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下旬“冲刺”贷款投放已经引起监管部门注意
监管部门显然已经注意到了银行存款和贷款较大幅度波动的情况。
又到季末,《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近日从相关知情人士处获悉,存、贷款较大幅度波动主要表现在高成本主动型负债扰动存款增长,以及银行出现月末集中放贷。
本报记者同时获得的华东地区某银监局相关报告资料称,银行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增大了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难度,给正常的市场秩序带来不利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以贷转存”
本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今年以来,不少银行改变往年“早投放、早受益”、“月初迅速用完规模、月末收紧信贷闸门”的信贷工作思路,转而出现在每月下旬“冲刺”贷款投放的情况。
“有时候确实会比较刻意地在月底投放贷款,”一家国有大行沪上某支行客户经理对本报记者直言,“如果月初放贷,到月底资金可能基本已被客户取完;但如果月底放贷,则月末时点上仍会有大部分资金留存在银行。”
该客户经理说,这主要与今年银行存款压力太大有关,“信贷需求也相对较弱,好企业不需要贷款,反过来,在经济下行中有资金需求的企业,银行也害怕风险。”
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现象。上述银监局材料指出,银行存在“以贷转存”的倾向。今年以来,存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揽存成为各家银行的首要任务。月末放贷可以最大可能地将存款资金留在银行,特别是在受托支付环节下,月末当天放贷基本可以实现全额留存,帮助银行完成存款的时点考核。
材料数据显示,今年1~6月,银行月末集中放贷现象非常突出,该银监局所在辖区72家法人银行下旬贷款增量占比为77.4%、53.4%、74.8%、63.9%、23.18%、71.08%,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趋势性。
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月末集中放贷也适应了降低日均贷存比的需求,贷款在月初发放,会拉高贷款余额的平均数,提高日均贷存比;如果在月末发放,则会减少对日均贷存比的影响。这也是降低日均贷存比的简单的“数字游戏”。
“总行一般在月初下达当月信贷规模,在时点上对支行或信贷人员团队考核贷存比,如果当月额度不能用满,或者贷存比考核不达标,则会在下月收紧信贷规模计划,所以我们会尽量在月内占满规模。”上述客户经理说。
据了解,到了月末,一些银行即使当月信贷需求不足,也会通过月末集中购买票据的方式来占满信贷规模,由此表现为月末贷款增量大。
监管层则提醒,连续月末集中放贷的情况,不仅降低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增加了客户的资金管理难度;更重要的是,月末集中大量放贷可能带来客户选择不审慎、降低信贷审查条件等问题。
存款仍“难”
“存款很差。”上述国有大行沪上某支行客户经理对本报记者直言,“今年指标比去年多大约20%,但现在不仅没有完成指标,还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该客户经理还说,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不规范经营多次进行检查,所以银行进行存款“返点”的有所减少,而且也与银行自身减少返点开支有关。
“9月底是各家银行争夺存款的必经时点。”一家股份制银行某支行行长则对本报记者说,今年的竞争异常激烈,一方面,客户会在不同银行间“询价”,要求更高的“返点”回报,而8天的“十一”假期也增加了返点开支;另一方面,要让贷款拉动存款也不容易,现在的贷款需求依然较弱。
在监管部门看来,今年银行存款的稳定性不足,冲时点特征依然明显;而存款出现大幅波动的原因之一,是高成本主动型负债扰动存款增长:一是海外代付为代表的表外业务拉动外币单位保证金存款迅速增加;二是发售保本理财产品拉动结构性存款快速增长;三是对保险公司协议存款的吸引力度加大。
上述华东地区银监局数据显示,这三类存款占辖区上半年新增存款比例达到48.88%,使得各项存款短期内沿着增长趋势上下波动。
监管方面还提醒,存款数据短期内剧烈波动,说明大量季末、半年度和年底存款由银行突击完成,“贴息”、限制客户划转资金、截留资金等非常规手段不利于银行业务稳定;同时也埋下案件风险隐患,近年来银行各类案件中相当一部分与负债业务有关。(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