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品质做到天花板上,把成本做到地板上。”这句张贴在东风日产技术中心的标语让人印象深刻。而如何做到这一点,也正是技术中心副中心长徐建明认为合资自主品牌启辰面临的最大挑战。
通过控制零部件采购体系,从而实现合资公司向产业链上游的延伸,逐步掌握整个产业链,被认为是目前大行其道的合资自主的主要诉求。
同样,东风日产的启辰品牌,不仅仅定位于对行业全价值链的整合,并借此实现整个企业的战略转型,而对全价值链的整合,关键点是对零部件供应商的整合。东风日产正借在开放的供应商体系中成立“品质联盟”来打破这一窠臼,突破日系车企封闭式的供应商体系。
从开放到战略转变
“我们接触下来,所有我们配套的合资公司中,东风日产几乎是最开放的。”一位供应商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只要产品符合了东风日产的品质要求,就有进入其供应商体系的可能。
因为合资公司产品的外方导入特点,这些往往属于全球平台的产品,出于成本的考虑,在设计之初就限定了零部件的配套。合资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生产,并不能带来本土化的成本优势。
同时,由于零部件配套体系潜在的巨大利润,几乎每个合资公司都有自己相对封闭的零部件体系,而这个配套体系往往也由外方所掌控。这种情况,在日系、韩系车企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就拿汽车制造最基本的原材料汽车用钢来说,国内50%的汽车用钢都由宝钢供应。但韩系车企的北京现代就必须由海斯克公司从境外供应商处采购,再转售给北京现代。这就是典型的封闭式供应商体系。
但自从日产雷诺联盟建立之后,当时的日产汽车CEO卡洛斯·戈恩就打破了日产汽车的日系零部件配套体系。在此之后成立的东风日产,也由此摆脱了这种束缚。
而在产品外方导入的现状下,因为合资公司并不涉及产品的研发,即使东风日产开放的这种零部件体系,也只是满足需求型的体系,东风日产仍无法掌控更多的资源。
徐建明对记者表示,两年前,我们就准备转型,启辰的出现让转型开始加速。他表示,以前只是关注日产导入的单一车型,没有机会从研发开始就介入。现在,东风日产的技术中心完全承担启辰的研发工作。
这样,从研发之初,东风日产就可以深度整合零部件供应商,从而切入产业链的上端,从之前单纯的制造基地上升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司。
化解品质与成本矛盾
一般意义上,品质和成本是一个矛盾体,高品质必然对应着高成本,低成本对应着低品质。而合资自主要想成功,就必须破解这一个矛盾体。在东风日产零部件供应体系变化之后,为化解这对矛盾提供了可能。
东风日产采购部部长秦华对记者表示,目前启辰的供应商绝大部分也是日产品牌的供应商。而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同时,也将培养本土的供应商。
徐建明表示,高品质低成本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他坦言,核心技术是逐步积累而来,“我们做了8年日产车型的相关工作,比如技术中心的实验能力等,这些都不是按零部件国产化的标准来投入,而是按整车开发能力计划。”
宝钢股份产品发展部汽车板技术服务总监鲍平认为,要控制成本首先就需要介入前期研发,这一点在国内合资企业尤其重要,因为合资企业承担研发工作的往往是外籍研发人员,他们不清楚宝钢等国内供应商到底哪些零部件的成本更低。
目前启辰的零部件供应商共有80多家,所有的都建有研发中心。徐建明表示,在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上,没有知识产权肯定不行;只有研发中心还不一定行,必须有正向研发能力,否则就没有核心技术。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丁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