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信贷1.01万亿元,创下去年1月份以来的新高。这一数据证明,市场此前议论的信贷需求减少仅仅是结构性,而非普遍性。未来信贷需求或将回到正常的增速。
今年1、2月份,我国新增信贷分别为7381亿元和7107亿元,并没有出现往年的“开门红”,因此市场有声音认为我国实体经济对信贷需求减少。
但是,新出炉的3月份新增信贷高达1.01万亿元,推翻了市场此前的猜测。一季度新增信贷共计2.46万亿元,基本符合“3:3:2:2”的投放节奏。
对于3月新增贷款明显回升,交行金研中心认为,一方面是节后企业开工增加等对信贷增长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出于业绩增长和季度考核的压力,银行也倾向于在季末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而且,季末银行存款大幅增加,银行贷款的供应能力也显著增强。数据显示,3月份新增人民币存款高达29500亿元。
从3月贷款结构上看,住户贷款约增加2800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7200万亿元左右。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增加较为明显,显示消费类贷款回升较快。企业贷款中,新增短期贷款占据半数有余,而中长期贷款几乎与上月持平。
这一结构也证明,市场此前猜测的信贷需求减少仅仅是结构性,而非普遍性地减少。农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微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结构性下降体现在房地产行业、某些在建项目、产能过剩行业等贷款需求下降,因为他们本身在收缩,但是中小企业贷款的需求还是比较强劲的。
此前上市银行年报发布时,几大国有银行高层也均回应,今年尚没有看到贷款大幅下滑的迹象。
向松祚还认为,从在建项目以及新投资项目的回升可以预测,3月份或者二季度以后贷款需求会回升到一个比较正常的增长速度。交行金研中心也预计,信贷余额增速呈逐步回升的态势,全年新增贷款8万亿-8.5万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