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10.11】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10-11 9:15:04  兰格钢铁
    欧债崩盘概率极低大宗商品不怕

    【开利综合报道】整个欧洲市场目前正如同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前后的美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不能预知的只是坏消息将来自哪个国家,而不是会不会来。10月4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宣布下调意大利长期主权债务评级,穆迪上一次下调该评级是在18年前;10月5日,穆迪旗下评级机构宣布下调意大利17家银行和政府相关金融机构(GRI)的高级债务与存款评级。

    这还没完,10月7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宣布将意大利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评级展望为负面,将西班牙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也为负面。紧接着10月8日,穆迪一口气下调了12家英国金融机构的评级。另外,欧元区财政部长会议无果而终,准备向希腊发放的80亿欧元援助贷款推迟至11月初决定,希腊目前有80亿欧元债务将在8月中旬到期,如果没有按时筹措到这笔资金,希腊将面临违约、破产。

    从穆迪、惠誉等评级机构近日来对意大利的连续“轰炸”来看,尽管德、法领导人承诺推出新措施施救欧债,华尔街还是不看好“欧债”,也不看好德、法的行动。据希腊统计局消息,希腊经济在今年前两个季度分别负增长8.1%和7.3%,下滑程度远远高于年初专家的预计。毫无疑问,这种衰退会蔓延至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等。欧债带来的影响已经蔓延至整个全球经济,高盛等公司连续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最早准备加息的英国、欧央行等,已转入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说:“我们正面临显著的经济下滑风险。”市场对全球经济的疲弱预期给商品市场带来了重大利空,原油、铜、银等价格摇摇欲坠,屡屡下探,资金在商品市场的短期逃离也影响到了黄金市场,再加上美元趋势性反弹造成的压力,金价一度陷入明显的下跌通道。

    此时,市场会问,风险在加大,黄金作为避险类资产,为何没有得到追捧。黄金虽然有较强的金融属性,但黄金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当全球遇到大的转折或危机的时候,各类投资机构首先想到的是救命、生存,其后才是发展、图利。黄金往往会成为金融机构及风险市场首先要套现的品种,因为黄金的流动性是商品市场当中最强的,正是因为这样,黄金价格对资本市场的敏感性才高于其他市场,因此本轮黄金价格的下跌并不是黄金的重要性或避险属性在下降,恰恰相反,证明黄金的避险属性在加强,市场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更加需要黄金这类资产来应急。

    由于投资者对黄金价格有一种特殊的期待,这导致黄金价格往往不能在短线层面获得投资者的理性认识,比如此时,市场更多的是在期待黄金价格来一个猛烈的绝地反击,要么赶紧一泻千里。能够促成黄金价格暴涨的事件也有,但那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比如希腊、意大利、欧洲银行业的违约、破产,甚至是欧元崩盘等,这种大的动荡对全球没有任何好处,欧元区不希望这样,中国等更不希望如此。这就促使欧元区在解决债务问题上不能回头,也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长期来看,欧元区的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债务只是表面文章,美国之所以不会违约,是因为美联储可以任意印刷钞票,而希腊之所以面临违约,是因为希腊不能自己印钞,但又享有独立的财政和决策权力,欧元区需要的是财政和决策权的统一,这需要很久的博弈和磨合,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但欧元既然能够诞生,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基础存在,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所以市场对欧元的存在意义不能怀疑,如果投资者将黄金等价格的暴涨寄希望于欧元崩盘,恐怕有些自以为是。

    欧元之父蒙代尔坦言,IMF和欧盟会对希腊进行救助,以避免其违约。蒙代尔的乐观是他明白欧元消失将意味着什么,但投资者未必理解这一点,从资本市场的短期资金流向来看,全球资金对欧元和欧债的担忧依然存在,更担心的是,这是否会触动全球投资者“独爱”美国。抛开欧元区,事实上美债和美元并不是唯一的避险天堂,美债利息偏低,为了压低美债利息,美联储不会轻易加息,更何况美元升势无法与当前的美国经济契合。

