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全球船舶产业遭遇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更严重的寒流。但近日记者在南通中远船务启东海工基地却看到,8艘世界一流的海工产品同时在建。总经理倪涛告诉记者,企业一季度新接订单17亿美元,完成应税销售9.6亿元,同比增长3.7倍!
是什么神奇的力量驱动“中远号”逆势前行?倪涛给的答案是:创新。
2004年底,倪涛从广州调至南通中远走马上任总经理。尽管其时国内外船舶修造业热得烫人,但修船技术含量较低,处于船舶产业中的最低端。而国际高端市场却被日、韩等造船强国垄断,同时国内大批民营企业涌入。为此,中远决策层几经调研论证后,果断下决心实施战略转型———从修船跳过造船直接向世界最高端的海洋工程航道“转舵”。正是这次转型,让“中远号”不仅规避了接踵而至的全球性船舶产业寒流,还先人一步抓住了国家把海工列入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一跃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海工产业的领航旗舰。“过去,修船的平均单船销售收入为300多万美元,而今缩水9成大家还抢得头破血流。而我们手握国内海工40%的份额,一艘海工造价就达6亿美元!”倪涛说。
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南通中远船务以自主研发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站到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最高领奖台。这是江苏首家由企业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也是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首次获得这一殊荣,开辟了我国高端海工装备制造领域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新纪元。
早在2009年11月,南通中远便应用这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成功建造并交付了创造3项世界第一、填补诸多国内空白的世界首座最先进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希望1号”,声震全球。当时,国内外有很多企业具有建造“希望1号”的实力,但面对必须进行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创新,他们选择了放弃。而中远先期面向全球引进了400多名海工领域的顶级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建成了我国海工领域研发水平最高、科研设施设备最先进、研究领域覆盖面最广的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希望”工程犹如“孵化器”,形成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系列产品几乎覆盖了从浅海到深海、从油气平台到海洋工程船舶的全部类型。据悉,中远启东基地总投资12亿元的二期工程正在全速推进,今年产销可望突破35亿元,5年内挺进百亿大关,成为业界名副其实的“海工航母”。
(来源:新华报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