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有缓解迹象各路资金谨慎流入大宗商品
【开利综合报道】目前来看,欧元区再度陷入危机之中,而利好或将殆尽,预计短期期市或将陷入弱势回调之势。最近的市场表现凸显出投资者对欧洲领导人为遏制债务危机付出努力的首肯。根据上周末发布的持仓报告显示,投资者五周来首次增持大宗商品看涨仓位;同时,最近一周他们还在外汇市场增持美元多头仓位。
分析人士称,危机有缓解的迹象以及经济数据逐渐向好都是大宗商品重获追捧的原因。欧洲为解决债务危机的努力有目共睹:斯洛伐克批准了增强欧元区援助基金的方案、有消息称德法首脑承诺将在11月3日拿出解决债务危机的计划。而美国商务部则表示,美国9月份零售额增长1.1%,为7个月来的最大涨幅。并没有出现像2008年那样的衰退,所以大宗商品价格也不会出现当时情形下的急跌。
“各路投资者都在重新增加多头押注,”能源咨询公司Lipow驻休斯敦的总裁安迪表示,“当油价跌至75美元下方而股市也一路下跌时,所有人都在逃离市场。而当市场上弥漫着欧债危机可能得到解决的乐观情绪时,投资者又开始重新涌向股市和大宗商品。”
此外,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数据还显示,最近一周外汇市场的投资客们开始增持美元多头仓位。截至11日的当周,美元净多头仓位升至142.4亿美元,前一周为137.7亿美元。与此同时,有海外媒体分析指出,欧元自今年1月最低点以来的反弹走势恐将中断。瑞银、摩根士丹利等大行均表示,他们看到资金正在流出欧元。
劳埃德银行公布的数据则显示,截至10月11日的当周,欧元和英镑净空头头寸减少,但该行也指出,市场依然维持看空英镑和欧元的观点,“如果欧洲局势有所进展,英镑及欧元对美元汇率均有可能上涨”。不过,该行认为目前不可能做多欧元。
短期反弹大宗商品市场仍存隐忧
【开利综合报道】10月18日,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商品全线下跌。国内分析人士认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向下调整趋势依然未变,10月市场可能会在短暂反弹后再次回落。
中钢期货分析师肖锋波认为,目前法德已表态,要对欧洲债务危机拿出一个解决方案。美、中新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也都有利于市场出现反弹行情。然而,由于欧美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中印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仍受到来自通胀和货币紧缩的双重困扰,世界经济放缓的大趋势仍没有改变,因而市场仍会回落。
在国内方面,目前中国国内的货币政策已出现了微调,如金融机构放宽对中小微型企业的贷款限制,温家宝总理已表态加强对部分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但上述政策调整的作用将主要体现在市场情绪的改善,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待时日。
肖锋波分析,目前猪肉在CPI中占的比重较大。而由于有些地区猪仔价格高企,配种和饲料成本高导致养猪人减少,国内猪肉价格短期内很难从每斤15-20元高位回落。因此,“稳物价”仍会是中国当前一段时间的首要任务,国内偏紧的货币政策至少在10月不会出现大的调整。
“对后期经济面的担忧,导致市场9月出现下跌行情。因工业品板块前期下跌幅度较大,近日反弹幅度就相对高一些。而对于谷物等农产品而言,价格基数本已过高,因此反弹幅度较小。”肖锋波预计,大宗商品价格能否走高一方面取决于大的经济面的影响,一方面还看供需关系。
目前中国的出口数据仍不乐观,而出口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来自外需下滑的影响可能将进一步使企业生产扩张的动力减弱。而在投资层面,由于宏观面上存在系统性风险,银行和投行等机构资金倾向于从大宗商品上撤离出来,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转去买国债。
三季度GDP增速平稳对商品影响为中性
【开利综合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2011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1%,略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9.2%。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20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同时工业,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经济指标都表现平稳。