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制造业现回迁趋势 更多企业增加在华投资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4-27 9:52:06  兰格钢铁
    去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加州举行宴会,要求每位来自硅谷的杰出企业家向他提出一个问题。然而,当苹果的CEO史蒂夫·乔布斯提问时,奥巴马却打断了他的发问:要怎么样才能使得iPhone在美国生产?

    苹果不是没有行动,除了最近斥资5亿美元在北卡罗来纳州建立数据中心,还将iPhone4和iPhone4S的内部芯片放在三星的得州工厂制造。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美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日益显现,今后五年间,美国将新增200万至300万个工作岗位。

    对许多在中国设有“生产车间”的德国企业来说,日渐上升的成本也使中国正逐渐失去价格优势,德国公司目前也出现回迁趋势。

    弗朗霍夫学院“系统及改革”研究小组近日在对中国的大部分德国企业调查后,认为德国企业向中国转移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已不属于价格优势地区。

    欧美制造业回迁的动因是什么?这将成为一个新的趋势吗?

    蠢蠢欲动的回迁

    “更多的迹象是许多美国企业从前根本不会考虑在美国建工厂,但现在美国企业在建造新工厂时,会考虑在美国本地建一些工厂。”BCG全球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利嘉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而弗朗霍夫学院的调查发现,从2007到2009年,德国企业向国外转移生产车间的数字达到15年来最低点。

    对于回迁的原因,利嘉伟发现,一些考虑在本地建工厂的美国企业,主要是对知识产权较为看重的行业,如电子行业等,其在海外市场这方面风险高;另一些企业过去在中国开工厂,制造产品运回美国,但过去几年这些企业发现中国的生产供不应求;还有一些企业在过去如日本、泰国等地发生的灾害中警觉到,把所有的生产都放到一个地域,供应链会有风险,所以有些企业在2008、2009年就开始分散投资,把供应基地放在不同的地方。

    美国户外用品企业OutdoorGreatroom公司首席执行官丹·施梅克就表示,“多重因素”促使他把企业在美国的订单比例从4年前的20%提高到现在的50%,例如在美国改换设计的空间更大,物流同样更为便捷。

    除了知识产权、物流等方面的考虑,接受调查的德国企业还发现,现在的中国每年工资增长率已达20%,德中两国工人的工资差别上升到4:1。他们普遍认为,在目前中国仍旧属于低工资的情况下,其产品价格可缩减3%到8%,这个价格已经不是非常有吸引力,许多企业预测未来价格还会提高。

    不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黄国祥副教授注意到,回迁只是小部分欧美制造企业的计划,“部分企业会考虑到当地的就业需求,但更会考虑到亚太市场的竞争力”。而去年报告谈及300万个就业机会将搬回美国,利嘉伟也了解到其中真正制造业的是80万,“该报道对美国整个经济复苏是很大鼓舞,但实际上总体来看制造业占整体的比率并不高”。

    退出还是转型过渡?

    商务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7.26亿美元,同比下降0.9%,这已是中国连续四个月吸收外资金额同比下滑。这也让人嗅到中国当前吸收外资面临挑战。

    一些欧美企业蠢蠢欲动的回迁动向,对中国制造业和欧美制造业意味着什么?

    要判断是否对中国出口制造业造成重大冲击,华南美国商会会长、美国商会亚太理事会中国事务副主席哈利·赛亚丁认为,首先得打破所谓“在美销售的大部分产品均为中国制造”的成见。

    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最近的一份专家报告《“中国制造”中的美国成分》指出,“在2010年,来自中国的产品和服务仅占全美个人消费支出的2.7%,平均而言,当美国人每花1美元购买中国制造商品的时候,其中的55美分购买到的是美国的服务。”换言之,美国成分占去在美“中国制造”的55%。

    按照这份报告,真正支付给中国的由中国制造的产品仅占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1.2%。因此,BCG预计的将有15%的生产企业迁回美国本土,只是这1.2%中的15%,对中国出口制造业并不会造成重大冲击。