    作为一个长期的,“永无止境”的债务国,在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恢复起来之前,不可能用强势货币或推高债券利息来增加自己的负担,更重要的是,美国目前所面临的诸多经济难题和失业率威胁需要庞大的货币及财政政策去解燃眉之急,弱势美元符合美国的短、中、长期战略。自从克林顿制造的财政盈余被小布什挥霍一空之后,美元的贬值战略似乎显现的尤为明显,黄金价格的十年牛市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另外,日前由愈演愈烈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激起的白宫与华尔街之间的矛盾会变成一种新的金融权利之争,而金融恰恰是美国经济的血液,华尔街遭到打击,美国经济将更加艰难。

    无论欧元区面临短期“崩盘”还是长期经济衰退,对于黄金等大宗商品市场来说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主要需求已经转入亚洲及其它发展中国家,欧洲市场的需求萎缩对整体市场的影响不是很大,况且欧债危机将导致全球投资者对欧洲债券和股票等市场投资减少,对大宗商品市场的投资相对而言会增大。另外,货币作为一种商品,也是有价格的,利率就是货币的价格,目前美元、欧元、日元,包括人民币等的利率相对于通胀来说,依然处在低位,货币的价格没有上涨,说明货币依然是供大于求,黄金等价格是衡量货币供需市场的一个敏感要素,对货币市场供大于求的反馈将是积极的、长远的。(肖磊)

    国际大宗商品探底回升

    【开利综合报道】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在国内长假期间走出了探底回升的行情,前期跌幅较大的铜等商品大多反弹或逐渐企稳。分析人士指出,大宗商品反弹依然压力重重,大宗商品价格取决于经济形势以及应对政策的走向。

    数据显示,在长假期间,期铜价格在连续两个交易日小幅下挫后大幅反弹,伦敦金属交易所3个月期铜价格收复了7000美元关口,并连续回升到了每吨7300美元附近。国际油价也探底回升,纽约市场1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尽管一度下探75美元关口,但目前市场价格已重回80美元上方,与前一周的水平基本持平。高盛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分析指出,在发达市场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原油价格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新兴市场支撑增长的能力。

    9月份,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经历了金融危机以来最猛烈的跌势。数据显示,跟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当月大跌13.68%,综合指数重新回到去年11月份的水平。其中金融属性较强的工业类商品首当其冲,国际铜价累计下挫近25%,伦敦、纽约两地油价跌幅也达到10%,纷纷创下了金融危机以来的单月最大跌幅。系统性风险使得黄金等贵金属也难逃大劫。国际黄金期货价格月跌幅逾11%,为2008年10月以来最大月度跌幅。

    分析人士表示,当前市场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是政策环境的变化,与三年前相比,尽管主要经济体都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经济增长依然乏力,欧洲、美国的债务危机也使得其应对再次衰退困难重重,新兴市场尽管仍具备一定政策空间,但也都受制于流动性注入带来的通胀高企。“二次衰退”很可能成为现实,大宗商品价格不可避免会继续下挫。

    大宗商品系统风险释放后将有机会企稳反弹

    【开利综合报道】就大宗商品市场而言,目前市场的恐慌已经远远超出了市场本身基本面的实际情况,但是在系统性风险面前,产品短期内的供需基本面是苍白无力的。当宏观经济处于平滑周期的时候,这些供需数据数据会完全符合商品市场走势,但是系统性的风险经常会突然改市场的既有走势和原有预期,自从2008年以来,这种情况经常使得大宗商品贸易商手足无措。

    近期再次感受到了系统性风险的困扰,美元价格已从底部大幅反弹,近期将给大宗商品价格带来压力,预计主要商品在9月底美联储议息会议和美国新的救市政策落实之前仍将保持寻底态势,近期需要警惕大的系统性风险,尤其是要注意来自欧债危机的影响。美国股市可能会在10000点之上筑底,美联储应不会坐视股市崩盘。如果排除系统性风险,商品价格在技术上可能会在第四季度止跌回稳。

    在投机交易市场,机会和风险永远是一个辨证的二元因素,一段时间以来,危机的种种苗头已经让投资者没有喘息机会,欧债危机阴霾不散,而美国国内的民众反抗让全世界误以为那里的天快要塌下来了,中国国内高利贷危机向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对于那里不断传出的企业家出逃消息,政府方面不敢仅以社会新闻来对待了,因为这种现象越来越显露金融的系统性风险的苗头。