总体来说,这份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基本脱离硬件着陆的危险,符合国家的政策目标。所以偏紧政策发生大的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此前,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的传闻在国内外不绝于闻,一些投资者寄希望于假如经济出现较大的下行风险,中国政府将放宽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由于希望落空,数据公布之后,国内股市及商品都不同程度的走低。不过,此份数据对商品走势并不能说完全利空。
虽然由于经济硬着陆风险减少,国家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减少,国内资金紧张局面仍然会持续下去。但是,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也利于增加商品的需求,从而带动商品价格的上涨,因为中国目前是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国。
在9月份,大宗商品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增长不利担忧影响,出现了一波大幅度地回调行情。以工业生产重要原料铜为例,在整个9月期间,跌幅超过25%。而其它金属和农产品也都出现巨大的跌幅。虽然目前欧美经济增长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中国经济大幅减速担忧消除,也有利于缓解市场对于商品需求的担忧。所以,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对于国内商品的影响基本属于中性,并没有大的利空影响。
【热点聚焦】
QE3预期下降金价继续纠结
【开利综合报道】由于德国财长得悲观言论令市场对欧债问题的担忧升温。德国财长朔伊布勒表示,即将举行的欧盟峰会不会出台欧债危机的最终解决方案。此言一出,以欧元为首的高息货币偕全球股市下滑,而大宗商品亦普遍遭到抛售。
倘若投资者继续担忧欧元区不会在短期内取得进展,那么沉寂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金市是该出现大行情的时候了。当然,至于价格最终的被传导的路径是:德法口头救助改善风险偏好→金价止跌持稳且震荡筑底→“隔靴搔痒式”救助计划出台→投资者担忧情绪引发避险买需重燃→金价新一轮单边上行趋势启动→成功突破每盎司2000美元并创下历史新高。
在9月份的美联储利率会议上正式披露“扭转操作”之后,投资者加快了对高风险资产抛售。市场对一项放松举措的消极反应非同寻常,它表明市场对FED没有出台QE3感到失望。如果真是如此,市场的反应不仅可谓短视,而且也是不正确的。几乎可以肯定,QE2是个错误,它制造了问题,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后果。凭借后见之明的优势,或许可以认为,QE2对经济和政体均弊大于利。QE的根本缺陷在于,它引发了投资者对货币通胀的担忧,同时在错误的地方刺激出了一种错误的通胀。
QE最初对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随后势必被负面的通胀效应盖过,这种效应在扰乱复苏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这种负面效应通过两个渠道发挥作用:首先,对货币通胀的担忧促使投资者普遍对投资组合进行重新配置,增加对大宗商品的投资,比如,黄金、白银。尽管大宗商品价格的根本趋势无疑反映了供应紧张和中国的旺盛需求,但不能因此就昧着良心声称资金大规模流入大宗商品基金对价格没有任何影响。
第二个渠道可以说是QE更重要的缺陷--美国与新兴市场(特别是美国与中国)货币政策制定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投资者想找到一种收益更高、可以替代美元的硬通货,在美国货币扩张和中国现行汇率政策的双重刺激下,大量资金流入中国和其它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这些热钱便在趋利性的引导下走向了贵金属市场。不言而喻的是,中国由信贷支撑的繁荣一直是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和全球通胀上涨的关键因素。
整体而言,今年初以来,通胀上升一直是导致全球增长急剧放缓的主要因素。在发达经济体,名义收入增长极为缓慢,通胀上升则侵蚀了家庭部门的实际收入和需求。在发展中世界,QE2则帮助催生了信贷泡沫,而通胀上升又迫使政策大幅收紧,最终导致增长放缓。故QE2产生的负面通胀效应最终盖过了该政策最初对增长产生的积极影响,但这种所谓的负面效应却对金价带来了长期正面的支撑。
