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品牌在国内或许正在遭受比去年3·11日本地震后还要严重的危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9月1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与7月份相比,8月份各系品牌在华销量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唯独日系品牌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2%的下滑,其中丰田更是大降15%。据媒体报道,截至9月20日,中国抵日情绪已使日系车企损失产值约2.5亿美元。
日系车陷入困境
对于很多日系品牌厂商来说,刚刚过去的8月份就像是一场梦魇。
统计数据显示,受开学前的购车潮以及十一前的市场预热等利好因素影响,与上年同期相比,8月份我国国产乘用车市场同比均出现快速增长。德系车、美系车、韩系车和法系车的销量分别增长了26.5%、19.9%、13.0%和4.2%。但在中国消费者日益高涨的抵制日货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下,日系乘用车销量却出现下滑,同比下降2%,成为乘用车市场中销量唯一下滑的派系。
这其中,在进军中国市场的6家日本汽车厂商中,丰田汽车和三菱汽车等4家公司和去年同期相比,销量均出现下滑。即使是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高增长的日产汽车,也仅增长了0.6%。而本田汽车虽然同比增长15%,但是与5、6月高达八九成的增幅也形成了鲜明反差。
上述数据的反映仅仅只是个开端。9月份,随着国内抵日情绪日益高涨,在莞的日系经销商变得更加“难过”,在9月15日到9月18日前后,甚至有部分日系经销商关门停业,在此带动下,整个市场并没有因为“金九银十”而变得火爆。
“最近看车的客户不多,一些客户上个月订了车,但因为怕爱车被砸到现在都没来提车,我们积压了不少订单。”某日系品牌4S店的市场经理告诉记者,由于抵制日货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有一些已经有购车意向的客户在最后时刻改变主意,“我们确实遇到了困难的时刻”。
竞争对手反扑
面对日系车惨淡的销售表现,多数分析都认为,受抵制日货风波的影响,日系车在现在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的市场表现都不会有明显改观。不过,更令日系厂商感到闹心的是,一些竞争对手正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抵日行动中乘势围追。
数据显示,2012年8月份,德系品牌已凭借23%的市场占有率,第一次反超日系品牌。而北京现代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由于客户到店量和成交量的上涨,北京现代旗下所有车型的优惠已经收紧,刚刚上市不久的朗动更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此外,东风悦达起亚方面也介绍称,为了抢占市场机遇,本欲于广州车展期间上市的K3已定在10月份正式登场,这款车与朗动的配置颇为接近,而K3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系的卡罗拉、新思域、马自达3星骋等。
“这确实是我们增加市场份额的一次机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欧美系经销商称,“尽管我们不会开展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活动,但在此消彼长的作用力下,我们的订单量还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扬。”
原因分析
车型老旧缺乏新车刺激
有观点认为,日系车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的下滑并不仅仅因为近日的钓鱼岛风波,还因为近年来日系车市场份额已呈现出了持续下降的趋势。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达到30.5%的最高点后,日系车在华市场占有率已连续三年下降,目前日系车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仅在20%左右。
在东莞市场,虽然东风日产和一汽丰田一直保持着市场份额前两名的位置,但日系品牌整体份额却在不断被大众和通用以及现代等品牌追赶,特别是今年随着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和通用别克这几个品牌新店的开业,其在东莞市场的销量与份额上升速度更是加快了许多。
在盖世汽车网的一项调查中,有46%的参与者也表达了对日系车在中国长期发展前景的看淡,他们认为,除中日关系紧张外,日系车企保守的本土化策略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车型老旧、缺乏新车刺激是日系车近年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的主因。”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幅放缓,受资源与环境的制约,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增长容量也有限,这时企业的竞争重心将由之前的新产品大量导入转向对本土化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上,而这正是日本车企的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以丰田与本田为首的日系车已开始觉醒,它们都在制定积极的市场战略,加大新车型的引入速度,并计划将最新的节能技术本地化。只是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与政治形势下,日系车企的规划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也因此有着随时变化的可能。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