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市场令铁矿石定价模式发生“动摇”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6-26 8:59:14  兰格钢铁
    低迷的市场令新的铁矿石定价模式发生“动摇”。

    多家国内钢厂负责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钢铁市场持续低迷,目前的定价模式带来矿石价格的巨幅波动,已经让很多钢厂不堪重负,他们迫切希望三大矿山可以恢复此前的长协年度定价。

    惨淡的钢铁市场终于撼动了坚挺的铁矿石,价格开始从高位回调。但是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钢铁行业面临的经营困境相比,“易涨难跌”矿石价格仍然彰显出矿山的垄断地位,由于三大矿山操纵下的灵活定价模式给钢厂带来成本剧烈波动和经营风险,“回归年度定价”成为钢铁行业与矿山博弈的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国钢厂外,国际钢铁制造商也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发出了类似的要求。25日外媒报道,韩国浦项钢铁执行长ChungJoon-yang日前表示,该公司和其他钢铁业者希望铁矿石供应商能够回到年度合约制度。他称,由于铁矿石现货价格剧烈波动,基于现货的定价机制令钢铁业者的利润大大受创,产业的脆弱性也是对当前现货定价机制发出最强烈不满讯号。

    “大家也在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沟通和努力,希望可以和矿山进行一些磋商,争取矿石定价模式能够退回到以前的长协模式。”国内一家钢厂负责人对记者说。他坦言,实际上,去年四季度以来,市场一直处于低迷,钢材价格下跌而矿石等成本居高不下,导致钢厂实际盈利状况非常差,产品销售连毛利也无法维持。据了解,今年以来,国内钢铁行业延续去年第四季度低迷态势,钢材价格震荡下行。中钢协统计,1至4月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全行业实现利润11.5亿元,同比下降331亿元,降幅高达96.7%。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27户,亏损面34%,亏损企业累计亏损104亿元,同比增亏101亿元,增长32倍。

    不仅如此,钢铁股票也成为股市“破净”主力军。截止到目前,钢铁板块市净率小于1的股票多达10余只,安阳钢铁、鞍钢股份、华菱钢铁、宝钢股份、武钢股份等均在列。其中安阳钢铁市净率最低,不到0.6倍。

    值得注意的是,惨淡的愁云同时笼罩着全球钢铁行业。据了解,日本新日铁近期发表公告,2011至2012财年,新日铁全年收入为4.1万亿日元,盈利584.7亿日元,同比前一财年盈利932亿日元,降幅达37%;韩国浦项钢铁日前称,由于较高的原料成本和较低的钢材价格,企业营业利润4220亿韩元,环比降39%;日本第二大钢企JFE钢铁公司日前宣布,因原料价格上涨,其2011-2012财年出现巨额亏损。

    一位中钢协内部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对于钢厂而言,过去年度定价时期,钢厂可以通过锁定一部分成本,并且适时进行生产调整。但随着三大矿山主导下铁矿石由年度定价转向了现货和指数定价,实际上增大了市场波动对钢厂造成的冲击,钢厂的经营非常困难,钢厂不仅对成本控制丧失主动,定价销售也失去了把控,很难和下游的用户在定价方面进行协商。

    上述人士坦言,特别是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这种剧烈波动带给钢铁行业的冲击更加突出。值得注意的是,下游的钢铁行业的困境必然会最终影响上游铁矿石价格下跌,三大矿山也将最终为“杀鸡取卵”的做法付出代价。“目前铁矿石价格低迷也是钢厂和矿山'博弈’定价模式最好的时机。”分析师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他分析指出,客观而言,随着钢铁市场低迷和全球铁矿石供应增加,和前几年的火热相比,目前铁矿石的供应格局已经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三大矿山通过铁矿石大幅涨价来获得巨额利润的年代已经过去,这样的情况下,更加长期和稳定的供求合作模式,不仅对钢厂有利,同时对矿山也有益。记者了解到,由于受到澳大利亚矿业税和碳税的影响,瑞银集团25日发布,将必和必拓公司(BHP)和力拓公司(RioTinto)的盈利预期下调4%。包括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在内的三大矿山不仅股票价格下滑,而且都曾先后传达出对全球大宗商品降温的不乐观预测。

    实际上,矿山的态度已经发生“软化”。淡水河谷执行长MuriloFerreira日前表示,淡水河谷正准备与客户就其偏好的定价机制进行协商,但不会允许客户任意转换。

    分析师表示,必须看到的是,由于目前经济前景不明朗,特别是在矿山仍具备明显的垄断地位情况下,完全退回到年度定价并非易事,可能会在其中寻找一些折中的方案,比如增加一些灵活的附加条款,或者是类似季度议价方式,在介于年度和短期定价中寻找一个较长时间,来沿用此前的固定价格并确定供应量。(经济参考报)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低迷市场令铁矿石定价模式发生“动摇”
  • 家电与建筑一体化:低迷市场的拯救者
  • 建设部正研究住房置业担保 欲提振低迷市场
  • 美日汽车厂商北美工厂减产应对低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