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粗钢产量15亿吨 中国仍是主要增长动力
2011年1-11月,全球64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总计13.73亿吨,同比增长7.4%。这与2010年全年同比增幅14.9%相比,增速明显下降。尽管如此,2011年全年全球粗钢产量预计仍有望接近15亿吨,再创历史新高。
全球主要产钢地区中,欧美国家粗钢产量增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亚洲成为全球钢产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这与2010年的表现明显相同。2011年全年中国粗钢产量预计将达到6.8亿吨左右,占据全球粗钢产量45%以上的份额。
2011年1-11月,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再次表现为前高后低。上半年,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的高位,其中2月份更是达到83.3%的年内高点;下半年,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一路下滑,11月份降至73.4%,为近两年来新低。
2、中国“十二五”钢铁规划出台 推动行业科学发展
2011年10月24日,工信部发布《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继2005年颁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颁布《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政府出台的第三份钢铁行业纲领性文件。
《规划》以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提高质量,扩大高性能钢材品种,实现减量化用钢,推进节能降耗,优化区域布局,引导兼并重组,强化资源保障,提高资本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经营能力,加快实现由注重规模扩张发展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转变。
3、欧美经济陷入泥潭 全球钢铁业复苏前景不明
2011年美国经济复苏迟缓,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一些中东北非地区国家出现政治和社会动荡,以及以中国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遭受通货膨胀困扰而采取货币紧缩措施等,都严重影响全球经济恢复增长。
2011年10月12日,国际钢协发布2011-2012年全球钢铁业短期展望报告称,2011年全球钢材表观消费量预计同比增长6.5%,达到13.98亿吨,远低于2010年15.1%的增幅,而2012年增速将进一步降至5.4%。
国际钢协预计2012年全球不同地区钢材需求增长将会表现出非常大的差异性,发达国家钢材需求复苏将会非常缓慢,而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仍可能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4、资源民族主义抬头 推高钢铁企业原料成本
2011年3月1日,印度把铁矿石块矿与粉矿出口税率分别从此前的15%和5%提高至20%。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对主要铁矿石产地奥里萨邦、卡纳塔克邦和果阿邦进行非法开采调查。卡纳塔克邦自2010年7月份起禁止出口铁矿石,尽管印度最高法院在2011年4月份宣布解除禁令,但迄今铁矿石出口尚未恢复。2011年12月30起,印度再次将铁矿石出口关税税率提高至30%。2011年1-11月,印度铁矿石出口量约为8000万吨,同比下降21.6%。
2011年11月23日,澳大利亚议会下议院通过了政府提议的矿产资源租赁税(MRRT)法案。该资源税针对铁矿和煤矿,税率为30%,比最早的提议下调10个百分点。此议案有望于2012年提交上议院投票获得通过,并于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这势必会增加澳大利亚铁矿石和煤炭生产商生产成本。
此外,2011年1月,伊朗将铁精矿出口关税提高到50%,球团出口关税提高到35%;2011年5月,越南宣布从2011年7月2日起将铁矿石出口关税从30%提升至40%。
世界各国矿产品和金属产品出口限制政策调整越来越频繁,已经引起那些依赖进口钢铁原料国家的担心。会计事务所安永发布报告称,2011-2012年,资源民族主义已经成为国际采矿和金属产业面临的最大经营风险。
5、提升效率拓展海外 日本钢铁业再掀重组浪潮
2011年2月3日,日本最大钢企新日铁和第三大钢企住友金属宣布计划于2012年10月1日完成经营合并。新公司规模将成为仅次于安赛乐米塔尔的全球第二大钢企。
2011年6月,日本第二大钢企JFE钢铁公司宣布将于2012年4月份完成对旗下4家普钢电炉钢厂的合并,组建日本最大的建筑用钢生产商,与目前日本最大的电炉钢厂东京制钢公司竞争。
2011年11月,日新制钢和日本金属工业公司宣布将于2012年10月1日完成合并,两家公司合并后将成为与新日铁住金不锈钢公司规模相当的不锈钢生产商。这是日本国内不锈钢行业自2003年10月新日铁和住友金属不锈钢业务合并成立新日铁住金不锈钢公司以来又一宗合并案。
随着近邻中国和韩国钢企的快速崛起,日本钢企承受巨大竞争压力,日本钢铁业希望通过国内钢企的合并整合,充分发挥现有技术和设备优势,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不断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2011年日本钢铁业发起的三宗大型合并案,是自1970年新日铁和2002年JFE成立后,掀起的第三次合并浪潮。
6、减碳约束渐行渐进 钢铁业减排压力日益加大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会议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然而在气候变化大会刚刚闭幕后的一天,加拿大便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签署但后又退出《京都议定书》的国家。
尽管国际社会在二氧化碳减排问题上陷入僵局,但澳大利亚议会2011年11月8日通过征收碳税法案,决定自2012年7月1日起对国内500家排污量最大的企业强制性征收碳排放税,每吨碳排放支付23澳元税费,成为继欧盟之后又一个征收碳税的主要国家。与此同时,作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国的中国也宣布,将签署基于五点前提条件的2020年之后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
