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全球经济放缓成既定事实各国政策将产生交易性机会
【开利综合报道】欧洲人的无序和混乱在刚过去的一周暴露无遗。从希腊公投、曼氏金融(MFGlobal)申请破产,到G20峰会无功而返、意大利总理下台威胁,原本就进展缓慢的债务危机偏偏一波三折。
欧洲央行新上任行长德拉基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是继今年4、7月份分别加息25个基点后,欧洲央行首次释放出货币宽松信号。尽管如此,欧洲主要股市还是以下跌来宣告新一周的到来。与此同时,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击穿6.50%关口,而意大利/德国国债收益率差也触及481个基点,均为欧元问世来最高水平。这意味着,欧盟内部各成员国间的经济实力差距越发扩大,欧洲央行的降息努力并不顺利。公投闹剧方才落幕,欧债危机的跨年大戏却刚刚开启。
经过一个周末,欧洲市场终于消化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降息。“预计会降息,但却错判了降息幅度——预计降息幅度为50个基点。“尽管此次降息算是一则利好,但作用并不大。”瑞银集团(UBS)经济学家斯特凡•德奥直言。根据瑞银预测,欧洲央行还可能于2012年1月再次降息25个基点,从而使得欧元区基准利率从最新的1.25%下调至1.00%,“一旦达到1%的水平,就不会再有降息的举动”。
平安证券分析师何庆明表示,欧洲央行认为在未来欧元区经济增长下行风险的在增加,面对经济增长乏力和债务危机向大国和金融业蔓延两大困境,欧洲央行不得不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不顾区内高企的通胀水平而下调基准利率。“降息意味着欧洲降息周期、宽松货币政策的开始。随着通胀压力的减小,预计欧央行明年可能再次降息。”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在当前情况下,降息能降低欧洲边缘国家的借贷成本和债务压力,缓解欧债危机压力。
对于其他国家,虽然没有使用降息,但同样还是作出了类似的宽松举动。如今年9月,美联储宣布执行4000亿美元的扭曲操作;10月,英格兰央行决定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已成趋势。从欧元区、英国等发达经济体到澳大利亚、巴西、印尼等发达经济体均转向宽松,”国泰君安高级宏观研究员王虎认为,“这种宽松既有利率政策上的降息,也有数量政策上的量化宽松、长期资产购买以及扭转操作。”
市场一度对降息惊慌失措。降息声明公布后,欧元率先下跌,其中欧元兑美元上周累计跌幅创下将近两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过,原油市场却逆势上扬。国际油价曾在上周初连跌三日,但在欧洲央行降息宣布后,顺利上涨收复失地。显然,大宗商品市场还在期待紧缩政策放松后,可能拉开的反弹序幕。“从策略的角度来考虑,未来全球经济放缓是一个既定事实,但是在此之前各国政府的努力将产生相当大的交易性机会。”平安期货分析师简翔表示。简翔认为,由于通胀的回落,前期看好而且较为强势的农产品后期将面临调整,而金属将得益于风险情绪的回暖获得较大的反弹空间。
商品市场:流动性预期改善暂有限
【开利综合报道】自10月份以来,国内商品市场呈现出弱者恒弱、强者不恒强的格局。前者如棉花、螺纹钢,后者则主要表现为由黄金、豆类、化工、有色等诸多品种轮番领涨的态势。分析人士认为,供需面偏弱以及外围市场拖累使得国内商品整体难振,而品种轮番领涨更多地反映了场内资金匮乏的现状。至于近期流动性改善的预期,对市场回升的推动也较为有限。
领涨品种:城头变幻大王旗
回顾10月份以来的反弹,以沪铜、沪铅、塑料和PTA为代表的反映宏观经济景气的工业原材料领涨,而谷物、油脂和软商品在反弹中处于被动跟涨的位置。招商期货研究所所长黄耀民表示,棉花、螺纹钢一直维持弱势,主要是因为供需面支撑乏力;强者不恒强原因则是由于宏观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投资者多半选择获利了结,使得价格难以持续上扬。加之部分品种前期炒作过度,价格出现回落实属正常。
华泰长城陈维倬从资金面角度说,由于市场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曾经的主力资金纷纷采取观望态度,导致市场缺乏持续性行情动力。有色、化工、黄金轮番领涨更多地反映了场内资金匮乏的现状,正是场内存量资金轮番炒作,导演了相关品种脉冲式的上涨。“商品市场已经由强转弱,进入牛熊转换的初级阶段了。”他据此预测。从数据上看,大豆等谷物、豆油等油脂和棉花等软商品在10月份的增仓分别达到13.25%、11.1%和11.6%。对钢材而言,由于保值盘伴随买盘同步增长,其持仓增加逼近60%,但因投机商不看好房地产市场,抛盘力度也很大,因而成交和持仓在10月份急剧放大的钢材没有良好表现。
流动性预期改善:利多暂有限
11月伊始,国内资金面重归宽裕,市场流动性预期有所改善。不过,宏观面因素依旧持续影响大宗商品市场,全球曼氏金融破产、G20戛纳峰会、欧洲央行议息会议、美联储议息会议都将对商品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商品市场将维持弱势运行。
陈维倬表示,流动性虽有改善迹象,但由于临近年底结算期,银行有资金回笼结算的要求,因此近期资金方面不大可能有更宽松的环境,明年一月可能才是资金宽松的时候。而且,目前市场缺资金更缺信心,当市场对宏观面出现担忧,引致对需求不足的担忧时,资金已缺乏炒作的题材。因此,流动性预期好转对商品的影响并不明显,除非出现明显的宽松迹象,才会有较大的短期刺激作用。
宝城期货程小勇认为,中国货币难以全面放松,定向微调只是结构性的调整。货币政策的目标将从抑制通胀上升过渡到在通胀下行中防范通胀反弹,货币政策处于相对稳定的观察期。部分品种的领头反弹,并不意味着商品整体前景已经好转,“弱势运行的周期至少延续至2012年一季度,因而逢高沽空将是四季度操作的最佳策略。”
欧债成梦魇商品市场跌势难改
