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10.17】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10-17 10:28:29  兰格钢铁
    欧债危机遥遥无期反弹承压商品年内大涨难现

    【开利综合报道】欧债危机的解决遥遥无期,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不明……一系列因素作用下,9月份的商品市场表现疲软,“金九”变成“熊九”。尽管10月市场表现出震荡反弹之势,但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不放松其货币政策,欧洲风险持续高企,加之当前的经济周期性放缓愈来愈显著,目前来看多数大宗商品的上行空间仍然不大。

    铜供需格局未大变

    随着近段时间欧洲债务危机得到一定缓解,国际油价因欧美股市走强以及美元指数下挫持续反弹。不过,大部分分析师对于国际油价后市能否延续当前的反弹态势持怀疑态度。永安期货分析师郑若金认为,美国高失业率、欧洲债务危机以及新兴市场高通胀抑制了全球经济复苏,也打压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因此,短暂的反弹不会完全扭转国际油价早已确定的下跌趋势,后市重返下跌趋势概率较大。

    光大期货研究所高华认为,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二次衰退风险逐渐上升,国内能源化工品的跌幅可能进一步加深。塑料方面,在库存压力以及下游需求旺季不旺的双重打压下,未来仍有下行空间。PTA方面,基本面较弱,中长期看因终端需求萎缩、涤丝库存上升,价格下行压力也较大。对于9月份铜价暴跌,中国国际期货分析师曾宁认为,此次铜价下跌主要受宏观系统性风险影响,全球铜的供需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预计铜价将反复震荡筑底,在宏观环境好转后,铜价有可能在基本面的推动下出现一轮强劲反弹。

    金价短期持稳调整

    在欧元短期反弹及美国经济疲弱支撑下,金价近期走出一段持稳行情,小幅回暖。一德期货分析师吕晓威认为,金价受制于1700整数关口,上冲动能并不很足,因此目前仍处于前期下跌的调整阶段,中期以震荡偏强为主。对于近期波动明显的棉价,南华期货研究所张海认为,宏观来说,需求不振、人民币升值、外部竞争因素使目前的纺织行业面临较大的压力,但3月份以前的收储价格也同时对棉价构成极大支撑,因此短期之内将看不到大涨格局。

    豆类的反弹也普遍被认为难以长时间持续。上海中期分析师杨晓云认为,尽管短期豆类上涨行情可能延续,但从目前来看,美国大豆收割进度、优良率以及落叶率情况好于五年平均水平,大豆产量仍有继续上涨可能。因此,在全球宏观环境依然不乐观前提下,豆类短期市场向上修正延续后,可能还要继续下挫。

    2012或成风险市场灾年?

    9月暴跌短期似乎告一段落,从国内期市成交额和成交量规模上看,投资者交易热情正在逐渐恢复,大宗商品市场气氛逐渐回暖。但对于大宗商品中期走势,各方意见依然分歧明显。中金所讲师江明德表示,如果欧债危机能保持目前状况,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向上应该是大概率事件。目前的走势是对前一波快速下跌的修正,也是市场在“双债”危机信息相对稳定条件下的一种心理修复。他认为,从趋势上看,目前国内外一些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指标相对比较稳定:比如国际散货运输指数(BDI)出现比较明显的上升;美国和中国相关的经济景气度指标也表现为一种稳定的状况,对大宗商品的成本构成支撑;此外,美元指数的反弹也已进入压力区。因此商品价格短期或能保持震荡向上趋势。

    中信银行金融市场专家刘维明表示,目前的风险市场回稳,很大程度上是年末粉饰账面的需要,不管股市还是商品,不确定性只存在于反弹的幅度有多大、能够持续多长时间而已,而经济低迷、债务危机难解的大趋势没有根本性改变。2012或将成为风险市场的灾年。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处高位输入性通胀压力犹存

    【开利综合报道】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9月CPI涨6.1%。今年以来,输入性因素在国内CPI的上涨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国际油价的上涨,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5个月保持历史高位,直到10月9日。此外,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价格高企,造成国内生产成本上涨,最终传导至CPI中。业内人士分析,总体上,后期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处高位,对国内生产成本上涨输入性压力依然存在。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而且伴随着四季度末大宗商品消费旺季的来临,若外围环境再有所缓和,则商品市场有望探底回升。对于输入性通胀压力而言,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不过,国际油价预期不会大幅走低。分析人士表示,一般来说,大宗商品价格同比领先PPI及CPI约两个月,且大宗商品价格同比与PPI的相关性最高。由于9月份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包括铜、铝等工业类商品纷纷回调,使得企业的购进价格压力有所减缓。

