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钢京唐钢铁炼铁部10月份高炉各项技术指标全面提升
|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11-15 8:20:45
兰格钢铁 |
炼铁作业部在8月打胜生产翻身战的基础上,再接再励,10月份高炉各项技术指标全面提升,又打胜了指标提升攻坚战。10月份,该部生铁产量完成65.15万吨,超计划1.15万吨;高炉焦比完成329.89千克/吨,比计划降低18.11 千克/吨;煤比达到142.79千克/吨,比计划提高22.79 千克/吨。10月27日,一号高炉焦炭负荷达到5.15,10月30日,二号高炉焦炭负荷达到5.13。张寿荣院士评价说,京唐公司的两座高炉已经接近了国际上同类型高炉的日常运行水平。
解放思想 同舟共济
8月份,该部打胜炼铁生产翻身战后,确定了9、10月份打胜炼铁指标提升攻坚战的目标,而两座高炉焦炭负荷达到并稳定在5.0是打胜这一战的主要标志,10月份,该部以一号高炉焦炭负荷达到5.0为主攻目标,解放思想、奋力攻关。一号高炉在提高负荷过程中遇到了风压与顶压之间的压差高、炉内关系紧、炉温难提、管道气流频出等很多困难。压差高就无法提风温、加煤粉,也就不能上矿批、加负荷,这成了前进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该部生产技术人员经过细致分析后提出,不能只看表面,要在实践中摸索操作规律,在加负荷中检验高炉表现,这一提议虽有风险,却得到了部领导的认可。自此,该部干部职工同舟共济,与高炉共同承受着压力。因为,每提高10℃风温,每增加1吨煤粉,每上一步负荷,高炉的压差都处于高位运行,该部职工在承受巨大压力下精心操作、精心调剂,部领导日夜值守在值班室的计算机旁,每调整一次煤气,增加一步负荷都与大家一起紧紧盯住曲线的变化,与大家风雨同舟、共渡难关。10月11日,一号高炉负荷达到4.6,此后,经过9次加负荷,27日达到了5.15。
沉着冷静 化险为夷
10月11日,二号高炉开始进行了为期48小时的高炉检修,检修工作顺利完成后,初期送风比较顺利,但后来却由于高炉风压不稳、透气性指数大幅波动,风量由7000立方米/分钟退回到6000立方米/分钟。该部职工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临危不乱,认真分析炉况、研判各种因素对高炉的影响。大家经过冷静思考,一致认为问题出在送风后的送风制度、装料制度以及冷却制度等方面。有了明确的攻关方向,大家干劲十足,放弃周末休息时间,连续奋战,从上万个高炉冶炼数据中查找偏差、分析原因,发现是十字测温中心温度和煤气火的状态有问题,煤气分布没有达到装料制度所要实现的效果,并最终判定是布料溜槽α角的角度增大所致。尽管原因找到了,但如何调整炉内煤气却考验着炼铁职工的智慧和勇气。当时,二号高炉检修送风后已经40个小时,风量仅仅上升到6000立方米/分钟,距离正常风量有很大差距,炉内煤气流极不稳定,透气性指数剧烈波动,高炉如同在悬崖边跳舞,稍有不慎就会使二号高炉跌入严重失常的境地。该部职工发扬“三敢”精神,果断地把焦炭中心角度缩小了4.5度,矿焦平台整体向中心位移2度。随后,炉内炉外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炉内技术操作人员精心操作、超前调剂,匹配好风温与煤粉的使用,避免了炉温的大起大落,为上风、加负荷创造了条件。炉外职工精心组织每次出铁,不给炉内憋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0月17日,二号高炉达到全风标准。
精益求精 高炉顺行
该部炼铁分厂上料岗位职工探索最佳操作方法,实现了更精、更准,不但使高炉吃饱,还保证了高炉吃好吃顺。一是精心操作、精心调节。他们通过控制给料机的闸口开度,使闸口放下的原燃料均匀地分布在振动筛上,筛分粒级和筛分效果有了很大提高,入炉烧结矿小于5毫米的比例降低到0.3%以下,为高炉炉内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提供了良好的原料条件。他们还通过及时调整布料器电机的变频器参数,将布料器找角精度控制在了正负0.2度的精准范围内。二是持续创优,摸索最佳操作参数。在布料过程中,他们积极摸索节流阀自学习系数,在尝试使用矿石、焦炭自学习角度分开设置的方法后,他们发现节流阀自学习的系数区间设定在0.4±0.1的区间范围内布料的效果最佳。他们还通过优化上料程序,使每个称量罐都有5组延时可供选择,针对不同料种和上料量匹配最佳的延时时间,从而保证了料层在N1主皮带上的均匀分布和均匀入炉,并通过不断摸索,确定了秒流量在50-80千克/秒的范围内时筛分效果最佳。三是针对高炉不同的炉况合理确定布料角度。在摸索大高炉冶炼规律中,高炉难免会出现波动,当高炉料线超过规定深度时,如果不及时缩小布料角度就会破坏炉内煤气的合理分布。通过不断实践,上料职工摸索出与高炉料线深度相匹配的缩角操作法,即以料线1.95米为起始值,料线每增加300厘米,布料角度相应减小1度,用此操作法布料,为高炉稳定顺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化设备 加强管理
该部设备系统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做到了“两个强化”。一是强化设备运行管理,加大对重点及隐蔽部位的检查力度,对设备隐患做到超前处理,有力保证了生产顺稳。9月份以来,设备系统针对炉顶料罐本体磨损严重、衬板强度不够等问题,加强日常运行的维护,防止料罐磨漏影响高炉生产。在高炉不停风的情况下,他们依据均压管的角度测量出料罐内磨损严重的大致区域,技术人员凭借丰富的经验,采用外部敲击的方式对料罐“听诊”,准确确定需要加固的部位,及时在料罐外部焊接盒子进行加固,确保了高炉的正常生产。设备系统人员与高炉生产人员系统攻关,从根本上解决了料罐本体磨损问题。他们还在保证高炉正常均压需要的前提下,确定了均压管改造的技术方案,并在10月11日的二号高炉检修中成功实施,延长了料罐的使用寿命。设备系统9月份故障停机比计划减少185分钟,10月份实现了故障停机为0的目标。二是强化设备检修管理,精心组织,优化工艺,在保证检修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检修时间,为高炉生产争取时间。检修前,他们针对检修项目,制定质量控制卡片,做到逐项验收,保证检修质量。同时针对检修主项,仔细推敲检修方案,不断优化检修细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月份以来,他们每次检修都提前完成,在10月二号高炉的检修中,创造了48小时更换气密箱的最好纪录,缩短时间12小时,为高炉早送风、多出铁创造了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