【开利综合报道】欧债危机成为商品市场挥之不去的噩梦。尽管欧洲央行减息和中国货币政策微调等利好消息刺激下,一度出现资金对流动性行情的憧憬,但是投资者对于商品价格继续走高的信心仍严重匮乏。
上周,商品市场围绕着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一直处于跌宕起伏之中。如今,意大利成为人们关注的下一个焦点,明显加大了债务危机救助的难度。意大利的国债利率飙升至接近希腊、爱尔兰、葡萄牙陷入危机前的水平。尽管欧元区短期内解体的概率仍旧很小,但是如何细化欧盟峰会上达成的协议、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如何实现扩容、债务国、核心国的政党与选民如何博弈,欧洲经济能否避免衰退,都是困扰欧元区国家的难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化解之路任重而道远。
中粮期货分析师王在荣表示,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问题将使欧债危机雪上加霜。目前,西班牙失业率也达到十多年来的高点,英国并不愿出钱救市,说明英国也已处于自救状态。由于欧债危机的原因,法国、德国的经济增长也已经进入衰退阶段。“中国方面,目前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延续,短时间内没有任何松动的可能,至少在年内不会有所松动,所以近期没有任何利多的因素。相反,利空因素将绵延不断地出现,任何反弹都将是卖出良机。预计年底前,将会上演一波杀跌行情。”王在荣说。
中金公司最新研报认为,中国政府在未来2个月期间,可能将对金融市场注入超过1万亿元资金,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多数市场人士表示,还应继续观察,对于全面放松的预期应该谨慎。本周三开始,市场将迎来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一系列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如果数据利好,市场信心会有所提振。
商品期货重返震荡格局六大因素主导未来走势
【开利综合报道】国际几个重大金融危机的应对方案为商品市场的后续走势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业内呈现出有人乐观有人愁的分歧。新一轮的量化政策(QE3)推出与否、欧债危机如何解决等六大因素之间的碰撞结果将决定国际商品市场何去何从。
在市场行情不佳,缺乏赚钱效应的情况下,今年期市未能再现过往两年的火红局面。在有些品种如焦炭上,明显感觉流动性不够,再者今年市场太弱,资金活跃度也不高。在市场成交量下滑的大环境下“不是不好做,是非常不好做”。从上周市场表现看,市场面临希腊公投出变数、欧洲央行的意外降息等大事件的反复冲击大宗商品市场先抑后扬,其中纽约油价攀至三个月来高位,不过商品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反映出在不确定因素增加情况下,市场表现趋谨慎。
上海梵基投资董事长张巍分析认为,未来大宗商品价格以及海内外股市的涨跌主要取决于以下六大因素:QE3推出的可能性、私营企业以及家庭去杠杆的进程、美国债务上限的解决方案、欧洲债务救助方案的推进过程、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经济减速(或衰退)的程度、中国政府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导向。在张巍看来,商品价格上涨将挤压中游制造业的利润,而利润下滑和政策紧缩的可能导致股市面临调整压力。
相比张巍的谨慎,信诚全球商品主题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舒禾则乐观不少。其分析认为,受益消费者和企业支出增加,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数据的出炉提振市场信心,暂缓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担忧;另一方面,中国紧缩货币政策或将微调也给予市场更多乐观理由。
此外,日前欧盟峰会关于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业已出台。在上述三重利好之下,10月底大宗商品市场已实现全线大幅上涨。“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欧债危机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大宗商品市场就会藉此结束弱势盘整格局,进入实质性的复苏。”李舒禾直言,目前的市场时机,亦将成为难得的布局抄底大宗商品时机。
【热点聚焦】
钢市“中国特色”“观大势”比“看旬报”更实惠
【开利综合报道】每当有关国内粗钢产量的旬报、月报甫出,各相关机构、媒体、分析人士等,即刻争相报道及评述。其原因极简单:无论是传统“供需理论”,还是既定“分析模式”,皆把粗钢产量的变化看作是影响钢市(钢价)的主要因素或依据――因为,按照传统“供需理论”逻辑,产量减少了,供应量就相对下降了,库存可能相应减少;而产量增加了,供应量就相对增长了,库存可能相应增加,进而可能对钢价产生影响。
上述“道理”或“逻辑”,始终作用和影响着对钢市的判断和预测。这种逻辑,按常理应该毫无疑问是正确的。然而,在现今中国钢铁生产及钢材流通现状下,情况并非这么简单和线性,上述逻辑也并不完全吻合于波诡云谲的钢市现实……在中国钢铁行业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至市场经济的“钢市”以来(以1993年3月为时间节点,即:除国家铁路专用钢材、军工专用钢材实行国家指导价外,国家全面放开钢材价格,由市场调节,钢铁产品价格“双轨制”结束),能找出中国哪年、哪次呈现的钢材价格暴涨或暴跌,纯粹是因为钢产量的实质增加或减少而直接造成的呢?
