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工业狠抓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有新的提高。一季度,全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049.8亿元,同比增长42.1%,增幅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3.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7%,高0.6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470.3亿元,增长11.6%,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7.4%,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转型升级促进了工业发展,1~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348.9亿元,增长16.5%,增幅比全国高5.5个百分点。
落实转型升级主要工作
为扎实抓好转型升级工作,安徽省经信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对工业转型升级的领导和指导: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汽车行业突出节能降耗、质量升级,现在产品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轿车、客车、卡车相继问世,投放市场;机床行业大力发展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现在一些机床企业的数控率已达50%多;柴油机积极推行换代升级,性能和节能降耗达到新的水平;工程机械大力发展大吨位、高水平的叉车、正面吊,发展“K”系列叉车,开辟了新的市场;其他产品如电机、变压器、电线电缆、电器开关等也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许多企业也实现了转型升级。今年,全省工业计划投资技术改造3500亿元,比去年增长20%左右,将使一大批企业通过改造实现升级。
保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良好发展势头。全省各地立足特色和优势,选准主攻方向,推进集群发展,力争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率先突破。如合肥的电子信息产业、芜湖的新材料产业、蚌埠和亳州的生物产业发展迅猛。合肥市高新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引进培育领军企业,正在加速崛起为国内外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一些受人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仅江汽集团已投入市场的新能源客车就达700多辆、轿车1500多辆,用户反映良好。各地还依托高新区、开发区等平台,引导各种要素向园区集聚,贯通产业链条。在放大优势、错位发展、特色制胜的良性轨道上,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实力快速壮大,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标准化是企业和产品转型升级的牛鼻子。为抓好转型升级,安徽省经信委大力推行标准化工作,全省工业系统积极行动。目前,已经对现行的2.3万个国家标准、4.3万个国家行业标准以及1200个省级标准全面贯彻实施。许多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标准实现了升级,如全柴集团采用国三、国四标准,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广泛为汽车、工程机械、农业设备配套。安庆环新集团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的活塞环、活塞等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节
5月份,安徽省又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发展,力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政策指出,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调节,抓好重点行业、重要骨干企业、重点产品和重要生产要素的运行监控,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防止出现大的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强煤电油运气供需调度协调,进一步理顺煤电双方供需关系。针对夏季用电高峰,制定电力迎峰度夏应急预案,保证煤电运有效衔接,确保电力供应。在抓好节能工作的同时,切实保障符合产业政策、具有技术先进性和成长性强的企业的用电需求。
政策要求,应大力促进省产工业品销售,鼓励省内能源、交通、水利、保障性住房等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其他政府项目所需材料、设备和机具等采购使用省内产品,省内生产企业要给予价格优惠。省内生产企业所需的原材料、能源、燃料、辅料以及零配件等,凡是省内可以提供且达到质量要求的,鼓励优先采购使用省内产品。同时鼓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采购和使用省产装备和省内产品,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居民采购本省优特消费品,鼓励省内企业相互配套形成和延伸产业链条。
政策强调,各级政府和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要将促进省产工业品销售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展销,开展产需对接活动,搭建产需合作对接平台,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应建立困难企业认定机制,由工业经济主管部门牵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和地税部门配合,于6月底前完成全省困难企业动态认定工作。经认定为困难企业的,享受社会保险费缓缴、稳定就业岗位补贴政策,并可依法申请税收缓缴和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优化要素保障,积极保障工艺项目用地,优先安排重点工业项目用地,切实保障中央企业、知名民营企业等合作工业项目用地,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加大对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力度,清理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工业项目。
政策鼓励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职工经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后,取得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对企业分别给予人均500元、1000元、2000元、3000元补贴,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员学习技术、掌握本领的积极性,为企业应对当前严峻挑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中国工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