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近日在2012年第四届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发展论坛上提出:从当前船用钢材的市场形势来看,钢企如果能从四方面提升船用钢生产水平,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品种、规格需拓展
我国钢企生产的船板品种、规格尚需完善。专家表示,建一艘船舶涉及钢材的品种规格有上千种,为了满足大吨位船舶的设计要求,船厂不得不同时在几家钢企为一艘船舶订货,而且船板往往在宽度上不能满足要求,只能通过焊接得到所需产品,这样既降低了钢材利用率,又增加了造船的劳动强度。船舶建造的大型化,要求船用钢板向宽5米、长25米的规格发展,其品种几乎涵盖所有级别。同时,船用不锈钢使用量将增多,高强度船板需求量也将增大。
随着我国建造高技术含量船舶的能力不断增强,特殊性能的钢材需求也在大幅度增加,如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采用低温压力容器板,不仅要满足高强度船板的要求,还要满足一163℃条件下的耐低温压力容器性能要求。新型集装箱船等船型要求船板的品种几乎涵盖所有级别。在船用型材方面,船企对大规格的球扁钢、大型不等边不等厚角钢的需求也将增加,对无缝管的壁厚均匀性和圆度准确性的要求都将提高。
船板质量需提高
从我国钢企生产的船板来看,船板质量还不能与新日铁、浦项生产的船板相比。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厚板轧机的高压水存在压力不足、加热温度过高时间过长、炉内供入风量过大等问题,容易使钢板表面产生麻点。
此外,国内钢企的钢板自动检测设备不完善,容易导致成品钢板的尺寸偏差,特别是对角线的偏差较大。
新标准规范需吃透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国际海事组织(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加快了海运业船舶节能减排标准制定的步伐。目前,IMO即将推出的公约中,涉及船型节能减排增效的内容,主要有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氮氧化物Tiern标准和目标型船舶建造标准(GBS)等。
这些绿色船舶节能减排指标和相关规范一旦出台,将极大地改变现有船型和设计理念,对船用钢材也将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今后钢企要加强新型船用钢材的研究,主要包括:船舶轻型复合板材的应用研究、复合材料管材的应用研究、聚氨醋弹性复合钢板(SPS)的应用研究、船用耐腐蚀钢的应用研究、超高强度钢的应用研究、高强度钢的船舶适用范围研究,以及创新型绿色船舶船体结构轻型化研究等。
(来源:中商情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