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末人民币贷款仍比二季度末增长了1.3万亿元,但局部的信息却透露出了另外的信号。
作为金融重镇,深圳的贷款数据一直受到业界关注。但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与二季度末的数据相比,深圳人民币贷款在今年三季度骤降265.98亿元。
首家发布三季报的民生银行也显示,其9月末的贷款绝对数比6月末减少103.91亿元。
在业界热议货币政策转向的敏感时刻,央行对信贷调控是否会采取“明松暗紧”的操作模式再次引起人们关注。
深圳三季度信贷负增长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公布了2009年前三季度深圳市货币信贷情况,数据显示深圳金融机构贷款增幅比上半年放缓。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深圳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542.00亿元,同比增长36.41%,增幅比上年末高23.60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1.22个百分点。1~3季度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031.28亿元,同比多增2304.69亿元。据了解,此前,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公布的数据指出,今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就达到1280798亿元,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29726亿元。对比上述数据,今年三季度末贷款余额相比截至今年6月末的贷款余额减少265.98亿元。
无独有偶。昨晚,民生银行三季报显示,其9月末比6月末贷款绝对数降低,9月末贷款8935.43亿元,而6月末是这一数据是9039.34亿元,减少103.91亿元。有市场人士推测,位于深圳的两家股份制银行是否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而导致深圳贷款余额出现负增长。
票据或是“瘦身”主因
某银行业分析师称,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出现负增长是比较奇怪的现象。三季度,深圳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被”瘦身,原因何在?有不少市场人士将矛头直指票据。
有深圳银行业人士认为,总部位于深圳的招商银行将该行全国的票据融资总量纳入总行计算,而目前票据逐渐到期,这是深圳人民币贷款余额减少的原因。西南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付立春认为,招商银行是全国最大的股份制银行,其上半年贷款增长主要就来自票据,而且量非常大。他认为,这应该是深圳地区人民币信贷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之一,其他方面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同时,他告诉记者,随着珠三角外贸回暖、个人房车贷款持续增长,信贷需求也会更为旺盛。
而在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看来,深圳地区资金比较充裕,而融资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从银行获得贷款。
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告诉记者,贷款余额出现负增长,有可能是大幅度的不良核销,而他认为票据应该是主因。三季度贷款的增长还可以,票据到期应该是很重要的原因。当地贷款需求不足也或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鲁政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季度票据的量很大,现在很多票据都到期了,所以存量在不断减少,而在资本充足率的压力下,很多银行觉得票据的收益率低并且占用风险资本,做票据业务划不来。鲁政委认为,资本金会约束银行贷款数量。
资产证券化转移贷款
金麟表示,巨额核销、贷款转让或证券化也有可能导致贷款余额出现负增长。
某深圳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资产证券化”是很多银行都会耍弄的贷款转移术。他告诉记者,有银行会将贷款转化为理财产品转出,卖给城商行、信用社,以腾出空间保证重点客户,变相资产证券化。他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银行拿不到贷款,而是资本消耗的问题。银行贷款在总量上会保持相对的稳定。对于银行来说,不是没有新客户,而是原来的贷款不断转出。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各家银行都将优质的贷款转化为理财产品,因为质量好的贷款收益越低,但是这部分贷款又有条件转出去,腾出来的规模可以拓展新市场。而对于城商行来说,他们难以拿到项目,往往从国有银行或大的股份制银行接收贷款。
中金公司最近的研究报告指出,3季度贷款出现以下显著特点:7~8月份,受益于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国有银行市场份额出现较为明显的上升,但9月份的市场份额估计受票据转让的影响而出现较大下滑;而受大量票据到期以及银监会加强资本监管的影响,股份制银行市场份额3季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另外,有市场人士提出,今年以来IPO很多,深圳今年以来的IPO融资是否多到能挤出或替代贷款的程度,这是值得考量的。(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