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藏区面积占到98%。在王洛宾歌中唱的那个“遥远的地方”,今天,高效便捷的公路运输网络,彻底改变了广袤藏区“马背望川”出行艰难的历史。
过去,对玉树县巴塘乡当托村的200余户藏族牧民而言,去趟乡政府都像“出远门”。50多公里的山路,备上干粮,骑着马,来回要花2天时间。两年前,一条乡村公路铺到了村口。
“这两年,村里家家户户都买了摩托车,汽车增加了几十辆。现在,牧民们开车到乡上、县城,一天可以跑两个来回。”当托村牧民江永秋加说。
铺通一条路,方便一方人。近年来,在国家加大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投资的基础上,青海省搭建多元化融资平台加快提高干线公路等级,在农村牧区启动村道硬化、通村油路和便民桥梁建设项目,支持生态移民区、游牧民定居点和农牧业产业园配套道路建设,使公路交通的便捷性和通行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这几年,青海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公路等级快速提升,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骨架,通乡、通村公路为脉络的高效便捷的公路运输网络已基本形成。”青海省交通厅厅长杨伯让介绍说。
“十一五”以来,青海省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56.1亿元,新增农村公路30000多公里,建设乡村便民桥梁2000多座。到2011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0634公里,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78%,全省94.8%的乡镇和45%的行政村通了沥青水泥路;占全省行政村69.8%的2911个行政村实施了村道硬化,280万农牧民彻底告别了出行难。
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了城际、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目前,全省开通城际、城乡公交运营线路184条、共有1252辆公交车辆参与运输,全省100多万人民群众享受到了低票价出行的实惠。
便捷的交通条件,加快了农业资源开发和农产品流通,带动了设施农业、“农家乐”“牧家乐”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农牧民收入逐年增加,农牧区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公路已成为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大交通”促进青海藏区现代工业的腾飞。在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目前3000多公里的公路环线有力促进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
杨伯让说,“十一五”以来,在柴达木盆地的瀚海戈壁,公路网络连接起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四个工业园区和主要矿产资源地,并实现了与青藏铁路的衔接。2011年,盆地内有8条总投资超过160亿元的高速公路同时开建,目前有近800公里达到了高等级公路标准。
随着交通大格局逐步形成,青藏工业园、千万吨煤炭开发和煤化工项目、200万吨钢铁、百万吨炼油、百万吨钾肥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在柴达木盆地建成投产,盆地内丰富的钾盐、石油天然气、石棉、有色金属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杨伯让介绍,“十二五”期间,交通部门将结合青海“四区两带一线”战略规划和东部城市群建设布局,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到2015年,青海省公路通车里程将力争突破7万公里,打通与四川、西藏、新疆的高速公路通道,高等级公路突破9000公里。
(青海省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