    尽管当前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的经济基础并不稳固,欧洲、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深受债务困扰,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大多也按需采购,大宗商品价格的弱势使得通胀回落趋势基本确定,但后期,大宗商品的绝对值料仍会维持在高位,通胀的输入性因素仍应关注。

    大宗工业品近期或有望反弹

    【开利综合报道】欧债危机的发展仍然是当前大宗商品走势的主要影响因素,因而近期对欧债务问题的把握仍然是判断商品走势的关键。欧元区除非出现质的改革,否则以当前欧元区解决问题的力度和决心来看,欧洲的银行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出现大规模倒闭进而产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非常大。做空的方向相对而言是较为确定的,但是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诸多反复。若欧元区的某些细节性问题得到阶段性缓解,必然会出现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和全球风险偏好程度的加强,10月就是这样一个时点。

    主权债务危机对银行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第一,直接影响银行资产的质量;第二,影响银行融资,包括对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的影响;第三,主权债价格的缩水也意味着银行在融资中的抵押品价值的缩水,可能会影响到抵押类的债权融资;第四,主权评级往往也会直接影响该国银行评级,进而对银行融资和经营都产生负面影响。上述影响都是单论主权债,而事实上,主权债和银行的诸多资产都有着紧密联系,若是主权债出现问题,最终的影响可能是全面的。

    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承诺,将会有一个银行资本重组的蓝图取代旧的救助计划。默克尔表示,欧洲领导人将用尽全力确保银行具备足够的资本。萨科齐也表示,将在11月3日G20会议之前递交一份计划。欧洲委员会也发布了一系列欧洲银行资本重组的提案,之后法国也出台了其自身的详细计划,同意卷入希腊和南欧债务危机的法国银行通过国家税收及金融市场收入增加准备金。从债务到期量和其他数据来看,10月欧洲的问题不会出现明显恶化,因而10月可能是一个纾缓风险的时间窗口。

    另外,国内的情况也更倾向于好转。尽管通胀仍维持高位,但见顶回落的态势较为明确,央行已经连续三个月未有任何动作,紧缩力度正如预期大幅下降。虽然四季度经济可能会受出口的影响差于市场普遍预期,但是相对前两个季度,企稳回升的概率较大。10月份的流动性总体情况也会有所好转。

    从策略的角度来看,全球近期有一些重要宏观数据出现明显好转,比如美国的就业数据和中国的PMI,虽然诸多好转并非一定是趋势性的,但是可能会缓解短期市场对经济的一些担忧。因而对于短期而言,行情确实有可能出现反弹。但是我们认为欧洲当前只是处在一个长期恶化过程的短暂纾缓阶段,银行的问题在根上暂时还得不到解决。另外,预计全球经济在四季度差于市场预期。而随着欧洲问题的不断发展,很有可能长期拖累全球经济的复苏,所以我们对于较长期的方向判断依然是“空”。(许江山)

    【热点聚焦】

    铜企急抛库存变现期铜走势堪忧

    【开利综合报道】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透露,2010年末不包括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在内,中国国内的铜库存为176.8万吨,高于2009年同期的121.8万吨和2008年的28.20万吨。加上当时上期所的13.20万吨库存,2010年年底时的中国总库存在190万吨左右。

    对于中国刚公布的国内库存数据,上海中期铜分析师方俊峰认为,其实中国的隐性库存一直很大,只是一直以来没有机构去统计这个数据。从公布的数据来看,表面看来肯定是利空的,但是背后究竟对市场有什么影响也很难判断。因为这个数据在过去的两年内一直存在,而且铜价在过去两年还创过新高。同时他认为,从另一方面讲,铜价再也难以在目前的位置单边大幅上扬,毕竟经历前期的大幅下跌,只要价格上去,市场就会有人卖货。不过鉴于现在中国的基本面情况依然平稳运行,至少每年表观消费700万吨依然没有问题。因此,如果欧债等宏观因素有所缓和,铜价可能不太会在当前位置上进一步大幅下挫。

    然而面对铜的供需市场,中国需求仍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国外机构普遍认为,在铜价大跌30%的情况下,中国将买入更多的铜精矿,国内的买家会重返金属市场。不过,据了解情况正好与它相反,国内的电缆企业正急于向市场抛售前期高位买进的库存。“对于现在的铜价走势有点看不懂,9月初以为市场会进入铜消费旺季,没想到铜价会有如此大的跌幅。面对前期高价买进的铜,也只能采取只销售现有库存,兑换现金增加流动性,不再轻易进货。”北京某电缆企业负责人杨经理表示。他认为,虽然现在铜价止跌企稳,但他们还是看跌铜价。

    同时他认为,现在面对的不仅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问题,而且还要考虑原本销售出去的订单回款节奏变慢的问题。由于国内资金面趋于紧张,原来销售出去的订单,相关的电缆采购企业都在拖欠应还的资金,使电缆销售处于停滞状态。不过相对于铜加工企业的悲观情绪,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数据仍在增加。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9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380526吨,较8月的340398吨上升11.8%;9月废铜进口42万吨,高于8月的38万吨。如此大的进口量又流向哪里?