虽然有迹象显示,美联储看起来已经放弃了QE,但欧洲及新兴经济体会否就此罢手仍不得而知,可以明确的是,世界其它国家理解了美联储此举的重要性。中国和其它新兴市场经济体基于一个不复存在的前提制定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和房地业正在浮现的信贷吃紧应该预料之中,因为现在实施紧缩政策的宏观经济理由已突然消失,但紧缩政策却仍在执行。眼下,新兴市场经济体需要大幅放松政策,来避免经济脱轨。与此同时,资产价格所揭示的经济增长预期持续下降,投资者似乎忘了通胀大幅下降将会很快提振真实最终需求。足够讽刺的是,随着中国泡沫破灭推动大宗商品通胀下降、为去杠杆化和收紧财政政策的发达经济体带来所需的经济增长,放弃QE之举产生的意外后果很可能最终是正面的。
紧缩压力不减铜价反弹空间受制
【开利综合报道】上周宏观环境改善及铜自身基本面的利好带动了期铜上行。然而,周二,国内期铜价格大幅下跌。国内部分银行上浮首套房贷利率的最新消息,显示紧缩政策仍未转向,加之国内市场的高库存压力,短期铜价的反弹空间将受到限制。
“上周末G20会议给市场信心带来了提振作用,目前市场对欧债的担忧情绪有所缓和,市场大宗商品因此获得涨势。基本面上,上周发布的中国9月铜材进口数据显示中国的采购量依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对铜价有一定利多作用。”上海中期金属分析师方俊锋表示。
前期的铜价回落让市场对中国需求有了更多期待。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为38.05万吨,为2010年5月以来最高,较上年同期增加3.3%。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日前预计,全球2012年精炼铜表观使用量料增加3.6%,主要受中国使用量增加6%支撑。另据研究公司安泰科数据显示,中国2012年的铜消费量或将从今年预期738万吨增至780万吨~790万吨。
伴随欧债问题疏导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和近期有关中国需求增长预期的支持,铜价短期有望延续上行。但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国内利空铜价的因素现阶段仍然存在。最为关键的无疑是国内的调控政策,有迹象表明,信贷紧缩仍在加码: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显示,今年9月国内新增贷款回落至4700亿元,创下21个月来新低。另据了解,国庆长假后不少银行对首套房贷利率进行了上浮,其中,广发银行对多数地区上浮10%,部分地区上浮比例甚至超过20%。
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对于实体企业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富宝铜研究小组调研发现,由于资金链紧张,浙江部分地区出现漆包线生产商停产现象。另外,铝线替代漆包线部分需求,多数企业表示开工率较前期有所下滑。此外,国内高库存隐忧仍旧困扰未来铜市增长。方俊锋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估算2010年底中国铜库存为190万吨。虽然后期对此消息辟谣,但是,国内隐性库存很大一直都是不争的事实。一旦需求出现放缓,高库存将对铜价形成明显利空。铜价中期走势尚不明朗,可能还以震荡为主。
富宝资讯有色金属分析师张珪表示,近期海外宏观面暂停利空频袭,铜下游消费回暖预期有望支撑铜价延续反弹。但需注意的是,前期套牢盘巨大,反弹不会一蹴而就,且需求面仍以刚性需求为主,难言反转。对于反弹高度不宜期望太高,预计伦铜7600美元~7700美元、沪铜57000元附近抛压较重。
淡水河谷下调四季度价格铁矿石逼近全现货定价
【开利综合报道】近日从铁矿石进口商处获悉,应中国买家的要求,淡水河谷有意对四季度合同进行调价。据现行季度定价的原则,今年4季度的铁矿石价格本应采用6、7、8三个月铁矿石普氏指数的平均价,现改成参考10、11、12三个月的即时现货指数,约定交易价格后实行多退少补。
在铁矿石价格处上升通道时,曾经类似锁定年度长协的做法对中方利;而在价格下跌通道,现货浮动似对中国钢企更佳。此番因现货市场下跌,矿商亦愿顺应下调,显然可以给钢厂些许实惠,减轻原料成本的压力。但另一层面,或许也说明,矿山其实已经并不在乎季度定价,正好借势促成全现货、指数定价时代的到来。
淡水河谷率先出手
铁矿石现货价跌至160美元/吨,使得原本175美元/吨的四季度协议价,对于钢厂而言显得越发难以接受。“这是淡水河谷同意中国钢厂的降价呼吁后,所提出的新方案。相比于其它能想到的设定一个具体降幅的方案,完全按照4季度现货价格的方法相对合理,钢厂和矿山双方也都容易接受。”上述消息人士表示。