难以找出。为什么?原因大致如下:其一,是由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所决定的。以1996年中国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而居世界首位为重要标志,中国的钢铁产品(除特殊用途的部分品种以外)在总体上,已摆脱了长期数量短缺的时代,随后中国更加快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社会发展开始步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快速发展阶段,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各领域都进入一个长期持续高投资高增长时期,大中小钢铁企业不仅产能迅速扩张,而且企业数量也迅速增加。而在此背景下,除了国防尖端及特殊钢种之外,几乎所有能够被贸易商所买卖经营并影响钢市的钢材品种,皆没有出现过严重短缺或供不应求,因为在高投资下的钢铁产能总体增长极其迅速,也就更难以出现因为钢铁总量“短缺”所刺激钢价暴涨的情况。
其二,是由中国钢铁业所承担的社会使命所决定的。目前,一说到钢铁产能过剩,听到更多的是舆论指责,似乎钢铁行业多年来都在盲目投资扩大产能。其实,这既不全面、也不客观、更不公正。在新中国不同社会经济发展历史阶段,中国钢铁工业为使中国尽快摆脱“短缺经济”阶段而全力增加钢铁供给,为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而不断攻克科研难题并研制出大量国内短缺钢材新品种,为国民经济各领域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钢材保障;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本身也对全球钢铁业和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钢铁企业还肩负着吸纳劳动力就业、稳定社会的重任。因此,即使在产量过剩情况下,基于重大社会责任,也难以完全而充分按市场供求去运作,也就难以获得真正意义上靠“减产”或“淘汰”来调节钢价的效果。
其三,是由中国钢铁生产和钢材流通现状所决定的。鉴于中国的国情,中国钢铁产业呈现的布局相对分散、数量众多、集中度低等矛盾,是有其特定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成因的;中国的钢材贸易流通体制也是基于中国地大域广、需求庞杂、分散多层的特征,致使贸易企业数量庞大。这就决定了,各自利益的不同,难以根据市场变化而真正形成“步调一致”的产量调控举措,甚至出现“谁先减产谁倒霉”、“谁先听话谁吃亏”的现象。即使在减产的情况下,“船小好调头”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市场稍有利润空隙的时候,旋即会迅速复产,其“补市”的速度远远快于因产量下降可能会对钢价产生的调节作用,再加之贸易商的巨大“吞吐”能量,这就又难以真正获得指望钢铁产量的一时增或减来达到调节库存或钢价的效果。
因此,现今中国,由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历史阶段下的钢铁生产及钢材贸易特点,仅仅出现在旬报、月报中的产量波动,甚至哪怕是千万吨的产量变化,皆不足以对现今中国钢市价格产生根本性影响之作用。可以说,现阶段下的中国钢市,对钢产量变化所可能产生的调节价格之效应表现的极其滞纳,而对于宏观政策下的后市“心态预期”效应却远超过产量变化效应。这即是现今中国钢市独有的阶段性国情特征。
现今,中国钢市特有的运行现实表明,对于真正买卖钢材的贸易商来说,“观大势”要比“看旬报”更实惠,也更实用。相信在仔细回味这些年来中国钢市的所经所历之后,会有自己的切肤感受。要想真正全面深入研读现今的中国钢市,不必仅死盯着当今无实质性调节钢价作用的产量波动,否则仍难以完全避免偏离钢市现实的呆板逻辑。
钢价深跌初步企稳矿价小幅回暖
【开利综合报道】在经历深跌之后,钢材价格呈现初步企稳态势,虽然走势依然纠结,但市场信心较之前已有一定程度恢复。不过,钢价暴跌的过程也使得部分利空得以消化,于是,在钢厂减产检修增多、库存和产量双降、资本市场修复调整的背景下,国内钢价跌势暂缓,华北、华南地区钢价出现试探走高,而上海地区钢价重回横盘休整状态。
供给减少和较低的库存水平成为目前让钢价得以暂时远离持续下跌阴影的主要原因。随着钢价的大幅回落,10月中旬以来,国内部分钢铁企业开始进入实质性减产、停产阶段。据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10月中旬重点企业粗钢日产量158.82万吨,旬环比下降3.32%。同时,随着北方钢厂检修减产的增多,近期北材南下的步伐也有所减缓,因此,预计后期供给压力将较前期有所减轻。此外,通过近期的快速去库存,短期内流通库存压力不大,因此虽然期间期货市场振幅较大,但现货价格表现波澜不惊。
铁矿石价格也在暴跌之后开始小幅回暖。由于一部分小型钢厂前期原材料存货去化速度较快,近期有少量重新购入原料复产现象,因此进口矿价格在此前暴跌之后上周出现连续反弹。据监测,63.5%的印度粉矿已经由年内低点129美元/吨上调至131美元/吨,而钢坯价格尽管走势反复,但当前唐山普碳钢坯3850元/吨的价格较前期3720元/吨的低点也已反弹3.5%。西本新干线分析师认为,原料价格阶段性底部或已出现。