    同时对于进口铜去向的问题,永安期货铜分析师朱世伟认为,从库存数据和现货升贴水即可看出,库存削减很慢,升贴水并不强势。考虑到现阶段国内市场资金紧张,不难预料,进口铜或将流向融资市场。虽然信用证被纳入存准金收缴范围,以及转口贸易延期付款受压制,但融资的需求依然会吸纳大量铜现货。

    受欧债危机以及美联储推出扭曲操作影响,避险资金大幅流入美元,令美元指数于9月份出现单边持续大幅上扬走势,美元大幅上涨也打压铜价持续下行。对此,FX168高级金融分析师许亚鑫认为,近期美元击穿77.30关键支撑后,短期进一步支撑位于76.30一线,若美元形成短期顶部并加速下行,则将有利于铜价后市震荡筑底并伺机走强。但是,若欧债问题迟迟无法得到解决,而美国经济增长又十分乏力,加之中国国内的紧缩力度不减,导致欧洲、美国和中国这三大世界经济火车头集体哑火,则将会给大宗商品,尤其是铜价未来的走势构成极大的下行压力。

    弘业期货铜分析师束昊则认为,随着欧债危机将在10月底告一段落,后期欧洲美国等宽松政策会顺理成章推出。同时,刚公布的国内CPI已经明确出现拐点,后期国内政策或将不会维持紧缩政策。所以,商品会修复性上涨。

    有色协会数据“仅供参考”

    【开利综合报道】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下称:有色协会)估算,2010年底中国铜库存为190万吨,超过美国一年的消费量,远远高于外国高管此前猜想的100万至150万吨。上述数据是9月底在葡萄牙里斯本的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会议上提出的,尚未对外公布。

    目前,中国约占全球铜需求的40%,其库存的动向,是全球铜市场最关键的价格驱动因素之一。分析师、投资者和交易员的话称,有色协会的估算是在夸大库存,有意打压铜价。对此,有色协会内部一位中层人士称,该预测并不是有色协会官方发布,可能仅是有色协会一位高层领导的猜测,另外,有色协会并未统计过隐性库存,也统计不了。

    对被称为“中国首次披露的铜库存估计规模”——2010年底190万吨铜库存,有色协会铜分会副主任赵波称,就个人观点而言,这可能是对市场库存的估算不同所致。今年3月31日,赵波曾表示,有色协会并未对隐性库存数据进行统计,不过预计目前国内社会铜库存将近100万吨左右。赵波说,有色协会一般在年底会监测表观消费量是否异常,比如2008年、2009年。

    “与年初市场估算差距比较大。”中国最大综合性铜生产商——江西铜业公司一位高层人士称,尽管估算数据来源于有色协会,但仍系有色协会内部个人观点。不过,至少估算数据出自有色协会内部,较民间机构的估算更为可信。

    中国铜进口已经从6月开始“转降为升”。江西铜业高层人士分析称,隐性库存并不好估算,但从显性库存来看并没有太大变化,此前铜价高时,全球宏观环境过于悲观,铜需求和进口有所下降,但是从目前来看,这种悲观预测有些过分,铜价下跌空间很小,后期铜的硬性需求肯定还是看好的。(全球经济目前处于二次衰退的边缘,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可能放缓,研究机构WoodMackenzie金属部门主席RichardWilson指出,全球铜库存水平眼下处于历史低位,但明年后市场将供过于求。)

    中国交易商认为,铜价自8月以来已下跌30%,目前正是买入良机。在此类预期的推动下,亚洲铜需求达到了一年多来最强劲的水平。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中国9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38万吨,较8月的34万吨上升11.8%;9月废铜进口42万吨,高于8月的38万吨。对于中国铜进口是否有融资需求,江西铜业高层称,融资需求肯定是有的,但是目前铜价波动很大,风险也比较大,融资需求与2010年相比要少得多。

    用于融资的铜被称为“融资铜”,一般,仅需通过银行信用证进口铜(银行先垫付货款),在货物1个月左右到岸后,随即抛售套现,因信用证尚未到期,这笔套现资金就成为了“短期融资”,经过反复操作就成为了“长期贷款”。

    库存数据扑朔迷离沪铜伦铜反应迥异

    【开利综合报道】“中国铜库存有190万吨吗?”近日一则消息,让近期一直平淡的铜市波澜四起。有消息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人士首次披露国内铜库存的估计规模,由此揭开了大宗市场最大谜团之一的面纱。

    190万吨靠谱吗?

