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很受伤。”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的一位负责人如此点评四大行半年报。根据半年报,中行在总资产、总负债和利润三个关键财务数据上被农行一举反超。
9月10日中行的全国分行长会议结束之后,上述分行的负责人登上了北归的列车。不过,他带回去的不仅是中行百年庆典的喜悦,还有业务调整的压力。“战役要打响了,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将利润提上来。”该负责人表示,这与中报业绩被农行反超有直接关系,希望能通过对利润的狠抓,在年报发布时保住第三的位置。
银监会一位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中国银行现在确实存在一些经营上的压力,主要是海外息差缩水和国内业务与其他大行相比没有传统优势造成的。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银行一度将业务重点转移至国内,并一举成为2009年信贷增速最快的国有大行。如今,中行开始重拾海内外业务平衡发展,但境内外两个市场都要有起色,才可能确保中行这次保“位”战成功。
失落的排名
在2004年国有银行上市之初,工农中建四家国有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分别为55900亿元、40140亿元、34900亿元和39100亿元,农行排名第二,中行排名第四。
由于中行和建行股改在先,中行于2006年上市之后,挤进了前三甲,一直保持领先农行的优势。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根据银行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农行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05亿元,资产总计12.9万亿元,负债总计12.2万亿元。中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50亿元,资产总计12.8万亿元,负债总计12万亿元。农行在三个关键数据上均实现对中行的超越,一举夺回“老三”的位置。
据悉,业绩的下滑令中行董事长肖钢在全国分行长会议上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抓利润。中行副行长王永利更是在第六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上直呼“压力很大”。
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廖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谈到,如果只是单纯看到名次调整意义并不大,关键的问题是现在中行在四大行中的经营压力最大,业务亮点不突出,前景不能用乐观来形容。
半年报显示,中行上半年日均净息差为2.10%,较去年全年下降2个基点。其中,内地人民币业务净息差为2.31%,较年初下降2个基点;内地外币业务净息差1.26%,较年初下降43个基点。
国金证券的分析报告认为,中行净息差下降主要是受内地外币业务拖累,源于外币业务中的同业和债券投资收益率分别下降了47个基点和24个基点。
王永利对此解释说,由于中行外汇资产较其他银行多,2005年人民币一路升值的趋势使得外汇资产缩水比较严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接下来到底怎么样,可能还要分析。”
其实,中行外币业务对其净息差和盈利能力的影响自金融危机之后就一直存在,导致净息差收缩的另外一个原因也许是上半年中行奉行高成本负债战略的结果。
中行北京分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一季度,中行的业务重点是高成本负债。“由于当时存款上不来直接导致没钱放贷款,所以拉了不少高成本负债,一直延续到5月份才开始强调降低负债成本。”
另外,受经济增速放缓、银监会加强收费监管的影响,中行非息收入下滑幅度也高于其他大行。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为342.50亿元,同比下降2.07%。其中,顾问咨询、外汇买卖价差收入、信用承诺和代理业务收入下滑明显,同比降幅分别为46%、18%、20%、3%。
“上半年整顿收费问题时,监管层主要是针对个人收费问题,但我们无论是个人业务还是公司业务,都进行整顿,一些收费项目还进行了返还,所以上半年中间收入下滑明显。”上述中行吉林省分行的负责人说。
另外,他还强调,中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其他大行占比要高,所以影响也比较明显。
保“位”攻坚战
中行确保利润增长的决心和压力,已经传导到普通员工。中行北京分行大客户部陈经理最近的日子有些不好过,晚上陪客户应酬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就要准备材料。但辛劳的结果还可能是当月绩效工资被扣。
“发放贷款有息差、拨备、税收等成本跟着,想要单纯的靠投放贷款提高利润很难,更何况现在总行还在控制贷款规模。只能在贷款的基础上收客户一些顾问费等来获取利润。”中行山西省分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上述吉林分行的人士则对记者说,第四季度在中间业务收入上要下大力度。北京分行的一位客户经理讲,受存款有限影响,为了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以及自身提升利润的需要,他们最近在推一种类似信托的产品。将需要资金的企业的某项资产拿到北京金融产权交易所打造成一种产品,然后寻找另外一家有闲置资金的央企去购买该产品,银行从中提取介绍费。
总行给各地分行的业务目标是,利润指标比肩其他三大行。不过,中行一些业务人员反映,在传统业务上,中行比其他行并无明显优势,因此竞争压力不小。
在开源的同时,中行加大了节流的力度。肖钢在9月份的全国分行长会议上强调,如果今年不能完成利润指标,全部员工都要扣除绩效工资。而此政策已经开始在部分分支行发酵。
为了增收节支,今年一些报销、财务、业绩考核都明显严格起来。
据了解,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中只有3家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不降反增,其中就包括中行。上半年,中行成本收入比为29.23%,虽然较2009年和2010年有所下降,但是较去年28.81%有所上升。
让前景没有迷雾
如今,中行海外业务受到人民币升值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让国内业务相对较弱的劣势随之凸显出来。
当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中行为保证利润大力发展境内业务。廖强认为,当初的转型现在看来可能并不是个正确的判断。他说,从长期回报率来看,中行的境内业务没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想要通过单纯的加强国内业务来提升利润比较困难。
银监会的相关负责人认为,中行加快国内市场发展是有背景的,受制于海外市场持续低迷,短期内再一味贪恋海外市场未必就有好的结果。选择提高国内市场份额可以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又遭遇经济形势下滑和竞争加剧。上述人士认为,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单纯看银行净利润来判断一个银行的好坏会陷进一个怪圈。因为这个时期,不良贷款可能会有冒出来的冲动,现在应该更加注重控制风险。
同时,一些战略调整的滞后以及在一些方面管理上的效能弹性不高使一些业务的开展与初衷相悖。中行在一季度大力推行的高成本负债业务使净息差明显收缩,而直到二季度,中行才将业务重点从高息负债调整到提升核心存款。
中行推行组织架构的扁平化有其优势的一面,但并未消除条线和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分行需要维护大客户,可能会向总行提出部分客户的存款利率上浮,这部分成本可以在其贷款中弥补回来。但是单纯的存款利率上浮要报总行批。在本来就没有足够优势的业务上,这样的管理模式就难竞争过其他大行。”北京分行的一客户经理向记者指出。
由此看来,中行这场轰轰烈烈的保“位”战不是单纯从狠抓利润就能够实现的。当战略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改革创新再上层楼时,中行的盈利能力前景不会有迷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