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魅力减退欧债危机提振美元吸引力
【开利综合报道】随着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低收益的美国政府公债和备受打压的美元突然间变得比黄金更具吸引力。本月金价攀升至每盎司逾1,900美元的纪录高位后,过去两周已下跌约8%,而其中四分之一的跌幅出现在周一。
投资者转而将资金投向美国长期公债以及美元,即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美联储)誓言至少在2013年中期前,会将短期利率控制在近零水准。Nuveen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深投资经理Wan-ChongKung表示,“全球市场非常动荡。在投资者心中,没有几个真正安全的投资品种。”在过去几个月中,黄金被认为是最为稳健的避险品种之一,特别是目前发达经济体成长低迷且债务缠身,一直要努力保持本币弱势,以提振经济和出口。有人担心大规模的货币和财政刺激举措最终将助长通胀,而这种担忧也推高了金价。
外界担忧希腊可能出现违约并波及其它债务沉重的欧元区国家,引发欧洲银行业出现大规模亏损,投资者因此重回更具深度和安全性的美元。芝加哥VisionFinancialMarkets的金属交易主管DavidMeger表示,“人们直接持有现金,而不是投向黄金等避险资产。”
有人认为,金价回落或许是早期介入的投资者锁定部分获利的迹象。今年初金价在每盎司1,400美元左右,之后一路稳步上扬。金价于夏季大幅攀升,本月创下了逾1,920美元的纪录高点。TempusConsulting外汇交易副总裁GregSalvaggio表示,“黄金有一些失色,但仍是少有的几个近期为投资者带来回报的投资品之一。”FischerFrancisTrees&Watt外汇交易主管AdnanAkant称,事实上,黄金是投资者手中为数不多的可以抛售来弥补股票,或其它风险资产亏损的投资品。他表示,在2008年9月中旬雷曼兄弟倒闭后,金价起初随着投资者急于避险而大涨了15%左右。但在当年的10月底,金价大跌了20%,因投资者被迫要追加保证金或出脱风险交易。
在市场陷入困境时,类似的情况往往会提振美元,因借入低息美元买入高收益资产的投资者在后者价值缩水时,不得不匆忙回购美元。瑞郎也是传统的避险品种,但瑞士央行出手遏制其兑欧元的涨势,令更多寻求避险的资金涌向美元。若风险偏好改善,或美联储本周宣布采取更多激进的货币宽松举措,超出了市场预期,则美元还会下跌。交易商表示,若金价触及1,700美元则有可能反弹,因期待未来收益的买家会逢低建仓。现货金最新报1,778.49美元。
但目前来看,投资者很难放弃美国公债,即便他们可能在其它领域获得更为可观的收益。DoubleLineCapital的政府公债经理人GregoryWhiteley表示,美国利率处于纪录低位,使得投资者倾向于减持收益微薄的较长期美债。“但我们时常看到,每天早上你一进来就发现30年期美债又涨了一个大点,因欧洲情况发展更为负面。这种情况还会更糟,让利率押注变得更加危险。”
黄金飙升背后的大国博弈战
【开利综合报道】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改变了美国,也几乎改变了全世界,包括黄金的价格。“9•11”之前的世界,站在新千年第一个十年门槛上的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一骑绝尘,美元在国际支付体系中担当绝对“主角”。十年后的世界是:黄金在涨,欧元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或许最为重要的是,美元正在长期走低,全世界对美元国际储备地位的信心在动摇。
美国学者弗朗西斯•加文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破灭后,与黄金脱钩的美元得以自由地吹胀,几十年来,世界纸面财富总量增加速度高于实际财富增长的数十倍。如今,地缘政治的动荡、全球金融危机后遗症、欧美债务危机,甚至还要包括“9•11”以后美国耗资巨大的反恐战争等综合因素,刺破了长期以来美元主导下滥发“纸币”的泡沫,寻求价值之“锚”的各国央行和投资者抓住了黄金。于是,具其天然货币属性的黄金登场表演了。黄金既是商品也是金融品,还是政治品。归根到底,黄金本轮的上涨,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坍塌后国际货币体系核心的储备货币制度“病兆”的体现。
黄金价格是一种货币现象
分析人类开采黄金并用作货币的历史,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黄金是人类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衡量和储藏财富的“货币”;二是全球处于和平稳定发展时候,黄金价格就处于低位,甚至被人淡忘,但当全球局势动荡、危机四伏时,黄金的价格就会飙升。黄金价格的上涨,不能简单用普通大宗商品通用的供给需求的框架来进行分析。黄金的价格更多的是由货币价值和货币政策来决定的。