据了解,11月以来,由于铁矿石现货价格跌至一年来的低位,而季度定价方式下的协议价格,反应滞后数月。中国钢厂在成交低迷的同时,提出希望矿山推迟出货,或对第四季铁矿石合约重新进行协商。钢铁业资深专家戴国庆对此番淡水河谷的快速反应表示有些意外。“一则没有想到,在铁矿石价格下跌和中国钢铁业主动要求的条件下,矿山愿意提出参照现货价格交易;二则是巴西矿山先提,而非澳矿,也比较意外。毕竟巴西相比澳洲,运距更长。这也意味着淡水河谷对后市并不看好。”
西本新干线分析师邱跃成亦认为:目前国内市场、钢厂均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化压力,短期内国内钢价仍将震荡筑底。“近期,全球的铁矿石价格都出现加速下跌,钢铁企业为降低成本,正设法尽快消耗前期的高价原料库存,部分钢厂已开始出现原料库存下降、钢材库存上升的现象,钢铁产能释放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他表示,“钢厂对矿石的谨慎采购,传导至矿山也有压力。”
该机构的一份报告显示,随着进口矿价格持续回落,大中型钢厂成本降幅虽然相对较大,但与小钢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华东、华北地区部分大中型钢厂目前基本亏损100-200元/吨。相比于淡水河谷的快速反应,另两大铁矿石供应商力拓、必和必拓暂时未闻调整4季度定价的声音。但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两拓的矿石,也处于“招标是什么价,就出什么价”的阶段。
逼近全现货
如果矿商能此番一改强势,在中国钢厂的困难期“放一马”,随行就市、现货定价模式生成,那么日后无论涨跌带来的影响,中国钢厂似乎也将没有指摘之理。“现在跌到160美元/吨,大家预判可能还会跌至150美元/吨,但矿山的成本价摆在那里,无论怎么下跌总还是暴利营收。但如果从此实现全现货指数定价,中国钢铁企业能否适应也是问题。”该人士表示。
2010年以来,铁矿石价格制定机制,经历了年度长协、季度定价、再到月度定价的剧烈变化,指数化、金融化的趋势明显,对于习惯锁定价格的中国大中型钢企而言,至今经历着痛苦的磨合期。“淡水河谷的这一新举动值得注意,是否有趋势化的发展。”戴国庆认为,“相对来说,中国接受全现货定价的可能性高于欧美日。事实上中国钢厂的产品价格本身比较灵活,除宝钢早前坚持钢材产品季度定价,大多钢厂以月度制定产品价格,还施行找补。相比欧美日的钢厂,直供比例较高,所谓稳定成本的要求比中方更加强烈。”
对于更灵活的定价方式的到来,除了钢协近期正式推出的中国版铁矿石价格指数,试为未来矿石定价机制形成参考,各钢厂个体的应对方式依旧是被动接受。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审计署对宝钢集团进行审计时,表示十分关心铁矿石的定价问题,希望通过审计能够为国家提出有关铁矿石定价机制的相关建议,提高铁矿石定价的话语权。邱跃成表示:“最根本还是供求关系决定谁更有话语权。前9个月全国进口铁矿石50808万吨,同比增长11.1%,累计单价165.7美元/吨,同比上涨33.6%。而粗钢产量也并不低。”
据中钢协统计,10月上旬中钢协会员企业粗钢日产量为164.27万吨,旬环比增长0.18%。预估10月上旬全国粗钢日产量为193.39万吨,旬环比增长0.18%。自2月下旬以来,粗钢日产量持续高于190万吨,高于2010年的日产量170万吨。但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中国钢铁工业将进入国内钢铁消费增速放缓的阶段,粗钢消费年增长可能为2%~7%,3-5年内,中国对铁矿石需求的下降也可预见。
【市场要闻】
统计局发言人:警惕输入性通胀压力
【开利综合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20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其中第三季度GDP增速为9.1%。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认为,四季度物价继续下行的可能性比较大。物价仍在高位运行的根源在于,在结构转型期、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资源成本的上升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难以在短期之内得到控制。他认为,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处高位,中国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比较大。“特别是在目前一些主要国家仍然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世界流动性仍然非常充足,所以,大宗商品的价格仍然在高位运行,这些都是输入性通胀压力没有根本减轻的一个外部原因。所以还要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针对物价问题,盛来运表示国务院综合的物价调控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7月份当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创年度新高,为6.5%。8月份回落到6.2%,9月份进一步回落到6.1%,连续两个月出现同比指数回落。这说明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
