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10.28】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10-28 9:51:11  兰格钢铁
    国内甲醇市场仍处于震荡下滑趋势

    【开利综合报道】甲醇期货将于2011年10月28号周五上午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首批上市合约为ME1203-ME1302,基准价3050元/吨,首日涨跌停板8%,继续延续大合约特性,1手50吨。这意味成交一手需2万多元左右。甲醇作为重要的能源化工产品在我国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特别是下游产业链涉及更广,因此在现货市场中价格波动也较大。

    认识甲醇的影响要素

    甲醇价格通常表现出如下季节性特征:年初价格承接上年年末走势,一般保持在相对高位。随着春节长假的临近,甲醇下游企业整体开工率下降,市场交易清淡,连续数月价格持续下跌或低位盘整,6月份,受北方麦收、南方中稻播种农忙,加之南方地区入夏潮湿多雨,下游甲醛需求进入淡季的影响,甲醇价格多在此间探至年内最低。7至10月份,国内外甲醇生产装臵计划内或者意外停车检修较为集中,市场价格受到意外事件冲击较多,同时甲醇下游产品二甲醚、甲醛等纷纷进入消费旺季,受此影响,甲醇价格往往快速攀升,多数在11月份创下年内高点,随着年末市场需求的疲弱,价格见顶回落。

    甲醇作为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下游产业链较为广泛,宏观经济的走势,必然影响到市场对甲醇的需求,进而对甲醇的价格水平产生影响。从供需角度看,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必然引发对甲醇需求的增加,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拉动一次能源价格上升,对甲醇价格的上涨是一种基础性的拉动。由于世界上80%以上的甲醇基本上是用天然气作原料,因此,天然气价格的波动,必将影响国际甲醇价格的波动。与天然气并列的重要能源,国际的原油价格,也对甲醇的价格有重要影响。近来随着油价高位盘整,甲醇价格波动也较大。

    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我国是除乙烯、丙烯、苯之后的第四大化工原料,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与甲醇及其上下游产品的相关政策也将对甲醇价格产生影响。甲醇的三大潜在市场(甲醇汽油、二甲醚、甲醇制烯烃),在2010年前属于示范期,甲醇用量不会太大;2010-2015是成长期,用量较快增长;2015-2020则是高速发展期,用量高速增长;2020年以后将步入稳步发展期。

    国内甲醇市场仍处于震荡下滑趋势

    自2002年年初以来,我国甲醇市场受下游需求强力拉动,因而甲醇生产厂家纷纷扩产和新建,使得我国甲醇产能急剧增加,产量连年大幅增长。2010年我国甲醇产能达到3756.5万吨,产量1575.26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甲醇生产国。近期,国内甲醇市场均呈现震荡下滑走势。全球经济不稳定是导致甲醇下游需求不旺盛的一个主因,预计国内甲醇后市还将进一步趋弱。

    华东地区交易气氛低迷,价格大幅下跌。由于下游需求疲软,市场缺乏有效买盘,贸易商库存较高,急于出货,报价大幅下调。华南、华中、华北、东北地区也均呈现下滑态势。预计国内甲醇后市仍将持续下滑趋势运行。虽然国内甲醇市场行情较不乐观,但其大背景仍处良好。目前,我国甲醇消费主要集中在甲醛、醋酸、醇醚等传统领域,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而一些新兴领域如甲醇掺烧汽油、二甲醚等行业则发展迅速,未来将成为甲醇消费的主要增长点。

    甲醇期货上市利于形成国内基准价格

    【开利综合报道】继上半年焦炭、铅期货上市后,酝酿已久的甲醇期货要在本周五正式挂牌交易了。对此,众多贸易商都表示了浓厚的参与兴趣。业内人士认为,甲醇期货的上市有利于形成国内权威的基准价格,但不会完全取代当前的现货电子盘市场,二者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甲醇期货上市或有利于基准价格的形成

    据介绍,目前,在宁波、北京、张家港、常州、南京等地都设有甲醇电子盘交易市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张家港的电子盘交易,在国内的甲醇交易中很多贸易商参考该市场进行定价以及进行中远期交易,但国内尚无较为统一的、权威的基准价格。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醇进口国,年进口量逾500万吨,约占国内消费的四分之一,但进口价格参考的不是国内价格,而是普氏等能源机构的第三方报价,这些报价往往不是实际的交易价格,而是专家的评估价。”吴驰表示,由于缺乏一个国内的有公信力的价格作为标杆,与外方谈判议价相对被动。

    吴驰说,进口甲醇虽然量比国产量小,但是由于大部分进口来自中东地区,其天然气制甲醇的质量高兼有成本优势,到岸相对集中,对国内价格影响较大,不少贸易商交易价格参考进口甲醇的到岸价,然后扣除运输到港口的运输、仓储等费用,倒推计算出地区的出厂价或贸易价。“甲醇期货上市后或解决这一问题,增强国内甲醇企业的议价能力。”吴驰表示,由于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未来甲醇期货价格或将直接成为贸易指导价格。

    对现货市场的冲击有多大?

