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指标在投资和货币两方面均有明显改善。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3.08 %,比8月大幅度上升3.71个百分点; M1增速为7.33%,比8月上升2.83个百分点, M2增速为14.8%,比8月上升1.3个百分点, M1和M2的增速之差为-7.47%,比8月上升1.53个百分点。新增人民币贷款6232亿,环比虽降,但同比续升(详见图2)。

图2 兰格钢铁宏观经济综合指数
国内方面,“维稳”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宏观经济在四季度着陆并企稳回升几无悬念。国内经济增长正处在结构性转型之中,潜在增速下降至7%-8%之间,也就是所谓的“七上八下”。从国际经验看,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出现结构性放缓,一般在人均GDP1.5-2.5万美元的阶段,中国远未达到这一阶段,经济增速大幅下降可能性不大。2013年内,经济增长的短周期波动向上,而中、长期波动则向下,二者叠加的结果,温和回升可能性较大。潜在经济增速下降是中长期趋势,财政和货币的刺激作用有限,与其下注“十八大”后出台强烈的刺激政策,不如去发掘经济转型的内生动力和改革进一步深化产生的制度红利。
国际方面,维持10月报告的预期,美国重启量化宽松,压低美元汇率,刺激短期国际资本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流入,产生人民币升值压力,推升大宗商品价格。这一态势在前者已部分显现,在后者或将逐渐显现。美国经济温和复苏可能性较大,欧元区的主权债务需要长期才能够恢复平衡,而市场对此似乎早有一定的预期。
2012年内,维持10月报告判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左右,基建投资回升部分弥补制造业投资因利润率降低而下滑的影响,房地产企稳的可能性大增。流动性在美国QE3和国内对地方融资平台、基建项目的融资需求的政策支持下,将逐渐从底部回归。
2013年内,宏观经济环境温和回暖,基建投资的效果逐渐向传导制造业,期待制造业展开库存重建过程。关注国内的金融“脱媒”趋势。2012年内,银行信贷创造流动性的作用相对下降,债券、信托作用明显上升,关于地方平台债务问题的担忧未消。期待这一风险随着经济回暖,企业利润回升,财政收入恢复而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