    “190万吨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华泰长城期货公司首席分析师景川表示,他们预计该数据大约在100万吨左右。海通期货投资咨询部总经理陶金峰表示,中国铜需求占全球总量的40%,增量占比更高,所以国际炒家很容易拿中国说事。不过,海关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未锻轧铜、废铜及其他铜材进口明显回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190万吨这一规模。

    另据报道,190万吨的中国铜库存估算数据,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会人士在国际铜业研究组织9月底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最近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据该协会估计,不包括在上期所(SHFE)仓库的库存,中国2010年底的铜库存为176.8万吨,高于2009年的121.8万吨和2008年的28.2万吨。上期所库存在2010年达到13.2万吨,使中国的铜库存总规模达到190万吨。

    不过,也有一位参与上述国际会议的该协会人士表示,报道可能有误。“中国2010年底的铜库为176.8万吨,这一数据已包括了2010年上海期货交易所13.2万吨库存。而外媒报道重复计算了交易所库存,从而得出了190万吨这一库存规模。”“实际上,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就176.8万吨的数据也讨论了半天,会场当时分歧很大。没有人完全肯定这一数据。”这位人士表示。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信息中心控股的专业化信息服务机构,也是目前国内较权威的有色金属信息集散中心和发布中心。该公司铜业部研究员李宇圣介绍,过去两年他所出具的报告一直认为,国内铜库存小幅高于100万吨。

    脆弱的平衡

    景川介绍,对基本金属市场而言,国家物资储备局的铜储备量始终是最大谜团。“数据不透明,使个人投资、企业保值及生产运作等很困难。而国外机构更是很难对之统计。因此其估计值往往不准确。”“全球铜市的平衡很脆弱。”景川表示,几十万吨甚至十几万吨的数据就会对全球铜价产生很大影响。“2009年高盛曾经造访我们这里,他们当时认为中国需求疲软,难以对国际铜价形成支撑。而我们的看法是当年中国铜需求将增长8%,依然很强劲。双方观点截然相反的原因就在于国储刚刚放铜20万吨,而高盛并未看到。”

    李宇圣介绍,中国铜库存一般包括国储、保税区、企业、贸易商和交易所库存,其中交易所库存是透明的,保税区数量也能够查到,其他几个地方尤其是国储库存数据就很难获得。而且,境外机构评估中国铜市场规模时,多用表观消费量这个概念,它包括当年产量以及精铜净进口量,却没有考虑到融资、储备和贸易商补库等数据。

    沪铜反应冷淡

    该消息发布会,伦铜小幅下滑,但沪铜反应平淡,主力1112合约日涨幅反而达到1.35%。对此景川认为,市场上对铜过剩的预期早已存在,而190万吨的库存相当一部分仍停留在国储仓库,并未流向市场,也谈不上对市场形成冲击;而且,收储一直在进行,相当于投资性需求不断增加,这对沪铜带来积极提振。陶金峰表示,节后铜价持续疲软,贸易商多以观望为主,境外猜测的中国逢低购买也未必真实。中短期铜价走势首先要取决于国内政策是否会调整,因为中国40%的需求份额实在太大了。“上次金融危机后中国率先大举买入,从而推动国际铜价从低点一度反弹至10000美元以上。”

    “消息若属实的话,此举还是中国首次披露铜库存的估计规模,对市场是一件好事。”景川建议库存数据应公开透明,除了国储数据外,保税区的库存也应全部公开。“从国际市场看,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相关数据都会定期发布,因为透明公开,所以市场比较稳定,这样对经济伤害最小,对投资者伤害也最小。”从铜价走势看,关于中国库存数据的消息对伦铜影响更加明显。

    沪铜持仓金额稳居商品期货老大仍将横盘整理

    【开利综合报道】2011年,铜锌期价搭载了2010年大牛市的顺风车,带领金属演绎了最后一波疯狂后,进入宽幅震荡的新阶段,冥冥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挥之不去,狂欢后的金属在寂寞中回落。

    民生期货高级研究员杨志昌表示,2011年仅剩下不到三个月,铜锌价格后市延续宽幅震荡的可能性较大,上下波动中以弱势为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甚至有衰退的迹象,未来复苏的不确定性对铜锌形成压力,而锌高位库存仍然是沪锌挥之不去的噩梦。

    沪铜持仓金额稳居商品期货老大

    铜锌可以称之为有色金属中的老大和老二。其中沪铜期货每日持仓金额不仅稳居有色金属第一名,同时也是当之无愧的所有商品持仓第一名,甚至有时持仓金额超过股指期货。对于锌来讲,2010年成交量堪比妖糖,从此跻身于活跃商品行列,市场参与程度明显强于同胞兄弟——铅,也强于多年来的搭档——铝。