    甲醇期货上市后,会否冲击现在的甲醇电子盘市场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二者有竞争,但是期货市场不会完全取代电子盘市场的存在。在期货品种上市之前,贸易商主要通过参与大宗商品中远期市场来规避价格风险,而多数贸易商都有3到5年的电子盘交易经验。在甲醇期货推出之后,很多企业将参与到甲醇期货市场中,但是不会完全离开电子盘,因为期货与电子盘有互补性。

    期货的主力合约大都是远期合约,而电子盘偏向于近期,特别是一两个月以内,预计不同的市场可以满足不同参与者的需求,最有可能的是两个市场都参与,相互促进。陈朗看来,当前国内甲醇现货电子盘市场需求交易气氛活跃、交易主体结构丰富等均是甲醇期货顺利推出和良好发展的基础。未来随着甲醇期货市场的发展成熟,甲醇期价料将成为现货价格的风向标。

    同时,业内人士认为,现货电子盘的存在也可以修正期货市场的偏离。甲醇期货不但具有化工品的商品属性,还增加了金融属性,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资金大进大出的影响,而导致偏离现货价格。有了活跃的现货电子盘,由于跨市套利机会的存在,可以很好地修正期货市场的偏离,实现期现拟合。

    “现货市场是期货市场的基础,二者相互促进是有先例的。”郑商所新闻信息部高级总监王晓明说,郑商所白糖期货的上市,并没有取代广西糖网、云南糖网的电子盘交易,与前几年相比,都在发展壮大,期现货都很活跃。日前,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还被科技部认定为第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企业。

    【热点聚焦】

    反弹日渐乏力投资大宗商品时机未到

    【开利综合报道】国内期市近期走势可谓惊心动魄。市场人士分析,近期大宗商品反弹主要受到欧债危机传来相对利好消息、汇丰PMI指数向好以及空方获利离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此外,市场传言货币政策近期可能转向也提振了商品市场。

    但多位人士认为,在目前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之下,并不看好大宗商品上涨的持续性。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从近两个月的表现来看,在世界经济下滑风险增大、欧债危机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发达经济体连续两个季度的经济衰退还是有可能的,大宗商品也将因此遭遇利空。宝城期货分析师程小勇表示,商品在短短两三天里的迅猛拉升并不是好兆头,由于“欧债”救市方案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回升也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减速势头触底。眼下展开反弹的商品,不排除被打回“原形”的可能。

    宏源期货研究中心总经理马春阳认为,从全球经济增长状况和货币供应量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将是大概率事件:首先,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几成定局(特别是中国因素将有所弱化),各大经济体需求持续低迷,大宗商品的需求将受到冲击。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预期不断被调低,显示目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特别是制造业或将继续低迷。制造业放缓将使大宗商品需求受到重要影响,与之相对大宗商品供给相对平稳,供需失衡将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沉重打击。

    宏源期货研究员曹自力指出,当前欧美经济低迷难改,外债危机步步惊心。由于美联储仍进退两难,美国国内经济持续低迷仍将是大概率事件,失业率长期维持9%之上将加剧经济增长的放缓,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也将进一步推升核心CPI达到2%之上。欧洲经济也没有好转迹象,英、德、法等欧洲主要国家继续调低其经济增长预期,欧洲央行对欧盟整体经济走势也明显信心不足。他还指出,国内通胀如期见顶回落,但降幅有限,货币政策仍将处于观望期。在食品价格回落以及翘尾因素的影响下,国内CPI将继续回落,但四季度大幅回落的概率较小,高位运行仍是常态。货币政策仍将处于观察期,大幅紧缩和放松的概率都较小,概率较大的是微调,主要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为主。

    中国投资减速或使大宗商品下跌30%

    【开利综合报道】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27日指出,中国政府投资活动扩张是中国货币创生的主体,而目前政府投资已经出现了减速的迹象,他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的宏观信号,资金面拐点或已到。

    刘煜辉认为,目前中国所存在的问题核心在于政府投资,正因为扩张的财政支出,政府才产生很大的融资需求。中国货币市场显现出高度的内生性,财政决定货币,他分析指出,中国政府投资活动扩张是中国货币创生的主体,而外汇储备增加所导致的基础货币增加并不是中国货币增加的主要因素。因此,刘煜辉表示,观察通货膨胀的趋势还是要关注政府的投资,目前投资已经出现了减速,这主要受到了主动因素,即决策层发现依靠政府投资强顶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以及由于楼市调控地方政府无法维系土地财政,财政收支出现问题的被动因素所影响。

    对于被寄予拉动投资厚望的保障房建设,刘煜辉指出,保障房的高开工率并不等同于进度,目前来看由于保障房周边配套不齐全,需求并不大,不少地方政府采取了“轮候制”,即在了解究竟多少人有需求之后再来制定保障房建设计划,因此依靠保障房来顶起投资的效果可能将大打折扣。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的实际投资增速或将回落至12%,政府投资的减速势必会使得不少蓝筹上市公司利润减少,股市可能必须忍受下行调整的阵痛。但他同时表示,这是一个良性的宏观信号,资金面拐点或已到,应增强中国经济软着陆和通胀拐点的信心。

