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基金公司近期收到监管部门《关于对公募基金发行情况进行自查的通知》,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IPO“注水”现象可能要纳入监管。
《投资者报》根据2009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三年新发公募基金份额变化统计,结果表明,新发公募基金产品注水率高达45%,尤其是最近一两年成立的新基金公司以及银行系基金公司 “掺水”最多。
基金发行“掺水”,最常见的办法是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帮忙”资金,这些资金在产品打开封闭后会快速离开。
“目前发行比较困难,‘掺水’的动机一般是为达到2亿元成立线,此外,还可能是股东层面规模要求、公司规模排名要求等。”深圳一家基金公司高管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公募IPO资金注水率45%
2009年6月30日至今年6月30日,除了受二级市场影响较大的分级基金外,公募基金IPO的总规模为9444份。然而,很多基金在打开封闭后,规模急剧下降,目前这三年中发行的基金的保有量只有5353份 ,赎回率达45%。
按照绝对赎回量计算,赎回量最多的依次是华安、易方达、工银瑞信、华泰柏瑞、农银汇理和嘉实,赎回量均超过200亿份;但若按赎回率计算,最高的三家有两家均为最近两年成立的新基金公司,分别是方正富邦、财通,赎回率均超过70%。
以方正富邦为例,该基金旗下首只产品方正富邦创新动力股票成立于2011年12月26日首募13亿份,然而就在打开封闭后的第一个季度,基金份额降至1.25亿份,降幅超过90%,显然,这是“帮忙”资金撤离后造成的。
排名第二的金元惠理基金是一家老基金公司,该公司三年期间成立四只基金,每只基金首发规模均不过5亿份,然而目前基金份额保有量均在2亿份以下,其中最小的金元惠理消费主题、金元惠理核心动力份额降至1亿元以下。
近两年,基金发行困难,很多新基金发行由于达不到2亿元而延长发行期。
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销售总监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他们公司一只产品发行期眼看着就要结束了,但与2亿元成立线有很大距离,这面临两条路可走,要么找“帮忙”资金在既定的发行期里成立,要么延长发行期。
“后来公司决定延长发行期,首先因为‘帮忙’资金价格抬得很高,最高可达千分之九每个月;其次,新基金封闭期结束,帮忙资金撤离,规模就又变得特别小,而延长发行期还可以取得一些有效发行。” 上述销售总监说。
次新基金公司为了产品成立寻求帮忙资金,银行系基金公司由于“亲爹”的优势在IPO中大显身手,他们的注水现象在业内异常明显。
赎回率最大的前15家基金公司中,工银瑞信、农银汇理、中银三基金公司注水率均超过60%,以农银汇理为例,三年期间公司发行了10只基金,总IPO份额为373亿份,但目前的保有量只有125亿份。
掺水损害持有人利益
资金大幅撤离,对基金经理操作带来不少麻烦,甚至影响基金净值。
上述深圳基金公司高管说,很多基金公司为争行业中的座次,年底常常会冲量,这其实也是“注水”的动力之一,这对持有人其实是不公平的。
上海证监局2010年曾下发通知,对基金公司借力货币基金冲量争排名的行为进行预警和严打,因此,近年两来,年末冲量恶习有所减弱。
但是,“帮忙”资金掺水却愈演愈烈,资金成本从最早期的千分之三,一路攀高至千分之九。
“我觉得挺傻的,拿着自己的钱取得一个暂时的发行规模,虽然当时同行见面时有面子,但封闭期结束后将立即打回原形。”一家老十家基金公司高管评论说,这其实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重首发,轻持续营销”不合理理念在作祟。
值得注意的是,帮忙资金表面上与其他持有人无关,但是实际上对其他持有人的利益是存在损害的。
“注水对基金持有人肯定没什么好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有大量的‘注水’资金存在,水分撤离之前,基金经理不敢建仓。”深圳一老十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投资者报》记者还了解到,更重要的是,很多“帮忙”资金不但要收取较高的资金费用,另外会跟基金公司约定,在资金撤离前基金净值要在面值以上。
“的确有这样的,业内一般的做法就是在资金撤离之前,尽量不建仓。”上述基金经理谈到,如果行情突然起来而没有建仓,就等于错失机会了。(来源:投资者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