    不过,四季度可能的反抽机会,甚至可以说,本轮系统性风险的释放对于乐观主义者而言恰恰是一次机会。全球主要的投机机构绝对不会在欧美政府的救市政策兑现之前心慈手软,他们正极力制造市场的恐怖气氛以逼政府的妥协。近期美国经济数据已经证明,美国经济现状远比某些利益群体所描述的要强得多,9月份美国汽车销售累计达到1301万,大大超过预期,较8月份环比上升,制造业指数接近预期最高值达到51.6,而美国原油库存大幅走低,表明消费活跃,近期美国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无一表明其经济体再次陷入衰退,但主要投机机构通过掌握对于经济基本面评价的话话权,也知道使用股市和其它金融市场的工具来赢得政策的话语权,在连续的市场下跌之后,伯南克最新的证词语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于华尔街而言,伯南克目前剩下的唯一工作是顺从而准确地发出“QE3”几个字的全部音节。

    这一天已为时不远。所以不难理解愤怒的美国无产阶级涌上街道上演阿拉伯式抗议活动的全部意义,但这种处于食物链最下游群体的无端愤怒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他们没有任何具体政治诉求,没有具体的抗议对象,人们不知道他们反判的是总统、议会还是白宫,他们对华尔街的真相知之甚少,尽管他们攻击华尔街的无良行为,但没有一个人会站出来为自己贴上华尔街的标签来与民众的呼声对抗,即使是索罗斯这样的金融巨颚也会加入到支持者的队伍中来,这真是太滑稽了!在这场政治闹剧中,华尔街只是一个地名而已!

    抗议将毫无结果,因为世界已经被投机者所绑架,接下来,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匪夷所思!美国政客们不得不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满足银行家的贪婪和无止境的欲望,在中国,政府忙于堵住因高利贷问题所遗留下来的种种漏洞,纳税人最终将会为信贷紧缩导致的无效率工程而买单,政府将很快会放松货币政策的紧缩进程,谁都知道,这样做是相当危险的,因为,通胀没有死去,它只是一只冬眠的恶虫,随时还会出来咬人。英国央行日前宣布,维持0.5%的基准利率不变,并将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将资产购买规模增加1150亿美元,总额增至2750亿英镑,以在四个月内完成购买政府债券。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称,欧洲央行将于11月重启规模约400亿欧元的银行债券购买计划。同时,欧洲央行还将向欧元区银行提供两次无限额的长期再融资操作。环视四周,是不是可以发现,事情不是变得越来越明白了吗?

    在系统性风险释放之后,多头安全边际提高,四季度商品价格将有机会企稳反弹。黄金价格将继续寻找1500美元的关键支撑,之后将会展开有限反弹,但这不会改变黄金价格已经见顶的事实。美元价格已经展开了一轮完美的反弹,之后将会展开深幅调整。

    【热点聚焦】

    十一长假外盘趋稳螺纹短线反弹再创做空机会

    【开利综合报道】节前一周螺纹主力1201再度破位下行,期价一度下探至4282的低位。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是主导螺纹本轮下跌的最大利空因素。国庆期间的外盘走势可谓跌宕起伏,但总体变化比较温和,喜忧参半。

    评级机构进一步下调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务评级,以及美国愈演愈烈的“占领华尔街”游行令外盘市场一度跌至冰点,美股、伦铜、原油等经济风向标纷纷创了新低。不过正所谓不破不立,就在市场极度悲观时刻,欧美政府均采取了一定的救市措施。伯南克表示美联储准备采取进一步措施刺激增长,英央行则决定量化宽松增750亿英镑,并保持基准利率不变。积极消息推动下,市场恐慌情绪得以缓解,美股、伦铜、原油等不但收复失地,与国庆节前相比还有小幅收涨。

    不过,全球经济陷于“二次衰退”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加大,市场还难言见底。其中尤以欧元区经济环境恶化为重。从一些经济数据看,不但“笨猪五国”仍深陷泥潭,就连欧元区的火车头德国和法国的制造业也开始出现下滑。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环境也不容乐观,高失业率和分配不均的问题凸显,这也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占领华尔街”游行的起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全球经济放缓的阴影仍挥之不去,不是一两个救市言论或措施能够立马解决的。

    最新出台的9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数据为51.2%,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但是从季节性来看,9月份历来是要比8月份高出不少的,这仅仅0.3个百分点的环比上涨并不能看成是个利好消息。

