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全球化中的一只重要力量。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非国有企业在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所占比重已达44%。尤其在江苏、浙江等民营企业聚集地区,这一占比已过超过50%。
与“国家队”相比,民企开展海外投资时,机制灵活,反应快速,易于根据投资环境变化和运营需要进行调整;而其较强的市场经济色彩也更易被当地政府和商界所接受。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地域不但覆盖新兴市场国家,而且进入了欧、美等发达地区,投资方式也开始从实业投资向跨境并购、参股等资本运营方向发展。
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提升,民企海外投资的外汇、财税等政策门槛在不断放宽,但融资难题却仍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挥之不去的困扰之一: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境外金融机构流动性普遍较为紧张,加上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投资当地尚未打开局面,因而在境外很难融到资金;另一方面与国外金融机构相比,国内金融机构及其境外分支机构在风险和责任方面,受到更多约束,对企业的支持尚不够充分。因此,自有资金成为目前民企对外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主动承担责任。中国进出口银行近年来先后设立了中意曼达林基金、国科瑞华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等多支中外合作基金,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海外投资。而在获得其投资支持的企业中,也出现了民营企业的身影。如四川开元集团,正是在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的支持下,在老挝实现了钾盐矿的开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也从2011年起,将境外投资保险作为一项政策性保险业务,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集中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境外投资,方便企业融资。
与此同时,一些商业银行也将目光转向这块相对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并通过融资担保、海外项目贷款、并购贷款等方式满足境外企业的融资需要。民企与金融机构互相寻找契合点,并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合作。
比如,建设银行在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方面,境内外联动日益深化,为企业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为支持浙江卧龙控股集团收购奥地利ATB公司,建行绍兴分行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了建行法兰克福分行和国开行合作,共同为该集团提供了所需的融资服务。
又如,中国银行浙江分行在2011年年末,以银团贷款的方式,成功牵头完成浙江省内首笔民营企业海外工程总包出口买方信贷项目——浙江人民电器越南安庆电站项目,有力地支持了民营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生银行。这家以“做民营企业的银行”为定位的股份制银行将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提到了战略高度,并凭借其事业部制的产业链整合及其高效的运营机制等优势,积极探索为民企“出海”服务的新路,创造出不少精彩的案例。
收购GCC项目:雪中送“炭”
YH是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进口焦煤供货商之一,也是蒙古最大的焦煤采购商。主要业务包括采购、运输、仓储、加工及销售焦煤,并以此为中国整个钢铁行业提供服务。
2011年11月1日,YH发布公告称,将与日本某商社合作,以约10亿加元(约77亿港元)的现金联合收购加拿大第三大焦煤生产商GCC。所需收购资金由企业自筹6亿加元,剩下的4亿加元拟通过银行融资。
这项并购的意义非同小可。钢铁行业快速扩张的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焦煤进口国。我国焦煤的年进口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尤其在优质的主焦煤方面需求更大。而GCC的焦煤质量属于主焦煤中品质最优的,能够保证宝钢等大型企业优质钢材的用焦需求。