    2011年春节后,由于中国采购活跃,加上企业相对低库存,铜价经历1月份的低迷后迅速雄起,展开一波强有力的上冲行情,冲上了万点大关并在情人节当日交出10190美元/吨的历史新高的绚丽答卷。沪铜指数也不甘示弱,连续6根大阳线创下76638元/吨的高位。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沪铜与伦铜比价不断走低,当伦铜创下10190美元/吨的历史高位时,沪铜却难以再上80000元/吨。

    杨志昌分析说,伦铜本轮上涨始于全球经济刺激方案出台后的2009年2月,历经2009和2010两年的大牛市,伦铜从最低点2817美元/吨飞奔至10190美元/吨,上涨幅度达到261.7%,历时540个交易日,这正是2001年至2004年的历史的重复。从时间周期及上涨幅度来看,今年2月份结束大牛市后,铜价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横盘乃至回调进行修复。

    沪锌反弹无功而返

    锌向来是全球供需过剩的金属。杨志昌分析说,由于供应过剩,金属锌逐步堆积在交易所。近两年伦锌库存单边增长似乎成为一种常态,新纪录不断刷新,截止2011年7月中旬,伦锌库存突破89万吨,较年初增加27.%,几乎等于同期伦锌的跌幅。此外,沪锌库存和伦锌库存类似,今年上半年也是维持强势增长态势,8月29日,沪锌库存一度突破42万吨,较年初已增长35.4%,增长的幅度远远高于伦锌库存的增长幅度,这也从供需的角度揭示了沪锌弱于伦锌的内因:国内锌市场一直供应充足。在下游消费不给力的情况下,沪锌局部反弹大都无功而返,预计第四季度沪锌仍将是基金属中表现最差的商品。

    从国内精炼铜和电解锌的出厂比价关系来看,“强者恒强”演绎的淋淋尽致:铜/锌的比值又由2009年初的2.89震荡上扬至当前的4,而且进入2011年,这个比价一直稳定在4上下。从两者的基本面分析,铜明显好于锌,因此铜/锌小于4的时候可以进行买铜卖锌进行套利交易,铜锌参与比例为1:4。

    【市场要闻】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将出三大油企倾向自主定价

    【开利综合报道】“新成品油定价方案在数月前就已经交到国务院,目前国际油价水平较为稳定,年内推出新方案的可能性较大。”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近日称。“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新方案将进一步突出市场的导向原则,缩短调价周期。”而对于业界最为关心关于发改委是否将成品油价格定价权下放给三大石油巨头,该人士则表示,这还需要国务院最后定夺。

    “参照近期成品油调价中的说法,国家发改委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描述是有控制地间接接轨机制,这符合预期成品油调价机制的改革方式,即调价周期从22日缩短为10日。调价不再上报国务院批准,达到既定规则标准即自动上调。”申银万国石化行业分析师郑治国称。

    事实上,对于酝酿多时的新成品油定价方案,国家发改委在此之前就已将操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发予几大石油公司。在该意见稿中,除将成品油调价间隔从目前的22天缩短至10天外,还提出两个具体操作方案:一是,将定价权限下放给三大石油巨头,二是,由发改委委托中介公司颁布调价。

    根据第一个方案,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每桶40-130美元时,三大石油公司可以按照国家确定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及国内成品油市场供求情况自行确定调价方案,发改委不再发文。而根据第二个方案,当国内成品油满足调价边界条件时,发改委将委托中介机构公布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和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企业可以此为基础自主确定具体执行价格,每次调价政府不再发文。“三大石油集团都倾向于采用下放定价权的方案。”中石油集团一位人士称,“按照国际惯例,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在该人士看来,给予石油企业自主定价权之后,将使得油企在上中下游的调度上更为合理,同时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手段,可以保证成品油的供应更加稳定。”这些意见我们都有通过正常渠道在向上面反映。”不过,虽然三大油企均积极争取发改委放开成品油价格政府管制,但仍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一旦放开成品油价格管制,可能造成价格失控,特别是油价短期内急速上涨。

    “毕竟中国只有三家石油企业,而且都是国字号,并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格局,有可能出现联手抬价的行为,到时可能影响整个相关产业链的稳定。”一位民营石化企业老板说。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则认为,下放定价权是实现成品油价市场化的大趋势。但放权应该以改革目前国内石油企业垄断格局为前提,否则,很易被垄断巨头操纵价格。

    双重利好因素推动国际油价大幅飙升

    【开利综合报道】因投资者预测欧元区领导人将尽快出台解决欧债危机的措施,及有消息暗示中国或因通胀缓解而暂停货币紧缩计划,国际油价全线上涨。20国集团(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日前在法国巴黎举行,目的在于为10月23日举行的欧盟峰会及时研究出应对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

