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绿城集团因为其扩张激进而著称,董事会主席“宋员外”甚至被形容为房地产行业的赌徒而另业内侧目。近日,绿城更是绯闻缠身:先是旗下绿城西子·杭州御园项目因涉嫌建在“杭州南宋皇宫东宫遗址之上”而被紧急叫停,接下来又被传因资金紧张而不得不四处求助信托资金进行“输血”。
为此,《证券日报》记者就市场传言采访了绿城中国的某高管,该名人士称:“现在资金链很紧,我们是承认的”,同时表示,为了应对目前楼市的调控政策,绿城将减少拿地、加速推盘,同时寻找资金充裕的合作方予以支持。
从激进扩张到保守经营,绿城中国可谓给调控下的房地产开发商的生存状态做了一个特写。
融资有术到腾挪乏力
截至2010年12月31日,绿城中国的净负债率(净负债/净资产)为132%,与去年相比这一数字进一步上升。
事实上,绿城中国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持续攀升:2007-2010年,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1.14%、75.99%、83.51%以及88.47%。可以说,融资创新方面,绿城堪称个中高手:
2006年发行本金总额1.3亿美元的可换股债券,其中包含6500美元的有抵押2011年到期强制性可换股债券以及6500美元的有抵押2011年到期非强制性可换股债券;
2006年11月,绿城中国再次发行本金总额4亿美元的高收益债券,年息率为9%,承诺于2013年11月8日前赎回;
不过,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房地产形势低迷。与此同时,绿城开始面对所回购所发行债券压力。业内猜测,绿城为了偿还海外债,才不得已以年利率14%的高成本,与中海信托签署了一份条款复杂的信托合约。
其实,发行债券所带来的问题已经使绿城有所警示。5月24日,绿城中国某高管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已经不倾向于通过发债来获得资金。在他看来,巨大规模的债务一旦到期,将会给公司带来极大的压力。
截至2010年12月31日,仅在绿城年报当中披露的信托合作对象就包括了中海信托、中泰信托以及平安信托三家,涉及信托资金总额50亿元;而根据有关媒体统计,绿城可能与11家信托合作,总计借助信托融资近百亿元。2010年年报更进一步显示,绿城中国年度利息开支就高达26.62亿元!
报告期内,扣除掉预售款后,绿城中国尚有近400亿元的流动负债。为此,上述绿城高管坦承“现在资金链很紧,我们是承认的”。不过,在他看来,公司财务状况依旧要好于2008年。并且,在现有条件下,绿城将致力于获得银行贷款,也争取平安信托对其进一步的支持。
合作方“被”分担资金压力?
之前,有知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材料供应商,与绿城合作带来的利润并不如与其它开发商的合作,而且,绿城还会滞留上游商户的代垫费用,“要几次三番的催促才会拿到回款”。不过,上述绿城高管接受采访时表示,绿城在于供应商合作的时候,并没有刻意挤压合作方的利润空间。
但是,有关回款不力一说,上述人士则表示,上游合作方为开发商垫资是一种正常现象。只不过,在现行调控环境下,“我紧,他们也就紧”——在这个时期由上游企业承担资金压力也是“应该的”。不过,绿城并未刻意克扣对上游企业的回款。
绿城未来或将放慢扩张
事实上,即使实力强大、背景雄厚如保利,近年来其资产扩张速度也要逊于绿城:2007-2010年间绿城中国的总资产增速分别为84.24%、30.27%、76.28%以及66.09%。可以说,除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增速放缓外,绿城的增速都在60%以上。
竞争均衡理论曾经指出,一个企业不可能永远以高于宏观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下去。可是,绿城中国却不仅在以高于GDP的增速、同时也在以高于同行业佼佼者的增速在飞速发展着。不过,“宋员外”带领下的绿城中国,虽然度过了金融危机,却迎来了“史上最严厉”调控:
国土部的监测在后,住宅限购令在前,资金紧张的绿城如何应对政策的“前后夹击”?上述高管表示,绿城将减少拿地,同时加大推盘,“即使我们要增加项目的话,也将采取引入合作伙伴的方式”。
在选择项目合作开发伙伴时,绿城高管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倾向于选择那些拥有资金却不从属房地产开发行业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他们要有的是钱,同时资金又不受到限制”的合作方最受绿城欢迎。
2011年的绿城,将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争取规模的扩张。同时,年报中显示绿城将用2-3年的时间,将企业负债控制到合理的水平。
“事实上,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很少出现在土地市场上。未来即使要增加项目,我们也会选择与人合作的方式来获得土地并进行开发”,上述高管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