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家到社会慈善家的多面人生

      --访北京玉京顺达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士伯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8-15 11:11:02  兰格钢铁新闻中心 彭垚
     2012年1月6日晚,唐山电视台《直播50分》节目播出了一段当地农民企业家捐巨资助学的画面,画面里的企业家衣着朴素,慈爱的眼神里还有几分坚定和执着。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以及唐山当地的许多媒体纷纷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这位企业家就是北京金属商会的理事——北京玉京顺达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士伯。见到郭总,一席交流下来,笔者更是从他身上感知到了他作为企业家的胆识、教育家的责任,以及慈善家的情怀。

    郭总看起来非常年轻,如果不知道他早已做了“爷爷”,很难想象他是出生在50年代的人。伴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郭总在人生的沉淀中除了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更可贵的是他的精神世界更熠熠生辉。那些在三尺讲台上活跃的剪影、那些吃尽苦头的艰难日子、那一次次成功时的喜悦心情、那些扶贫济困的感人故事……郭总如数家珍。

    20年教育生涯桃李满天下

    郭士伯,河北唐山玉田县人,1975年,他高中毕业,适逢当时下乡的知青们纷纷回城,地处偏远的山村中学一时招不进来任课教师,学校就从200多名高中毕业的学生中择优选拔,最终挑选出了2名品学兼优的留校生,郭士伯就是其中之一!

    高中毕业教初中,而且不是教他最擅长的数学,而是物理,郭士伯有过巨大的压力。他通过更加刻苦的学习和钻研,不但胜任了工作,还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取了河北省滦县师范学院,两年毕业之后继续回到母校任教,成为一名正式教师。在三尺讲台上,郭士伯一站就是整整20年!这20年的光阴,他教过的学生大多成家立业,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很多考取了国家重点大学,有的还出国留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每每想到这些,郭士伯都有一种极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可这20年的时间里,当他一门心思沉浸在年复一年答疑解惑的同时,曾经学习平平的老同学早已乘上了社会大发展的列车当起了老板,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郭士伯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他觉得自己要是出来干一定不会比别人差。1995年,他走下了讲台,在家乡开起了蜡烛厂和面粉加工厂,为进驻北京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唐山地处环渤海的中心地带,蓬勃发展的钢铁行业作为唐山市的支柱产业,让郭士伯看到了更好的出路。

    1998年,在积累了一定经济基础之后,郭士伯挑选了2个学生、1个朋友一起到北京闯荡。考察了七、八天后,他们就确定下来了,四个人共同出资50万元成立了北京玉京顺达物资有限公司,一间不足20平米的小门面房既是办公室也是宿舍,四个人挤在两张狭小的架子床上,租用一辆面包车,他们就这样在严寒酷暑中开始了一段艰辛的创业旅程。

    赶上国家的好政策,钢铁行业快速发展,郭士伯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依托顺畅的上游进货渠道和众多的终端客户,利润连年翻番。有一次去北京周边市场销售钢材,郭士伯欣喜地发现,原来那些要他们钢材的客户大都是一些小门脸,他们没有仓库,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条件比他当初创业的时候还要简陋,但是他们要一车钢材一两天就销售完了,每年的利润也非常可观。郭士伯暗暗盘算,“既然他们都可以做到,何不把我老家的人也动员到北京做钢材生意,一方面能带动家乡人发家致富,另一方面也能扩大我的下游客户。”在郭士伯的带动下,村里很快就有20多个人到北京做钢材销售,这其中不少是他曾经的学生,郭士伯帮他们找办公地点,借钱给他们进货,以个人名义担保为他们贷款……

    这帮做钢材生意的玉田人很快就在北京扎下了根,树立起了良好的信誉。作为大家的良师益友,不管是生活上的困惑,还是生意上遇到的困难,大家都喜欢找郭士伯出谋划策。“做生意一定要讲诚信,答应过别人的事情不管有多难也一定要办到!”这是郭士伯常常对他的同乡们说的。2005年,郭士伯的公司已走上了稳健发展的道路,利润开始稳定下来,不再翻番增长,考虑到改变营销策略能实现更高的利润,当初一起创业的四个人开始分开做,此时的他们各自都有几千万元的资产,再重新起步已是非同昔比。

    继续做钢贸丛林中的“园丁”

    说起公司名“玉京顺达”的来历,郭士伯有几分小小的得意。“玉”代表玉田,“京”代表北京,“顺”代表顺利,寄托了他这个玉田出来的企业家在北京顺利发展事业的美好寓意,同时也暗含了对家乡玉田的深厚感情。看着郭士伯把“玉京顺达”做成了品牌,后来一些受他影响来北京发展的玉田人给公司起名都冠以“玉京”两个字。