    俄罗斯外贸银行分析师AndreyKryuchenkov表示:“市场情绪有所好转,欧盟明白他们别无选择,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斯洛伐克最终通过了对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扩容议案,为解决欧债危机扫清了障碍。另一利好油价的因素是中国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率增幅下降至6.1%;这表明中国央行或会暂停阻碍经济增长及原油消耗的货币紧缩计划。法国兴业银行驻香港分行分析师JeremyFriesen认为,中国物价压力的缓解,或会促使中国央行着手考虑货币宽松政策。Friesen表示:“如果中国央行采取宽松政策有助于消费支出及防止经济增长放缓,那该举措将有利于国际商品价格走高。”

    市场供应方面,尼日利亚、北海原油供应中断,及利比亚不规律性出口削减了第三季度全球原油产量。布伦特原油自10月初跌破心理价位100美元/桶后,目前已累计上涨12%,这加大了其与NYMEX原油的溢价水平;目前两者溢价已达27美元/桶。此外,有分析师表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沙特与伊朗之间的权利竞争,加大了风险溢价从而支持布伦特原油价格走高。美国宣布挫败伊朗暗杀沙特驻美大使阴谋,总统奥巴马警告称,伊朗必须为其策划刺杀沙特驻美大使的阴谋付出代价。

    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EugenWeinberg指出:“我们都知道沙特和伊朗并不友好,目前又出现了新的阻碍。”OPEC定于12月14日在维也纳再次召开政策会议。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因进口量增加,美国上周原油库存好于预期;但石油制品库存远远低于预期。

    【市场观点】

    大宗商品市场短期波动加剧农产品成“避风港”

    【开利综合报道】近一个月,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急速暴跌,剧烈波动的程度可以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受到的重创相提并论。大宗商品数据平台生意社大宗商品高级分析师刘心田认为,4月后的大宗商品市场一直处于回调周期,原因有三:一是世界经济整体环境恶化。二是大宗商品产业链整体缺少亮点,大宗商品领头羊原油始终在每桶80美元上下波动,下游的需求亦未见放量。各条产业链供需矛盾不尖锐,资金缺少炒作因素。三是缘于大宗商品市场周期性因素,尤其去年末和今年初,部分商品创出价格新高。

    农产品触底反弹好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震荡下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似乎企稳回升。数据显示,在中国“十一”长假期间,作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期铜价格在连续下挫后大幅反弹。商品市场依然看涨,但从短期来说,剧烈下跌的风险还是存在的。“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使投资者担忧银行再受冲击,尽管随着恐慌情绪逐渐得到释放,目前一些商品显示出短暂企稳迹象,但市场的跌势很可能并未终结。如果全球经济'二次衰退’成为现实,商品价格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而继续下挫。”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陈克新表示,欧洲债务危机的解决也面临不确定性,到目前依然不能排除出现欧元解体这样最糟糕的情况,一旦欧元陷入崩溃,必将对市场的风险情绪及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进而波及大宗商品的需求。

    中国需求支撑期市减产预期提振大豆

    【开利综合报道】受美大豆减产预期影响,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持续反弹。市场人士认为,美报告将短期利好全球豆价,但是未来豆价还受到宏观经济、供需基本面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大豆期货反弹有望持续,但大幅上涨还不具备条件。

    美豆减产支撑

    美国农业部将2011/2012年美国大豆产量预估下调至30.6亿蒲式耳,较9月预估减少0.8%。与此同时,将美国2011/2012年大豆期末库存预估从1.65亿蒲式耳下调至1.6亿蒲式耳,低于分析师平均预估的1.83亿蒲式耳。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林淑娟认为:“美国农业部(USDA)在最新公布的10月度供需报告中,下调了2011/2012年度美国大豆的单产、产量以及期末库存。最新预估数据介于8月份及9月份公布的数值之间,较分析机构预估的平均值偏低。综合来看,10月份报告与市场预估在方向上有一定偏差,对豆类构成利多,短期或支撑豆类整体继续反弹。”光大期货分析师赵燕则指出,其实外盘市场已经提前反映了利好。不过,“10月度供需报告至少在短时间内将支撑豆价。”

    或炒中国需求

    “除了报告利好外,投资者还需关注四季度中国需求炒作的潜在支撑。”赵燕指出。从季节性上来看,第四季度向来是美豆的出口旺季,这一期间美豆出口量大约能占到全年出口量的40%以上,同样四季度也是中国大豆进口较为集中的时期,去年10月至12月,中国共进口大豆1450万吨,月均进口483万吨,高于全年的月均454万吨水平。

