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社会性负担不是国企亏损全部借口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10-29 8:58:05  兰格钢铁
    评论员祝乃娟

    近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具体分析了国企改革中的诸种问题。

    国企改革已成为经济改革中的核心问题,这也正是为什么国企改革会如此之难的原因。我们可以先看看国企问题的逻辑:过去因为国家战略而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因为资本过度密集,并且其中一些是不符合比较优势的行业。等到市场经济发展之后,这种国企就有了“战略性负担”;此外,国企们几乎都承担着城市就业等社会职责,即“社会性负担”。这两种负担都造成了一些国企政策性亏损,因此,政府又要通过市场准入、税收以及利率等方面来对它们进行优惠与补贴。根据国资委的最新数字,中央企业还有医院、学校和管理的社区等办社会职能机构8000多个,对这些机构的费用补贴每年多达几百亿元。

    以上这个逻辑的循环是一种不良循环,并且它是一种可以随着时间积淀而不断得到自我强化的逻辑,时间越长,越难走出来。它不仅令国企们处于一种预算软约束之下,而且,银行体系的扭曲和市场的准入问题,都不利于国有企业的自生能力的提高。尽管国企们身处于市场之中,但是它们又没有很强的预算约束,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有些国企可以把自己的经营性亏损与政策性亏损混为一谈。而且,市场准入、利率、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也令它们没有太大动力去钻研如何提高经营效率。

    看清楚了这个循环,我们也基本上会了解国企改革的难点在哪里。即国企沉重的负担(中央企业现有离退休人员523.6万人),以及一些国有企业对突破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有畏难情绪(因为改革可能意味着它们要放弃优惠与补贴)。因此,改革必须首先要为国企减负,那些国企的社会负担,“多方面筹措资金”,应该主要由政府财政来解决。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社保体系,以及增加对再就业培训的投入等来为国企切实减负,这些负担本身就是国企成立之初附加上去的,如果既然要把国企推向市场,那么就应该为之解决这些负担。王勇也表示,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集中力量解决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等问题。

    此外,根据国资委的分析,国企目前大多仍分布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比较低。一些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核心竞争能力不强,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这就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将国企做一个很好的分类,比如,将一些本来不必承担战略性负担的国企分离出来,推向市场。少数战略性产业当然应该由国家负责监管。为国企解除了这些负担之后,国企改革自然会成为一潭活水。

    人们近年来对国企改革的关注,已经远远超越了以往的前一个阶段。那时候,人们主要关注的是国企改革在经营方面如何提高效率。而现在,人们不仅关注国企的效率,更关心的是社会公平问题,国企高管以及员工的薪金福利,以及国企向社会分红等问题屡屡成为人们心中之谜。

    通过改革减轻国企身上的那些负担,是公共政策必须要承担的。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与那种休克式的改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边改革一边发展。但是,困难也可能不断被积累与延缓,这不利于走出国企的不良循环。只有通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打破垄断等改革原则与方向的确立,切实果断地为国企减轻负担而不是继续同时给他们负担和优惠,才能令渐进式改革耳目一新。减负之后,就没有理由维持垄断地位,就没有理由不实施最大程度的行业准入开放。国企提高效率也将成为它们的内生动力。国企改革问题一旦很好地解决,那么也将会增进社会公平。一切的改革,关键靠的是决心。因为技术层面以及逻辑层面的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21世纪:社会性负担不是国企亏损全部借口
  • 专家建言国企放弃利润至上 应提供全民福利能力
  • 法国企业家对投资菲律宾表示兴趣
  • 中国制造的"哭泣曲线":跨国企业夺门而逃
  • 中国企业并购美国飞机制造商失败 保证金打水漂
  • 粤打造“千亿级国企俱乐部”
  • 英国企业贷款进一步萎缩
  • 宇通重工产品持续热销 助力国企非洲建设
  •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再遇阻 国企出海并购方式需更灵活
  • 中国企业获利尚无回升迹象 为经济复苏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