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换将频频 跨国车企多名中国掌门离职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12-19 10:31:16  兰格钢铁
    12月7日,宝马集团大中华区为汽车业界带来今年最后一个重磅人事变动信息:现任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将退休。

    2012年,中国汽车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陈代谢”——在国内,日系品牌遭遇滑铁卢,德系、美系、韩系品牌伺机而上,自主品牌也试图翻身;在国外,欧洲市场危机四伏,跨国车企视中国为最后的救命稻草。

    对于一家汽车企业,一个深谙中国市场规律的掌门人,制定出一套收效甚广的中国战略,无疑是决战2012年的关键。

    自古成败论英雄。掌门人办事不力,自然当换则换。不过,在今年的换将大戏中,也不乏成绩斐然却激流勇退者。

    下课

    DSG问题投诉多大众中国总裁下课

    大众中国、奔驰中国分别选择在6月和10月公布了更换掌门人的消息。继任者的上任时间分别为“金9月”和年度收官的12月。这似乎不符合汽车业“旺季卖车,淡季整人”的传统,但换帅背后凸显了两家车企暴露出的问题。

    从去年底开始,有关DSG变速箱的投诉不断出现。一些车主反映,车辆在行驶中存在换挡不平顺的现象,严重的甚至出现动力中断、“死亡闪烁”等。据透露,在诸多投诉中,仅有1000例左右为有效投诉。相对大众DSG车型近100万辆的保有量来说,故障率在千分之一左右。

    然而,这个“小概率故障”,在今年4、5月份演变成了危及整个大众品牌的消费者信任危机。令这次事件持续发酵的正是前任大众中国总裁倪凯铭。

    出现“DSG问题”后,技术出身的倪凯铭未能及时妥善处理,消费者不断维权投诉,导致质检总局两度出面约谈大众中国高管。在各方压力下,大众出台了DSG变速箱延保举措。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称,“DSG问题”致大众最少损失4亿欧元。

    尽管“DSG问题”发生时,大众在华仍保持了高速增长,但若问题及时得以控制,大众在华销量显然将更加强劲。这样的推论得到大众远在德国和中方多位高管的认同。倪凯铭的下课,不仅是为他所犯下的错误买单,也是大众德国总部为力保中国市场不再出现意外的补救措施。

    销量不及对手奔驰中国掌门人下课

    无独有偶,今年12月1日,奔驰中国的掌门人由麦尔斯换为史皮克斯。尽管厂家方面称此次人事调整为周期性的人事变动,但奔驰中国的销量与奥迪、宝马等竞争对手的差距越来越大是不争的事实。

    麦尔斯自2007年1月1日执掌奔驰中国,仅在2007至2009年间,就向中国引进了6个新车系,并在2009年将Smart品牌引入中国。至2011年,奔驰在华销量已从2006年底时的2万辆增至19.85万辆,从奔驰位居全球的第11大市场上升为第3大市场。

    麦尔斯的成绩虽然不俗,但与直接竞争对手宝马和奥迪相比,则逊色不少。正因此,他离任的消息一经发出,便引来德新社“此次人事变动缘于奔驰中国销量不佳”的评论。

    2011年,奔驰在中国便陷入了困局。国产的北京奔驰和麦尔斯主管的进口奔驰发生内讧。去年7月,奔驰启动两套营销体系的整合,进口奔驰价格大幅跳水示威。这不仅引爆了2012年中国豪车价格战,也伤及国产奔驰新车的定价体系,最终导致奔驰整体销量不及竞争对手。

    数据显示,奔驰前11个月在华累计销量17万辆,奥迪前11个月累计销量28.36万辆。截至发稿时,宝马尚未公布其11月销量。今年前10个月,宝马在华的累计销量已达26.4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产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北京奔驰两大“畅销”车型C级和E级的销量仅为3.33万辆,出现7.48%的负增长。相比之下,奥迪和宝马的畅销车型——A4L、A6L以及3系、5系的销量均同比增长20%以上。

    奔驰在华发展的最大桎梏显然是渠道整合问题。先期成绩不俗的麦尔斯正因此“晚节不保”。问题虽然棘手,但继任者史皮克斯将不得不继续着力去解决。

    出走

    转会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人才流失

    3月5日,奇瑞展开大规模人才招聘活动。正处在战略调整期的奇瑞表示,招揽人才时的条件是有合资企业的工作经验。据了解,奇瑞希望新的领导层能够打破固有的自主品牌思维模式,帮助奇瑞突破发展瓶颈。

    不仅奇瑞有招募合资品牌之士的想法,出身合资品牌的高端人才反哺自主品牌已经成为今年汽车业界人事变动的新趋势。除营销人才外,技术人才也出现在“转会”大军中。

    今年9月,原标致雪铁龙集团亚洲运营部产品规划和市场战略总监孙晓东履新吉利。出身于上海通用的侯海靖此前也已加盟吉利,任集团副总裁、经管会成员。

    入职吉利的前合资品牌高管不止上述两位。前泛亚设计总监马征鲲则出任吉利设计总监。此外,吉利汽车全资拥有的沃尔沃轿车公司,也已迎来两名出身自合资企业的精英。付强担任沃尔沃中国销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沃尔沃在华进口车业务。原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柳燕任执行副总,与付强搭档。