    今年中国国内大豆减产已成定局,市场普遍预期短期内中国将加大进口力度。美国农业部预计,2011/2012市场年度,中国将进口大豆5650万吨,与上一年度的5200万吨相比,增加450万吨。中国海关总署公布,9月大豆进口量为413万吨,低于8月份的451万吨和7月份的535万吨。“虽然此前进口并不理想,但近日已经有些回暖的迹象。市场上中国需求旺盛的传言不断。”赵燕认为。

    从上周开始,市场就有消息称中国已经进口美国大豆6至8船,对市场价格形成了很强的支撑。日前,又有消息称,中国储备粮管理公司(下称中储粮)已经购买了10万吨至12万吨巴西豆油和70万吨至80万吨美国大豆,此外,消息还称中储粮为补充国家储备库,正在求购高达200万吨大豆和70万吨豆油。赵燕指出:“目前美豆已经接近收割完毕,每年这个时候是美豆的销售旺季,为保障农民利益,美豆都将走出一波行情,但市场传言是否属实还需投资者谨慎判断,这些需求是否兑现还要从美国农业部每周的销售报告中来确认。”

    豆价弱势寻底

    “从国内市场来看,美国大豆走强间接利好了国内豆价,但是利好程度不大。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跟涨国际豆价的幅度较小,涨势并不坚定,反映出国内期市信心不稳。”赵燕认为,“与国际大豆市场不同,国内豆价还有一段弱势寻底的过程。”她指出,国内大豆市场处于需求青黄不接的时候,中秋和国庆旺季备货行情已过,而元旦春节备货行情还未来临,短期下游食用油市场处于需求低迷期。根据历年价格涨跌统计来看,一般10月底方会开始炒作元旦、春节备货行情,因此,春节消费旺季的备货行情仍然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来酝酿。

    但是分析师也指出,大豆大幅下跌的空间也不大,此前创出短期新低每吨4134元一线支撑还是较为强劲的,而且大豆市场也不缺乏潜在利好。比如今年国产大豆减产已成定局,种植成本的提高让农民普遍惜售,对于后市价格有较高预期,市场普遍预期今年临储大豆收购价在每斤2元以上,若大豆临储价格定在每斤2元以上的话将会夯实大豆行情底部。市场预计,10月中旬左右国家或公布大豆收储政策。不过,赵燕也提醒投资者:“大豆期货的风险并不在于供需基本面,而是在于宏观经济系统性风险,欧债危机还未彻底解决,全球经济也存担忧,因此还需密切关注系统性风险对于大豆期货进行突袭。”

    来年糖价再上台阶中期转折点或在12月初

    【开利综合报道】近期商品市场普遍大幅下跌,而白糖在此轮下跌中较为抗跌。目前整体金融市场已有逐步企稳反弹迹象。在新旧糖交替季节,糖价短期将季节性调整,整理完后市场将重拾升势,糖价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近日广西自治区物价局下文规定了2010/2011榨季糖料蔗价款二次结算价格,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实行的是全区统一标准,不再以各市为单位进行核算。最后将标准确定为7163.42元/吨,各制糖企业以此标准与糖料蔗生产者进行糖料蔗价款二次结算。即各制糖企业在以每吨糖料蔗482元(提前联动价)与糖料蔗生产者进行蔗价款结算的基础上,再以每吨糖料蔗9.81元与糖料蔗生产者进行蔗价款二次结算。如此来看,糖料蔗成本达492元/吨,则吨糖的甘蔗成本接近4000元/吨,加上其他成本,吨糖成本预计在5700左右。制糖成本居高不下,使得白糖现货价格支撑较强。

    新榨季到来,甜菜产区已经开榨,甘蔗糖预计到11月中下旬也将开榨,市场关注的焦点已由旺季消费和现货紧缺转移到对新榨季产量的预期上来,按照我们的预期,新榨季预计增产100万吨左右,而上榨季至今国储已经抛糖近190万吨,增产的部分尚且难以填补国储糖缺口。同时近两个榨季国储连续抛储,存在补库的需求。所以,新榨季国储糖调控力度将明显减弱,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进口糖,而新榨季进口糖配额依旧维持在190万吨左右,所以尽管市场会出现增产,但是整体供求关系依旧偏紧,对新榨季糖价形成强烈的推动力。

    截至目前,并无明显的灾难性气候,预计12月中旬随着逐渐入冬,霜冻可能会对甘蔗产量和含糖量造成影响,一旦真正导致产量下降,出现增产减少乃至出现减产,则白糖供给形势将更为严峻,对糖价的推动力更强。目前在期价大幅贴水的背景下,整体市场环境的稳定有利于白糖的反弹,回补部分贴水,但是现货市场的清淡则压制着期货的反弹空间,所以更多的还是维持底部振荡态势,静侯新榨季开榨后市场对产量的炒作。