不过,由于市场信心仍显不足,部分商家对囤货也相对谨慎。自钢价企稳以来,市场成交氛围已经较此前有所好转,但整体仍处相对低位。在钢市利空尚未有实质消化之前,预计市场成交仍将以终端实际消费为主,中间倒手贸易依然难以充分启动。
宏观因素主导有色金属宽幅震荡
【开利综合报道】有色金属经过9月底大跌和10月下旬的反弹后,近日呈现宽幅震荡的运行格局。分析人士认为,多空因素交织,令市场短期处于均衡,但中期下跌趋势并未改变。
永安期货研究所朱世伟表示,年底是有色金属的消费淡季,基本面变化不会太大,而价格剧烈波动主要是受宏观的影响。市场担心欧洲债务危机、全球经济二次衰退,将会削弱有色金属等商品的吸引力。但市场经过前一轮大跌过后,利好因素同样存在。比如最近美联储扭转操作,相当于启动了量化宽松,英国第二轮量化宽松,以及欧洲央行降息,日本购买国债等等,又进一步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另外,国内通胀见顶后,货币政策继续收紧的预期也非常弱了,全球主要国家政策调整,又激发资金逢低买入有色金属的兴趣,尤其是铜这样金融属性强的商品。“所以短期内,利多和利空因素相互抵消,没太明显的方向,商品市场大跌过后,震荡为主。”朱世伟表示。
东证期货分析师陈佳杰表示,虽然市场预计国内通胀将在四季度出现明显下降,货币政策可能微调,但是这种预期也仅能给市场带来短时间的心理支撑和反弹。据他分析,政策微调对流动性复苏和推升资产价格帮助不会太大,前期市场下跌并不是由于流动性不足造成的,更大的原因是人们对于未来经济的担忧。中长线来看,有色金属价格还有一段下跌的空间,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维持低位盘整的格局。
在这些有色金属品种中,陈佳杰短期相对看好铜的表现,因为“十二五”电力电缆规划和明年初家电需求好转,可能会带动铜的消费。“56000元/吨是比较好的买入机会,60000元/吨是卖出机会。”他说。
东吴期货研究所所长周波表示则对政策放松表示怀疑。她指出,国内房地产调整仍未结束,政策难以全面放松,这对大宗商品将继续形成压制,市场不应过分期待结构性政策放松会对周期性大宗商品有多少支撑。外部经济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希腊公投的反复说明欧洲松散的经济结构非常不牢靠,希腊之后还有西班牙、意大利等问题很难一次解决。反弹过后,震荡下跌将是中期趋势。
【市场要闻】
原油突破上方强阻阶段性上扬仍将持续
【开利综合报道】国际原油在几轮反复周转之后仍旧选择向上突破,而前期重要阻力位已经不复存在,目前上方则只剩下整数心理关口压力。究其本轮油价上涨的原因倘若完全归结于经济面则是稍许有点牵强,因为全球经济状况备受欧债危机与美国经济衰退阴霾笼罩,虽未出现大规模衰退但是后市可谓难以言乐观,包括多次峰会,欧元区集团会议均为达成相关细节处理方案。希腊虽当前免于违约,而意大利则是有望成为顶替希腊的另一候选,这不由得让投资者逐渐的悲观起来。
欧洲债务危机解决路途漫漫无期,市场情绪将会陷入此前的反复周期。在欧债危机前景悲观的氛围之下,国际原油走势似乎并未受其太多束缚,盘面走势仍旧是节节攀升,市场可能会把此种利好归结于希腊短期免于违约,或者重建政府等等,但是此种提振可以说并不能造就多方如此稳健上攻步伐。原油95美元每桶压力大家想必都有所了解,而此处在多次试探后最终还是得以站稳,其中必有其他影响因素所致。如果经济层面给予原油市场带来的指引不明朗,与能源市场有关的重要影响因素则是转移至供需端,以及地缘政治方面。
供需终端暂且不过于细述,包括此前提及到的冬季取暖高峰的即将来临亦将给予市场提振。其中地缘政治方面的影响这才是近期主导油价行情的幕后推手,利比亚战事结束之后油价并未出现回撤过程,虽然此前涨幅完全释放,但是则只是经济前景恶化给予市场带来的利空影响,而投资者目前仍旧受制于地缘政治的恶化担忧情绪之中。根据外媒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会发布一份伊朗核问题调查报告。市场认为,该报告可能触发欧佩克成员国伊朗与以色列等国的紧张局势。倘若中东再度陷入动乱格局,原油市场必将再现此前风采。
如伊朗受攻击油价或将涨至175美元/桶
【开利综合报道】一份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以色列攻打伊朗随之而来的霍尔木兹海峡关闭,那么国际石油价格或飙升至175美元/桶。美国Rapidan集团负责人RobertMcNally表示:“当前美国和巴勒斯坦的领导人们正日益担忧,以色列领导人正在逐步达成共识计划采取单方面的军事行动,以减慢伊朗核武器开发的进展。”
以色列领导人此前表示,他们倾向于外交解决的方案,但是当前以色列媒体大量报导,可能会采取军事打击的方式,因为以色列一些高层开始倾向于军事行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近日表示:“拥有核武器的伊朗将对全球产生可怕的威胁,对我们将产生更为直接的威胁。”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攻击初始阶段,国际石油价格平均将上涨23%,一些市场人士预期涨幅将高达45美元/桶。Rapidan集团要求市场参与者们对攻击开始后30天内的油价进行思考,同时考虑供应中断的放大效应和国际能源署的反应。接受调查的人士表示,在供应短期中断的情况下,油价将上涨11美元/桶;如果长期中断而IEA库存消耗完的情况下,油价将上涨高达61美元/桶。根据Rapidan集团中断延长而且IEA库存消耗完毕的情况下,国际油价或升至175美元/桶。