    他判断,实体经济部门货币需求的变化对于流动性松紧至关重要,随着政府经济活动逐步弱化和经济下行,即使先行锁定资金的政策不马上松动,融资市场高度紧张状态也会出现相对松弛。他还预计,如果中国投资减速,全球大宗商品或会下跌30%,信贷资源也能更多分配给私人部门,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将改善。而如果投资被抑制,劳动力成本会有所下降,同时,财政从扩张转向中性,财政改革也就是减税才会有空间。

    欧债危机严重影响大宗商品市场

    【开利综合报道】欧洲仍有能力引发全球危机。这点适用于大宗商品市场,尽管如此说的理由并不一定是欧洲的绝对需求。美国能源部的数据显示,2005年欧元区现有成员国每日消耗石油1150万桶,占全球需求的13.6%。进入2010年,随着欧元区陷入危及其存在的混乱,其每日石油需求降至1060万桶,占全球需求的12.1%。

    金属的状况也大致如此。欧洲钢铁协会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期间,欧元区钢消耗量减少14.4%。欧元区占全球钢需求的比例从17.4%降至8.6%。与此同时,国际铜研究小组也表示,2000年至2010年期间,欧元区铜需求下降13.8%,其占全球需求的比重从22.7%降至15.4%。铝、镍、铅和锌的状况也类似。

    表面上看,欧元区对于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力在下降。比方说,2005年至2010年期间,欧元区每日石油需求减少85万桶,由于这种下降,欧元区的石油需求并不比中国多多少。只要中国的石油需求保持增长,就能够抵消欧元区需求的下滑。

    不过,这种比较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欧元区银行系统及其相关的外资银行所面临的压力导致贸易融资容易受到冲击。估计全球多达90%的贸易依赖于某种形式的贸易融资。德意志银行表示,在截至2009年5月的12个月中,雷曼兄弟倒闭,信贷市场流动性冻结,全球贸易萎缩近五分之一;这远远超过全球经济放慢表明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也随之崩溃。

    就最近而言,欧洲央行的调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欧元区放贷标准大幅收紧。具有传染效果的全面危机或将再次冻结信贷市场或导致信贷市场严重吃紧。从这个意义上讲,欧洲仍然具有超常影响力。欧元区对于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性不是单单消耗量所能衡量的。

    【市场要闻】

    原油重返跌势概率增大

    【开利综合报道】10月初以来,国际油价出现一波持续反弹行情,而欧洲债务危机得到一定缓和以及部分宏观经济数据向好是这次反弹的主因。鉴于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国际油价的反弹态势将可能终止,后市重返跌势概率大增。

    经济增速放缓抑制需求增长

    在标普历史性下调美国主权债务等级之后,各大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了美国经济增长预期,随后美国宏观经济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直接导致了美国石油需求持续下滑,美国能源署(EIA)数据显示,当前美国石油日消费量仅为1833万桶,低于近5年以来历史同期水平。

    虽然EIA数据还显示近期美国石油商业库存下降了473万桶,但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大幅减少了石油进口量所导致的。当前美国石油日进口量仅有792万桶,较近5年以来历史同期均值少了134万桶。进口量大幅减少也间接反映了美国石油需求疲软,而炼油厂开工率由7月的90.3%下降至当前的83.1%,则直接表明了当前美国下游油品需求的低迷。与美国相比,其他经合组织国家(OECD)的石油需求同样较为疲软。近期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2011年OECD国家石油日均消费量将比去年低30万桶左右。

    虽然债务危机发生在欧美发达国家,但是新兴市场同样受到欧美债务危机以及高通胀的冲击。以中国为例,中国央行为了抑制通胀而采取一系列紧缩型货币政策给过热的实体经济降温,与此同时,欧美经济下滑抑制了中国出口。在此情况下,中国GDP增速出现放缓迹象,直接导致中国石油需求先是增速放缓,随后总量也出现下滑。由于全球经济低迷,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放缓已成定局,而且这种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WTI油价在下降通道中下行

    当前WTI油价正处于大C浪中,这意味着WTI油价将长期处于振荡下行的弱势行情中。与此同时,WTI原油期货近月交割合约日K线图显示,自5月初以来,WTI油价一直处于两个下降通道中振荡下行。虽然近期一波反弹行情过后,WTI油价重返下降通道中,但是在触及下降通道上沿压力线后便有反弹遇阻的迹象,因此该压力线对后市行情将产生较大的打压。此外,由于下方73美元处也是前期成交密集区,因此预计短期WTI油价在73—95美元区间波动的可能性较大。