新一轮黄金牛市始自2001年“9•11”事件,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牛气尤甚,如今欧美债务危机更将其涨势推向高潮。黄金价格是一种货币现象,尤其是美元的现象。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实际上是两种货币的比率。假设黄金的价值在过去几年中是基本稳定的,可以计算出美元数量对黄金价格的影响。如果美元的数量增加一倍,美元价值应该减半,黄金价格应增加一倍。在金融危机危机前2008年6月,美国的基础货币加上储备银行信贷有1.7万亿美元。到2010年6月,已接近翻了一番,达到3.3万亿美元。照此测算,全球的金价在2010年就应该达到2000美元左右。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可以看成是一个分水岭,此前的美元是张扬的政治工具,而此后的美元则润物细无声,它暗中把持着一切。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美国获取了最大的利益,美元对世界市场的控制力不仅没减弱,反而加强了,由于摆脱了黄金的束缚,它得以自由地吹胀,几十年来,世界纸面财富总量增加速度高于实际财富增长的数十倍,而两者的落差,基本被美国所收获。
“乱世藏金”是中国的一句老话。每逢乱世,重返“金本位制”的呼声必隆,而人们持金保值避险的愿望愈浓。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的原因正是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无法支撑日益滥发的美元。面对怎一个“乱”字了得的全球债务危机和前景莫测的世界经济,手里握有黄金,既能回避经济的不确定性风险,又能实现投资的保值增值,黄金成为各国央行和投资者的“避风港”。
“特里芬”难题与“美元”陷阱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滕泰表示,对于黄金的判断,其实并不是基于它的商品属性,说它的内在价值值多少钱,也不是中东、北非的动荡,或者是欧元、美元衰退,经济短期因素所决定的,它是基于对长期的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一种判断。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有严重缺陷的国际货币体系,无论是美元还是欧元,都有一个没法解决的内在矛盾,这个矛盾就是70年代发明的一个词,叫做“特里芬”难题。
滕泰解释说,因为没有一个法定的世界货币,也没有一个世界的中央银行,人们用一个主权国家的国别货币来作为国际货币进行交易,这就形成“特里芬难题”的根源。比如说美元,如果美元发行的不够多,国际贸易就缺少支付的手段,没有货币结算经济就会萎缩;反之,如果美国滥发货币它就会造成大量的赤字,最后一定会贬值。所以到底它滥发还是不滥发,这个矛盾解决不了。
“原本'特里芬难题’只是针对美元的,但是欧元产生以后,欧元变成国际货币,欧元就也会面临这个问题:如果欧元滥发,那么欧元就会贬值不值钱,如果欧元不滥发,国际贸易结算的货币就不够。所以说这种国际货币体系,就决定了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货币,如果它扮演国际货币的角色,肯定经历一个上升期,这个上升期好比从2000年到2008年的欧元——各国都在增持欧元的时候,这个时候它就涨了,过了这个上升期以后,它肯定会处于一个长期的贬值。
在严重缺陷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欧元等国别货币作为国际货币进行交易,必然形成大量赤字和长期贬值,在此背景下,黄金的上涨就成为必然的、不可逆转的长期局势。黄金的飙升,欧元的动荡,美元的长期贬值趋势,还使包括中国在内拥有巨量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美元陷阱”。
中国已持有超过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其中70%为美元资产。如果在外汇储备资产中继续维持或增加美国国债,那么会面临美元对一篮子货币贬值或美国出现通胀的风险,这无疑是中国所担心的;但由于中国持有的美元太多,如果中国选择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抛售美元,必然导致美元迅速贬值,那么马上就将面临资本损失。其实,何尝是中国,所有拥有将美元作为主要外汇储备资产的国家都存在“美元陷阱”的问题。于是,全球各国的央行纷纷加大了黄金的储备增持力度。
黄金硬通货地位难被取代
【开利综合报道】在通胀预期的大背景下,黄金作为硬通货,更有利于保存和增值,从而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但真正的利润获得者只有少数,当多数人都发现了某一市场的利润空间,正意味着这是获利者清盘了结盈利的最佳时间点。普通老百姓是否会成为被金“烫伤”的最后一棒,让人不免有些许担忧。