【市场观点】
收购旺季价格下跌棉农恐慌
【开利综合报道】从山东等地了解到,与去年同期的抢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棉农和收购加工企业的交易陷入僵局,籽棉价格持续走低,一些农民甚至出现恐慌情绪。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棉花生产基础的薄弱和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价格波动造成全产业链遭遇困境,而对棉农造成的冲击最大,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棉农种植的积极性,部分棉花产区种植面积持续下降,明年可能再掀起一阵棉花涨价潮。
下跌:棉花收购旺季遇冷
“10月、11月是各地棉花收购旺季,棉区应该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但今年却非常冷清。”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棉花问题专家杜珉表示,在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调研发现,棉农和收购加工企业的交易陷入僵局。与去年相比,今年棉价大幅下跌,加上国家的临时收储托市,这加重了棉农的惜售心理。
根据中国棉花信息网的分析,近日随着新棉上市进入高峰期,籽棉价格呈现一定程度走低,这使得辛苦了半年的棉农慌了手脚。去年的高价行情自然一去不复返,但国家的收储保底价目前一些地方也未能执行,一些地区棉农反映籽棉价格已跌至4元/斤以下。此外,棉花的质量问题也影响了收购进度。以德州为例,正常年份当地三级棉能占40%左右、四级棉40%左右,今年三级棉比例少于正常年份,而等级较差的五级棉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年份。
影响:棉农受冲击最大
去年高涨的棉花价格曾让棉花及纺织行业欢欣鼓舞,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都取得了很好的收益。当前低迷的棉花价格,则让纺织企业、棉企、棉农都遭遇困境。作为工业原料性的产品,棉花的产业链非常长。在棉花产业链的下游,纺织企业的日子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而有些难熬。中国棉花协会的最新调查显示,国际市场消费不振,纺织品价格较前期回落,棉纺织企业产成品库存继续增加。为了较快的回笼资金,维持流动资金的正常运转,企业多数以销定产。
中国外贸“风向标”广交会的成交数据显示,由于世界经济尚未走出金融危机阴影、欧债主权危机持续恶化、企业运营成本不断上升等原因,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反映接单信心不强。棉花企业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中国棉花信息网最新发布的周报称,虽然有收储托底,但是,新行情老现象依旧存在,一方面棉花企业收购加工成本经受考验,不少企业在收与不收之间博弈,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籽棉等级不高,企业加工后难以交储。
对于棉农而言,分析人士指出,从国际市场消费到国内棉花生产的整个产业链条中,棉农的议价能力最弱,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据了解,棉花的商品率达到98%以上,占棉区棉农收入的比重超过17%,新疆棉区的棉花收入更是占到农户家庭收入的37%。经过价格的大起大落,棉农本来冀望于新年度棉花能卖个好价钱,然而等来的结果却是至今市场未见回暖。据了解,目前进口棉较以前增多,澳棉、墨西哥棉、印度棉触手可及,并且价格均优于国内的棉花,量大还可议价。
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纺织企业希望用进口的便宜棉花,纺织工业协会最近向国务院建议取消滑准税。该人士认为,滑准税自2005年实施以来,对于棉花产业的发展和保护农民利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果取消滑准税,美国的补贴棉和印度的低成本棉花将对中国棉花市场带来很大冲击。
隐忧:明年或掀起涨价潮
调研发现,今年的棉花价格严重影响了棉农种植积极性,部分棉花产区种植面积持续下降。行业人士担忧,明年棉花市场供给将继续减少,可能再掀起一阵棉花涨价潮。现在的价格棉农即使愿意种,纺织企业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却又承受不了,主要在于需求出了问题,加之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纺织生产的劳动力成本高企,在全球,与印度、巴基斯坦及其它一些东南亚等国家相比,不具备比较优势。