国内玉米丰收成定局价格难大幅回落
【开利综合报道】目前,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依然坚挺,平均价格在每吨2400元左右,期货价格也于高位运行。市场普遍预计,今年国内玉米将获大丰收,国家粮油中心预计玉米产量为1.845亿吨,美国农业部的预测为1.82亿吨。不过,专家称,丰收也难给玉米过度打压,玉米价格短期或有调整,但难以出现大幅回落的走势。
深加工企业提价刺激玉米走高
今年国内的玉米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从期货来看,虽未出现急速大涨的行情,却一直维持小步震荡上行态势。业内普遍认为,支撑玉米价格的原因之一在于,深加工企业库存不足,企业提价收购。今年8-9月份,玉米深加工企业库存不足,“十一”过后,深加工企业积极提价收购。
另一个原因是,玉米的种植成本增加,成本支撑农户惜售。今年6月,2011年玉米种植成本较去年普遍上涨15-20%,其中化肥价格涨幅居前。今年农户复合肥价格在每袋150-160元之间,较去年上涨20%左右。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种植成本增加,2011年玉米种子整体价格较上年上涨20%~25%。另外,除了玉米种子价格上涨外,柴油价格上涨也提高了玉米机械化耕作的成本。
“在玉米种植成本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新玉米上市初期,农户惜售成为支撑玉米现货价格高位坚挺的主要因素,目前现货玉米强势表现使得玉米期价反弹概率提高。”光大期货分析师王娜表示。目前已经有新玉米陆续上市,但玉米价格依然较为坚挺。东证期货分析师李想表示,新上市的玉米所含水分较高,市场难以形成有效供给。目前,对新玉米的收购并未展开,因此,玉米现货价格居高不下。
丰收难令玉米价格大幅回落
多方数据都显示,今年国内玉米将获大丰收,国家粮油中心预计玉米产量为1.845亿吨,美国农业部预测是1.82亿吨。新世纪期货分析师黄婷表示,从前期对东北产区的考察情况来看,东北玉米增产已成定局。目前东北主产区玉米收获接近尾声,后期新粮收购有望全面展开,届时玉米的供给压力增加。
既然国内玉米丰收基本成定局,那么是否意味着,玉米价格将出现大幅回落?“在高产量下,玉米价格也很难出现大幅回落。近期玉米价格或将出现短期的低位盘整,但调整后价格仍有望继续缓慢上行。”上海中期分析师杨晓云表示。首先,玉米库存紧张,即使国内玉米丰收,但库存依然紧张。近期,国内从美国和阿根廷进口了大约150万吨玉米作为国储,可见国内玉米依然紧缺。除了成本支撑外,国内农民的售粮习惯已经改变,集中上市的玉米量越来越少,再加今年卖粮的价格一定要高于去年等想法,国内玉米价格难以大幅回落。
国际方面,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今年美国玉米的产量较去年继续减少,库存消费比较上一年度也有较大幅度下降。美国农业部10月报告显示,虽2011/12年度美玉米库存提高至2200万吨,但仍为8年来最低水平。同时,库存消费比仅为6.81%,为2002年来最低水平。可见,玉米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CBOT玉米价格回落空间也相对有限。
【市场观点】
宏观面利空难消旺季不旺郑棉恐继续承压
【开利综合报道】在宏观面压力暂缓的情况下,近期郑棉期货在低位展开小幅震荡。与期货的持稳走势相比,郑棉现货节后却持续下挫,浙江等地的328级棉花到厂价目前已跌破收储价至19600元/吨。而收储方面,交储数量逐渐增加,显示市场看淡情绪较浓。对于郑棉后期的走势,在宏观面依旧疲软、需求低迷以及内外棉价倒挂的价差结构下,郑棉期货可能继续维持弱势行情。
出口不容乐观
从宏观面来看,市场利空尚未释放完毕。首先,欧洲10月份潜在风险仍然很高,包括希腊第二轮援助贷款细节的公布以及边缘国家10月份到大额期债务量等因素都将削弱市场的安全边际。其次,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削减政府财赤问题也将推升市场风险。显然,无论是欧债危机失控还是美国经济大幅下滑,都有可能给市场带来重大打击。此外,欧美经济的下滑也将对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造成一定的压力。
去库存压力较大