据国际钢协公布的统计数据,每生产1吨粗钢要排放1.8吨二氧化碳,而2011年全球粗钢产量预计将接近15亿吨,排放二氧化碳27亿吨左右。中国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8%。中国政府也在着手研究碳税税制框架,随着传统的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潜力将越来越小,因此需要研发具有突破性技术的钢铁冶炼工艺,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国研究机构已经开展相关工作,以期早日实现技术突破。
7、炼钢原料价格剧烈波动 避险交易迅速发展
2011年全球铁矿石和炼焦煤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尤其是在10月份,品位63.5%的印度粉矿价格从180美元/吨的一路下滑至130美元/吨,降幅高达30%。炼钢原料价格的剧烈波动推动了期货交易等避险金融衍生工具的迅速发展。
印度交易所在2011年1月29日推出了以SBB提供的TSI指数为结算价格的全球首个铁矿石期货合约;新加坡交易所也于2011年8月12日推出以Metal Bulletin 提供的MBIO指数进行结算的铁矿石期货合约。二者不同的是,新加坡商品交易所推出的铁矿石期货合约以美元计价,面向全球投资者开放;而印度交易所推出的铁矿石期货合约是以印度卢比计价,且仅限于印度国内贸易商进行交易。
除了铁矿石,炼焦煤、焦炭等炼钢原料期货合约也陆续推出。4月15日,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推出焦炭期货合约;7月25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炼焦煤掉期期货合约。
8、灾害频发政局动荡 对钢铁业影响超出市场预期
2011年全球灾害发生频繁,这些都对全球钢铁业造成负面冲击。
2010年底至2011年初,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基础设施受到破坏,导致澳大利亚冶金煤开采与出口暂时中断,全球炼焦煤市场供应出现短缺,二季度炼焦煤合同价格升至330美元/吨,环比上涨46%。强降雨也导致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一季度铁矿石产量出现下滑。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九级特大地震,并且由此引发海啸与核泄漏。由于核电设施受到破坏,导致电力供应短缺,进而影响日本钢企生产,尤其是电炉钢厂。与此同时,地震造成汽车零部件供应中断,作为钢铁行业主要下游用户的日本汽车生产商被迫停产,汽车钢板以及特殊钢等产品订单显著下滑。
发生在秋季的泰国洪灾对钢企的影响同样如此,持续数月的洪灾导致日本在泰国的汽车生产厂被迫停产,而其所需汽车钢板以及其他汽车零部件主要来自日本,影响到日本钢材出口。
持续整个2011年的中东北非国家政局动荡,突尼斯、埃及以及利比亚等国家政权出现更迭,而叙利亚等国的政治乱局仍在持续,重创上述国家的经济,并影响到该地区钢材需求。中东北非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钢材净进口地区,其钢材需求下滑影响全球钢材贸易流向。
9、新兴市场国家需求旺盛 全球钢铁巨头积极布局
尽管新兴经济体国家因采取货币紧缩政策,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仍远高于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印度被认为是未来全球钢铁业最具增长潜力的国家,但由于面临政府行政审批、土地收购等方面的难题,浦项与安赛乐米塔尔等在印度钢铁项目多年来一直进展迟缓。基于此,全球钢铁巨头纷纷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进入印度市场,如与印度当地企业合资建厂。新日铁计划与塔塔钢铁公司合资在印度建汽车板厂;谢维尔计划与NMDC公司在印度合资建联合钢厂;浦项与印度钢铁管理局计划在印度合资建设年产能300万吨联合钢厂,采用浦项Finex技术;神户制钢与印度钢铁管理局计划在印度合资建设各持股50%的粒铁厂,采用神户制钢ITmk3技术。
巴西是全球铁矿石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作为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主办国,包括运动场馆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拉动巴西国内钢材需求,因此也受到全球钢铁巨头的青睐。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与淡水河谷合资的CSA板坯项目目前已经投入运营;浦项、东国制钢联合淡水河谷公司计划在巴西合资建设CSP板坯生产项目;新日铁增加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公司中的持股。
东盟钢材市场未来同样发展潜力巨大,钢铁巨头通过投资建厂和收购等多种方式打入东盟国家市场。浦项通过收购泰国Thainox公司股份,抢占东盟不锈钢市场份额;浦项与喀拉喀托公司合资在印尼建联合钢厂;新日铁计划在泰国投资建设镀锌板厂;中国首钢集团在马来西亚合资新建钢厂项目已开工。
10、生产成本上升需求下滑 中国钢铁企业经营惨淡
面对炼钢原料成本上升以及下游用钢行业钢材需求增速下滑等不利局面,2011年中国钢铁企业经营业绩明显下滑,尤其是下半年。尽管2011年钢材价格总体高于上年水平,但由于原燃料价格上涨幅度高于钢材价格上涨幅度,中国钢铁行业呈现出高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局面。
据中钢协统计,2011年1-10月,中国钢铁企业炼焦煤、国产铁精矿以及进口粉矿平均采购成本均出现上涨,导致炼钢生铁成本上升20%。
2011年1-10月,纳入中钢协统计的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仅为2.76%,低于2010年的2.91%。下半年以来,中国钢企利润总额和销售利润率逐月下降,10月份77家大中型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0.47%,创年内新低,月实现利润仅为13.8亿元;77家企业中,有25户出现亏损,亏损额达21.25亿元,亏损面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