快速上升的物化和人工费用已成为压在棉农肩头的重担。当前的棉花生产让长期从事棉花研究的杜珉感到担忧,她认为,支撑产业的生产基础和产业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据研究,支撑产业发展的农户经营规模非常小,户均植棉面积只有4亩左右。棉区的劳动力主要是老人和妇女,种棉劳动力平均年龄超过48岁,这决定了其文化程度低,获取信息来源手段落后,每一次价格波动对棉农都是非常大的灾难。
杜珉建议,棉花未来的出路,是要强化科技投入、高产创建等国内支持政策;推进棉农合作社的发展,鼓励大户参与,让大家合作起来闯市场;同时向盐碱地和滩涂地要种植面积,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在夹缝中求生存。
棉价走弱概率加大
【开利综合报道】近期欧债危机尚存变数,纺织企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国内棉花现货价格持续低迷,棉花收储缓慢放量,郑棉短线应保持振荡偏空思路。10月底以来,在欧美经济低迷和收储价支撑的综合作用下,郑棉期货走出了探底回升行情。目前郑棉期价在收储价附近振荡整理,仓量萎缩明显,市场观望情绪有所加重。在国内消费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郑棉短线振荡走弱的概率较大。
在希腊全民公投的闹剧结束后,G20峰会就应对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金融监管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但峰会并未就如何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工具提出具体意见,也就是说本次峰会只停留在问题表面,没有对欧债问题形成实质性方案。同时,意大利总理贝鲁斯科尼表示拒绝接受IMF的资金援助,令意大利公债收益率处于历史高位,欧元区系统性风险仍在不断累积,欧债问题或将愈演愈烈,商品市场波动也难平息。
近期纺织企业经营困难,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制约纺织企业的发展。受棉花现货价格下跌的影响,纱线价格不断下降,企业利润下滑明显。目前,C32S纱线价格位27070元/吨,较10月初下跌将近600元/吨。与此同时,下游企业普遍认为棉价还将继续下调,不得不减少纱线用量,坚持随用随买策略,制约了纱线销售,市场需求偏弱。
另外,纺织企业的订单情况依然较差,纺企持续经营能力不强。2011年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企业的新订单下跌至50%以下,表明纺织产业正处于收缩阶段。广交会三期数据显示,欧州和美国的客商数量增加明显,但观望询价较多,实际订单分别下降19%和24%。纺织企业中短单占比居高不下,占比达到88%,而长单比重仍然偏低。
随着籽棉的大量上市,新棉收储量缓慢放大。目前,棉花现货价格不断下跌,棉农的惜售情绪有所缓解,顺价销售者增多;收储企业若严格控制棉花等级也能取得一定的利润,参与收购的热情明显提高;收储价对市场的稳定作用逐步显现。预计新年度棉花收储量在100万吨左右。而新年度中国棉花产量预估为728万吨,收储量占国内产量还不到1/7。加上89.4万吨的外棉供应,2011/2012年度的棉花总供应量在700万吨左右,如果按照800万吨的消费量计算,新年度的棉花供应缺口不大。如果后期收储量继续放大,棉花现货价格还进小幅下跌。
从技术上看,郑棉主力CF1105合约在20300附近振荡整理,受前期高点20635的压力较大,仓量处于低位,资金离场现象明显。近几日郑棉仓量变动较大,市场对后期走势分歧较重,市场观望情绪浓重,短期还将继续振荡寻底。综上所述,外围经济不确定性加重了市场的担忧情绪,而纺织企业订单萎缩使得棉花消费持续低迷,郑棉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目前现货价格疲软给收储营造了良好的收购环境,收储量将继续放大,但总体上对郑棉期货的影响不大,决定郑棉的后期走势关键因素依然是棉花消费情况,后市郑棉振荡走弱的概率较大。(马占)
国内大豆价格将稳中趋升
【开利综合报道】随着种植面积的持续减少和产量的逐年下降,国产大豆在我国大豆市场中的地位正在变得越来越“小众”。尽管如此,偏紧的供求和不断抬高的成本底部以及即将到来的需求旺季,都强化了业内对于未来国产大豆价格稳中趋升的预期。
国产豆价格将稳中趋升
目前包括东北主产区在内的国产大豆收获基本结束,但产量却难言乐观。中华粮网数据显示,2011年由于种植收益明显降低,农户大豆种植积极性下降,播种面积持续减少,预计全国大豆产量约1400万吨,较上年减少7.3%。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9月的预计则更为悲观,预计大豆总产为1350万吨,同比减幅约为10.5%,这将是我国大豆产量在最近15年来第二次低于1400万吨。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国内大豆消费总量将继续增长,整体供需维持偏紧。预计2011/12年度国内大豆消费量约6750万吨。10月份,国产大豆现货价格稳步上涨并保持坚挺。中华粮网数据显示,10月国内大豆月均价为4048元/吨,较前一月上涨79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310元/吨。正是由于产量减少,加上种植成本增加,使得农户对未来的大豆价格产生良好预期,惜售情况严重,而加工企业也由于压榨无利润甚至亏损,收购并不活跃,导致整个大豆购销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成交全面萎缩,呈现有价无市局面。