    当各大国际能源机构因全球经济低迷而纷纷下调未来两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时,国际石油市场供应却保持稳步上升态势。从供需面看,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放缓、供应稳步上升将是国际油价长期走弱的主要原因。不过,鉴于当前全球资本流动性过剩原因,例如近期随着国际油价持续反弹,美原油基金净多持仓量有所增加,这表明基金往往是国际油价反弹的主要推动力。短暂的反弹行情不会改变国际油价早已确定的下跌趋势。预计国际油价将长期处于大C浪中振荡下行,短期将在73—95美元区间运行。(郑若金)

    油价短期反弹超预期长期走势不乐观

    【开利综合报道】在美国经济数据有所好转、欧债危机破解预期加强等因素推动下,近日国际原油价格震荡回升。但市场普遍预期,未来全球原油供给将增加,同时原油需求下行风险较大,油价走势长期内依然悲观。分析人士认为,近期油价回升压缩了炼油企业的利润,影响了炼油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成品油供给紧张的局面。但国内炼油产能充足,预计油荒将不会扩大。

    这段时间的原油走势确实比预期强,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都比原油弱。业内分析师表示,导致短期原油价格走强的原因主要与美国经济数据好转有关,因美国原油需求占据世界原油需求的大部分。近期市场对欧债危机得到解决的信心有所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油价。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则认为,欧债危机前景依然不明朗,美国经济形势长期也不被看好,近来华尔街的投机行为也被打压。因此,短期油价回升可能包含了一定季节性因素,如采暖油采购增加等。

    尽管油价短期回升,但多家机构均表达了对后期油价的悲观预期。韩国石油公司发布报告,预计国际油价将于明年起逐步下滑7%—8%并趋于稳定。高盛预计年底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每桶112.50美元。摩根士丹利近期将2012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预期下调至每桶100美元。银河证券认为,虽然利比亚恢复原油出口尚需时日,但随着形势趋于平稳,恢复出口已成定局,未来石油供给将增加。而未来全球原油需求下行的风险比较大,且近月来全球原油库存有所增加。此外,近期美元有反弹迹象,流动性进一步收缩,也将制约油价的反弹。

    数据显示,全球原油供给正在逐步回升。伊拉克石油部长称,伊拉克10月的原油日产能已达到战后创纪录的295万桶。利比亚临时石油部长宣布,随着沙拉拉油田恢复生产,利比亚的原油日产量已达到50万桶。俄罗斯能源部24日也预计,俄罗斯将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和出口量,2020年前将年产石油5亿—5.2亿吨,年产天然气将增至8500亿立方米,年出口量分别达到2.7亿吨和3000亿立方米。

    对石油的需求依然疲软。国际能源机构近日发布报告指出,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低于原先预期,并有可能进一步下降,预计今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为8920万桶,比此前预期低5万桶。2012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将比今年增加130万桶,达9050万桶,比此前预期低21万桶。分析人士认为,尽管长期看跌,但对炼油企业而言,短期油价的回升加上之前成品油价格的下调,进一步压缩了炼油企业的盈利空间,影响了炼油企业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成品油供应紧张的局面。

    “不过,近期油荒也不完全是炼油企业积极性下降所致。”前述分析人士表示,从供给上看,炼厂停工检修也是一方面因素。同时季节性因素导致需求偏旺。此外,近期油价回升导致中间商增加库存,也一定程度放大了油荒的紧张局面。“但总的来说,国内炼油产能充足,未来油荒应该不会扩大。”他预计。

    “反向原油”阔别三年再现

    【开利综合报道】由于人们对现货商品的需求过于迫切,价格再高也愿意承担,从而造成现货价格急升,近期月份合约价格也随之上升,远期月份合约则因未来供给将大量增加的预测,价格相对平稳。

    近期的国际原油市场就迎来了近、远月价差的倒挂,即“反向市场”。纽约原油期货近月合约价格开始高于远月。以该原油12月合约和明年9月合约为例,近期二者价差最高时已逼近2美元,而此前不久该品种各合约总体还保持平水。而在纽约原油呈现“近高远低”之前,布伦特原油市场价差早已倒挂多时,像目前布伦特原油12月合约就比明年8月合约价格高出5~6美元。

    宏观炒作

    “正常的原油市场应该是远月升水才对,现在却呈现'近高远低’,代表原油正处于强势之中。”光大期货研究所负责人叶燕武表示。与其他很多商品不同,原油近高远低的状态正是它的牛市结构,历史上的原油曾多次在巅峰时期出现反向市场。

    而在期货市场中,一般情况下合约期价均呈现近月低、远月高的状态,持有越远的合约,资金成本或者库存成本就越高,远月合约价格高于近月合约正体现了这种成本的提升。反向市场的成因一般有二:即近期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非常迫切,远大于近期产量及库存量,或是资金纯粹利用不切实际的需求预期进行炒作。