    国庆节历来是房地产市场的旺季,但在房地产调控丝毫未见放松的政策影响下,这个国庆节房地产市场的冷清既不同寻常也在情理之中。随着房企库存大幅增加,不少地区房价已经开始松动,并且趋势一时很难改变。而在保障房方面,不错的开工情况已经透支了往年旺季才会出现的需求。接下来建筑钢材的库存将会是一个逐步增加的过程。国庆期间,全国螺纹库存增长5.37%,线材增长11.24%。逐步走高的库存将会给钢材价格带来较大压制。

    资金成本压力也是个问题,目前银行贴现率高达罕见的两位数。对于下游行业来说,高资金成本促使按需采购,囤货已显得很不经济。对于钢贸商而言,高资金成本更是致命打击,并且会产生一定的钢材融资挤出效应,从而扩大钢材价格的下跌空间。

    操作上,螺纹1201合约超跌严重,且节日外盘有所上涨,预计螺纹短线反弹要求强烈,但鉴于大环境并未出现明显好转,螺纹中线仍较悲观,不排除创新低的可能。因此,在节前空单不断获利离场后,本周可静待反弹高点继续择机入场做空。(周波叶斐)

    金属价格中期难以振作成为大概率事件

    【开利综合报道】长假后首日开盘,国内期市金属承接节前反弹之势,铜铝铅锌四品种全线高开,其中铜表现最为强势。金属期市的抢眼表现固然令人欣喜,但整体来看仍处于暴跌之后的低位。

    盘面观察,多空交锋激烈,显然市场对于金属价格能否持续性反弹分歧较大。但就宏观环境而言,有色金属价格并未因节前节后的反弹而彻底结束下跌之势。尽管来自LME的铜库存注销仓单显示持续减少,引起市场猜测以中国买家为代表的亚洲需求有所回暖,但是,目前来看中国国内银根紧收的局面丝毫没有放缓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日前,浙江温州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频现,惊动总理温家宝亲赴调研。或许央企国企仍在银行拥有可观的流动资金和头寸,但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频频回落之际,完全没有大肆采购、填满原材料仓库的必要。因此,被视为救命稻草的中国需求,能触发的仅仅只是超跌后的反弹。消息面上,欧债危机继续恶化,不断被下调的欧元区各银行评级,更是反复拨动着投资者的担忧神经。

    不同于3年前的美国次贷危机,本次的欧债危机源自于欧洲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想要实质性解决势必要投入庞大的资金与长时间的磋商。而遥遥无期的等待解决,将使有色金属价格中期难以振作成为大概率事件。

    伦铜应能顶住压力

    【开利综合报道】国庆长假期间,有色金属可谓演绎了一轮“过山车”行情,LME铜价高低位落差达超过700美元,最终仍稳企于7000关口上方的先抑后扬行情有效地缓解了市场人士的紧崩的神经。据市场有识之士反映,假期间伦敦金属的升跌主要还是要看欧债的发展情况以及美国公布经济数据的好坏,随着英欧央行救市及美国非农数据好于预期缓解了金融市场恐慌情绪,LME铜最终还是能顶住大幅下挫压力而迎来反弹契机。

    对于10月份的行情,伦铜走向究竟会何去何从呢?据多位业内人士称,紧接下来的10日,在外围注销仓单增加、持仓增加的情况下,而国内方面温州跑路危机或得到政策性干预,国内银根或会因此而稍微放松,再加之中国秋季交易会以及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定于10月15日至18日召开有可能带来政策利好,这些均有望支持铜市出现短暂的反弹,他们称会趁着回升的时机比较积极地出货,而料第四季度将保持轻仓运作,毕竟欧债危机这个市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对走势起着主导作用。

    而废铜现货市场方面,假期间价格高低落差也颇大,就拿破碎紫铜来讲,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接近4000元/吨。据了解,在国庆假期的倒数几日,交易相对活跃,尤其是紫铜、黄铜方面,往往要追高才可能购到货。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在资金链紧张的当前,业者最忧心的是信誉危机,在卖货时格外留神,基本倾向是以现金交易。