目前,活跃在国际并购舞台上的大都是国际知名银行,如德银、汇丰、花旗等,而很少出现国内本土银行的身影。因此,这一世界焦煤行业名列前茅的并购项目一经出台,香港几家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就抢先介入其中,民生银行在近一年后才开始介入项目。
2012年1月,YH对GCC的收购进入了等待加拿大政府批准的重要关头。这也是市场最为关注的环节。关键时刻,波折横生。
YH于2010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当年盈利同比增长80.3%,增速之快令人咂舌。随后,YH因其高成长性受到一些国际机构质疑,也成为国际做空机构“狙击”的中概股目标之一。2012年1月19日,一家国外研究机构指控YH存在财务造假,以沽空YH和GCC的股份,并要求加拿大和香港监管机构否决此次收购。当日,YH股价受到影响,一度急挫16%。YH管理层及时予以回应,重新核对财务信息,对指控逐点反驳,一一应对。
这场波折不仅是对企业的考验,也是对其合作机构的考验。收购计划摆在面前,经不起耽搁,但原本有意提供融资的外资银行此时却打起了退堂鼓。面对这一局面,民生银行认为,YH在国内拥有大储量的基础煤矿和完善的基础建设,因此依然看好这家企业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并决定接下这笔数目不小的融资项目。“我们了解和相信我们的民营企业,困难时需要银行有信心和企业一同站出来,共同面对问题。”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结构性贸易融资中心总经理曾泳如是说。
1月26日是中国农历大年初四,曾泳和项目组其他成员春节假期还没有过完,就起身飞赴冰天雪地的加拿大对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并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出了结构性融资项目方案。民生银行在并购贷款之外考虑到企业在项目实施后的后续需要,作出了35000万美元并购贷款和5000万美元建设融资的安排。
在时间紧迫的条件下,要确保项目在收购协议约定的截止日前顺利交割,必须分秒必争。民生与YH、日企三方律师闭门两天进行磋商,确定下整个贷款合同。“通常这一过程是需要七八天时间来完成的,民生的效率确实惊人。”YH资金融资部曹经理回忆道。
民生银行的资金和支持如同雪中送炭。2月9日,从加拿大传来好消息,YH收购安排获得核准。民生银行的高效和专业确保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YH通过并购获得了9700万吨可销售优质焦煤资源,按照市场焦煤平均200美元/吨计算,经济价值超过200亿美元。
民生支持YH收购成功的消息随之在香港外资银行界引起了震动。与并购项目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竞争无异于“虎口争食”,然而民生这一国际并购市场上的后来者却“初生牛犊不怕虎”,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依照国际规则帮助企业顺利实现了收购,以赶超外资银行大半年的进度,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让很多外资银行感到震惊。
曹经理全程参与了融资过程,他的体会最深:民生银行受益于事业部制的安排,工作效率高,内部沟通能力强,部门间协调顺畅。比如,为更好实现节税效应,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流程做出了修改,需要银行相应调整贷款方案,民生银行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一份新的贷款方案审批。
在项目进行中还有一个小插曲,日本某商社与中方企业谈判过程异常激烈,民生银行贸易金融事业部总裁林治洪精通日语,亲自出马代表中方企业直接用流利的日语参与谈判。双方企业都被其丰富的谈判经验和高度的专业性所折服,也拉近了企业和银行之间的距离。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民生在细节问题上的处理也充分考虑到了企业的需要。比如汇款问题,为将美元贷款兑换成加元,民生按照美、加市场交易时间,专门派人在晚上进行市场操作完成货币兑换。“几亿美金的市场操作对汇率变动非常敏感,上下差别可能就是几百万美金,因此我们要对客户负责。”曾泳说。目前,虽然焦煤市场处于暂不景气之中,但民生仍然看好行业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支持其后续发展,民生还将一家船舶客户企业介绍给YH,以支持其煤炭运输。“项目的完成是新的开始,我们会和企业结成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曾泳说。
这是一次成功的收购,也是一次完美的合作。伴随一家民营企业海外投资迈出的步伐,一家中国的本土银行由此登上顶级的国际并购舞台,并在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对中国银行业自身国际化的推进又何尝不是一种激励和振奋。
MI能源项目:叠加效应
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北京分部高级营销副总监何玉荣回忆起今年5月奔赴哈萨克斯坦对MI能源项目进行实地调查的情景。当她听到油气管道中石油哗哗流动的声音时,难掩内心的激动:“一家中国民营企业从哈萨克斯坦的土地上开采出宝贵的石油资源,何其了不起,我更有幸能亲身参与其中。”