    像2008年7月初,纽约原油达到破纪录的147美元/桶以上,但当时的纽约原油期货主力8月合约也相对远月大幅升水,它对次年6月合约的升水最高时曾逼近5美元。当时,在投机资金对非洲产油国地缘、输油管破裂等因素的炒作下,加上国际投行的推波助澜,原油涨幅远远超脱于实际需求和世界经济增速。有数据表明,从2002年到2008年,世界原油的消费量才增长了8%左右,而同期油价却从30美元涨到147美元,上涨的幅度达到了将近400%。

    叶燕武指出,如今原油再次出现反向市场应分开来看,原油远月贴水反映了市场对全球经济的悲观预期,这压制了远月合约的价格。而近月相对升水,或现货价格高于期货价格,则说明目前市场非常强势,受到宏观面的支撑。

    新湖期货分析师祝捷也表示,原油再次近高远低,表明了投资者对近期原油需求的良好预期,而宏观对油价的影响也早已超过了基本面的作用。经过5~9月的不断下跌后,宏观上也出现了一些支撑油价的因素,如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中国经济已从收缩转向扩张,同时市场对欧债危机的解决也一度转向乐观。此外,近期美盘原油期货交割地的库存也正从史上高位回落,这也对近月的油价有所支撑。

    “反向”仅昙花一现?

    上述的反向市场对多头来说却大大的有利,若多头在近月合约建立头寸,合约即将到期的时候向远月移仓的话,不仅可以赚到期价上涨所带来的收益,还会获得移仓带来的“展期收益”。因为近高远低的市场结构使得远月建仓的成本更低。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原油期货市场上合约价差关系维持这种远期贴水状态,一些大型机构投资者继续持有原油多头还更加“划算”。叶燕武补充说:“对于那些买入并长期持有的商品指数基金来说,反向市场也是有利的,曾有研究表明很多基金的展期收益甚至占到它们总收益的三分之一。”

    只是这种“滋润”的日子恐怕难以长期保持,因为国际市场大量跨期套利资金的存在,一旦观察到价差过度扭曲,套利者的介入往往会迅速拉近价格。虽然反向市场比较罕见,但今年国际原油价格曾出现过多次“过度正向”的情况,即远月价格大幅高于近月,远月的升水最高曾超过10美元。而因为套利盘的入场,这一差价迅速收窄到1~2美元,如今又进一步缩至负价差。

    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也有碍原油维持反向市场。相对中国PMI数据的良好,欧洲及美国的制造业数据却整体偏弱,暗示世界经济复苏尚不明朗,投资者对原油需求的信心又将开始摇晃。如欧元区PMI数据继续下降,10月欧元区的PMI下滑了近两点,达到47.2,是自欧元区走出2008年衰退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10月里奇蒙德联储制造业指数负向增大、低于预期,也反映了美国制造业的疲弱。祝捷表示:“目前欧债问题恐难给出什么实质性的结果,欧洲PMI也不理想,原油可能失去一直以来的宏观支撑,原油近高远低的市场结构也不容易长久。”

    【市场观点】

    钢厂产量如无法回落近期钢材价格仍难以见底

    【开利综合报道】最近一段时间,钢材价格以暴跌之势见证了今年“金九银十”的彻底放空。有人说,此次暴跌已经可以接近08年末的势头,也有人将之称为“黑暗钢市”。在日益拔高的粗钢日产情况下,在钢材价格指数一周之内出现近5%的下跌态势下,钢厂已经意识到了要减产了,要出应对之策了。中国钢铁现货网分析认为:若产量仍旧无法回落,钢材价格仍难以见底。

    钢材下跌首要因素就是需求,市场数据调查显示,9月份多家钢厂订单环比降幅约在10%—20%左右。10月份随着钢价的大幅下跌,终端用户普遍推迟采购,市场成交相当低迷。商家恐慌性抛货的现象普遍,少量成交全部集中在低价位。其次就是资金压力,在目前比较悲观的钢市现状下,市场成交低迷,钢厂出货难,资金回笼难,即使只能不断的降价抛货以求套现,但是作为买家来讲,同样面临着资金压力,同时还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在没有重大利好支撑的情况下,商家心态悲观,普遍看跌后市,对钢材终端的采购也很是谨慎,市场因此如此低迷。一边不断降价套现,一边却不愿买,这种矛盾的局面,何时结束,还将看钢市产量能否回落。

    据数据统计报告显示:9月份随着主要用钢行业增速放缓,社会钢材库存在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后,首次出现回升。10月第二周26个主要钢材市场库存量达到1513万吨,比9月末又上升了4.6%。10月上旬粗钢日产量164.27万吨,旬环比增长0.18%;预估10月上旬全国粗钢日产量为193.39万吨,旬环比增长0.18%。在市价暴跌,去库存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供应量只增不减,大大加重钢厂及贸易商的负担,钢价一时难言见底。

    在残酷的现实现状紧逼下,一些钢厂计划减产。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涉及高炉转炉减产检修的企业不足10家,影响产能估计在100万吨,钢材产线检修企业达到30多家,影响产能估计150万吨。但是相对于现在的高日产现状,这样的减产影响效果微乎其微,钢价下探趋势依旧明显。若各大钢厂仍然无法停止停产检修,降低日产量,降低库存量,钢价恐继续回落,一时难以见底,钢市“黑暗之周”或仍会重现。