    玉京顺达的员工大都是郭士伯以前教过的学生,他们曾经是师生,如今更像是父亲和儿女。因为在社会的历练中,他们有过同甘共苦的经历,正因为此,郭士伯对他们的责任和期望更高了,他希望大家能在他搭建的平台上成就更高的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他经常抽空跟大家一起交流,教导大家如何做人做事,他对员工的关心可谓细致入微,就连年底发奖金也总一遍遍叮嘱必须拿回去交给父母,他还会挨个打电话回访,对那些不把钱交给父母,不孝敬父母的孩子进行教育批评。“所谓百事孝为先,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员工,我坚决不要!”郭士伯恳切地说。

    在企业管理上,郭士伯带有浓浓的教师色彩,每次开会总会情不自禁地称呼大家为“同学们”;布置任务时还不忘给每个人指出要点;员工犯了错他还是习惯给对方以循循善诱的教导;每次招聘员工,郭士伯都非常细致认真,他总是先给大家培训一段时间,然后以出试题评分的方式考核过关……

    郭士伯说,作为教师也好,作为父亲也好,作为企业管理者也罢,对大家的教育都不仅仅是“说”,而应该以身作则,因此他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从事教育事业的20年,他从来没有怠慢过自己的职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而做企业的这十几年,他始终恪守诚信的准则,打过交道的客户从来没有一个投诉的,也因为诚信口碑,刚来北京做生意时,有一个角钢厂在做过一两次交易之后,就赊了100万元的货给郭士伯,卖完了再付款,使他的生意迅速做大。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感染着他手下的员工,是大家学习的鲜活教材。当然,作为父亲,郭士伯不仅培养和教育好了自己的子女,也毫不吝啬地把父爱给了自己的员工——对于家境贫寒的员工,郭士伯会在生活上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员工婚嫁丧娶,郭士伯义不容辞出车出人,当做自己家的事情来操办;回家探亲访友,郭士伯不忘去家庭困难的员工家里走走,这样的事不胜枚举。

    “你们总不能一辈子都跟着我,在这里自己多学点本领,有机会了就自己出去做吧,需要什么我都会帮你们的!”郭士伯经常对他的员工们说。公司成立十几年,也确实培养出了不少骨干,陪伴着郭士伯一路走到今天的老员工都有了不小的成绩,而出去单干的员工也都有了自己的规模,郭乙东就是其中之一。原来郭乙东是京玉顺公司的一名财务,在郭士伯的带动下创办了北京建业存辉公司,至今已是资产上千万的老板了。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员工们陆陆续续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而且全都在老家玉田县买了房,这些都让郭士伯感到由衷的高兴。

    作为企业家,郭士伯从不忘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公司为课堂,把员工当学生,继续在钢铁贸易行业做“辛勤的园丁”!

    树立北京钢贸圈的一面旗帜

    郭士伯的办公室里有两面鲜红的旗帜,一面是五星红旗,因为他本人是共产党员,这面旗帜代表着对党的热爱以及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坚决执行;一面是玉京顺达公司的旗帜,表达了郭士伯立志要把公司打造成北京钢贸圈的一面旗帜的决心和自信。这两面旗帜都寄予了郭士伯深深的信仰,从业十几年来,他一直为这样的信仰坚持不懈。

    郭士伯的党员身份促使着他处处起带头作用,在引导家乡人致富的道路上,通过他引荐和直接牵线到北京从事钢材生意的已多达150多户,450余人。其中,上千万的公司就有30多家,500万的100多家,这不但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家乡人民的就业问题,还引领他们过上了更加富足的生活。现在仅这批人每年的纯收入已超过2个亿,他们所在的村也成了玉田县最富有的村。北京中润伟业公司总经理李思远激动地说:“郭士伯是我们老李家的恩人,没有他就没有我们老李家的今天!”而如今的李思远资产早已过亿。玉田县委书记李晓军对郭士伯致富不忘桑梓的举动称赞不已,他说:“郭士伯最大的功劳就是把家乡人民都带出来了,以企业家的身份为玉田县政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县委书记如此高的评价让郭士伯感到无比的欣慰,同时也倍增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在老家玉田县,尤其是在他们郭氏家族里,郭士伯可谓德高望重,他还被玉田县人民政府推荐为玉田县驻京办党支部书记,家乡人评价他说,郭士伯确实为在北京做生意的玉田人树立了一面旗帜!