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认为,利息3%就不要持有黄金了,就把黄金卖掉。所以坚持这个原则,利息过了3%的时候最好就退,大涨以后要等一个回落才进。高盛亚洲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兼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表示,现在不能断定金价不会再上涨,但是安全空间已经变小了。买黄金是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风险意识的,不是全民都能炒金。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表示,民间投资的兴起,大部分是从房地产项目中流出的热钱涌入黄金,这是由于没有理财的畅通渠道而引起的。黄金是世界性的东西,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投资风潮无法改变黄金的价格。
黄金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介于商品和货币之间的东西,因此价格容易被炒高。我本人并不完全看好未来黄金投资市场。商品货币两重性决定了黄金的特殊地位。传统历史、文化的原因已经把黄金捧得很高。广东金融学院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磊表示,现在不持有黄金能持有什么呢,股市还是房产?这是无奈的选择。当然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黄金亦然,但在目前所有可选择资产中,黄金相对安全。
黄金投资者经常对其它金属过于敏感。白银作为低价的贵金属,长期以来一直是黄金的影子,金价涨,银价就涨。但2010年,白银的走势明显强过黄金,并以超过80%的涨幅位居所有投资品的首位,而黄金同期的涨幅仅为20%。白银从2010年以来的凌厉涨势让人注目,但在本•拉登被美国击毙后,白银价格犹如水银泻地,深套很多跟风的投资者。对于那些将黄金当作纸币的一种替代品的投资者来说,黄金的吸引力与这些投资者对其它货币保持其价值的能力的恐惧程度密切相关。他们认为,纸币的价值在政府的一念之间,通胀率可能会由于政府印刷过多纸币而失控。从金本位到美元本位,再到目前黄金日益凸显强势硬通货特质,难道已被黄金“绑架”,谁能取代黄金,是贵金属还是纸币?
陆磊表示,黄金天然特性、易分割、易储藏等以及其货币特性决定没有别的贵金属和大宗商品能取代它。信用货币时代首先是美元本位,目前由于美元贬值才出现黄金需求量急涨的情况。当国际金融秩序恢复正常,回复信用货币时代是必然的,要么美元走强,消减黄金的作用,如果美元依然无法担当,将有别的货币取代美元比如人民币。
哈继铭表示,白银波动比黄金更大,更难符合硬通货要求。而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多与各国政策有关。当经济环境宽松后,黄金价格就有了下降压力,其它贵金属的压力可能更大。因此它们不可能替代黄金,更不可能成为硬通货。金本位在当年无法继续,是由于黄金稀缺,无法满足世界经济发展总量的需求。现在黄金的供应量更加紧缩,反之全球经济整体总额却更庞大,因此放弃纸币本位回复金本位就更不可能了。
丁剑平表示,黄金的硬通货地位无法被别的贵金属取代,虽然很多贵金属也具有保值功能,这主要是由于时间和历史的原因。当战争、政府更替、饥荒时,黄金就说明一切。人类几千年的时间积累了黄金的地位,不是谁说取代就取代的。谢国忠认为,金价暂时会缓一缓,因为很多利好的消息都已经出来了。如果下一轮再要涨的话,要有新的“利好”消息出来,比如债务危机继续恶化,规模更大的通胀在西方国家出现。
【热点聚焦】
美调低玉米产量中国抛储难阻玉米价格反弹
【开利综合报道】国内期货市场依然疲弱,不过部分农产品期货止跌企稳,其中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最为抗跌。“玉米期货受到良好的基本面支撑。”上海中期期货分析师杨晓芸指出,“从近两天走势可以看出,周边市场快速下滑,玉米近月依然坚挺。”
从国际市场来看,美国下调玉米产量预期为国际玉米价格提供了支撑。美国农业部公布的玉米供需报告显示,美国玉米产量继续下降,库存消费比处于较低水平。美国农业部预计,2011/2012年度玉米期末库存将为6.72亿蒲式耳,低于8月份预计的7.14亿蒲式耳。此外,还预计2011年美国玉米产量为124.97亿蒲式耳,较其8月份的预期减少3.2%。这是美国农业部连续第二个月向下修正玉米产量预期。此外,由于近期玉米优良率持续下调,市场普遍认为,10月份美国农业部或再次下调玉米产量。
除了美国减产预期外,中国需求也支撑了玉米价格。国家粮油信息中心8月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今年玉米产量将增至1.825亿吨,同比去年的1.77亿吨增长约3%,创历史新高。但市场人士认为,由于玉米需求同样快速增长,未来仍需大量进口。杨晓芸指出:“国内玉米方面,即使是今年丰产已成定局,但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消化了玉米的产量增加。预计国内今年玉米供应仍处于紧平衡状况。”
近有传言称,中国为购买500万吨美国玉米进行询价。中国采购其实已经启动,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中国玉米进口量2010年为157万吨。今年7月,中国从美国订购了53万吨玉米,8月上旬,又订购了5.6万吨。光大期货分析师王娜指出,进入8月份,在养殖高涨需求的推动下,国内饲料销量不断增长,玉米纤维饲料市场回暖较快,局部地区受深加工企业库存偏低影响,报价不断上调。