为打破僵局,业内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临时收储政策。据悉,2008-2010年国家连续三年临储收购国产大豆,且不断上调收购价格,对国产大豆价格形成有力支撑。由于今年国家已大幅提高油菜籽临储收购价格,市场普遍预测,为保护农户种植大豆积极性,今年国家可能会继续执行临时存储大豆收购政策,并大幅提高收购价至每斤2元以上,将能有效支撑大豆行情。
需求方面,业界认为,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大豆下游产品需求逐步向好,压榨企业积极性将提高,也对大豆价格形成支撑,综合供需及成本因素来看,国产大豆价格有望保持稳中趋升态势。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是,国产大豆产量的逐年减少使得购销市场进一步萎缩,国产大豆的危机也在进一步加剧。
对外依存度已超70%
国产大豆的萎缩和大豆市场整体的供不应求使得我国对于进口大豆的依存度逐渐提高,目前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0%。东方艾格分析师陈丽娜表示,今年大豆进口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下游市场需求萎缩,同时压榨企业利润低下甚至亏损导使大豆库存堆积。短期内预计进口量将保持在每月400余万吨水平。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国内大豆市场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仍可能提升,大豆进口量仍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并有望小幅增加。
巨大的进口量也使得国际大豆价格成为“左右”国内市场的一个风向标。据悉,目前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约为4200元/吨,今年上半年保持在4200-4500元/吨的区间,同比上年同期的3500-3800元/吨已大幅提升。而美国农业部此前公布的数据也给全球大豆定下了偏紧的基调,整体看,2011/2012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出现明显下降,需求量则继续增加,全球大豆市场存在300万吨的缺口。不过,业内人士称,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影响着大豆的需求量,如果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大豆市场的供需将在基本平衡中小幅波动。
加工企业负重前行
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价格的双双上行,而下游产品需求并不畅旺,加上上半年国家为控制通胀预期而采取临时价格调控政策,加工企业受到双重挤压,多数油厂压榨大豆自年初以来一直呈现亏损局面。
以豆油豆粕为主营业务的东凌粮油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亏损7068万元,去年同期公司净利润则为9791万元。其中,上半年净利润亏损7546万元。不过,由于产品平均售价较上年同期提高,东陵粮油第三季度业绩改变亏损局面,单季度实现净利润478万元。同东陵粮油一样,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豆粕和豆油现货稳步回升,油厂压榨利润逐步好转,但整体仍未彻底摆脱亏损局面。
业内认为,目前豆粕和豆油均处于消费旺季,受终端市场需求预期推动,国内油厂挺价意愿强烈。此前养殖市场的高景气已逐渐传导至饲料行业,未来豆粕价格有望震荡走高,豆油行情也将在旺季保持温和增长,部分大型油脂加工企业的利润有望得到改善。
偏弱震荡或成主基调焦炭四季度难有起色
【开利综合报道】“十一”国庆长假结束以来,焦炭主力1201合约步入探底之路,短短四天之内连续创出新低,金九银十的消费旺季终成泡影。后期焦炭行业基本面多空掺杂,下游钢铁行业的需求弱势对弈上游炼焦煤价格的水涨船高,而焦炭行业从中两头受挤。焦炭价格走势后期仍以弱势为主,后期下游钢铁行业的影响将起到主导作用。
由于今年房地产行业受到政策的打压,钢材的下游需求转移到保障房的开工建设中来,但从数据来看,三季度保障房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开工率已近100%,整体开工进程已接近尾声。另外,北方即将进入冬季,施工工地也即将面临停工,后期需求将面临惨淡局面。这种供过于求的局面从连续增加两个月的库存数据上也可以得到印证。整体来看,全国市场库存量对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明显上升。因此,在无重大利好的背景下,四季度钢价的弱势不会有反转行情。
