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房地产投资增速依然维持高位,另一方面是楼市销售乏力,资金大量沉淀。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及北京中原地产统计,截至5月31日,北京住宅总库存达到10.13万套,环比4月新增3000多套。
开发商“很差钱”
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步步紧逼,一向“不差钱”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感受到阵阵寒意。有专家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房价很可能将出现较为明显的松动迹象。
记者注意到,一些房地产企业转向信托业务。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的统计,今年一季度信托公司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资金余额为4868.88亿元,接近去年同期的两倍,其中,新增投资房地产的信托资金规模为710.98亿元。但当前房地产信托融资成本达到12%至17%,也让一些房地产企业还款风险加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房地产企业自筹资金比重处于历史高位,达到37.4%,接近2008年楼市萧条时期38.7%的高点。
自房地产调控以来,各大地产商几乎是使出浑身解数拓宽自己的渠道融资,借助海外融资的更是屡见不鲜。
今年年初,有不少房企采用股权或是债券的形式获得海外资金,有的年利率高达13%,甚至比这一比例更高。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房地产开发商私下透露,经过几轮调控后,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已远比表面看起来高,甚至高于外资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
潘石屹背上了“包袱”?
6月22日,SOHO中国获得一笔6.05亿美元,约39.13亿元人民币的海外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SOHO中国是以国际贷款的形式获得资金,息差仅为3.55%。
6月22日,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其作为借款人,获得一笔不超过6.05亿美元的三年期可转让银团贷款,牵头行、参与行不超过10家。
有专业人士质疑,SOHO中国一直以低负债、低风险和现金充沛著称,目前还有180多亿元人民币的现金。为什么还要在此时选择外币贷款融资,增加企业的负债率和风险值?
而华远总裁任志强则对SOHO中国总裁潘石屹的此次融资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一回潘石屹是背上了一个“包袱”。
他认为,“对于账上总保留着上百亿现金的企业而言,这是个灾难。对没有能力将现金库存降到合理位置,充分利用资源的企业而言,这是更大的灾难。”
(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