良茂期货指出,与需求强劲形成对比的是,近期玉米市场余粮寥寥无几,再加上华北黄淮地区持续阴雨天气影响玉米生长,或将影响新季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以及上市时间,市场看涨预期较强。目前,广东港口内玉米价格保持平稳态势,优质玉米成交价在每吨2600元至2610元。良茂期货还指出,今年玉米种植成本上升,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导致了农户惜售情绪上升。而另一方面,2010/2011年度玉米上市后高开高走,至今价格仍旧一路飘红,这也同样使得农户对今年玉米收购价格的期望值偏高。
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表示,为抑制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的势头,有关部门将于近期轮换出库一批储备玉米,增加市场供给。杨晓芸指出,今年国储玉米库存偏低,拍卖名存实亡,此次拍卖的数量同样很少,而制定的条件也比较高,苛刻的条件让很多有需求的企业无法参与市场拍卖。王娜指出,新一批储备玉米投放也难以缓解玉米市场供应,且同时会加重后期玉米的收储压力,支撑玉米中长期价格。杨晓芸也指出,目前调控力度较为有限,玉米今年的底部已经基本筑成,在每吨2350元一线,未来玉米期货有望走高,明年有望创出新高。
国家将实施轮储政策玉米价格不易打压
【开利综合报道】据悉,为抑制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的势头,有关部门将于近期轮换出库一批储备玉米,增加市场供给。目前,粮油信息中心尚未提供玉米出库数量及具体日期。专家多表示,国家“轮储”将在短期内对玉米价格有一定平抑作用,不过从中长期来看,玉米价格易涨难跌。
自9月上旬以来,河南、山东部分地区早熟玉米上市,玉米收购价格同比提高300-400元/吨。而大连玉米期货价格也不断震荡上行,攀至历史高位。为抑制玉米价格的过度上涨,国家采取了“轮储”政策。轮储是针对现货价格涨幅过大而采取的措施,对价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的力度要看出库数量,如果数量大,短期内对玉米价格的平抑作用则较明显。
中国粮油信息中心表示,当前玉米价格仍然高位运行,但未来一周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价格有望回落。目前河南、山东、山西南部等地区玉米处于蜡熟期,一旦天气好转,玉米即可大量上市。尽管国家有意抑制价格上涨,不过,专家多认为,今年的玉米价格不容易打压。玉米的需求量依然很大。从基本面来看,前段时间河南二十天的连续阴雨对秋粮生长很不利,不利于玉米的成熟,当然,至于会不会减产,目前还不好说。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轮换的是临储玉米和国储玉米。临储玉米目前数量已经不多,此次出库玉米是国储玉米的可能性比较大。从轮库角度看,即使出库一批玉米,对玉米短期价格造成打压,但是,后期依然要补足库存,因而还是难以限制玉米价格中长期的上涨走势。从基本面来看,今年玉米产量可喜,但下游需求很大。多家机构和交易所在近期的考察中得出结论,预计今年国内玉米产量将创纪录。但是,国内玉米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今年玉米供应增加仅能维持市场需求的增幅。若国家补库将对玉米的需求量增加,这将推升后期国内玉米价格。
同时,国内玉米的种植成本不断提高,目前已经上涨至2100元/吨,而且农民的售粮习惯也限制玉米下行空间。一方面,农民不会以低于去年自家的玉米销售价格进行销售;另一方面,产区农民多数表示,今年玉米收割结束后不会立即销售玉米,要等到明年5月份时,卖个好价钱。基于此,预计玉米价格难以大幅回落,市场仍以震荡上扬为主旋律。
h压榨行业亏损持续油脂价格难言大跌
【开利综合报道】随着铜价刷新10个月来低点,市场对于大宗商品的后市悲观情绪弥漫。不过,在农产品市场上,紧张的供求形势仍然为油脂价格提供着支撑,但是在高达661万吨大豆港口库存的压力下,油脂价格也难以大幅上升。
商品市场依然对欧洲债务危机忧心忡忡,为了降低自身风险,基金公司纷纷减仓,更加重了市场的悲观情绪,致使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持续下挫,一度跌破13.50美元。虽然大豆以及豆油期货市场因经济风险有较大波动,但国内豆油现货价格在成本支撑、中长期乐观预期,及国内政策调控下,振幅明显小于期货市场,国内一级豆油现货价格集中在10200元/吨~10400元/吨之间小幅震荡。
据格林期货研究统计表明,目前进口毛豆油到货成本比沿海四级豆油价格高600元/吨~700元/吨。四级豆油港口价格与毛豆油进口成本倒挂现象难以消失,抑制了豆油后期进口量,同时也支撑国内豆油价格。现阶段进口大豆成本集中在4300元/吨~4500元/吨,按照9850元/吨~10000元/吨的四级豆油来计算,豆粕成本也在3300元/吨左右。
截至本周,无论是以当期到货的大豆成本、近月船期大豆成本,还是以港口大豆分销成本测算的大豆压榨收益均为亏损,说明当前豆油或豆粕价格存在低估。毕竟国内大部分油厂自2010年11月份起就一直处于压榨亏损的局面,有的长达到8个月至9个月。虽然目前压榨利润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因而在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一季度国内到港进口大豆预期成本仍将高企的背景下,国内油厂挺价意愿仍然较强。
