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董事长徐和谊一席话,将一个大秘密透露出来——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不出了。规划不出了,不少汽车企业郁闷了。在我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主管部门思路的重大变化——未来十年里,中国汽车业不唯“大”论了,更国际化标准了!
在徐和谊之后,工信部也承认了——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不出了!但工信部及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给出了一个理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下称《规划》)即将出台,没必要再搞一个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
这个重大变化,令不少汽车企业郁闷了。这和考试一样,原以为考物理,结果考了化学。不少企业原已经按照十二五草稿的方案,谋划未来十二五的发展目标了,没想到,这一次考试内容有了重大变化(当然没有从物理变成化学那么大)。
变化有多大?应该说是思路上的重大转型(将以前更多只是说说的标准,变成了未来考核汽车企业的实际指标准)。
按照此前公布的汽车业“十二五”规划草案显示,中国有意提高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的份额。如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国内份额超过40%。2015年,大型汽车企业应具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自主产品平台开发能力。
如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的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水平和生产能力。以产销规模为例,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以上;到2020年累计产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超过500万辆。
对比两者,可以发现—个问题——不再过分强调自主品牌,而是强调内在的竞争力甚至未来的竞争力。说句实在话,这是一个重大进步。
原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丁磊曾经说过,自主品牌只是一个形式,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体系竞争力。包括研发水平等。正因为这样,上海通用汽车自行研发的新赛马欧,就没有标上自主品牌,而是放在雪佛兰这个全球品牌下。这对股东、对企业的回报也远远大于单独搞一个自主品牌。
与上海通用汽车相比,不少企业拿了一个合资的车型,或者将几个合资车东拼西凑,硬打扮成自主品牌汽车。这有什么意义呢?几年后,我们回头再看,这样的汽车销量有多少?企业真正的技术研发水平提高了多少?对于中国汽车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多大帮助?
由此可见,如果延续过去的考核标准,中国汽车业仍然是大而不强。当我们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销量第一后,何必再执着于那个大?当然更重要的是强。或许正因为这样,政策来了个大转弯,不出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只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