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低迷的外贸数据相呼应,7月非金融类吸收外资金额,延续了6月的趋势,继续走低。
商务部昨日上午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972家,同比下降7.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5.8亿美元,同比下降8.7%(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1~7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677家,同比下降12.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66.7亿美元,同比下降3.6%。
这一趋势的延续,或许又给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带来更多佐证。
分国别来看,1~7月美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9.6亿美元,同比微弱增长1.0%。欧盟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9.7亿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德国对华投资9.6亿美元,同比增长27.12%。而传统上的外资吸收高地——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569.8亿美元,下降3.5%,占全国总额的85.5%。
与此同时,对外投资却成为亮点。1~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的240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22.2亿美元,同比增长52.8%。对美国投资达到两位数的增长36%。
外资数据或将继续下滑
吸收外资数据连续下滑,似乎与持续放缓的中国经济增速一样,不可避免。
具体来说,成本上升、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变化、中国经济放缓已经共同构成中国吸收外资的挑战。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昨日在月度例行发布会上对在场记者表示,除国外经济形势不明朗的因素外,国内来看,土地供应趋紧、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国内市场需求还没有完全释放,使吸收外资的竞争优势有所弱化。
“对于这种情况,最近商务部做了认真分析研究,前不久陈德铭部长也与外商投资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座谈。我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向内需拉动,吸引外资的优势正从传统的成本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他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对《第一财经日报》进一步指出,未来数月FDI仍有回落的可能。他分析说,由于中国1/3的外贸贡献来自于外需市场状况,1/3来自于在华外资企业,剩下1/3才是反映本土外贸企业实力的一般贸易。
不过,对于全年的情况,霍建国相对乐观,他预计,中国总体吸收外资全年增速为4%~5%,外贸增速超过10%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外资的关键还在于扭转中国经济下滑局面、改善企业营商环境以及增加市场发展潜力。
霍建国认为,对于中国目前来说,除了国外压力,国内由于经济下行,新投资利润挤压也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目前的关键还是在于能否真正落实向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新的领域,比如新兴战略产业、服务贸易。“目前虽然有说法,有包括调整利率在内的轻微动作,但力度还是不够大。”
而面对国内外投资环境的变化,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主席冯育勤对本报记者指出,中国为了保持吸引外资的竞争优势,重中之重就是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具体而言,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弥补人工成本上涨的不足。企业通过设备投资、加强管理等多种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低成本加工组装与制造国之一。
冯育勤还分析说,中国应该拓展利用外资的思路,更好地利用外资。在新的条件下利用外资应该有新思路,使外商投资转型升级。中国可以利用外资促进服务业和金融业这些原先开放不足的产业。中国不应局限于单纯的吸引外资,而应同时做好吸引人才,再利用人才吸引更多的外资,并将这些资金应用于最需要的地方。
他建议说,中国应该理性看待FDI连降的现象,减少不必要的担心。因为,如果进一步细分近期FDI数据,会发现虽然近期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连续下降,但是FDI的结构却向产业优化的方向发展:先进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通用设备等领域的外资都有所增长,高科技领域和先进设备等领域加大利用外资正是中国希冀很久的。
以苏南重镇无锡为例,该市商务局人士对本报记者佐证了上述观点,他们上半年的外资主要为先进制造业大的增资项目。目前无锡市商务局公开的资料表明,1~6月,到位外资中,物联网与云计算、太阳能光伏,重大装备制造、环保、微电子、生物等新兴产业到位外资6.92亿美元,占制造业比重48.4%。
而来自制造业强国的德国投资增加更能说明这一点,从全局来看,1~7月,欧盟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9.7亿美元,同比下降2.7%。但是德国对华投资9.6亿美元,同比增长27.12%。而以无锡为例,受来自德国到位外资的强力拉动,来自欧洲的外资持续上扬,累计到位外资增幅达到262.14%。
对美欧投资成增长亮点
对美欧发达经济体的投资增加,已经成为并将持续成为未来一个阶段的亮点。
中国正逐渐加快对欧美的投资步伐,中国企业去年在欧洲的投资为前一年的三倍。美国商务部官员6月宣布,中国已经成为对美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根据8月15日发布的《毕马威中国经济全球化观察》,1~6月,按累计交易金额排序,美国遥遥领先,是吸引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最大的国家,共宣布16起并购业务,累计金额57亿美元;欧洲紧随其后,共宣布36起并购业务,累计金额近53亿美元,中国对欧美的投资金额已超过总额的50%。
沈丹阳对记者指出,从市场角度来看,主要是中国企业现在面临一个好机会,往往是在全球经济出现调整的状况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会加快。而从投资行业分布来看,今年以来对外投资更多地流向了四个领域:商务服务业领域、采矿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其中流向商务服务业的比重最高,占56.8%。
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研究部总监彭亚利对本报指出,从他接触客户的情况来看,中国企业希望能够转型升级,获取技术品牌,是目前去美欧市场投资的最大动力,也是数据增长的最根本原因。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是去收一些技术,或者是一些制造性企业含技术的,尤其是去欧美特别是德国。最近我印象中起码有两个企业在德国完成了收购,是那种大型机器。”他说。
而对于中国投资者传统上偏好的能源资源领域,现在也出现了收购美欧企业在其他发展中国家能源所有权的趋势。
冯育勤建议,有意向去欧美投资收购的中国企业,最终要做好企业,最需要的是合作双赢的态度,而不仅仅是充裕的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