    【市场要闻】

    国务院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抑通胀

    【开利综合报道】十一黄金周刚过,“菜篮子”问题首先摆上国务院的议事桌。10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会议从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降低流通成本、健全农产品信息网络、完善储备调运制度、加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促进市场建设合理布局等方面入手,着力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具体措施包括对鲜活农产品市场要减免租金、摊位费、管理费等费用;落实和完善“绿色通道”,依法查处违规收费行为;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提高大中城市鲜活农产品自给率等。高层节后紧急上弦解决“菜篮子”问题,所为何来?以往经验看,有关农产品流通体制的调控,主要是从工商管理和城市管理的角度进行的,这次从中央层面进行宏观规划,足见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本次会议,高层对近期国内一些大中城市近郊菜地和零售网点不断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增加、“卖难买贵”等突出问题表示担忧。加之,当前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农产品物流成本较高,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愈加凸显。产销不衔接,组织化、标准化发展滞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尤其缺乏冷链设施。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5%、30%和40%,美、日、西欧等发达国家冷链流通率则高达80%以上;流通层级多、渠道长。农产品传统流通渠道历经多次批发零售,增加了流通成本,推高农产品价格。

    以物流成本高为例,虽然这一问题已是老生常谈,单是“治理超载”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国家在“十五”、“十一五”期间都有相应的政策出台,但并没有形成系统,很多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在分析人士看来,鲜活农产品价格对物价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一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可能并不显露,一旦经济增速放缓,便会很快凸显。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谢扬分析,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流通环节出现了过度调整。许多城市,尤其是大都市,出于城市管理的需要,对农贸市场、早晚市等零散经营网点进行清理整顿,推行规模化经营。但追求规模化也意味着市场摊位费用上涨,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大幅提升,从而拉高农产品价格。不仅如此,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看来,农产品“绿色通道”并不畅通,至多是部分畅通。他表示,要想让这一通道真正畅通起来,必须对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由于在生产上的特殊性,农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更需要宏观的规划与布局,单单依靠市场调节很容易出现滞后,进而导致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党国英建议,将市场调节和政策规划有效结合起来。尤其在生产环节,需要将公司化、产业化和土地流转等有效串联起来。“农超对接”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谢扬表示,“农超对接”与分散网点的配备并不冲突,两者互为补充。因为超市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高,价格也相对较高,而集贸市场等分散网点具有成本上的优势,能有效减少中间环节,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在谢扬看来,分散网点不能过于集中,要分散开来,最大限度上便利群众。

    此外,他们都认为,物价的暴涨暴跌以及农产品生产和投资上的盲目跟风与信息不通畅有很大的关系。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完善储备调运制度,能有效地改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农产品产销脱节、价格波动等问题。食品安全跟网络信息化管理紧密相连,通过信息化网络能够对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实行有效的监管。在“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的条件下,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农产品产销脱节、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完善储备调运制度。

    对于出台措施,未来能否收到应有的成效?专家持乐观态度。党国英认为,这些措施对于减少流通环节、增加竞争、降低流通费用和终端消费价格,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谢扬说,国务院出台这些措施,对于一段时间内调控通货膨胀、抑制物价过快增长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且能够保证农民生产积极性,保护消费者利益;同时对于城乡统筹也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减少损耗就是节约成本。常务会议提出,加强产地预冷、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包装仓储、检验检测和电子结算等设施建设。从长远来看,此举对于降低农产品价格大有裨益。

    大宗农产品市场近期难以回暖

    【开利综合报道】大宗农产品市场经历了惨淡的9月之后,仍面临着不小的反弹压力。有分析认为,节日期间,外盘农产品普现大幅下挫,显示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仍不看好,近期大宗农产品市场难以全面回暖。

    据了解,9月份,美国芝加哥农产品期货主要品种均大幅下挫,持仓量明显减少。国内期货市场,9月份大豆、豆油、豆粕跌幅达到10%左右,玉米、强麦、籼稻跌幅达到4%左右。特别是在9月下旬,国内农产品期市行情可以用“跳水”来形容。此外,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食品价格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下降,9月份为225点,比8月下跌2%,其中食糖、谷物和油类的价格跌幅最大。

    随着玉米和大豆进入收获期,天气炒作往往成为左右市场的重要力量。但今年国际粮价受天气因素的扰动并不明显,而更多受到经济面的影响。在欧债危机及全球经济前景堪忧所带来的大宗商品大跌行情中,相对抗跌的农产品也未能幸免。10月份以来,美国玉米、小麦期价再度出现暴跌,并带动豆类品种价格下跌。这主要是受美国农业部9月30日公布的库存报告利空的影响,也反映出农产品的需求不振。北京中期期货分析师王玉红认为,由于市场担忧全球经济可能继续滑向衰退,如果经济衰退肯定会影响到实体企业包括饲料企业和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进而将抑制乙醇及饲料的用粮需求,农产品市场行情仍会在一定程度上承压。