然而,尽管国内油厂涨价意愿强烈,不过市场库存仍然庞大,制约价格的涨势。据统计,截至周一,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量约在661万吨,去年同期库存为607万吨,而5年平均库存431万吨。目前9月大豆进口累计到港量为281万吨,消耗量维持在16万吨左右。海关数据显示,8月到港量为451万吨,而市场预计9月430万吨。
商务部最新发布的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也显示,9月份中国进口大豆预报到港量上调至430.93万吨,明显高于早先预估的321.28万吨。8月份进口大豆实际到港量为374.82万吨,略低于早先预估的384.87万吨。显然,高达661万吨的港口库存大豆压制了市场涨势。20日,国家拍卖30万吨大豆,又是以流拍告终。自今年3月以来的拍卖连续流拍,油厂没有参与购买的意愿,显示国内供应仍充足而需求不振,也表明市场对大豆走势信心不足。
【市场要闻】
大宗商品价格大涨输入性通胀压境
【开利综合报道】在美国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推出与否的关口,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再次等待涨价“指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近日称,1至8月,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大幅上涨,带动进口金额快速增长,进口平均价格上涨14.5%。天然橡胶、食用植物油、铁矿砂、原油、成品油、大豆进口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2.6%、39.6%、37.5%、37.0%、33.9%和31.2%。
“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高涨会直接推高国内的生产成本,带来输入性的通胀压力。”澳新银行大宗商品研究亚洲总监诸蜀宁说。近期,受欧债危机等事件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处高位,输入性通胀的影响并没有明显减弱。美国可能变相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这将刺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日前称,如果美元进一步贬值,因为世界主要大宗商品基本上是以美元计价的,所以大宗商品的价格在中期内会上升,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研究员白明表示,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主要体现在生产制造业领域,而对消费品价格压力则相对较小。因为在传导环节会有稀释效应,粗加工等中间环节会内部消化一部分价格上涨的因素。
事实上,输入性因素被不少分析人士看作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高企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中金公司此前的分析,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对国内CPI传导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总需求强弱和国内政策对一些下游价格控制力度。当国内需求较高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CPI的传导压力相对略高。
从国内市场来看,当前物价特别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难减,一些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品价格涨幅明显。商务部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除了蔬菜价格环比下降,36个大中城市主要食用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其中,消费旺季到来带动食用油、蛋类需求增加,豆油、菜籽油批发价格、鸡蛋零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2%、2.6%和3.3%,涨幅分别比前一个月扩大1.5、2.1和0.8个百分点。
诸蜀宁认为,未来3至6个月,还需要继续关注欧债和美债问题的进展,大宗商品中尤其要重点关注铁矿石、煤矿、大豆、玉米这几种商品的价格走势,预计由于国内供给缺口的持续存在,会依然在高位运行。国内供给缺口如果继续扩大,只能通过进口来解决,这又会进一步推高国际市场价格。
资金面推波助澜低迷期市不乏明星
【开利综合报道】从铝、白糖、棉花到黄金,直到9月20日异军突起的油脂,在资金面的推动之下,今年以来的国内期货市场并不缺少明星。“你方唱罢我登场”,热点频繁切换的市场大舞台,接下来谁又能成为瞩目的焦点?
