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挑着担子往前走,担子有点重,但这个人凭借自己的努力,颤颤巍巍的始终能朝着目的地前进。这时候,有个大力士要帮他一起挑担,说这样不仅走得快,还能多加些分量。挑担人很高兴,可万万没有想到,走到一个山坡上,大力士觉得有可能走不动了,竟然撒手跑掉,只剩下挑担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在温岭采访期间,民营船厂的老板们用这样的比喻,来描述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关系。
造船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现在又面临困境,正是最缺钱的时候。但令人吃惊的是,温岭最大的5家造船企业,竟然几乎没有1分钱银行贷款。企业的发展,更多的依靠民间借贷。
为什么没有用贷款?一是贷不了,在行业面临窘境的时候,造船业已经被银行的贷款系统“封杀”。二是不敢贷,企业就像那个故事里的挑担人,如果不贷款,虽然发展慢,但比较稳。市场好的时候,银行这个大力士会主动找上门来给企业贷款,鼓励企业迅速扩张。可一旦市场出现波动,银行很有可能突然停止支持,企业刚刚做大的摊子就被扔在半路,不仅难以继续做大做强,甚至有可能一夜之间关门歇业。
不光是造船企业,很多民营企业都有过相似的经历。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中,银行经常扮演的是“晴天送伞”的角色,真正需要雪中送炭时,往往又不见了踪影。这也成了江浙地区民间借贷十分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
银行也是企业,是企业就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愿望,就有规避风险的需求。但在我国金融资源相对集中,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门槛高、渠道也相对少的情况下,银行也应负有支持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帮助企业在行业波动期摆脱困境的职责。如果只想着利益,对民营企业嫌贫爱富,不仅没有尽到职责,而且难逃垄断的诟病。
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的贡献已经无需赘述,民营企业的发展理应得到政策和信贷的支持。实际上,无论是关注具体行业的船舶工业振兴规划,还是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36条”、“新36条”等政策,都反复强调银行要对信誉好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但事实证明,政策效果还不明显,还需要有效的手段让政策进一步落实。
要加强信贷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不光要靠政策的引导,还需要银行自身转变观念。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有周期性,每次危机,往往也孕育着机会。行业里的优秀企业尽管眼下可能面临困难,但如果能得到各方的支持渡过难关,就有可能在下一轮牛市中占得先机。造船行业也是如此,我们看到,民营造船企业已经嗅到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船舶产品的机遇,有提升技术实力、转型升级的愿望,但这些都需要投入,都离不开银行的支持。银行是不是能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适度调整风险观,看得远一些,为有一定实力、信誉良好的民营企业多提供一些中长期贷款,支持企业转危为机,与企业共同成长?若真能如此,无论对企业、行业、银行,还是对整个国民经济,都会是一件好事。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