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运行持续低迷,成本居高不下、价格偏低、产能过剩等多重因素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作为连接钢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纽带——钢铁贸易行业,在上下游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数据显示,从2010年2月到2012年6月底,国内螺纹钢、线材和型材的市场价格由每吨5300至5500元持续下滑到4000元左右。钢贸行业的毛利率也由两年前的每吨300至500元,下降到了每吨30至50元。
而在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的同时,钢贸行业融资难现象也越来越严重。2011年我国政府采取趋紧的货币政策,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增加了钢贸企业融资的难度和成本。特别是2011年四季度以来,整个钢铁行业的利润率大幅缩水,2012年二季度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仅为1.5%,钢铁流通行业潜在的信贷风险引起了银行监管机构的关注,很多钢贸企业被阻挡在银行的信贷大门之外。另一方面,钢贸行业本身存在的盲目扩张、无序竞争、缺乏整体规划、创新等问题,使得行业运行进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劫”。
在近日由中国产业报协会、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钢铁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会长周华瑞指出,“从当前情况来看,银行要做到有保有压,下决心扶持那些有发展潜力的钢贸企业,帮助他们渡过短期的资金难关。另外,政府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在银监部门、银行、钢贸企业之间做一些适当的协调,做好那些破产的钢贸企业的职工的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市政工程欠钢贸企业的债应该尽快归还。这样通过银行、政府、企业的三方合作,使那些经营、信誉比较好,有发展前景的钢贸企业存活下来。而对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该退出就让他们退出。”
而从长期来看,钢贸企业要加快建设成现代型物流企业,从第一方物流走向第二方物流,进而转向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整合供需双方,比如钢铁企业确定一年需要把多少钢材在什么时候运到什么地方,就可以向第三方物流下单,第三方物流掌握所有物流企业的信息,负责协调配置物流资源。而第四方物流则是整合整个供应链,也就是从铁矿石运输,一直到钢材销售到终端客户,整条供应链都由物流企业来做。在当前行业微利的大背景下,钢贸企业只有通过积极的转型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实现可持续发展。”周华瑞解释说。
此外,有关专家建议,钢铁贸易企业应该注重渠道建设,建立与下游用户的战略合作机制,联合下游行业开发终端市场,为用户提供全方位钢铁材料解决方案,实现上下游产业的互利共赢。此外,还应延伸产业链,发展钢材深加工,建立钢材服务中心,提升产品价值和企业服务功能。这是钢铁流通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也是应对钢铁微利时代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