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PI破5看岁末钢价走势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0-12-14 10:32:07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再次刷新年内纪录。这也是自2008年7月上涨6.3%之后,中国28个月以来CPI创下的最高涨幅。在CPI一个月走高近一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国内经济的通胀预期已经得到明显验证,从目前11月份的情况来看,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1-11月份已经是3.2%,但原来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是3%左右,今年年度CPI控制在3%以内的预期已经完全落空,就连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改口,“CPI宏观调控目标是3%左右,这是一个预期性的、指导性的目标,3%稍稍过一点,应该还在这个调控目标的范围之内”,无可奈何之意溢于言表。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不可避免,钢价也进入了年底的敏感时间段,市场和政策的博弈,加之钢材期货的存在,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年底钢价的具体运行,下面笔者从CPI飙升所蕴含的信息以及将招致的宏观调控对年末钢价具体影响做些简要的解析,期望能对大家的贸易操作有所帮助。

    CPI飙升的背后

    目前对于通货膨胀的理解和定义有很多种。其中最普遍的经济学标准定义为: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称之为通货膨胀。根据这种传统的定义,CPI成为各国衡量通货膨胀高低的主要指标,然而这种定义往往使我们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资产价格的变化。事实上,从我国以及世界各国经济运行周期来看,资产价格的上涨正是通货膨胀初期的重要体现,这种情况定义为通货膨胀的第一阶段,而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即CPI的上涨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在资产价格上涨后才开始反弹,这种情况定义为通货膨胀的第二阶段。目前可以说已经处于全面通货膨胀的第一阶段。

    近30年涨价潮回顾

    第一轮:上世纪80年代初期

    1980年年底,通胀率达到6%。这是自195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通胀表现,不过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比较有限。

    第二轮:1987年—1989年上半年

    1987年,国内货币流量年增长速度达116%,商品价格出现同步上涨。1988年零售物价指数达到18.5%,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价格涨幅达到两位数。

    第三轮:90年代的中期

    全国零售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如大城市生活物价上涨22%。1994年10月达到通胀最高峰25.2%

    第四轮:2007年—2008年上半年(时间有争议)

    首先是食品价格领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2008年2月,CPI达到8.7%。

    观察今年以来CPI不断走高,实际上是从去年以来国内流动性增长过快引起的物价上涨,这是内生性原因。从2009年12月末开始,M1(狭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超过32%,今年10月同比增速也达到22.1%,意味着大量资金正在转为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并通过产业链延伸。这说明当前市场拥有充裕的流动性,时刻准备着用于投资与消费。而催生此轮物价上涨的流动性泛滥背后,中国持续多年的货币超发被指认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衡量货币化的一项重要指标M2/GDP在过去7年间呈现异常波动。根据国家统计局1990年以来的数据计算发现,这一指标一直持续增长。1991年M2/GDP仅为88.9%,在2006年首次超过100%,之后一路攀升,于2008年底达到158%,而经过2009年的信贷冲刺这一指标目前已经接近200%。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06年,M2/GDP的世界平均值为96.49%。

    M2/GDP的畸高,说明因为追求经济增长而产生的货币超发,已经越来越脱离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在这个不断脱离的过程中,过去十年的两大增长支柱——出口与投资,成为货币超发的主要“发源地”。其中,出口高速增长,使得央行通过换汇形式向市场释放大量人民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净出口的总量略微超过10万亿人民币,其中7.4万亿元是2005年以后创造的。而国内市场投资需求的膨胀,则成为货币通过信贷体系流向市场的主要途径。在各地政府GDP绩效冲动下,城市建设浪潮汹涌,通过大型基建项目,使资金以信贷的方式流入经济循环。

    而在国际经济环境运行中,近期美国为促进经济更强劲复苏和避免通缩的出现,美联储于11月3日宣布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表示将在2011年年中前购买总额为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以提振经济,并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券资产到期回笼资金进行再投资。这是继2008年12月到2010年3月间购买价值1.725万亿美元的资产后,美联储第二次采用量化宽松政策。

    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质上是在接近零的利率水平下向经济体直接注入大量美元。超量美元一旦经由货币当局创生出来,便不会凭空消失,而必然流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其对中国物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热钱的流入和过多的美元追逐有限大宗商品引起的价格暴涨给中国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

    在内外经济环境产生通胀的“共振”情况下,CPI数据出现“节节高”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一旦经济运行进入通胀上升通道后,存在一定的惯性,不可能因为某一政策而出现转向,况且政策从实行到显效还存在一定的时间,从今年底到明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相对的高通胀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钢价高位运行还是可期的。

    岁末年初钢价走势预测

    反观目前的钢价,现货的坚挺和期货的疲软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又回到目前的政策环境变化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由于前期CPI出现大幅飙升,钢价也蠢蠢欲动,但国家调控部门通过各种非市场的调控手段,如改变期货手续费收取方式和打击哄抬物价等措施,造成期货价格的瞬间回落,构筑新的上升通道又需要一定的整理筑底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钢材期货价格最近明显是在底部震荡阶段,一旦整理结束,还将进入上升通道,甚至不排除有报复性反弹的可能。

    至于钢材现货,一方面是最近全面进入冬储行情,现货价格在前期快速拉升后进入小幅盘整阶段,资金面受国家控制流动性的影响加之贸易商年底都比较谨慎,钢厂订货出现减量的趋势,在通胀预期的推动下,外围的观望资金不少,一旦年度结算还贷完成后,新增贷款资金将在年后入场,这样的看涨预期也就是近期钢材现货价格易涨难跌的主要原因,加之明年的政策重点将放在保障性住房,建筑用钢的需求将明显增大,虽有部分是采用钢厂直供模式不走市场采购的渠道,但是市场流动资源的总量将减少,间接推高钢价。

    总而言之,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控制物价的政策措施,在笔者看来,这些政策措施却是对目前经济环境中存在严重通胀的再确认,原本官方媒体的用语是“控制通胀预期”,现在则是“控制通胀”,说明预期已经变为现实,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钢价出现大幅下跌几乎是不可能,在市场和政策的博弈过程中,目前钢价最有可能的运行模式就是“高成本,高价位”,参考久经调控的房价,在密集出台调控政策后,一般会出现缩量整理,以时间换空间,一旦政策面回暖,就会出现一波放量拉升的走势,即便政策再次调控,那时,市场价格又运行在新的平台上,密切关注具体的成交量,现货要关注库存,一旦出现异动,就是新增资金入场的好时机。(大方)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从CPI破5看岁末钢价走势
  • 高CPI却未加息 决不是利好
  • 本市经济运行平稳全年CPI涨幅有望不超3%
  • 12月CPI将回落 仍存加息可能
  • CPI上涨5.1%或创年内峰值 调控物价还需打持久战
  • 11月份CPI达5.1 超市场预期
  • 11月CPI或创新高 先动准备金后利率
  • 机构预测称11月CPI或超5%
  • 加息与否命悬11月CPI
  • 11月CPI或低于预期 二次加息存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