9、10月份是传统的消费旺季,但纺企订单增幅有限,且9月下旬部分企业已接订单被要求减量,显示出旺季不旺的特征。虽然9月份的纺企调查显示纱线、坯布库存环比下降,但同比来看仍不乐观。截至9月末,全国纺织企业的平均纱线为28.75天,同比增加13.85天;平均坯布库存为13.87天,同比增加2.33天。两者的库存之和仍处于高位,去库压力仍旧较大。此外,9月份有53%的纺织企业削减配棉比例。因此,整体来看纺企经营状况仍不理想,加上近期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压力较大,后市不容乐观。
价差结构有待优化
此外,近期内外棉现货价差价开始出现倒挂也不利于棉价的走高。从9月下旬开始,进口棉花价格指数FCIndexM港口提货价出现年内首次贴水。内外倒挂的格局使得国内纺企对外采购倾向增加。有消息称,“十一”期间,山东某大型纺企已订购数万吨印度棉,其中S-6及其他高等级棉花的成交价格在106-107美分/磅,折进口价在17162-17322元/吨(1%关税下),远低于国内皮棉价格。后期若内外倒挂现象不能改善,则大量价格相对低廉的外棉将进入国内市场,或对国内现货价形成一定的压力。
综合来看,棉价可能继续承压。技术上看,郑棉1205合约5周均线下穿20周均线,均线系统向下发散,技术偏空。但是考虑到国家收储政策的支撑,价格的下跌或给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介入机会。按照2008年收储政策执行后的下跌水平来看,收储价之下2000点左右可能是十分理想的多单建仓时机。(黄婷)
短期积弱难返棉花价格可能出现重要低点
【开利综合报道】短期国内棉价继续下行空间有限,10月份有望逐渐止跌,但行情定性为反弹更合适,且若外围没有太多利好支撑,反弹空间也将有限;若从全年角度看,舍弃该反弹行情也未必是错。技术面看,美棉尚未突破关键阻力位,短期内受美元指数影响可能有一定反复,但保税区棉花现货销售压力仍存,建议库存较少的纺企在11月份可选择合适价位介入逢低补库以维持正常生产。
目前,对国内棉价走势影响较大的因素如下:第一是产量。市场对本年度总产量回升至700万吨以上已达成共识,这将封闭后期炒作产量推高棉价的通道,有关产量的热议将逐渐冷却。但8、9月份一些主产棉区的持续不利天气虽对产量影响有限,但对棉花品质影响较为明显,部分产棉区高等级皮棉比例或许比去年同期高不了多少,虽对后期棉价偏于利好,但对价格整体的走势影响仍较有限。
第二是纺织产业经营环境仍不理想。下游纺企在三季度一度出现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后,四季度再有走弱迹象,不少纱布价格再度跌至前期低点附近,而一度好转的混纺、化纤品种也不再景气,与纯棉类品种处于同样的弱势处境,导致市场缺乏热点品种带动生产人气。而对外贸依存度较高的纺织行业,在近来欧美经济再陷危机的形势下,自然遭遇较大影响。
第三是农产品整体价格走势。在通胀压力依旧的大环境下,上半年商品市场的集体退潮似乎不是单单的价格回落,而是预示着商品金融危机的出现,再加上外围金融环境形势,不由得让人联想到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再现的说法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但经济二次探底的说法应该更容易接受一点。
第四是国储托底。19800元/吨的确对近期棉价起到了不小的支撑作用,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个价格的出台,引领了当前棉价的低点出现。而后市这个价格能否被跌破呢?2008年经济危机国储棉收购价格出台后,棉价依旧大幅下挫,与国储棉价格差价拉大至2500元/吨左右的现象持续出现过近3个月。所以,收储价格对市场具备一定支撑力,也有形成阶段性底部的可能,但不能将赌注都压在19800元一线上,这条价格支撑线或许也只能撑几个月。
第五是外棉到货量预期增加,现货销售面临考验。外棉价格步入回落区间,一个重要因素便来自10月中下旬外棉到货量可能增加的预期,其中印度棉数量可能高于其他品种,这也使得目前手上有现货的企业备感压力,而后期印度棉船货价格折滑准税较低18500-19000元/吨的价格出现,更加剧了市场的忧虑情绪,使得外棉价格跌势加深。
第六是下游行情稳中下滑或制约短期原料备货。步入10月初,下游棉纱布价格开始趋稳,但短线看跌意愿较强,而市场人士心态的悲观则可能影响其对原料备货的态度,因而本年度棉花备货可能拉长战线,敢于像去年大量囤棉的企业可能不多。再加上外围欧债美债危机可能进一步影响人们的消费心态,进而对整个棉纺织产业链形成制约。
国内棉花生长良好,近期天气晴朗,利于棉花收获和晾晒。由于棉价的持续下滑,令棉价低于棉农预期心理价位,棉农惜售心理浓厚;另一方面,下游企业收购量仍然较低,订单多以短单为主,整体皮棉市场成交量仍然偏少。上周广交会开幕受到各界关注,胡锦涛致信祝贺,温家宝出席并发表讲话,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央领导对此次广交会的重视。由于广交会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反映我国出口行业的状况。在出口行业低迷下,国家的重视较大程度地提振中小企业信心。
