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发改委一手掌控的计划电价是否上调还在反复讨论,市场化的煤价走势又起争议。
难以捉摸的煤价和反复讨论中的电价,让尚未从今年煤电价格谈判破裂的阴影中走出的煤电行业开始为来年的谈判未雨绸缪。9月23日,记者从接近国家发改委的消息人士处获悉,鉴于煤电行业形势和价格走势的不明朗,煤电行业已有不少人向政府建议重启煤炭订货会,认为该会议在2009年被取消,导致了煤炭谈判变得分散而复杂,是谈判破裂的因素之一。
煤电建议重启煤炭订货会
从1993年起,按照惯例,每年12月下旬,国内煤炭、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企业将聚集在一起召开一年一度的煤炭订货会。而随着近些年煤炭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煤电矛盾在煤炭订货会中逐渐升级,屡次让夹在其中的国家发改委左右为难。
2009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取消传统的煤炭订货会,政府退出煤电谈判,不再集中安排煤炭供需双方“集中衔接”,采用“网上汇总”的方式,价格由双方自主谈判,并明确指出“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都不得规定企业的衔接方式,不得强制企业集中衔接”。这意味着让发改委和煤电企业痛苦了数年的煤炭订货会终于退出历史舞台了。
但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虽然取消了煤炭订货会,但僵持了数年的煤电之争却并未因此而终结,反而因为没有了集中订货会的谈判导致过于分散,并带来很多麻烦,今年的煤炭订货更首次以破裂而告终。“政府希望终结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煤炭订货模式,但终结订货会显然带来了诸多问题。目前一些煤电企业人士建议应该重启煤炭订货会,政府可以淡出,但应该给煤电企业集中谈判的机会。”该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记者同时获悉,因为下一个年度的谈判尚待一定时日,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对此建议尚未给出定论。
一电企负责人则告诉记者,正是目前难以捉摸的煤价和电价走势,让煤电企业纷纷开始为下一个年度的煤电价格谈判未雨绸缪。
电价是否上调仍在反复讨论
电价上调的消息最近甚嚣尘上,主要源于花旗银行发布的一个报告。
上述报告指出,国家发改委9月14日与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等五大电力集团代表会面,就上调7个省份的电价方案征询意见。7个省份包括河北、山东、山西、陕西、青海、甘肃和海南。
报告透露,国家发改委提议将7个省份燃煤电厂上网电价上调15-25元/兆瓦时,将燃气电厂上网电价统一上调30元/兆瓦时。相当于火电机组上网电价调升1.5-2.5分/千瓦时,天然气发电机组电价上调3分/千瓦时。花旗银行在报告中指出,这7省有机会于下月起调高电价。
随后,记者从接近发改委的消息人士处获悉,此消息比较准确,国家发改委确实和五大电力集团反复讨论过上调电价一事。“但目前是否会如期上调电价还难以捉摸,因为发改委目前面临较大的舆论压力。”该人士告诉记者。
据一电企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多数电力企业因为煤价高企的成本压力,一直在负债经营,加上政府关停小火电力度很大,电力企业发电量减少,更是火上浇油。得益于下半年煤炭价格走缓,略有缓解,但是部分产煤大省通过控制产量影响价格,煤价并未有真正回调。目前看来,政府上调电价每千瓦时1.5分左右,才能勉强维持电力企业的生存,超过每千瓦时1.5分,才能让企业有微薄利润。
煤价走势
政府和企业存分歧
而原本市场化的煤价走势,则因为受到政策影响,下一步的走势反而让人难以捉摸,同时,也让政府和煤电企业产生了意见分歧。
发改委9月19日公布的8月煤炭供需情况显示,8月全国煤炭产运需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有所回落。全国铁路煤炭当月发运1.69亿吨,同比增加1829万吨,增长12.2%;全国重点电厂日均耗煤337.2万吨,同比增长18.1%。
从价格方面看,在节能减排压力下,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企业被限产、停产,用煤量预期减少,煤价下跌有预期。8月末,秦皇岛港5500大卡优质动力煤价725元/吨,9月下旬为715元/吨左右。截至9月16日,全国重点电厂存煤提高到5920万吨,可用18天。
据此,发改委预计,由于节能减排力度加大,高耗能企业煤炭消耗量减少,加上夏季水电出力增加,预计下一阶段全国煤炭市场供应总体趋于宽松,煤价下跌有预期。
但一电力企业资深专家告诉记者,随着煤炭大整合的基本完成,小煤炭被淘汰后,煤炭行业的垄断性加强,主要产煤省更加容易通过控制煤炭产量来调节煤炭供应,从而控制煤价。“部分产煤省煤价一直没怎么跌。而且随着天气变冷,下个阶段煤价继续走跌无望。”
由于今年三季度要全面对“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预考核,并且对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有困难的地区,及时启动预警调控方案,所以,尚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地区近期纷纷采取强制性限产、限电措施。
秦皇岛煤炭交易市场总经理李学刚和煤炭专家李朝林同时认为,预计这项工作的持续和加强,将压缩未来一段时期国内电力和煤炭消费需求,特别将对国内沿海地区市场动力煤的供求和价格产生更大影响。不过综合分析影响国内动力煤市场运行的各种因素认为,支持市场动力煤价格大幅度上涨或明显下降的动力均显不足,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动力煤供求和价格应该趋稳。
李朝林同时认为,因为煤价的走势难免影响到电价的上调预期,这可能是各界对煤价走势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