    欧洲钢厂放缓生产钢材价格年内难起色

    【开利综合报道】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影响,欧洲的钢铁需求和消费者信心明显受到冲击,欧洲钢厂正通过减产和推迟新产能启动等方式来放缓生产,预计钢材价格在今年剩下的时间内将保持平稳或有所下滑,到明年第一季度或因成本支撑和补库存需求而出现反弹。

    需求疲软欧洲数家钢厂减产

    安赛乐米塔尔公司的一位发言人日前称,由于欧洲的钢铁需求变得更为疲软,公司正考虑临时关闭其在波兰达布罗瓦•古尔尼恰钢厂的一座高炉。在此之前,该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已先后宣布关停了在西班牙和比利时等国家的高炉———因需求疲软。安赛乐米塔尔公司方面表示,预计欧洲的热轧卷需求到2016年才能恢复至2008年~2009年危机前的最高水平。他同时称,公司开始预计热轧卷的需求恢复只需2年~3年的时间,由于需求复苏推迟,公司已先后关闭了部分高炉,并将承受由此带来的成本,以使公司能在需求复苏时迅速复产。

    安赛乐米塔尔公司最新宣布确定将永久关停的高炉位于比利时。该钢铁生产商宣布,因需求疲软和北欧钢铁产能的结构性过剩,其在比利时Liege钢厂的两座高炉将被永久性关停,其中的一座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就一直被闲置,另一座高炉在今年8月份因需求疲软而被闲置。

    出于对区域需求的不确定性和欧盟当前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忧,欧洲其他的钢厂也正计划调整生产。德国钢铁生产商蒂森克虏伯表示其将在未来数月削减钢产量约50万吨,瑞典钢铁生产商SSAB则表示其将推迟一座高炉的“重新点火”。德国第二大钢铁生产商Salzgitter公司表示,其目前的粗钢产能(约为600万吨)仍处于全运行状态,但其今年下半年将在此前计划的基础上削减带钢的产量约18万吨。分析人士认为,钢厂的减产预计不会大幅减少全球的总产量或导致部分产能的永久性关停,但将对钢铁生产原材料的价格带来影响。

    年内钢价难有起色明年首季度将反弹

    当世界经济重现陷入疲软的迹象后,因预估价格将继续下滑,市场预计即将迎来一个“糟糕的”第四季度。分析师称,热轧钢材的价格已降至670美元/吨,远低于4月份时接近900美元/吨的高点。一些分析师认为到年底热轧钢材的价格还将进一步降至620美元/吨~640美元/吨。意大利钢材加工商Marcegaglia公司日前表示,在明年第一季度出现反弹之前(因成本支撑),今年第四季度欧洲热轧卷的价格很可能下滑。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玛切嘉利称,第四季度欧洲的热轧卷价格很可能降至640美元/吨~650美元/吨(FOB,欧洲,下同),然后在明年第一季度反弹至约700美元/吨的水平。

    目前欧洲热轧卷的价格为680美元/吨~700美元/吨。玛切嘉利对一些人认为原材料价格将在未来数月明显下滑的观点表示怀疑。他认为,原材料价格不会迅速地大幅度下滑,这将支撑钢材价格在2012年反弹。玛切嘉利表示,目前欧洲热轧卷的平均营业成本为690美元/吨,边际成本为620美元/吨。他同时称,经济环境的不断恶化正对钢材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产生着负面的影响,这可能导致钢厂进一步的减产。他认为,如果欧洲的需求没有增加,那钢厂肯定将对产能进行调整,减产将导致成本增加50美元/吨左右,从而进一步支撑钢材价格。

    与玛切嘉利观点不同的是,Salzgitter公司首席执行官HeinzJorgFuhrmann认为,如果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再恶化,欧洲第四季度的钢材价格将保持平稳,并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出现上涨,因下游买家须补充库存。其同时表示,汽车生产商和其他主要客户的需求并没有下滑,但许多贸易商和其他买家变得更为谨慎,并尽力维持低库存。该公司投资者关系负责人BernhardKleinermann表示,“人们开始降低库存,目前的库存水平仍处于非常低的位置,除非经济出现崩溃的情况,否则他们必须在明年第一季度进行补库存。”

    橡胶大涨下游产业“恐高”

    【开利综合报道】国内商品期货市场27日近全线上涨,橡胶大涨4.48%领涨期市。使得天胶价格再次被推高。由于橡胶昂贵的价格,用胶企业的成本大幅增加,不少陷于亏损的企业处于半停产和停产状态。而贸易商则因为下游客户需求不足和过高的胶价不知所措。

    用胶企业“度日如年”