郑棉震荡格局不改,短期上下皆有难度。但收储托底下预料下方空间有限,且在收储进行至后期时,受到市场棉花逐步减少,后期期价有望回升。现时期价处于相对低位,投资者可逢低适量布局长线远月多单,耐心等候。
市场系统性风险加剧郑糖受累震荡回落
【开利综合报道】德国领导人称周末欧盟峰会不会产生一个彻底解决欧债问题的方案,且剑指希腊债务,市场担忧情绪加重,欧美股市悉数走低,国际商品市场表现受到打压。隔夜LME基金属以及原油均冲高回落收低,受到股市以及市场恐慌情绪的冲击。CBOT大宗农产品同样不同幅度收低,表现有所转弱。ICE原糖受到美元反弹影响,小幅冲高回落收低。
国内现货糖报价整体企稳,上个别地区报价略有上调。当前美国反华尔街示威游行依然在持续,给美国管理层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不过这并非当下国际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全球金融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依然聚焦于欧元区。目前市场正等待欧元区峰会能否提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或者缓解危机的措施,不过德国发言人的话给市场敲响了警钟,可以预见的是欧元区峰会也难以提出一个完全有效的解决欧元债务问题的方案,且欧元区对希腊问题的解决能力相对有限,近期希腊将再度面临债务到期的问题,或可能出现部分违约,需谨慎市场所讲承受的冲击。
国内市场公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增速为9.1%,连续第三个季度下滑,前三季度CPI为5.7%,依然居高不下。充分显示出,国内通胀压力依然较大,所以无需考虑国内政策调控可能会有所松动,毕竟当下抗通胀依然为首要目标。国际市场近期表现强劲,ICE原糖走势上有再度回探30美分关口的可能。当下巴西中南部已经陆续进入收榨,新榨季减产几乎成为定局。而泰国前期受到洪水的影响,开榨将有明显的推迟,且产量需等待开榨后来重新评估。整体上来看,国际市场继前期大举释放增产消息后,近期市场关注产量能否达到前期预估数量,整体看依然维系偏强格局,等待北半球干蔗糖产区开榨。近几日ICE原糖期权成交量明显放大,市场有可能进入短期调整。
国内市场当下逐步进入春节消费的时节,由于市场库存食糖数量不大,整体表现偏强。同时受到前期干旱以及台风冲击,市场对于新季食糖产量分歧较大,天气炒作题材较多,国内糖市预计还将表现易涨难跌的格局。盘面表现来看,主力资金偏多意愿依然较强。糖市当下需要消化周边市场弱势所带来的压力,仅就糖市而言,小幅调整后,有望延续偏强状态。操作上可以逢低尝试多单介入。
【市场动态】
糖料收购价改由地方政府定价
【开利综合报道】国家发改委近期将主产区糖料收购价改由各省区政府统一定价,而产糖区广西和云南等地公布的一次结算价也陆续上调。在国内甘蔗成本增加推动了制糖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业界期待糖价缓慢提升。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表的《关于完善糖料收购价格政策的通知》显示,发改委要求广西、广东、云南、海南和新疆五个糖料主产区实行糖料收购价由各省区政府统一定价,并且纳入地方政府定价目录。但非主产区的糖料收购价格可继续实行市场调节。发改委要求,主产区价格主管部门兼顾糖农成本收益、当地主要农产品比价及食糖供求状况、市场价格、制糖企业成本收益等因素,合理制定糖料收购价格。另外相邻产区政府要相互协调,保持收购价格水平适当衔接。
发改委通知重申,主产区要全面建立糖料收购价格与食糖销售价格挂钩联动、糖料款二次结算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统筹考虑糖农与制糖企业的双方利益。发改委还要求,倘若榨季内食糖销售价格上涨较多,可提前实施上述价格挂钩联动,使糖农及时获得食糖价格上涨增加的收益。
另据云南省物价局下发的《关于完善糖料收购价格政策的通知》,对云南省临沧、保山、德宏等11个地州市实行糖料蔗收购省级政府定价,统一实行省级政府定价、统一首付、统一挂钩、统一二次结算等等政策。普通糖料蔗收购首次结算价每吨420元与亚法一级白砂糖平均含税销售价格每吨7000元挂钩联动,联动系数为5%。
此前广西物价局公布的2010年、2011年榨季最终甘蔗结算价为492元/吨,预计近期可能公布2011年、2012年榨季甘蔗收购一次结算价,普遍预期小幅上调,甘蔗成本增加推动了制糖成本上升。天琪期货分析师魏嘉婧认为,11月初新榨季糖会召开,会议上或利多消息偏多,加上11月份初广西开榨,开榨初期数据偏多可能性较大等等因素,仅从行业角度10月至11月初期糖不宜做空。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过持续抛储之后,国储手中资源薄弱,也成为市场看涨的重要理由。据布瑞克咨询公司的相关统计,2008年及2009年国家及地方累计收储国产糖200万吨左右,每年在古巴进口40万吨储备糖,另外去年及今年均在巴西及泰国进口糖补库。抛储方面,2009年8月至今国家储备及地方储备累计抛储数量达到418万吨,考虑国家原糖委托加工仅要求92%回收因素,2009年8月至今国家累计抛储440万吨左右水平。
