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已飞雪,南国花犹俏。近日,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成立50周年庆典在广州市花园宾馆举行。“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工厂做技术工作的时候,就曾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从哈尔滨到广研院来取经,当时这里是机床人心中的圣地。在机床液压系统方面,广州机械院是首屈一指的。”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局长邵奇惠在庆典上说:“50年来,广州机械院从一个单一的研究所发展为在多领域都有建树的综合性研究院所,从单纯搞科研变为科研、经营齐头并进。”从白手起家到转企改制广州机械院院长黄兴在回顾发展历程时感慨道:“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跌宕起伏,广州机械院的生存和发展之路也可谓风雨兼程。”1959年,作为中苏合作框架协议的一部分,广州热带机床研究所(广州机械院前身)应运而生。建所初期,却遭遇中苏关系破裂,“老大哥”的专家撤走。该院第一任所长米林率领350多名员工,进入广州市茅岗工地,拉开了广研人自营基建的帷幕,靠自己的双手建起人工气候室等环境技术试验研究基地,摸清了热带机床使用存在的问题,取得了第一批成果。从此以后,百折不挠的广研人书写了20世纪60年代“白手起家”、70年代“勤俭建所”、80年代“科技改革”、90年代“二次创业”和21世纪“全面振兴”的历史。50年薪火相传,广州机械院走过以“研究室”建设为重点的科技发展期,以“二次创业”、“转企改制”为重点的产业孕育期,以促成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规模建设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期,以各产业分散发展步入战略协调发展为重点的产业协调发展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筑起了一个又一个科技攻关的堡垒和产业基地。据悉,该院共取得了1000多项科研成果,200多项成果获各级科技奖励,其中67项填补国内空白和国内第一、38项替代进口、2项填补国际空白,形成了液压、机电、密封、润滑、汽车零部件五大产业,建成产值达5亿元的现代化中试生产基地,跻身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就在该院诞生,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扇形、圆形感应同步器也出自这里,该发明为东方红系列卫星成功发射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不仅如此,广州机械院研制的中高压液压阀实现了国内机床核心部件国产化,其开发的“金属塑性成形过程摩擦与润滑效果评定技术”填补国际空白,而该院自主开发的“广研”系列液压阀曾一度占据国内75%的市场,广研院还建成了亚洲唯一拥有动力源消声室,帮助我国海军潜艇关键部件、机械装备核心部件成功解决震动噪声难题。科研成果转化全面开花黄兴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50年的征程中,广州机械院始终把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社会责任,全方位打造为行业和社会提供优质技术服务的平台。”目前,该院已建立的国家认可检测实验室和行业级检测中心,可提供为液压系统及元件、润滑油液、密封件、汽车零部件等诸多类别产品具有行业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服务和机械设备润滑及磨损故障诊断技术服务。其中,机械工业油品检验评定中心就被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指定为中国地区设备预测性保SHELLCARE实验室,同时也是埃索石油公司第三方合同实验室、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油样检测服务商。而该院机械工业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广州)成为国家铁道部和英国铁路公司的分包实验室,为国家质检部门提供刹车油、燃油等抽检服务,帮助广汽、比亚迪等知名汽车制造商进行新车型的开发与检测。黄兴还告诉记者,该院建立的广东省机械装备公共实验室、广州市橡塑密封行业工程中心、广州市工业润滑行业工程中心,每年为省内企业服务超千次,为广东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供技术支持。而其与江门市11家零部件企业联合组建的“中国江门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整合区域优势科技资源,提供先进制造能力和产业优势人才,提高了该地区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群的技术开发能力和自主品牌知名度。50年来,借助科研成果产业化,广州机械院已从一个研究机构发展到全面参与国家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研发与制造知名集成服务商;从过去的小规模作坊式中试生产发展到拥有产值达5亿元的现代化中试生产基地,产业集群效益和集成服务能力大大提升。在其涉足的几大领域当中,液压机电产业成为冶金、核电、航空航天、军工等国家重点行业的液压产品和技术服务商,凭借高品质液压高精度伺服控制系统,迈入高精度伺服控制成套装置供应商行列。润滑产业以绿色制造工艺油液为产业发展方向,致力于环保、安全、高效、节能和长寿命润滑油液的研发和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机床、模具等机械制造行业。密封产业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单一的密封技术研究发展成为中国密封技术集成服务领先者和国际知名密封产品制造商,产品畅销全球市场。汽车零部件产业拥有华南地区首家行业级汽车零部件检测机构和国内知名零部件集成服务企业,3种中文核心期刊,建有发动机、制动部件、车用油液等八大专业试验室,建立了苏州、天津、银川、中山等多个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主办了上海汽车零部件展等全国知名专业展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