    一位熟悉橡胶制品企业的期货业人士表示,不少用胶企业已经处于半停产和停产状态。部分工厂虽然依然开工,但是开工率较以往有很大程度的下降,现在基本以消化原有订单为主。有贸易商表示,面对现在这种高企的胶价,现在贸易企业对“拿货”的态度非常谨慎,如果下游用胶企业没有明确的要货需求,也不会贸然购入大量天然橡胶。

    在橡胶行业内有“上青天”的说法,是指上海、青岛和天津是我国三个最主要的天然橡胶集散地,所以天津现货贸易市场的情况非常具有代表性。2008年7月时橡胶价格曾达到27000元/吨的高位,但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到了2008年底橡胶价格就大幅跌至9000元/吨的水平,可谓“有大涨就会有大跌”。

    在2009年上半年,虽然全球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但那时橡胶的价格基本维持在1万/吨-1.5万/吨,应该说还是比较便宜的,所以贸易商和用胶企业都敢于“囤货”,至少心里有底。而眼下的情况是,橡胶的价格在最近几周一度超过了4万元/吨,确实有点“高得离谱”,如果现在库存太多,风险就太大了。而且因为高价,很多下游的用胶企业都处于减产、半停产,甚至是停产的状态。

    在4月、5月新的割胶期来临之前,从全球的角度看橡胶市场依然是以消化库存为主,总体上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情况,价格依旧可能继续走高。而4月、5月割胶期开始后的情况还是未知数。这说明贸易商依然不敢看空胶价。

    供给偏紧推高胶价

    就近半年天然橡胶大幅上涨的原因,北京中期期货有限公司期货研究所分析师闫进给分析道:2010年第三季度,东南亚主要产胶国由于天气的原因造成市场预期橡胶将会减产,橡胶价格随即出现了上扬。虽然在9月至11月的割胶旺季价格出现了回落,但是在11月各主要产胶国陆续进入停割期后,考虑到此前的减产以及至2011年4月割胶期开始前全球橡胶产量非常有限,期价迎来了更迅猛的上涨。

    闫进认为,此次橡胶的上涨除了受到全球大宗商品整体上涨的原因带动外,更多的还是其自身的原因。有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与橡胶消费息息相关的汽车产销量在2010年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闫进还表示,过去几年全球橡胶年产量基本维持在930万吨至950万吨,而全部产量的70%-80%用于制造汽车轮胎。汽车销量的增加肯定将会大幅增加橡胶的需求量,不要说在去年那种供求关系较为紧张的年份,就是在往年,橡胶的价格也或多或少地会被推高。

    另外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天然橡胶产需分布差异的影响。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年产量均保持在300万吨左右,马来西亚约为180万吨,越南和印度也有60万吨-80万吨的产量,我国年产量仅约为60万吨。而2010年我国的橡胶消费量约为320万吨,也就是说我国橡胶的进口依存度不低于80%。虽然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橡胶期货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话语权,但现货市场上如此之高的对外依存度还是令人感到恐惧。那些橡胶出口国希望天然橡胶价格越高越好的想法还是可以让人“理解的”。

    闫进还提到近期一些橡胶业内人士提出的取消橡胶进口关税和投放国家储备橡胶的问题。他说:“天然橡胶目前的进口关税为2000元/吨,而33000元/吨至34000元/吨是业内普遍认可的用胶企业盈亏线。现在接近40000元/吨的价格即便减去2000元/吨的关税,离那条盈亏线也有相当的距离。此外,现在外界并不清楚国储有多少天然橡胶储备,即使抛出10万吨的储备,但相对于国内每月不少于25万吨的需求,依然至多只够国内市场两个星期所用。”

    对于近两周橡胶的高位回调,和融期货分析师田容恺认为我国近期收紧的宏观政策是一方面原因,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大量用胶工厂的减产、停产造成了短时间内国内橡胶需求的大幅下跌,而同一时间东南亚地区的橡胶价格并没有太大变化。在4月东南亚地区割胶开始前整个市场的供给情况不会发生变化,未来中长期橡胶的走势要看4月后橡胶的产、供、销情况。

    【市场动态】

    摩根士丹利:中国2011/12年度玉米进口料大增至400万吨

    【开利综合报道】摩根士丹利称,中国本市场年度玉米进口量可能增加4倍至400万吨,因国内产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饲料业和畜牧业需求。该投资银行在最近的报告中称,中国9月和10月从美国进口约140万吨玉米,较美国农业部对中国在截至8月31日的市场年度中玉米进口总量的预估多40%。美国农业部预估当前市场年度中国将进口100万吨玉米。

    中国进口的玉米大多来自美国,也有一些来自东南亚的邻国。中国去年开始大量进口美国玉米。摩根士丹利称,中国工业使用的玉米量增加至4300万吨,占2011年预计消费总量的约20%,10年之前约为每年1000万吨,这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谷物工业消费国家。其称,牲畜总头数增加--主要为生猪,且畜牧业规模继续扩大,用作动物饲料的玉米需求在过去十年间增加2.1%。用作动物饲料的玉米占国内玉米小诶总量的70%。