    综合以上观点,近期糖价维持底部振荡,但是由于现货的持续紧缺和季节性炒作,中期继续看好,新榨季糖价有望再上一个台阶。操作上,中期投资者耐心等待做多时机,转折的时间点可能在12月初。(李志阳)

    【市场动态】

    中国大豆进口萎缩或首现5年来负增长

    【开利综合报道】美国农业部最新月度报告意外大幅上调几乎所有谷物品种的全球库存预估,令农产品市场价格承压。而最新公布的中国海关数据也显示,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明显,或出现5年来首次负增长态势,令全球供需形势更加趋向宽松。

    中国海关公布数据显示,中国9月进口大豆413万吨,较上月的451万吨下降8.4%,较上年同期的464万吨减少11.0%。中国1~9月进口大豆3771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6.1%。对于进口大豆大幅减少的原因,市场普遍认为,目前国内市场需要消化的大豆库存较多,因此大豆进口量出现下降。卓创资讯分析师信玉民介绍,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向市场投放了约400万吨的临时存储大豆,市场需要时间消化这一部分国储大豆,此外外盘大豆期货9月份跌幅过猛,不排除进口粮船延期的情况,这也将导致大豆进口量的下降。

    信玉民预计,中国2011年大豆进口量将比去年减少约400万吨,这意味着2006年以来中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长的态势被打破,首次出现负增长的态势。201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5480万吨。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月度研究报告,截至今年10月6日,预计出口到中国的大豆订单为1180万吨,去年同期为1330万吨。这份报告中除了大幅下调美国大豆库存预估之外,也大幅上调了几乎所有谷物品种的全球库存预估。

    根据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公布的最新预估报告显示,中国2011年玉米产量预估从1.825亿吨上调至1.845亿吨,较上年增加3.93%,受种植面积扩大且国内大部分地区出现的有利作物天气提振;预计中国2011年大豆产量为1350万吨,较上年减少10.50%;小麦总产量预计为11679万吨,较上年增加1.38%。由于产量大幅提升加上欧债危机形势严峻,市场投机资金做多热情大幅减少,多头头寸大幅萎缩,即便面对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买入150万吨玉米及逾90万吨大豆的利好传闻也难以刺激市场大幅上涨。

    明年巴西大豆产量继续增长

    【开利综合报道】巴西明年大豆的产量将在今年的基础再增长5%,达到7800万吨。据报道,巴西植物油协会主席卡洛斯•洛瓦特利表示,现在,巴西各地的大豆已经开播,播种面积将比去年有新的增长。虽然还没有具体的数据分析,但是从播种面积和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看,估计明年巴西大豆将增产5%。按此估算的话,明年巴西大豆产量将增加到7800万吨。

    每年2月至次年1月是巴西大豆生产年度。最近两年,巴西大豆连续丰收增产。据巴西农业部预测,今年巴西大豆产量为7500万吨,但巴西植物油协会估计只有7430万吨。而对于明年大豆的产量预测,巴西植物油协会较为乐观,而政府预测将比今年有所减少。巴西植物油协会主席洛瓦特利预测,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巴西大豆、豆粕和豆油的出口将达到创纪录的230亿美元,比前一年度增加60亿美元。

    澳大利亚:原糖产量将扭转多年减产的局面

    【开利综合报道】澳大利亚甘蔗种植协会高层表示,澳洲受益于甘蔗行业强劲的海外投资及高企的全球价格,原糖产量将扭转多年减产的局面。目前,收割和压榨甘蔗和工作已完成约80%且进度已放缓,澳洲2011/12榨季原糖产量将接近澳洲国民银行9月中旬预测的385万吨。

    澳洲通常是继巴西和泰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糖出口国,但去年糟糕的天气迫使收割提前结束,导致原糖产量降至19年的最低位360万吨,并限制了出口额度。该高层亦表示,下一榨季甘蔗的种植面积确实增加,目前播种工作几乎结束,若不出现严重的天气问题,下一榨季甘蔗收成讲锐增且将提振产量。预计下一榨季甘蔗收成将超过3000万吨,高于本榨季预期的2800万吨。

    全球最大的棕榈油上市企业——新加坡丰益国际在去年以17.5亿澳元收购了澳洲CSR公司旗下糖业及再生能源业务Sucrogen。而今年8月,中粮集团以1.36亿澳元完成了对澳大利也塔利糖业的收购。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10.17】
  • 国泰君安螺纹期货晨报【10.17】
  • 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10.14】
  • 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10.11】
  • 国泰君安螺纹期货晨报【10.11】
  • 国泰君安期货线材、螺纹晨报【9.28】
  • 国泰君安期货-晨报+开利财经【9.27】
  • 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9.23】
  • 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9.22】
  • 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