    此外,原上海汽车副总工程师、泛亚中心执行副总经理高卫民离职并加盟北汽,负责北汽自主研发业务。

    换防

    集团内部流动一汽年内调整百人

    国内大型汽车集团既拥有合资品牌,也拥有自主品牌。仅在集团内部就可实现人才流动,而完全不用付出高昂的“转会费”。

    一汽集团在今年进行了一场贯穿全年、涉及上百名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人事调整。

    2月,前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奥迪事业部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杨大勇履新一汽解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质保部部长。7月,前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奥迪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与前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葛树文职务对调。10月,原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石涛出任一汽服务贸易公司副总经理。前一汽丰田销售公司销售企划部部长苏涛则转任一汽解放销售公司副总经理。

    在上百人的“大换防”中,张晓军与葛树文的对调格外引人注目。张晓军自2006年起担任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至今已有6年。在他的带领下,奥迪从2005年5.8万辆的在华销量,跃升至2011年的30多万辆。奥迪品牌销量多年稳居豪华车市场之首。

    将张晓军调至自主品牌任上,一汽集团看重的是其多年在合资品牌的营销经验。这也彰显出一汽打造自主品牌的决心。如此的“平行换位”策略可以让自主品牌在成长中少摔跟头,且集团内部人才适应企业文化和特点,履新后可以迅速上手。

    挖角

    国内国际揽才自主品牌青睐高端

    上汽、北汽、长安、广汽等国内大型汽车集团都有合资反哺自主的人才流动。例如,广汽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的多名高管均出身于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合资公司;北汽自主品牌“北京汽车”的雇员也多从北京现代等北汽合资品牌挖角。

    对于合资品牌向自主品牌的人才流动,业内人士分析,由于自主品牌发展时间不长,一切运作仍需要完善,自主品牌的工作更有发挥和上升空间。随着自主品牌实力的增强,企业管理水平也亟待提升。在合资品牌“学有所成”的高端人才,可以在自主品牌学以致用,且将获得更高的职位和薪水。

    除从合资品牌揽才外,今年,多个自主品牌还挖角了国外设计师,在公司内担纲要职。最大牌的当属全球汽车设计界传奇人物、意大利汽车工业协会副主席——莱昂纳多·菲奥拉万蒂。他已出任北汽股份造型总设计师。

    此外,彼得·霍布里担任吉利汽车高级设计副总裁;前通用汽车高级设计师JamesHope则到奇瑞设计中心担任设计总监。

    引退

    任期成绩斐然宝马史登科激流勇退

    在“转会”市场外,两位深受媒体喜爱的老头儿不约而同地选择在今年“告老还乡”。一个是会说一口流利中文的宝马大中华区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另一个是被媒体尊称为“古希腊哲学家”的通用汽车中国原总裁兼中国、印度和东盟首席地区运营官甘文维。

    两者在任期间成绩斐然。史登科在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一职上任职8年,将宝马在华销售量从不足2万辆提升至今年近35万辆的历史高位。

    在2003年前,宝马在中国只有5家经销商。至今年底,宝马经销商网点数量将达到350家左右,成为所有豪华品牌中覆盖面最广的品牌。

    大力推进本地化进程是史登科及宝马在中国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任8年里,宝马在中国塑造了全新的品牌形象“悦”,推出了加长版3系、5系、X1等为中国量身打造的产品。

    七夺销量冠军通用甘文维主动让位

    2005年5月,时任通用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墨斐因个人原因离职后,甘文维入主通用中国,当年通用在华首次夺得销量冠军。

    此后,通用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从2005年的56万辆上升至2011年的250多万辆,连续第7年成为在华销量第一的跨国汽车企业。

    然而,今年第三季度,大众汽车集团在华销量为70.49万辆,通用汽车在华销量为66.47万辆。大众首次超过通用坐上了在华销量的头把交椅。

    在上述数字公布的同时,甘文维递交了辞呈。

    摆在继任者苏瑞博面前的问题显而易见——如何让通用在华业务重振河山。对此,苏瑞博明确说:“最好的做法是延续现有的战略,并保证执行到位”。

    除此之外,通用还将强化凯迪拉克品牌,紧抓SUV的细分市场,并注重海外出口业务。

    (法制晚报)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2012换将频频 跨国车企多名中国掌门离职
  • 4车企年销量超过100万辆 日系回暖明显
  • 中汽协:明年车市更好 4车企年销量超过100万辆
  • 加码或收权?德系车企三强升格中国业务
  • 新能源车企迷路:无资本支撑 技术无法突破
  • 明年车市更好 4车企年销量超过100万辆
  • 狭路相逢 车企年度销量排名上演追逐赛
  • 今年销量三强格局已定 车企排名背后的角力
  • 日系车企反思保守战略 或凭混合动力翻盘
  • 车企在推出新车同时开打售后服务品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