    摩根士丹利称,过去十年中国玉米产量年均增长率较慢,为2%,2010-11年度产量为1.77亿吨,今年产量预估为1.80亿吨。其称,过去十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增加2%,大多是由大豆面积转化而来。在过去十年中,大豆年产量大体持稳于1400-1500万吨,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进口量增加。中国今年大豆进口量预估为5700万吨,高于2010-11年度的5200万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NAB:澳洲2011/12年度小麦产量预估上调至2505万吨

    【开利综合报道】澳大利亚国民银行(NAB)周四上调新作小麦产量预估,此前9月出现有利的降雨,一分析师称产量有进一步上调的可能,提升了小麦产量创纪录高位的可能性。每年这个时候,澳大利亚小麦产量总是受到全球市场的关注,因像去年那样的丰收将会对全球供应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在近几年严重干旱削减产量之后。

    在国内每年600万吨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余下的小麦可用于出口,这通常使澳大利亚成为全球前五大小麦供应国之一。NAB预计截至3月31日的作物年度小麦产量为2505万吨,低于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局(Abares)9月预估的2620万吨,该预估仅略低于2010-11年度创纪录高位的2630万吨。NAB农业经济学家MichaelCreed在每月综述中称:“作物产量可能稳固,市场将把注意力重新转向作物质量。本年度质量的下降可能迫使农户大幅下调价格。”

    位于西澳大利亚中部小麦种植带Merredin镇的商品经纪公司AGvise风险管理顾问ShaneSander称,西澳大利亚春季温和的天气暗示小麦蛋白质含量可能相当低,但收割和检测的小麦量尚不足以作出确切的预估。NAB对2011-12年度澳大利亚全国小麦产量的预估是基于西澳大利亚小麦产量为890万吨,而Abares预估为900万吨。

    但Sander称,如果西澳大利亚小麦产量不轻松超过900万吨,他将非常惊讶,因有一些言论称,小麦产量将超过950万吨。他称,北部小麦种植带的大多数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生长季节的天气将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有报道称北部小麦单产将达到每公顷3.4吨,仅略低于Abares对全州长期平均水平预估--每公顷1.76吨的两倍。近日来小麦种植带量的降雨有利于南部作物,但Merredin北部作物大多已成熟,目前的降雨延迟收割。

    法国2011年玉米产量有望实现1600万吨

    【开利综合报道】法国玉米生产者协会(AGPM)近日称,该国今年玉米产量有望实现1600万吨,因作物单产料创每公顷10.4-10.5吨的纪录水平。平均单产预估甚至超过了法国农业部对2007/08年度作物的9.7吨/公顷的单产预测。

    该协会在声明中称,法国玉米生产者协会(AGPM)对今年玉米产量收成的预估是基于150万公顷的播种面积预估作出的。“但从饲用玉米到食用玉米的转变料将最终作物产提升至1600万吨以上,”法国阿尔瓦利斯植物研究院玉米研究主管Jean-PaulRenoux说道。“玉米总产量可能触及1620万吨左右,甚至有可能高达1630万吨。”他表示。

    观察家们早已预期法国玉米将迎来丰收,因此前天气情况利好且播种较早,法国阿尔瓦利斯植物研究院在上月预计,作物平均单产料约为每公顷10吨。据法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如果玉米产量触及1600万吨,将创2004年以来的最高位。“2011年对法国玉米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天气条件、农耕技术都支撑收成创下新高,”法国玉米生产者协会(AGPM)表示。

    虽说法国其他粮食作物受春季干旱影响,但玉米却几乎毫发未损,且受益于定期的夏季降雨。据农业部表示,玉米将是法国今年唯一收成有所增加的谷物。法国农业办公室FranceAgriMer本月称,2011年玉米产量料为1475万吨,而农业部对此的预估为1490万吨。其他欧盟成员国今年的玉米也有望丰收,法国分析机构战略谷物上周大幅上调欧盟玉米产量预估,使其较2010年产量增加15%。

    法国玉米生产者协会(AGPM)称,玉米丰收可令本年度法国向欧盟以外的国家出口创纪录水准。FranceAgriMer当前预计法国2011/12年度向欧盟以外的国家的玉米出口量料为50万吨,上年度为10万吨,将创至少10年以来的最高水准。“这一数据仍有上涨的潜力。法国向欧盟以外的国家的玉米出口或触及100万吨,”AGPM表示。全球头号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的作物价格高企为欧盟出口创造了机会。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10.28】
  • 国泰君安螺纹期货晨报【10.28】
  • 国泰君安螺纹期货晨报【10.27】
  • 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10.26】
  • 国泰君安螺纹期货晨报【10.26】
  • 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10.25】
  • 国泰君安螺纹期货晨报【10.25】
  • 国泰君安期货_晨报+开利财经【10.24】
  • 国泰君安期货线材、螺纹晨报【10.24】
  • 国泰君安-晨报+开利财经【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