    生意社农副分社社长陈婉丽预计,2011年后期,大豆、玉米将逐渐上市,大豆种植面积剧减导致产量下滑,大豆价格易涨难跌。玉米将大幅丰收,价格回落明显。后期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油料作物后期走势主要取决于下游面粉、饲料、油脂工业需求状况,还需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影响。

    阿根廷玉米将进入中国市场

    【开利综合报道】继阿根廷农产品贸易的主力大豆登场后,玉米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将再度敲开中国的大门。近日,阿根廷农业部秘书巴索称,阿根廷希望在11月同中国签订玉米销售协议,从而扫清向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费国出口玉米的障碍。巴索称,阿根廷农业部部长11月将访问中国,届时有可能签署协议,并有望在12月完成贸易协定。

    这一消息并未得到商务部外贸司的确认。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的相关负责人称,玉米进口的配额由国家发改委确定,他们目前没有得到相关进口的消息。据了解,国家发改委给国内企业玉米进口总配额为720万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称,中国从阿根廷进口玉米的可能性存在。他表示,中国玉米在过去一直是纯出口,后来转变为有出有进,从去年开始进口大于出口。这一变化与国内的需求息息相关,国内需求量增加,同时土地有限,种植结构偏向于保障大米和小麦,因此玉米的需求压力较大,带来进口动力。不过,白明预计,即便中国向阿根廷打开进口的大门,鉴于目前我国玉米产量,进口的规模也不会太大。

    据媒体报道,中储粮在今年3月向美国订购了100万吨玉米,但该公司表示没有急切的再进口计划。2010年中国重启进口玉米的大门,全年进口玉米为157万吨,进口量为十余年来最大,其中主要是来自美国。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田维明说,目前很多土地用于非农业,从长期看,保障粮食供给的难度会越来越大,进口玉米能弥补国内的需求缺口,有助于实现农业结构调整,能将土地用于种植更高价值的农作物。

    田维明称,此前中国没有从阿根廷进口玉米是因为长时间以来中国的玉米都是过剩的,需求增长有限,“中国在某一特定阶段进口玉米比较多,带有调剂的性质。”根据中华粮网农情遥感监测发布的今年我国秋粮作物估产数据,今年我国玉米总产量预计达到17892.55万吨,较去年增加3.49%。然而,国外分析师认为,中国估计需要进口400万吨玉米才能满足强劲的饲料消费和深加工消费需求。

    有观点也认为,发展本国农业生产才是满足国内需求的根本,活跃在农产品进出口市场中的大豆就是前车之鉴。中国人民大学某专家此前曾撰文表示,当前我国大豆产业已处于不安全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来自需求,另一方面是相关制度的缺失。从总的趋势来看,我国的农产品进口额将会持续上升。从长期来看,农产品逆差已经成为常态。据了解,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接近80%。目前,阿根廷已经是对中国的主要大豆出口方,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量仅列美国、巴西之后。

    【市场观点】

    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方向明确

    【开利综合报道】自10月9日零时起,发改委将国内汽、柴油价格下调300元/吨,这是16个月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首次下调。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将在现行体制机制框架内,围绕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以及调整挂靠油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部分机构认为,上述表态意味着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际油价在80美元/桶附近震荡正是改革的最佳时机。

    缩短调价周期

    针对此前舆论议论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快跌慢”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表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和调价操作办法比较复杂,而且由于计价周期为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虽然熨平了油价变化的波峰波谷,但客观上会导致国内外价格变化不同步。自今年4月以来,国际油价风云变幻,8月之后震荡下行,但国内油价岿然不动,国内外油价脱节。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认为,目前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调价周期长等问题,影响了国内油价的及时调整。

    曹长庆表示,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暴露出调价周期过长、机制透明度不够等问题,目前发改委正在总结评估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思路正在研究论证过程中,待各方面意见基本达成共识后将择机推出。国家将在现行体制机制框架内,围绕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以及调整挂靠油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卓创资讯认为,这表明,发改委已经明确了市场此前推测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方向,即:将调价周期缩短为10-14天,缩小移动变化率幅度,更多地参照诸如“WTI”等更具代表性的国际油价。