“出库水平明显快要入库水平,10月份国家再次抛储后,国家手中储备糖将下降至100万吨下方,后续抛储需有个补库过程,未来几个月抛储对市场压力将减少。”布瑞克咨询公司分析师林国发认为。
2011国内粗钢产量将达七亿吨
【开利综合报道】中国粗钢产量的持续性较大幅度增长。尽管受全球经济集体减速影响,以及国内紧缩政策效应显现,一些需求有所减弱,但总体来看,2011年中国粗钢需求依然旺盛。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累计,全国粗钢产量为41036万吨,同比增长15.5%。据此测算,如果不出大的意外,全年粗钢产量将达到或接近7亿吨,比上年增长12%。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表明了市场需求旺盛。
中国钢铁需求持续旺盛,超出其它国家历史数值原因,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口数量巨大(13亿人口,每年增长1%,1300万-1400万新增人口,相当于一个中型国家)、国土幅员广阔,以及超大规模的“两化”(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外,还有两项因素不可忽视:一是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时期缩短。过去西方发达国家,大约经历了百年才完成的“两化”进程,中国可能要缩短到50年时间完成工业化与城镇化。在需求总费量不变的情况下,完成“两化”所用时间越短,其年度消费量越多,即年度消费强度越高。
二是中国“两化”处于大量先进技术涌现时期。与欧美西方发达国家当初的“两化”进程明显不同,中国的“两化”,发生在大量新技术涌现与成熟时期。比如,当今中国所建设的铁路,有很多是高速铁路,公路也多是高架桥的高速公路。这种新技术所引发的钢铁等金属需求强度的大幅提升,在住宅(城乡之间普遍存在的砖木结构改造为砖混与钢筋水泥结构)、水利建设、施工设备(如脚手架、水泥泵等)等方面也均有显著体现。
持续旺盛的中国钢铁需求,对于铁矿石、焦煤等钢铁冶炼原料价格提供了坚实基础。即使今后因为世界经济二次衰退,出现价格回落,也是空间有限,时间不会很长。随之而来的,将是对价格影响力更大的美元等货币贬值,推动市场价格跃上新台阶。在“资源为王”时代,在全球性通货膨胀暗流涌动时期,不要过多指望会出现趋势性的所谓“历史拐点”。
俄罗斯将对粮食出口实行浮动关税
【开利综合报道】俄罗斯将对粮食出口实行浮动关税。如果出口量超过2300-2400万吨,向境外供应粮食将会受到限制。专家认为,这一机制要比政府在去年为了保护国内市场而实行的出口禁运更加市场化。
俄罗斯政府第一副总理维克托•祖布科夫日前宣布,俄罗斯正在准备一种限制粮食出口的机制,以应对粮食境外供应威胁到本国市场出现短缺和价格上涨。这里所指的是对出口实行“浮动关税”。粮食出口海关调控机制与所有部门进行了协商,相应文件将在今年11月1日前提交给政府。
据俄罗斯农业部的消息,俄罗斯2011年的粮食总收成将达9000-9200万吨。在过去的两个多月内,俄罗斯已向境外销售粮食1100万吨。计算表明,这样的出口速度将持续到11月和12月,到年底粮食出口量将达到1800-1900万吨。而为了保障俄罗斯的国内需求,必须7200万吨粮食。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供应量不应超过2300-2400万吨。因此,为了国内市场价格切合实际,为了国内市场价格不出现波动,限制出口是必要的。
祖布科夫认为,粮食价格每吨5600-6500卢布是合理的。在国外市场,目前的粮价为每吨230-235美元,或是超过了7000卢布。俄罗斯在2010年对粮食出口实行了限制。不过,当时所采取的是更加严厉的机制-禁运。禁运期限是从2010年8月15日至2011年7月1日。这一决定严重损害了俄罗斯出口商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已经签订的合同被迫中断。俄罗斯在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市场上的位置被加拿大、美国、法国和德国占领。
为了重返失地,粮食禁运取消后俄罗斯商人不得不在国外市场倾销。2011年夏季,对来自其他国家的粮食供应价格贴现达到每吨20-30美元。业内人士指出,限制出口海关机制要比禁运更加市场化。这是明智的决定,是给市场一个信号。然而业内人士希望,不要产生限制,作为可能实行限制关税的标定点,2400万吨的指数是俄罗斯粮食出口历史上的创纪录水平。
俄罗斯粮食协会副会长亚历山大•科尔布特认为,俄罗斯粮食出口的现实潜力估计为2000万吨,因此不需要限制出口。世界粮食市场上的竞争很激烈。今年其他国家的粮食也是丰收。乌克兰甚至取消出口关税,从而进入市场。哈萨克斯坦的收成创下纪录,其粮食出口潜力可达2300-2500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