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不平衡,资金投入、相关设施和设备等就绪度水平较低,总体处于单向应用朝综合集成应用发展的过程中,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水平还没有达到应有高度。这是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造船行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11年度)》对造船行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的总体评价。
据了解,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对促进我国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至关重要;而通过开展船舶行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可以了解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方向。2010~2011年,中国船协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承担了造船行业两化融合的评估工作。造船行业两化融合水平的评估范围包括两大船舶集团公司以及年造船量在50万载重吨以上的其他企业,本次评估选取了其中21家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样本企业全部是大型企业,其造船产量合计占全国造船总量的44.3%,能基本反映当前国内造船企业两化融合的发展水平。
评估指标体系由3级构成,包括就绪度(基础)、成熟度(应用)、贡献度(绩效)3个一级指标,资金投入、规划和组织等10个二级指标,以及信息化投入、数字化生产设备等41个三级指标。
评估结果显示,总体来看,造船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处于基础建设阶段的企业占14.3%;处于单项应用阶段的企业占到52.4%;处于综合集成阶段的企业占28.6%;1家企业达到协同与创新阶段,占4.8%。在这些企业中,大型企业和新建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具体来看,就绪度用来评价企业进行两化融合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支撑环境。从评估结果看,我国造船行业就绪度总体水平较低,信息化专业人员不足,21家样本企业的信息化专业人员占造船从业人员总数的0.5%,61.9%的企业在数字化工业设施和设备方面处于基础建设阶段,这与我国造船行业广泛依赖于低成本劳动力有关,而规模较大的企业的两化融合就绪度相对较高。
成熟度包括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3个指标。样本企业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单项业务的信息化应用方面覆盖率较高,85.7%的企业在船体制造、船体装配、舾装、涂装的大部分工艺中使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不过,在合同设计、详细设计和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信息化应用水平相对较低;在综合集成方面,如管控衔接、产供销一体化的集成应用程度很低。
贡献度的评估包括竞争力、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3个方面。对样本企业手持订单充足率、造船生产效率、客户响应速度、新接订单增长率、财务结算速度5个方面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企业新接订单、客户响应速度、造船生产效率等方面的竞争力不足。企业经济效益主要从全员劳动生产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贡献率、净利润增长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5个方面考评,样本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总资产贡献率较低,其余指标表现较好。信息技术对造船业产生的直接社会效益主要从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人均纳税、社会贡献率等方面考察,样本企业平均得分较低,但在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得分相对较高。
综合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的造船模式与现代造船模式还有一定距离,致使信息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评估报告围绕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梳理出造船行业两化融合的关键环节:进行持续流程优化与生产体系改造,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推动两个一体化建设,提升信息化集成水平;完善船舶产品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研发设计数据共享与应用;大力加强标准、编码等软条件的基础建设,推进造船企业两化融合进程。报告还对造船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中国船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