低迷期市不乏明星
去年的一轮大牛市以及之后的一泻直下让市场人士对棉花期货记忆犹新。虽然被广泛关注,但棉花期货表现却乏善可陈。近期收储曾一度提振期棉价格,却很快重回此前波澜不惊的行情。海通期货投资咨询部总经理陶金峰说,“棉花这一波的反弹虽然无功而返,但价格下调空间也很小。”
在全球经济的阴霾未散,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之际,黄金呈现了一波强劲的单边涨势,国际金价两度突破1900美金/盎司的历史高位,但之后又急速下跌。19日,纽约期金跌破1800美元整数关口,大有进入调整之势。值得注意的是,商品市场的热点品种机会似乎与基本面关系不大,而热点轮换的背后频现炒作资金的身影,一个好的炒作借口往往被资金更为看重。一旦炒作资金离场,热点品种的大幅下跌就不可避免。
电荒一度成为资金炒作沪铝的借口,在8月4日涨势见顶的前后,一日竟有逾4亿资金入场炒出年内最大涨幅。白糖期货飙涨的背后也不乏炒作资金的身影,楼市资金转战糖市的传闻更是甚嚣尘上。而本轮黄金的历史性涨幅,和避险资金的大量涌入有关,当然也不能忽视国际投机力量。值得一提的是,从国际金价波动节奏来看,强劲买盘多来源于北京时间9点-18点交易时段,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应该注意国际投机力量让中国投资者接了黄金的最后一棒。
谁是下一个明星
趋利的资本不会沉寂,那下一个造星运动的主角是谁?陶金峰认为,标普下调意大利主权债务评级、希腊可能出现违约而市场预期QE3推出可能性不大,所以,外部环境依然偏空;而国内强调压通胀,所以整体而言,商品利多的因素很少。“国内压通胀,豆类、油脂类和谷物上涨空间都不大,但也很难下跌。”在陶金峰看来,近期可能有明显下跌趋势品种值得关注,“铜、锌、塑料、PTA、天胶是重点关注的品种,糖的下调空间也较大。”
“铜、橡胶近期继续下跌的可能性偏大。”上海中财期货王海涛认为,在他看来,这两个品种类似股票市场的绩优股,虽然价格高,也比较抗跌,但大盘系统性下跌时也不能幸免。农产品中,浙商期货分析师朱磊认为,10、11月炒作中国需求时,大豆可能面临一波上涨的行情,但依然要考虑国内压通胀的宏观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农产品在政策管控通胀的压力之下,近期涨势弱于国际市场,但外强内弱的客观事实,将有望推动国内农产品价格出现一轮补涨行情。
【市场观点】
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将推出或为争取定价权带来曙光
【开利综合报道】对于铁矿石海外依存度高达六成以上的中国钢铁业而言,具有官方性质的中钢协下月将推出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或许会为争取定价权带来一线曙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近日宣布,正式推出“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并将于10月起按周发布。但仅靠一个指数,中国钢铁业很难获得与其庞大进口量相匹配的话语权,也难以摆脱“高成本和需求放缓”两头受挤的困境,还需辅以海外买矿提升协议矿比例、布局高附加值产品等有力措施。
“这次中钢协牵头编制发布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对促进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打破国际市场垄断,增强我国国际议价能力,具有战略性、标志性的意义,”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司长周望军如此表示。不过市场人士并不乐观,其首要面临的考验是:被市场认同。一家大型外资大宗商品交易公司的中国区研究经理称,“真正的铁矿石交易商很少看中国指数,其相对于普氏、TSI指数,这些指数(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没有普适性。”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铁矿石消费国,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约三分之二是运往中国的,而中国钢企行将启动的冬储料将进一步支撑当下高企的铁矿石价格,能否在谈判中取得一定的定价权,中国指数对此仍将无可奈何。受高成本和需求放缓影响,1-7月中国大中型钢企销售利润率仅有3.08%,同比下降0.1百分点,远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1%的水平,亦低于中国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自从铁矿石长协定价体系去年崩溃之后,全球指数定价是目前铁矿石市场的基本趋势,三大矿山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转向基于普氏矿石指数等的季度定价、月度定价,甚至现货定价。
