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不给力,俄海军难以“驶出迷雾”
(2012-10-11) 编辑发布:中国船舶在线 阅读次数:3次
俄海军光荣级巡洋舰早已老旧
苏联解体后,面对分家与经济严重衰弱,俄海军力量严重失衡,曾一度靠出售在建或新服役舰艇来维持运转。自1999年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后,俄国力逐渐复兴,普京也数度誓言要重振海军雄风,外界普遍关注这番鸿图大志是否能实现。
打造俄罗斯“两只手”
2012年,重回总统宝座的普京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像彼得一世那样,“打造俄罗斯的'两只手’––陆军和海军”。回顾全盛时期的苏联海军,两千多艘各式舰艇游弋在五大洋,总吨位达480万吨,总兵力45万人。到了1993年,俄海军总兵力仍达到37万人,配备1171艘各型舰艇,总吨位383万吨,但莫斯科已无力供养,俄海军徒留账面上的“庞大战力”,军舰只能停在军港生锈。
2008年8月8日,格鲁吉亚围绕分离实体南奥塞梯与俄罗斯开战,俄海军在苏联解体后首度出击。在唯一的海战––阿布哈兹海岸之战中,俄海军黑海舰队的2艘“纳努契卡”级小型导弹舰轻松完成了攻击格鲁吉亚军港的任务,但俄海军的表现仍无法令莫斯科满意。
在普京提出的《俄联邦海军战略》中,计划从2007年至2020年全面更新海军装备,以便保卫俄罗斯的国家利益,目前该目标正处于冲刺阶段。从数量上看,俄海军仍是强大的力量––12艘战略导弹核潜艇、45艘常规潜艇、32艘主力水面战舰、80艘近岸作战舰、53艘水雷作战舰、39艘两栖作战舰,总兵力15.4万人,以及2.8万名海军航空兵和9500名陆战队员。不过,俄海军的大部分舰艇都是苏联时期服役的旧船,现代化军舰严重不足。
另外,俄海军依然保持着苏联时期的编制,即北方、波罗的海、黑海、太平洋舰队及里海区舰队。由于这些舰队所处的位置相距较远,俄军必须在各处建立相对独立的舰船维护设施和造船工业。
造船工业存在“缺陷”
为提升海军战斗力,莫斯科急需符合现代化标准的战舰。俄军规划在2020年之前投入约1600亿美元采购新军舰,截至2012年8月1日,俄国防部已完成95.3%的武器采购合同发包,包括两艘955型和六艘955A型导弹核潜艇,它们携带RSM-56“圆锤”和R-29RMU2“大班轮”洲际导弹,其他还有10艘885M型攻击核潜艇、约20艘常规柴电潜艇和50余艘水面舰艇(15艘护卫舰和35艘轻型护卫舰)。
令人惋惜的是,由于造船工业已经凋零,特别是苏联时期的船舶装备制造中心基本归入乌克兰,令俄军造船业举步维艰,即便克里姆林宫有心投入更多资金,俄造船业的能力仍无法满足海军的需求。在常规柴电潜艇方面,一直被俄军看好的677型潜艇在今年7月27日被海军司令部拒收,由于质量管理不过关,许多纸面上的技术指标无法实现,而且全新的潜艇涉及诸多未经实战检验的技术,导致可靠性严重不足。无奈之下,俄海军只能选择向军工企业订购生产线尚在运行的636.3型潜艇,它与俄军现役的18艘877系列和6艘636型潜艇具有较高的通用性,相关技术成熟。
在水面舰艇更新方面,俄海军同样豪情冲天,但相关进展却差强人意。由于造船单位力不从心,对海上作战及国土防空极为需要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来不及新建,俄海军只能选择将数年前就退役的两艘旧舰拿来启封改造,而唯一服役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也在进入到中期寿命升级阶段。但俄学者指出,这种应急措施不能根本解决俄军缺少大型水面战舰的弊端。
其实,俄海军何尝不知造大舰的好处,但基于国内船企的不足,只能向现实妥协,通过订购建造难度相对较低的中小型水面舰艇来弥补“大舰亏空”。据报道,借助向印度出口“塔尔瓦”级护卫舰,俄加里宁格勒州的琥珀造船厂形成了运转正常的生产线,俄海军趁机安排其建造3艘自用的“格里戈洛维奇海军上将”级护卫舰,它与出口型舰艇的最大区别是采用垂直发射的“无风1”舰空导弹。琥珀造船厂还在开工兴建22350型“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级大型护卫舰,计划建造15-20艘,目前已有四艘在建。
仅有预算不解决问题
俄海军目前的理念是“发展潜艇、维持大型水面舰、更新中小型作战舰”,但俄企业建造大型舰艇的技术已随着苏联解体而消逝,“十年前没有钱,只能忍着点,现在有了钱,却没有建造技术了”,俄罗斯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有了预算就可以解决。更严重的是,俄军出现的各种贪污渎职情况,令俄海军欲振无力。
在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之间任黑海舰队司令的弗拉迪米尔·科罗廖夫将军曾说过:“现在俄罗斯大肆宣传的军事改革,不过是表演给其他国家看的把戏……在我的有生之年,也许看不到俄海军重出大洋的那一天。”实际上,俄国内普遍对普京能否兑现振兴海军的诺言仍持怀疑态度。
(来源: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