    定价权下放仍待观察

    国家发改委8月1日在成品油定价机制上作出了重大探索,规定航空煤油出厂价格由供需企业双方协商确定。业内曾普遍预期,未来将定价权下放可能是改革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方向性选择。但有关人士认为,此次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并未提及定价权下放,而是强调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仍需对成品油价格进行必要监管,这意味着成品油定价权是否下放到企业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卓创资讯认为,国际油价虽然处于下行阶段,但80美元/桶的价格仍较坚挺,正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良机,发改委应抓住机会尽快推出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对于此次油价下调的影响,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表示,由于成品油价在CPI取值范畴中所占份额微小,因此下调油价对于缓解通胀压力相对有限。当前处于传统的成品油消费旺季,四季度国内成品油资源缺口仍存,因此国内成品油整体仍将以紧平衡的态势为主,价格仍将处于高位。

    糖价上下两难休养生息成主调

    【开利综合报道】中国糖业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糖业协会理事长刘汉德日前表示,明年国内糖市供需缺口将达300万吨,价格低于7000元/吨是不正常的,而当前的价格已经偏离了价值中枢,下跌空间已经不大,是一个买入的好机会。

    ICE原糖长假期间波澜不惊,郑糖节前小幅反弹。国庆长假期间,宏观经济层面依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是欧债危机似乎并未继续扩大,纽约原糖开始回归基本面现实支撑,巴西产糖数据利好始终支撑着糖价保持高位运行格局难改,ICE原糖期货横盘震荡,ICE3月合约周跌幅为0.51%。

    国内消息面,新疆甜菜糖厂开机拉开新榨季序幕,但新塘上市量不大,成交不甚理想,对市场影响有限;中糖协消息,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销售食糖1001万吨,工业库存尚有44.42万吨,估计满足十月需求问题不大;台风“纳沙”来袭,影响广西产量,或将支撑明年糖价的上涨或持稳;政府宣布10月15日前对广西两家糖企实施限价销售,限售价格7000元,所涉及食糖现货数量共计17万吨,但是,国家的合理价位和现实的售价仍有一定的差距,限价令对销售影响不会太大,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多方做多积极性。

    春节的销售高峰将至支撑10月糖价。郑州期糖自06年推出以来,每年十月都收出了月阳线,包括大跌的06和08年,也就是说郑糖自推出以来10月份上涨概率是100%。这主要源于对春节消费高潮的憧憬。外糖价格处于低位对国内现货压力不减。按照美糖03合约25.16美分计算,进口糖价格为6300元左右。这将对明年中国国内糖价造成深远影响,压力将长期存在。

    综合来看,短期糖价有趋向平稳的态势,上下两难,震荡将成为近期国内糖价主基调,需要新消息面打破平衡。虽然北方甜菜糖开榨,但销区的食糖库存依然薄弱,再加上春节备货高峰将至,要想广西糖价下调到7000/吨以下不易,不必过分看低国庆节后的糖价。但同时,第九批低价国储竞卖和17万吨低价限时销售封杀了短期现货上涨的空间,而外糖进口低价遏制了远期合约上涨的空间。

    目前存在买SR1205抛SR1201的无风险套利机会。操作建议,无论新榨季产量如何,春节前是商业销售黄金时期,各类含糖食品生产厂家必然开足马力加大生产力度。因此,库存薄弱的经销商可以考虑逢低加大备货工作,而糖厂需要关注春节前的套保机会。

    节后收储开始成交新年度棉价以稳为主

    【开利综合报道】2011年10月8日是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按计划国储收储24300吨,而实际成交90吨。这是国储启动收储以来的第一次成交。据中国棉花协会加工分会调查,尽管棉花收获地区逐渐增多,但由于皮棉现货、棉籽价格下跌,企业收购加工无利可图甚至开始赔本,收购进度缓慢。而棉农惜售情绪强烈,籽棉收购市场呈现疲态。

    未来棉花价格走势,既取决于市场供求基本面变化,也受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1年度全球主要产棉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棉花产量2691万吨,比上年度增加205万吨;消费量2472万吨,增加35万吨;期初库存906万吨,增加42万吨。全球棉花产大于需219万吨,加上库存水平有所增加,供求关系明显改善。据国内农业部门最新调查,预计今年国内棉花种植面积7780万亩左右,同比增长4.7%。初步估计,产量约在720万吨。总体而言,2011/12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基本平衡,略有盈余;国内棉花面积和总产均有所增长,产需缺口缩小。