MI能源对哈萨克斯坦油田项目的收购开发,是国内民营企业首个海外成功投资并真正开采出石油的项目。这个项目也带领民生银行进入了油气这一崭新的行业和领域——耗时9个多月,历经四次方案变动,最终实现了民生海外石油项目融资的第一单。
MI能源注册于开曼群岛,于2010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是目前国内产品分成合同项下总产量最大的民营石油开采公司。MI能源在海外收购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从中非到哈萨克斯坦,MI能源花费了几年的时间在几百块油田中寻找目标。
金融危机之后,收购机会开始显现。哈萨克斯坦这家石油开发公司在经营多年、拥有二十余口油井并有一定现金流的情况下,由于刚性负债的还款压力,缺乏足够的后续资金继续投入该项目,不得不转手。MI能源经过两年的市场调研和研究,于2011年2月以1.5亿美元成功收购这家公司。
石油行业是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门槛高,专业性强,后续的开发建设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注入。MI能源经过香港上市融资和发债,自有资金相对充足,但在哈萨克斯坦项目上,扣除股东的继续投资和项目自身经营利润外,建设开采部分仍有预计为8000万美元的资金缺口。
何玉荣和她的团队明白,MI能源是一家在经营管理和海外投资等方面均具有国际水准的国际化公司,此前的合作方都是国际上一流且经验丰富的银行。该项目采用的是银团贷款的方式,需要民生联合一家境外银行共同作为牵头行,并准备全英文的材料和香港路演。这对民生的团队是一次挑战。要从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在国内从未踏足这一领域的民生银行没有明显的优势和胜算。民生没有放弃。何玉荣认为,这场依照国际惯例和规则的高标准比试,正是民生向国际银行学习和缩小差距的机会。民生派出精兵强将,由贸易金融部结构性贸易融资中心牵头组成项目组,进行方案设计、授信调研和银团安排。
项目中的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区块未来3年将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2012年、2013和2014年的计划开采量分别可达到135万桶、291万桶和357万桶;此外,还可直接带动1.5亿美元的钻机和石油套管设备和相关劳务出口,经济效益惊人。民生团队测算发现,项目未来3年自身的现金流即可实现项目本身的还款。据此,团队为MI能源制定了以项目未来现金流为还款来源的结构性融资方案:总体授信额度是2.5亿美元,其中8000万美元作为前期释放的资金额度。民生的方案设计不仅考虑到了项目的当前需要,还考虑到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预留了1.7亿美元的额度,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留足空间。
3月,正当团队处于紧张准备之中,传来了民生银行香港分行成立的消息。这可真是天赐良机。如此一来,民生内外联动,项目团队头疼的难题轻松解决,香港分行可直接作为银团贷款的共同牵头行,还可通过这一项目每年获得巨大的存款和结算量。
最终,民生以快速、专业和灵活的团队合作赢得了企业的尊敬。MI能源选择了民生,很大程度上是从民生的努力中看到了其对中国民营企业真真切切的支持。MI财务负责人梅经理坦言,哈萨克当地融资非常困难,且成本极高;而国际性银行虽然在石油行业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强,但对企业的限制条件较多,反而对企业的自身发展有所忽视,因此他们希望能找到国内银行进行合作。而民生看好民营企业的发展,将民营企业作为服务的重点。这是双方理念的契合。
和民生的合作让MI能源感到踏实和放心,以后再遇到后续投资的新项目,企业也会在第一时间选择和民生银行洽谈合作;而民生银行则看重MI公司在石油行业的历史和经验以及专业性,借此机会开拓进军能源融资这一“高、精、尖”领域。“民生的发展并不仅仅是追求效益,而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企业分析投资的最佳切入点和投资运营模式;同时,尽可能规避风险,真正形成银行和企业能够长期共赢的共同发展体。”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北京分部总经理曲铮说。
MI公司副董事长赵江巍告诉记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希望寻找的并不只是一家融资银行,而是一个战略性合作伙伴。“我们希望银行和我们能同舟共济一起经历发展。”他笑言,MI和民生银行的合作是“在正确的时间遇到了正确的合作伙伴”。
这种合作无疑是一个双赢的结局。正如赵江巍所说,并购要看项目是否有叠加的价值,即现有价值在收购之后能够创造出大于两者之和的效应。企业和银行在“走出去”过程中的合作同样能创造出“1+1>2”的叠加效应。
中欧文化交流中心项目:“联合舰队出海”
民营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必须要做好“功课”,包括了解当地的法律、环境、政策、劳工制度、税务安排、银行融资等各方面的信息,不打无准备之仗。这已是专家口中的老生常谈,但对企业来说却是需要长鸣的警钟。
