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元年,厦门港口部门全力以赴,深入基层,了解企业需求,制定扶持措施,通过各种方式拉动生产指标,力争航运中心建设“开门红”。上半年,全港几大指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集装箱增长幅度同比增长11.8%,高于沿海港口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港口生产是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硬指标”,“做大”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启动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港口生产,厦门港口管理局也积极打开发展思路,集思广益,“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从基层企业的需求入手,解决难题,提供政策支持。
抓住亮点刺激生产指标稳步提升
了解国际航运市场动态,才能制订出符合港口发展的战略方针。今年上半年,厦门港口管理局通过走访调研中远、中海、马士基、达飞、中谷、南青等31家船公司,了解到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传统市场低迷,但新兴市场呈现跳跃式增长,航运市场总体形势企稳向好,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
比如,内贸箱的发展,便是一个亮点。在厦门港的积极运作下,六月份,中谷新良内贸大中转在厦门港开始运行,有效拉动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6月单月内贸箱完成11.68万标箱,比增8.38%,上半年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7.3143万标箱,比增14.96%。另外,内支线、中转箱业务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同时,港口部门还积极听取内贸业务运行中船公司提出的一些问题,如针对内贸集装箱泊位不足导致船舶装卸作业效率低下等“症结”,主动协调相关码头、口岸查验部门等单位,共同探讨提高内贸箱装卸效率的对策。目前,内贸集装箱船舶作业单机平均效率达30自然箱/小时,较以往提升近50%,内贸集装箱船舶的等泊时间大大缩短。
主动服务为企业运营排除障碍
为港航企业提供发展土壤,也进一步提振港口生产数据。7月4日,厦门港口管理局为龙海市龙发港务储运有限公司颁发《港口经营许可证》,标志龙发对台码头正式获得港口经营资质。
这个看起来“不大”的动作,背后却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经过——龙发对台码头,2005年就已经建设完工,但却因资方出现资金周转问题,造成码头一直处于关闭状态。6年后,也就是2011年3月,当龙发公司重新整合,想重新开放码头运营时,却遇到了原始档案材料不全,无法办理《港口经营许可证》所需手续材料的问题。
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才能做大做强厦门港,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在了解到企业困难后,厦门港口管理局迅速根据相关要求,组成专项检查组对码头进行现场核查、评估,并提出整改意见。经过一系列的工作,龙发码头得以“重生”。
龙发码头获批经营的过程,只是一个例子。现在,厦门港口管理局已经出台“关于服务企业、推进生产的若干措施”,打造良好政策环境,主动服务,扶持企业发展,并争取建立长效、一体化、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多种机制。
客运发力海上客运量大陆前三
在建设对台交流前沿平台、建设国际邮轮母港的刺激下,厦门港上半年客运发展形势大好。根据统计数据,厦门港旅客吞吐量完成557.5万人,同比增长5.4%,高于沿海港口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在大陆沿海主要港口旅客吞吐量中占15.53%,排比第3。
在厦金航线方面,6月17日,厦金客运航线夜航试运行成功,进一步提升了厦金航线在未来对台运输中的竞争力。运行一个月来,夜航班次已经承载旅客超过2000人,进一步巩固了厦金航线在两岸人员海上往来的“首席地位”。
邮轮母港是今后厦门港的一个发展重点。自邮轮母港建设启动以来,上半年接待国际邮轮17艘、邮轮旅客2.6万,创下一个新纪录。为配合快速增长的邮轮产业发展需求,现在,邮轮母港规划方案(初稿)已修改完善,邮轮码头及客运联检大楼完成调整改造,邮轮城招商积极推进。
(厦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