国际上有普及率相对较高的普氏矿石指数、MB指数和TSI指数等,但中国一直没有放弃打造“中国价格”,即在价格谈判中体现巨大市场在支撑矿石需求中所起到的作用。截至目前,中国国内至少有四家机构已推出了中国铁矿石指数,除中钢协外,还包括中联钢、新华社、Mysteel(我的钢铁)等,但都没能在市场引起更多波澜。中钢协力推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是中国抛出的又一个信号。
中钢协推出矿价指数的目标很明确。中钢协副会长张长富表示。“我们的追求的目标就是更真实,更科学,更合理,也就是更权威,这是我们的目标,我觉得我们具备这个条件,对供需双方都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中国矿价指数的价值,一家外资贸易商人士亦表示,中国推出矿价指数是件很好的事情,尤其对于了解中国国内矿石的需求以及价格动向,因为中国矿价指数的构成中不仅包括进口矿价格亦包括国产矿价。
发改委的周望军则表示,中国此前没有有力的铁矿石成本和信息依据,议价能力严重不足,导致钢价攀升、效益下降及巨额的外汇支出增加。而此次价格指数的发布,将有利于引导国内外铁矿石价格预期形成,有利于打破国际铁矿石巨头垄断市场的格局。但要指望中国矿价指数立刻“给力”并不现实。上述外资贸易商人士坦言,中国矿价指数从根本上解决不了定价权缺失的问题,“不可能”替代普氏等国际指数。“普氏这些指数拥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很容易被国际市场接受,也是非常难被撼动的。而中国没人懂(矿石指数)这个东西,也不会信任别人来做。”他称。
中钢协对此亦有所感知,张长富此前曾表示,“不存在好像发布一个指数就可以引导价格,左右价格,取代话语权,我觉得对它言之过早,言之太高。我们也没有这种想法,我们只想客观公正的反应现状。”的确,中国指数若没有被国外的矿石交易商接受,就很难带动中国本土的交易商和企业接受。“指数发布以后呢,就是参考参考的。关键是能不能和国际国内市场形成竞争,有竞争才有市场,”中国一大型民营钢厂高层亦表示。
一位分析人士更直接指出,至少目前来看,要想抗衡普氏、TSI等国际指数的品牌认可度以及多年形成的信任度是“不可能的”,中国矿价指数要想得到国内企业的认可或许没难度,但通行国际仍“不可企及”。在成本线附近挣扎的中国钢铁业可能更需要在行业低潮时静心修炼内功,通过海外买矿提高协议矿比例、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等行业核心竞争力,谋求未来发展的主动亦不是没有可能。中国也在努力打破对外界的依赖,例如在西非投资采矿项目,中长期来看,中国投资的项目年产铁矿石规模可近2.5亿吨,不过要完全摆脱对三大巨头的依赖仍非常困难。
原油难改弱势振荡格局
【开利综合报道】因避险情绪高涨美元大涨,NYMEX原油主力合约再次下跌到85.8美元/桶,或许这恰恰是情理之中。在目前国际宏观经济存在较大不确定以及美元资产被市场所偏好的背景之下,原油难以摆脱弱势振荡的格局。
旺季不旺应该是今年国际原油价格至今仍然未见起色的原因之一。在夏季汽油消费的旺季,由于美国国内经济疲软,高企的油价给夏季消费制造了较大的障碍。时至九月下旬,在传统的汽油消费旺季已渐结束而取暖油需求尚未来临之时,这一需求的“空档期”给原油的供需层面涂上了一层阴影。
目前的需求情况当然也是和当下的宏观局势不可分割的。标普“如约”下调了意大利的主权评级;这一欧元区的重要国家出现这一问题,给整个欧元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确定性的担忧情绪。对于欧盟来讲,债务问题对银行业的冲击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因持有希腊等国的债务而出现危机的银行会逐渐浮出水面,毕竟对希腊的救助方案还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案,同时也是最根本的,希腊国内的经济状况也令人堪忧,以致在欧债阴云的笼罩之下,整个欧盟的经济都受到牵连,前景不甚乐观。
美国方面,奥巴马公布了3万亿美元的减赤计划,但这一措施不会给市场带来较大的提振作用。就像之前4470亿的就业刺激计划一样,市场反应非常平淡,在缺乏良好的预期之下,市场也不会有较好的表现。原油供给方面相对乐观。利比亚在局势逐渐平复之后,国内的炼油设施并没有受到比较严重的破坏。自从今年2月份战争爆发以来,曾经日产将近170万桶原油的利比亚几乎完全停止。目前,利比亚已经恢复了日均16万桶的产油水平。根据OPEC的预测,未来六个月利比亚石油产量将达100万桶/天。
因欧债问题的持续发酵,市场的避险情绪导致美元走强。在供需层面相对低调的背景下,市场上投资者的情绪变化影响着美元的走势,也成为现阶段原油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短期内,受宏观不确定性的影响,市场避险情绪或将继续推涨美元,原油将会承受上方压力。