焦炭作为主要的炼钢原料之一,钢价的弱势将对焦炭价格起到压制性作用。从现货数据的统计来看,钢材价格与焦炭价格趋势性相同,但钢材价格上涨速度快于焦炭价格上涨速度,钢价通常作为先行指标,引导焦炭价格的走势。计算显示,近3年焦炭与钢材价格指数相关系数0.7,相关性较高,钢材价格的走势一般领先于焦炭价格的涨跌。因此,结合以上第一点的分析可以得出,后期钢价的弱势将会继续拖累焦炭价格,而焦炭价格走势将会弱于钢材价格。
从期货方面的价格对比来看,焦炭期货上市后走势日趋成熟,整体走势与螺纹钢期货价格走势有较高的趋同性,尤其是9月份以来,螺纹钢与焦炭指数价格走势基本一致。根据计算,螺纹钢与焦炭指数收盘价相关性为0.77,高于两者现货的相关性,而由于预期的悲观,螺纹钢主力1201合约在金属类品种中表现最弱,且对于现货大幅贴水。目前来看,焦炭期价相对现货的贴水幅度远远小于螺纹钢的贴水,因此,连焦在跌破现货价格后仍有下探空间。
综上所述,对于焦炭品种而言,虽然有上游成本的支撑,但下游需求的价格传导往往快于上游成本的转嫁。另外,焦炭对于下游钢厂的话语权也处于弱势,因此,炼焦煤价格的小幅抬高对于焦炭价格的抬升作用较为有限。综合分析来看,利多因素的支撑力度将弱于利空因素的打压,后市焦炭期价或将仍然受螺纹钢走势的带动维持弱势,四季度难有起色。操作上,逢高抛空仍为主旋律,逢反弹的压力位建仓空单,突破止损,滚动操作。
【市场动态】
到2015年中国铝产量将达2,400万吨
【开利综合报道】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一高级官员近日称,到2015年底中国致力于每年生产2,400万吨铝。该协会国际事务部主管在一份报告中称,到2015年,中国同样计划国内十大生产商铝产能占到总产能的75%,高于2010年的67%。
作为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将逐步淘汰80万吨废弃铝产能。“未来五年内制造业结构将出现调整,届时生产成本将更低。”他表示,到2015年底锌和铅产量预计将分别达到720万吨和620万吨。
他并称,到2015年国内十大铜生产商可能控制国内铜市场份额80%以上,高于2010年的76%。而十大铅生产商预计将占到国内总产量的55%,十大锌生产商可能控制60%的国内市场。
协会料今年国内黄金产量超350吨消费量400吨
【开利综合报道】中国黄金协会会长、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总经理孙兆学表示,今年中国黄金产量将超过350吨,消费量则将达400吨。他指出,中国黄金产量自2007年达到270.05万吨后,已连续4年保持全球领先地位。1-9月,中国黄金产量达到259吨,同比增长4.32%,全年产量预计超过350吨。2010年,中国黄金消费总量270.05吨。
黄金投资方面,孙兆学认为,当前中国居民资产保值增值需求增加,而黄金具有较强的避险功能,正成为居民投资的热门工具。2010年,中国投资金条达到141.9吨,今年预计达到270吨以上。
法国2011/12年度玉米产量料为1502万吨
【开利综合报道】法国农业办公室FranceAgriMer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其上调法国2011/12年度玉米产量预估至1502万吨,高于10月时预估的1475万吨,且较上一年度增加8.6%。
FranceAgriMer预期2011/12年度玉米单产为每公顷9.8吨,高于上个月预估的9.6吨及2010年的9.0吨。种植户上个月称他们预期今年玉米产量将达到约1600万吨,因预期单产将创纪录高位,达每公顷10.4-10.5吨,受助于良好的播种条件及夏季良好的天气。
数据显示,FranceAgriMer亦下调法国软小麦产量预估至3370万吨,低于上个月预估的3380万吨,且较2010/11年度减少5.6%。FranceAgriMer预估法国大麦产量为886万吨,与上个月预估的885万吨接近持平,较2010年的1018万吨下降13%。
Celeres:巴西2011/12年度大豆产量料创纪录高位
【开利综合报道】谷物分析机构Celeres近日在其第四次对新作大豆产量的预估中上调预估,因种植面积增加。Celeres称,巴西2011/12年度大豆产量料创纪录高位,达7550万吨,高于10月初预估的7518万吨。
目前新作大豆播种完成48%。Celeres称,大豆播种面积预期将达到2511万公顷的纪录高位,高于10月预估的2501万公顷及上一年度的2414万公顷。分析师对单产的预估与上个月接近持平,为每公顷3吨,低于去年创纪录高位的3.1吨。2010/11年度大豆作物在5月完成收割,产量为7587万吨。
如果不是因国际玉米价格高企及供应紧俏且需求持坚的基本面,大豆播种面积增幅会更大。Celeres称,巴西2011/12年度玉米产量将达到创纪录高位的6314万吨,较上一年度的5375万吨增加17.5%。玉米播种面积将增加至1470万公顷,上一年度为1300万公顷,单产预期将增加至每公顷4.29吨,上一年度为4.1吨。
巴西生产的玉米约80%通常被国内家禽及家畜业消费掉,但巴西在近几年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玉米出口国。目前,巴西是继美国及阿根廷之后全球第三大玉米出口国。在2010年,巴西出口了近1100万吨玉米。但大多数预估显示,今年出口量可能达不到这么高水准,料为800万吨或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