    “许多美国公司并未退出中国市场,它们只是在积极过渡与转型。”哈利·赛亚丁发现一些撤离中国市场的公司只是将它们的劳动密集型与能源密集型产业转向了交通与人力成本更为廉价的国家与地区。而由出口手工制造品,逐渐向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与服务过渡,正与中国政府所做的未来中国经济规划一致。

    尽管如此,中国企业还是对欧美企业外迁有所担心。《第一财经日报》与多渠道B2B媒体公司环球资源特别为制造业回迁做出的合作调研《中国制造业业主看欧美制造业回迁》显示,在参与调研的1032位主要从事制造及进出口贸易行业中国高级经理人中,超过52%认为欧美制造业回迁会对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相对于欧美企业的回迁,更多中国企业表示担忧的问题是制造业向周边低成本国际和地区转移(62%),而另一部分受访企业认为欧美制造业回迁目前只发生在部分行业及产业,并未对中国企业产生太大影响(34%)。

    而对欧美制造业而言,“当然在哪边建工厂就能在该地创造就业机会、创造更多服务工作机会,这对本地的经济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利嘉伟说,“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回迁的企业数量并没有爆发式地增长,只是有一定的增长。”不过,哈利·赛亚丁认为,由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宽松的投资经商环境、低成本的能源,这些已一去不复返。因此,在华外企中劳动密集型与能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势不可挡。

    头疼的回迁策略

    那些有回迁想法的在华跨国公司考虑回迁策略,主要是想到中国的生产基地可以用作满足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需求,新的形势下考虑回本国建新的工厂,会把在华主要业务转型为向中国提供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向国外出口。

    而那些比较敏感的行业,由于许多本地都实行保护主义政策,特别是本国经济不好的时候,高税收、反倾销等让其在中国制造就变得没有吸引力,这时候生产基地宁可搬到不是成本最低的但比较保险的地方。

    不过把生产的重点转移至其他地方或者回迁,也将会遇到很多头疼的问题。

    比如一个在全球已有30个工厂的企业,下一个工厂应该建在哪里?如果是回迁,搬完之后生产产能如何配合全球的需求,全球的物流怎么去控制?全球一体化使得供应链复杂化,如何建立强有效的供应体系,又如何将生产和需求配合起来?

    尽管如此,感受到欧美企业回迁或者外迁的迹象,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应对。上述调研显示,80%受访中国企业表示已经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欧美制造业回迁所带来的影响,其中包括加大内销力度(53.2%)及向低人力成本地区转移(22.6%);近81%受访企业表示会在产品创新及设计方面下工夫,同时超过68%的受访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打造品牌的重要性并开始实践。

    不过与有回迁想法的少数企业相比,更多跨国企业选择在中国增加投资。上海美国商会发布的《2011~2012中国商业报告》显示,多达72%的美资企业2011年增加了对华投资;更有约77%的美资企业表示在2012年将增加对华投资,计划增资幅度超过16%的美资企业达到了37%。

    而就苹果而言,季报显示,中国区的iPhone销量同比增长四倍、半熟练工人的薪水较低,都并不是其选择亚洲的主要原因。对于科技公司而言,与购买零部件和管理供应链成本相比,劳动力成本显得微不足道。这些优势在2007年乔布斯需要玻璃屏幕时显露无遗。

    所以当奥巴马问到,为什么不能在“家”完成这些工作呢?乔布斯当时给出了明确的答复,“那些工作机会是回不来的。”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欧美制造业现回迁趋势 更多企业增加在华投资
  • 欧美制造业回迁:逆势是趋势
  • 中国物流成本占GDP总量约18% 远高于欧美
  • 17日欧美股市收盘大涨
  • 大选压力或促欧美释放石油储备
  • 美铝雪佛龙业绩报喜 欧美股市反弹
  • 合肥三洋欲摆脱对三洋品牌依赖:帝度将进军欧美
  • 欧美股市震荡 油价延续跌势
  • 祈年期货早评:欧美经济不及预期 沪铜高位回落
  • 茂名石化聚丙烯透明料下游产品出口欧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