国际原油的走势受到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的双重影响。全球宏观经济疲软,加之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在市场讨论欧盟能否继续完整存在之时,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给原油的需求形成了压力;而同时,这一情绪也影响着市场上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对美元资产的偏好支撑美元的进一步走强,油价将会徘徊在弱势之中,难以有较出色的表现。后期,原油难有大起大落,在80—100美元的区间内振荡或将成为主导行情。(徐青)
消费转淡糖价陷入弱势格局
【开利综合报道】受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美元走强及大宗商品下跌的影响,国际原糖期价上周五突然跳水,走出大幅下跌行情。国际盘走弱的带动,使得原本已处于下跌趋势中的国内白糖期价的弱势行情得以延续。综观目前国际国内食糖市场基本面状况,预计短期内这种弱势行情将不会改变。
在国际糖业预测机构最近发布的报告中,对有关甜菜糖将增产的消息,使得市场重新关注新年度全球食糖生产将过剩的预期。据英国Czarnikow公司日前发布的报告称,2011/2012年度全球食糖供需将过剩530万吨。报告称,约占全球食糖总产量20%的全球甜菜糖的生产前景向好,估计新制糖年全球甜菜糖产量将从上年度的3220万吨增至3810万吨,其中欧洲产甜菜糖1790万吨,增产13%。而另一国际糖业预测机构Kingsman预测新年度全球食糖过剩量将达到916万吨。
抛储及进口糖充斥市场,国内食糖供应明显宽松。国家相关部门的密集抛储及进口将集中到港,使得目前国内食糖市场供应趋于宽松,对国内食糖期现货价格带来较明显的压力。为调控国内食糖市场价格,国家相关部门在8-9月份相继进行三次抛储。截至目前,本榨季国储共计竞拍食糖187万吨,是历年抛储量之最。从拍卖价格上看,9月16日拍卖的第九批20万吨食糖均价为7021元/吨,较第八批7645元/吨的均价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显示在供应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价格出现明显回落态势。
旺季消费退潮,国内现货价格走弱。随着夏季消费旺季及中秋、国度双节备货的结束,国内用糖基本进入淡季。国内食糖产销区价格已连续5周下跌。截至9月18日当周,广西主产区现货报价已跌至7430元/吨,每吨较前期峰值时的7800元下跌了360元,云糖则继续维持弱势下跌态势,目前也已跌至7250元/吨一线。目前广西云南产区市场行情呈现有价无市状态,销售则处于缓滞之中。销区方面,由于拍卖的国储糖进入市场流通,对商家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近期北方销区销量明显较差,糖价亦呈现大幅回落的情况。目前北方销区多以销售国储糖为主,价格低于两广糖近50元/吨左右。
综上所述,在国内食糖消费高峰过去后,时值新旧榨季交替的时间节点上,市场购销情况明显呈现转淡的态势,国内现货价格连续五周下跌。同时,国储拍卖频率加快且拍卖均价出现下滑,对期现价格形成明显压制作用。技术面上,郑糖主力1201合约期价呈现出震荡走弱态势,期价始终受到短期均线的压制,中期下跌形态保持良好,后市进一步下探的可能性较大。(崔家悦)
【市场动态】
中国2011/12年度料消费1500至2000万吨小麦
【开利综合报道】加拿大小麦局近日称,中国2011/12年度料消费1500-2000万吨小麦,因小麦价格较玉米价格低15%,中国消费商开始自玉米转向小麦。加拿大小麦局的副主席HaiguangShi称,“我们注意到很多中国消费商开始自玉米转向小麦。目前小麦价格较玉米价格低15%,这也是很多饲料产商转向饲料小麦的原因。”
当被问及中国小麦消费量预估时,他称,“如果玉米价格维持强势,估计中国2011/12年度料消费1500-2000万吨小麦,行业人士大多这样认为,我也一样。”
中国2011/2012年度或将进口600万吨玉米
【开利综合报道】美国一重要行业分析师johnbaize近日估计在2011-2012玉米年度中国将进口600万吨玉米,美国玉米出口商已经向中国销售了数百万吨在未来数月交货的玉米船货。
虽然中国国内本年产出增加,但中国需要补充玉米库存,且国内玉米价格处在高位,国内玉米消费仍在增加。未来几年消费原因造成中国玉米紧缺已经成为国内和国际的共识,料中国政府将在实物能够有效供给的阶段通过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增强玉米储备。
2010/11财年澳大利亚铁矿石产量增长6%
【开利综合报道】澳大利亚资源和能源经济局(Bree)称,截至今年6月30日的2010/11财年,澳大利亚铁矿石产量增长6%至4.5亿吨,主要是由于皮尔巴拉地区铁矿扩建。Bree称,尽管去年底、今年初的暴雨对铁矿石产量及出口量产生一定影响,但2010/11财年澳大利亚铁矿石发货量增长5%至4.08亿吨,受益于铁矿石价格上涨,出口额增长56%至540亿澳元(534亿美元)。
2010/11财年,澳大利亚铁矿石月平均出口价最低为去年12月的119.69澳元/吨(FOB),最高为今年2月的146.64澳元/吨(FOB),而2009/10财年的平均出口价格为88.53澳元/吨(FO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