    当然,郭士伯的目标是把玉京顺达打造成北京钢贸圈的一面旗帜,虽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通过十几年的积淀,目前的玉京顺达已初具规模,拥有员工30多名,在长春、哈尔滨、广州、上海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并与多家大型钢厂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同时还是首钢、唐钢、承钢、宣钢、邯钢、莱钢在北京地区的代理商和网络经销户,是安丰线材、振华螺纹、德龙钢铁、九江线材、宏发螺纹的一级代理,销量均位于各厂前列。其丰富的资金和资源优势为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玉京顺达发展的履历上,多次被钢厂评为“优秀代理商”、“先进网络户”、“三A级代理单位”、“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称号。一直被北京市建委评为“产品质量信得过企业”,且连续多年被银行系统评为“三A级信用用户”。而这些荣誉的背后,郭士伯的诚信经营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起了关键作用。玉京顺达的发展分两步走,一是直接向工地供货,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中的中南集团有长期稳定的合作,保证了持续的下游需求;二是做全国的物流,直接面对终端客户,并通过南北市场的有机结合,有效错开了销售淡季。

    2008年以后,大家都感觉到了钢铁贸易越来越难做,郭士伯却觉得市场还是存在很多机会,只是传统的贸易模式需要改变,企业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变化,在危机中找商机。这个时候他逐渐把企业发展的重任交到儿子手中,并且引进了一批年轻的力量。儿子在郭士伯的言传身教下,继承了他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新一代领导班子的组建,不但给企业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也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玉京顺达之前的团队更多是以浓厚的师生情凝聚在一起的,他们坚韧、踏实、奋进;而现在的团队除了师生情,还有同窗情,年轻团队大多是儿子郭乙秀的高中和大学同学,他们充满活力、激情、创新,却不失勤奋努力、积极上进,他们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心怀更大的抱负。郭士伯自信地说,坚实的团队已经建立起来了,未来几年,玉京顺达一定会有更大的飞跃!

    接下来,郭士伯将继续筹备扩大下游的销售渠道,给每个城市的网点加派2个业务员,同时让公司的骨干力量有针对性地开拓还未辐射到的市场网点,并在下游铁精粉项目投资上做更周密的规划。在与工地合作方面,郭士伯打算进一步加强与国有企业的合作,通过强强联手的方式,与中建集团、民生银行一起联手,承接更大更多的工程项目。

    做慈善事业的薪火传递者

    玉京顺达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用郭士伯的话说,企业财富越来越多,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应该越来越大。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完善,慈善也应该作为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企业,而企业家也应该最终上升为社会慈善家。事实上,玉京顺达的发展之路走了多长,郭士伯的慈善事业就做了多久: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他,吃过别人没有吃过的苦,深知贫困生活的深层含义。自从企业发展走上正轨,郭士伯就不断主动“借钱”给家乡的贫困家庭,所谓“借”,是因为考虑到对方的感受,而“借”出去多少钱,他自己也不知道,因为“借”出去的钱他从来不往回收。

    几年前,得知邻村里儿子的一个初中同学小杨的母亲患癌症去世,家里欠了七八万元的债无力偿还,亲戚朋友成天逼债,让这个原本就陷入悲痛的家庭更加痛不欲生。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小杨兄弟二人和父亲都只能靠种地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了解情况后,郭士伯父子决定主动把小杨叫到公司上班。小杨工作非常努力,很快成为公司的骨干,没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家里欠下的债全还了。在郭士伯的帮助下,他还很快在县城买了一套房。

    次年,小杨的父亲也跟着儿子来到公司想在公司找个工作,思量再三,郭士伯把杨父派到了郑州办事处,让他跟着当地的负责人一起跑业务。40多岁的年龄,再加上文化功底薄,杨父对钢材销售的业务知识接受起来非常吃力。在生意场上,这位憨厚老实的中年男人尽管很努力,却始终没有做出满意的成绩。“也许是他不适合在这个城市发展”,郭士伯想。正好银川的业务刚刚起步,不妨把他调到银川从头开始。到了银川,杨父的憨厚真诚很对豪爽的银川人的胃口,工作很快就打开了局面,赢得了客户的信任,第一年就为公司创造了近100万的利润!

