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企业的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放贷,在目前国际贸易萎靡的形势下,国外的银行都认为造船业是高风险行业,放贷谨慎。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彭常青主任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2011年明显感觉到银行的放贷收紧了,,即使有新船订单,拿着合同去做信用保函时,程序也被拖得很久。“船市很可能要到2014年以后才会反弹,在此之前,企业必须有足够的现金支持下去。但按照一般企业目前手持订单的状况,很难度过当前的困境。”他说。
彭常青说,去年的船舶完工量与前年大致持平,但是今年新接单量明显下降,全球各地都出现了船东弃船的现象,现在船厂都非常谨慎,尤其是美元结算的外船,宁可错失,也不错接。“美元汇率变化后,利润马上发生变化。现在人民币每涨一分钱,船厂就要损失727万元。”他预计造船行业在2012年-2014 年将跌入谷底。
彭常青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他们曾和几家欧美船东洽谈过新的造船订单,原本谈判相当顺利,但对方最后还是提出希望造船厂能协助他们。银行业有关人士向记者解释说,对于造船这种高风险、“产能过剩”的行业,动辄数百万美元的信贷就要慎之又慎,毕竟欧美银行业的信贷及私募融资状况尚未复苏,要国内银行承担全部买方信贷风险太大。
突围,无方向
“2011年申请检测量甚至有所上升,主要是因为大多是2008年以前接的订单。国际船东的订单量明显下降,国内船东订单量反而有所上升,因为国际贸易受影响较大,而由于国内扩内需的政策,国内贸易需求增大。”彭常青说。
颜德义指出,今年以来,造船企业利润率有明显下降,有些造船企业选择了转型发展。“在造船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造船大市南通的船舶企业转型发展海洋工程及特种船舶,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颜德义说。
南通市经贸委船舶工业办李炜处长向记者举了几个例子,“如道达重工集团就致力于发展海洋工程及特种船舶,在造船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公司决定做好细分市场,去年10月已成功与荷兰IHC合作建造2艘1.2万立方米自航耙吸式挖泥船。”
颜德义建议造船企业可以考虑转型,适当发展游艇、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石油气(LPG)船、液化天然气(LNG)船等全球高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