2011年8月,HR公司在欧洲某国的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已处于半停工状态。这一在设计之初愿景美好的项目动工已有3年,由于商务纠纷的不断侵扰,进度一拖再拖,几乎陷入瘫痪。
HR公司在国内拥有丰富的房地产项目经验,2006年首次走出国门就承接下欧洲某国的跑马场项目。这一项目的目标是改造成中欧文化交流中心,设计定位是要集高标准的中国特色的客房与中医、汉语教学、中国美食和传统演艺等中国文化元素为一体,在欧洲当地形成较强的影响力。
但是,由于对当地情况缺乏了解和欠缺经验,中国企业与工程承包商因更改规划等原因发生纠纷,影响了工程进度,进而引发与整体淋浴房供应商的法律纠纷。此外,当地的建设理念与国内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当地法律对工人每天的工作量有定额限制,这使得工程进度远远低于预期。种种意料之外的难题让中国企业很头疼,投资不断增加,自有资金已经难以支撑。于是,企业向民生银行寻求2000万欧元的境外投资贷款。
HR公司面对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融资,还包括由于“水土不服”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民生接到申请后,由专业律师、会计、税务、审计、地质专家、监理组成联合团队,奔赴欧洲。在当地的72小时里,团队马不停蹄地拜访市政厅、当地银行家协会、中国领事馆、当地律师事务所、项目当地合作伙伴、设计单位、建筑承包商、某中资银行当地分行等一系列机构,将项目在项目建设、法律纠纷、融资、支持措施、资金使用、市场前景等方面的疑点一一厘清。民生团队看到,这个项目的难点是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这也是最大的风险点。面对风险,民生显示出了扭转逆境,帮助企业克服难关的巨大能力,团队回国后立刻做出了授信方案。
为把控风险节点,民生在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上严格把关。民生将整个项目按两阶段完成提款安排,并根据企业工程进度帮助企业完成各个环节的材料采购;同时,规定企业的每一笔支出都要报送银行的监控小组审批。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北京分部结构性贸易融资中心副经理雷嘉美告诉记者,经过企业和民生的共同努力,整个项目在上半年逐渐解决了之前的遗留难题,预计11月底可顺利封顶。民生银行再度实现突破,完成了首个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发达国家服务业的“走出去”项目。
民生考虑到企业对后续的酒店经营并不熟悉,还特意为企业介绍了一家有丰富海外酒店管理经验的国有企业作为新的经营战略合作伙伴,既大幅降低了项目风险,又解决了建筑企业的后顾之忧。“民生和企业的关系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合作关系,在提供融资的基础上,民生还会以商业顾问或者财务顾问的角色,整合金融和商业资源,帮助企业快速发展。”曲铮说。雷嘉美也谈到一个细节,由于企业在当地声誉受损,与银行关系紧张,很难自己找到监管银行进行资金监控。又是民生银行帮企业找到中资同业的当地分行,替企业解决了难题。
“企业'出海’,如果不与专业机构组成联合舰队,依靠单船出去很难形成集群效应。”曲铮说。银行可发挥专业金融机构整合资源的优势,以帮助企业在海外规避投资风险、降低操作和投资成本,为走出去的企业保驾护航。他还建议,民营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应从投资地的中国大使馆、金融咨询机构等处获取有关信息,做好投资运营准备,以尽量降低风险。
上述三个案例成功地实现了金融支持民企“走出去”的目标,对于企业和银行均有值得总结和借鉴的价值。对比之下,部分民营企业却因为自身不足或信息、准备不充分而导致海外融资和经营失败,令人扼腕:一些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缺乏目标,不经充分的前期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就盲目、冲动地投资,导致半途折戟而归;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完成了海外投资,但后期经营却因缺乏国际经营管理经验和风险防控措施,导致经营失控。
“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大量分布在非洲、西亚、拉美、中东、东南亚等政治动荡的地区,企业的贸易与投资活动还面临着较大的政治风险。可以说,海外的投资市场充满诱惑,也布满风险。民营企业要加大“走出去”的步伐,需要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的共同推动。因此,已习惯于在国内“单挑”的民企,如果要走出国门,除需提高自身风险防控能力外,还必须要联手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组成“联合舰队”,借助合力,“扬帆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