    郭士伯高兴之余,也为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想了很多,“他们都尽心尽力为我做事,我很感激,一个家里三个光棍,我能不操心吗?”在郭士伯的介绍下,杨父也成了家。为了让杨父新组建的家庭能在银川有个崭新的开始,郭士伯竟然把银川公司交给了杨父自己做!短短几年的时间,这个在玉田农村苦苦挣扎的贫苦家庭全然换了模样,当起了年收入上百万的老板,玉田县的邻里之间时时传诵着这段佳话,给小杨提亲说媒的几乎踏破了门槛。“授人玫瑰手留余香”,郭士伯常常因为自己的付出而滋生莫大的成就感,而杨氏父子对他的感激之情也让他沉浸在暖暖的幸福中。

    在郭士伯看来,乡里邻里的互帮互助不能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应该把援助之手伸向社会,去帮助更多的人,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家乡建设需要资金,他慷慨解囊,2004—2005年,他先后带头捐款,和村里其他企业家一共捐出25万元,支持村里的精品生态村建设;2006年,乡里修建公路,他又带头捐款2万元;2008年,他个人出资1万元支持县城公园建设;2011年,在全县开展的助学活动中,郭士伯为县一中贫困学生刘芹芹捐款6000元,并发起“一对一”活动,资助4年,每年6000元……

    今年1月,郭士伯发起了村小学的改建工程。玉田县林头屯乡西果各庄小学是一所全日制中心小学,周边有五个村庄的孩子都要到这里上课,这也是郭士伯的母校,他的小学生涯就是在这里度过的。郭士伯说:“每当走进校园,就会勾起我很多的回忆,孩子们的笑声,教师们的身影总在我脑海里浮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家庭都住上了楼房,可孩子们还在唐山大地震后建起来的平房里上课,冬天取暖问题,夏天避暑问题,都是孩子们学习的障碍。如今几十年没有翻新的教室已成了危房,这和当前国家的大发展不相匹配啊!我决定彻底改变一下,统一建起高标准的教学楼,采用高标准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家乡教育的落后郭士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怀着沉重的心情主动将100万元爱心款捐给村小学,用于兴建教学楼,改善办学条件,并且取得了县政府的支持,又投资了300万。因为郭士伯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关心和贡献,新建成的小学决定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士伯小学”,占地1600平方米,三层教学楼16间教室,还设有多媒体信息化教室,预计今年10月竣工。建成后,士伯小学将成为玉田县第一所最具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全日制小学。

    在改变学校硬件设施的同时,郭士伯还利用自己在北京的人脉关系,为学校软件建设出力。他与北京清河地区教委达成协议,与北京育新小学形成“手拉手”工程,士伯小学派最好的老师来北京参观学习,北京的老师到士伯小学进行培训和指导。郭士伯希望通过优势互补对接,争取士伯小学的办学质量向大城市靠拢。

    几年时间,郭士伯向家乡捐资总额已达120多万元,成为乡亲们心目中的“爱心大使”,是社会慈善事业的薪火传递者。家乡人民说:“自已富了,还想着社会,想着他人,这才是真正的富有者,是高尚的人!”郭士伯坦言,以后公司每年都会拿出一定的收入比例投放到公益事业,他还打算在玉田县一中建立一栋艺术培训楼,专门针对特长生考艺术类学校进行培训,提高家乡的升学率。

    对待教育事业,郭士伯的热情不减当年,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办一所高标准的幼儿园,他亲自任园长。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孩子们都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这样就能为他们考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作为公民,我个人创造的财富,不应该是一个人的财富,还有一部分是属于社会的,我想回馈社会最好的方式就是办教育,因为这样就能带动一辈人甚至是几辈人共同富裕!”而对于幼儿园的教育,郭士伯认为那是孩子的启蒙教育,一点也不能疏忽,等以后退休了,他打算亲自去做,这或许是他20年从教生涯抹不去的教师情节,也是他做企业之外的另一个梦想。

    有人从财富500强里总结出了一句话:企业家,首先是教育家,因为企业战略的实施,强调“育人”的教育。而郭总,始终把这样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与郭总的聊天如沐春风,还有一种回到了课堂的感觉,因为眼前的郭总不仅是企业家,更是我们敬仰的老师。从教育聊到企业,从企业聊到慈善,又从慈善回到教育,郭总这一路走来的人生感悟,值得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从企业家到社会慈善家的多面人生
  • 中国钢结构企业家高峰会议在杭州召开
  • 央企企业家代表团来三峡全通参观考察
  • 五矿集团周中枢总裁出席博鳌亚洲论坛中日企业家交流会
  • 永固钢结构董事长李政华荣获第二十届山东省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
  • 三一集团梁稳根:民营企业家的红色情怀
  • 56位企业家受表彰
  • 站在“废钢矿山”顶峰的民营企业家
  • 『独家』中国企业家印尼找矿——乘兴而来,败兴而去
  • 昆山樱花制漆携手企业家涂料管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