以运输铁矿石、煤炭和粮食为主的干散货运输市场,“2005年后,市场的运力增幅持续在6.5%以上,去年达到9.8%,预计今年将超过15%”。之所以会出现运力“管涌”,除了2008年前后订造的船只近年陆续交付,还因为包括淡水河谷公司在内的货主开始建设自己的运输船队,这更加剧了船公司的生存难度。
与干散货运输业相比,石油运输市场的运价同比小幅回落,虽然也存在一定的运力过剩(2011年运力增幅4.09%,需求增幅2%略多),但整体来说,由于市场准入门槛高、业内企业与石油公司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对比国际集装箱、国际干散货市场,供需差距较小,市场相对最稳定。
服务方式需转变
考虑到世界经济大环境等众多因素,航运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全球航运市场想在短期内摆脱困境难度比较大。
相对船公司,港口服务业处于行业的下游,自主调整的空间更小。越是这样,上海港越要加快转变服务方式,才能稳定并提升贸易量。
贸易量的稳定,与日益便利化的通关环境相关。据介绍,洋山保税港区目前已基本建立水水中转二次集拼的业务流程和网络体系,集拼模式进一步丰富,已由过去的一个中转箱集拼一个本地箱的“一对一”模式,拓展到多个属地中转箱与多个本地箱进行多个目的港的“多对多”复合式拼箱模式。集拼箱量也稳步上升,中转货物的货源地北起大连、青岛,南至厦门、福州,中到武汉、南京,初步覆盖沿江沿海经济腹地。
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还与检验检疫局签订了《创新实践推动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以实体项目为抓手,拓展两头在外的检测、维修功能,去年引进了多家标准检验鉴定机构,推动宇达电脑等保税维修企业试点集团内部第三方维修业务,支持卡特彼勒再制造项目开展保税物流运作。并以个案突破的方式,逐步推动洋山保税港区和机场综保区拓展保税延展功能,努力满足跨国公司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采购配送和分拨中心发展需要。
过去的一年,上海综合保税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11年全年共计新批企业495家,增长78.7%;吸引合同外资8.23亿美元,增长14%,完成年计划的144%;吸引内资注册资本101.64亿元。
结构调整不容缓
与贸易量相比,加快航运服务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海港更是刻不容缓。
今年,上海综保区将推进以营运中心为载体的实体性总部经济建设,成为提升产业能级、区域经济的强大推动力。目前,洋山保税港区已集聚了通信及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家居产品等20多个面向欧美和亚太地区的知名品牌分拨配送中心,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洋山仓库物业使用率已达到65%,较去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外高桥保税区在营运中心、分拨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跨国公司整合亚太地区跨境销售、物流配送、资金结算等功能,去年新批项目318家,增长14.8%;合同外资7亿美元,其中增资占90%,内资注册资本12.3亿元,增长1.3倍。此外,刚刚完成整体封关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重点拓展空运进出口分拨业务,去年新引进企业41家,逐步形成空运亚太分拨中心集聚态势。数据显示,目前综保区已累计批准营运中心180家,市政府认定地区总部25家,这批跨国公司完成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工商税收169亿元,经济总量已占保税区的46%。
此外,上海综保区还在努力打造成为租赁产业特别功能区。日前,国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设立国银飞机租赁(上海)有限公司的投资项目已获得银监会批准,并完成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标志着国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20架ERJ-190飞机融资租赁项目正式落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融资租赁产业已成为上海综合保税区最先实现功能突破、成长速度最快、最具鲜明特色的优势产业。据上海综保区管委会介绍,综保区目前已累计引进4家融资租赁母公司和11家单机单船项目子公司,租赁标的物涵盖26架民航客机、6架直升机和3艘船舶,涉及的租赁资产规模超过10亿美元。不少入驻综保区的租赁公司表示,综保区融资租赁平台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瞩目,让他们看到了这里很好的发展前景,2012年将成为企业大展拳脚的一年。
(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