    此外,本年度基本面出现最大的变化,就是国储的收储政策。今年3月份棉花春播前公布了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明确2011年度皮棉临时收储价19800元/吨。为确保棉农受益,预案规定实行皮棉收储价格与籽棉收购价格挂钩的机制。但从目前收储情况来看,成交结果还不甚理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储的托底政策将会减少棉市价格的波动。9月初新花上市,根据一些400型企业包括上年度压库亏损的企业预测,标准级皮棉的收购成本价在18810元/吨,加上合理加工费用,加工企业每吨入储皮棉毛利只有几百元。

    综上,从供求关系看,由于国内棉花供需矛盾缓解,国际棉花资源量增加,通过有效利用国际市场资源,能够保持国内棉花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从政策层面看,临时收储政策的出台,为国内棉价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年度国内棉花价格将以稳定为主,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市场动态】

    巴西拟将铁矿石出口关税上调一倍或再推高价格

    【开利综合报道】巴西矿业部一位官员透露,巴西政府计划上调铁矿石出口关税同时下调化肥进口关税以降低该国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出口的依赖促进农业发展。这位官员表示,铁矿石出口关税将从目前的2%上调至4%,上调幅度高达一倍。

    巴西矿业部地质与采矿秘书ClaudioScliar说:“这次关税调整主要针对矿产品出口,铁矿石出口关税将被上调,而钾矿石出口关税将被下调。”他说:“目前巴西仍然是钾肥净进口国,下调钾肥出口关税主要是促进国内钾肥生产。”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巴西政府从2009年开始加强对矿业开采领域的控制。ClaudioScliar说,巴西矿业部计划本月向国会提交三份议案,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强政府对矿产资源和开采业的控制管理。他透露,巴西政府可能会成立一个新的部门,专门管理国内矿产资源开发和生产。ClaudioScliar说,上提铁矿石出口关税可能会降低巴西铁矿石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他说,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将在此问题上做出最后决定。

    机构预计干旱或威胁南美大豆玉米产量

    【开利综合报道】据总部设在德国汉堡的行业期刊《油世界》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南非地区阿根廷农业产区天气干旱,巴西部分地区天气干燥,威胁到南美农作物生长。油世界称,巴西和阿根廷一些主要产区目前土壤墒情均比较匮乏。如果这些地区未来几周仍不下雨,那么大豆和其它农作物单产和产量规模将会受到威胁。阿根廷农业产区玉米和大豆单产和产量规模可能下滑。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天气干燥,也将影响农作物播种。

    油世界称,由于今年秋季北半球大豆产量大幅下滑,2012年全球市场将日益依赖南美供应。如果南美地区土壤墒情得不到很快补充,今年十月和十一月期间仍不下雨,那么阿根廷大豆和其它农作物将会减产。阿根廷和巴西大豆单产下滑将在中期内对大豆价格利多。在十一月份之前,交易商不会对南美天气问题做出任何的反应。

    澳大利亚:预计2011/12榨季糖产量为385万吨

    【开利综合报道】澳洲国民银行(NAB)表示,澳大利亚本榨季原糖产量小幅增加,但未达到9月官方预估的高位。NAB预计,2011/12榨季澳大利亚糖产量约为380-390万吨,高于2010/11榨季的360万吨,但低于澳洲农业、资源经济及科技局(ABARES)预估的420万吨。

    另外,澳大利亚糖业加工协会表示,本榨季至今,已收割甘蔗逾2000万吨,澳大利亚甘蔗总产量预期将略高于2850万吨,最后一批逾20家糖厂将在12月完成压榨。目前,澳大利亚甘蔗压榨开始放缓。预计,昆士兰州约一半的糖厂将在本月完成收榨。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10.11】
  • 国泰君安螺纹期货晨报【10.11】
  • 国泰君安期货线材、螺纹晨报【9.28】
  • 国泰君安期货-晨报+开利财经【9.27】
  • 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9.23】
  • 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9.22】
  • 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9.21】
  • 国泰君安期货-晨报+开利财经【9.20】
  • 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9.16】
  • 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