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要看宏观面脸色商品近期或加剧震荡
【开利综合报道】上周,欧债问题得到暂时缓解,美元指数大幅跳水,大宗商品普遍反弹。本周一,日本央行再度干预汇市,日元兑美元大跌,美元指数大幅走高,商品多数下挫。专家称,短期来看,宏观经济形势仍将主导商品市场,由于欧债危机未获根本性解决,商品近期或将加剧震荡。
日本央行干预汇市刺激商品下挫
受日本央行主动干预汇市刺激美元指数大涨的影响,反弹行情似有“夭折”征兆,弱市再现。业内多认为,日本央行干预汇市成为商品大跌的导火索。对此,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黄志强表示,该国央行在今年8月4日干预过汇市,那时正处于商品股市重挫阶段,日元下挫力度有限。上轮干预汇市后,日元兑美元即反弹至历史高位附近,期间两度追加货币宽松措施,日元持续维持高位并在上周创历史新高。与上轮不同的是,本轮的干预是在商品股市呈现突破上行的情况下,短期来看,美元超跌反弹的可能性大,或对大宗商品形成利空影响。另外,有关美国大型期货交易商曼氏金融因欧债危机影响可能会申请破产或重组的消息,也令商品进一步承压。
期价的上涨伴随而来的是持仓量的减少,这表明前期高位空单开始获利了结,而不是多头主动拉升,这表明行情的上涨持续性略显不足。因此,在基本面整体偏弱的情况下,商品的回调势在必行。
商品走势依然看宏观面“脸色”
经历上周的暴涨之后,国内期货品种基本完成了此前连续下跌的技术性修正,整体期价的走势开始向基本面靠拢。对于商品的后市走势,专家表示,短期来看,宏观经济形势仍将主导商品市场。上周欧盟峰会虽取得进展,但欧债危机的实质解决仍将经历较长时间,商品近期回落的概率较大,但如果无经济衰退、欧债危机重现等重大问题,商品更倾向于加剧震荡,尤其是原油、铜和贵金属等品种。
“商品短线剧烈波动是大概率事件。在欧盟峰会利好兑现之后,市场将寻求新的关注点。”倍特期货分析师刘明亮称。光大期货分析师赵燕认为,11月份对于商品市场来说注定又是一个“多事之秋”。市场眼球将聚焦本周欧洲央行与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G20国峰会及美国10月份就业数据等经济事件和经济数据。“这些因素将对美元和整体商品短期走势提供重要指引,金融环境动荡下商品走势震荡仍将剧烈。”
上海中期分析师李宙雷表示,欧盟峰会的利多效应正在逐渐减弱,市场似乎对结果过于乐观,真正的解决细则还要进一步完善,债务危机离彻底解决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本月大宗商品仍以震荡为主
【开利综合报道】在短暂的强势反弹过后,期货市场整体呈现疲软态势,不得不让投资者担心国内期货市场在反弹结束后将迎来新一轮暴跌行情。市场人士认为,国内期市虽然整体疲软,但从月K线图来看,整个10月期市处于反弹阶段,再加上政策微调预期,11月国内期货市场虽然在下跌通道中,但触发暴跌行情的概率不大,谨慎乐观。
北京中期期货分析师牛秋乐表示:“影响期货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因素大部分已经释放,11月市场出现暴跌的概率并不大。”他进一步指出,从国际上来看,欧债危机引发的风险受欧洲领导人峰会三大利好影响,有所消除;国内来看,第三季度CPI拐点已经确认,翘尾效应的减弱加上近期食品蔬菜等价格环比涨幅明显降低,第四季度国内CPI有望回落到5%以下。
“展望11月,美国经济已出现好转迹象,欧债危机在逐渐解决,中国的紧缩力度也面临放松,这有利于大宗商品继续前行。”上海中期期货分析师李宁表示,“但这并不是说,大宗商品期货将重返上涨,而是目前影响市场的负面消息正变少,且影响程度越来越轻而已。”
牛秋乐指出:“CPI见顶后进入下行通道,国内货币政策加息及提准的压力明显减轻,这也为货币政策向定向宽松微调创造了空间。但是,政策微调可能将更加偏重于财政政策,而非货币政策,目前财税改革已经启动,这削弱了大宗商品价格依赖宽松货币环境走高的政策基础。此外,房地产调控近期不会出现放松,这也让大宗商品价格继续承压。”李宁预计:“政策微调将增加政策灵活性,但短期内不会出现太大变动。目前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上方面临压力,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会以区间震荡行情为主。”
欧盟峰会利好渐退大宗商品重归跌势
【开利综合报道】欧盟峰会利好推动全球大宗商品报复性反弹,市场担忧情绪有效缓解。珠江期货和国贸期货等机构则认为,欧债危机缓和,市场环境回暖,包括豆类在内的商品市场迎来一波超跌反弹。然而,随后对欧盟会议的疑虑再度占据主导,多头纷纷获利回吐,国内外商品重归跌势。
纵观9月初以来的大宗商品走势可以发现,欧债危机反复演变是商品市场动荡的主线。而商品未来如何走,仍取决于欧债危机的进展。上海中期、金元期货、广州期货和东海期货等认为,尽管刚刚过去的欧盟峰会上达成了初步协议,但只是一个小成果,关键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现在可能达到了“三而竭”的阶段,特别是政府层面的金融危机有可能传染到银行业。
珠江期货和国贸期货等机构则认为,欧债危机缓和,市场环境回暖,包括豆类在内的商品市场可能迎来一波超跌反弹。这些机构认为,10月21号,欧洲各个财长已经同意向希腊发放援助款。10月24日法国财长表示欧元区国家就解决欧债危机达成一致意见,10月26日进一步达成更多共识,整个市场对欧债危机的恐慌情绪应该告一段落。整个11月份,处于偏暖宏观环境下的大宗商品可能迎来一波反弹。
还有机构认为,欧盟峰会协议只是欧洲在经过无数次失策后的一次正确决定,只是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了一小步。峰会协议并不是一个奇迹药,无法一次性地解决所有问题,它只是将欧债问题在某些程度上变得更为可控。
“欧洲最近达成的债务方案引起一片欢呼,但越来越多的人在担心,如果没有更强劲的经济增长,这个方案是不会获得成功的。”金鹏期货总经理喻猛国认为,以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失业率将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将停滞不前。债务缠身的政府将更难取得用以还债的收入,从而有可能引起更多违约之忧,或者是抬高希腊、意大利等困难国家的利率。
【热点聚焦】
10月PMI数据意外回落钢铁需求疲软影响大宗商品
【开利综合报道】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4%,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这是该数据连续两月小幅回升后再次下跌,10月份PMI数据也大大低于市场预期,此前市场预期该数据会继续温和回升至51.6。相较于此前乐观的预期,该数据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更大的担忧,料第四季度GDP增速将有可能继续回落。而大宗商品对于中国制造业又相对敏感,料这将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极大的负面打击。
铁矿石进口及价格情况直接反应中国经济的成长情况,因为中国进口占世界铁矿石出口的60%,中国经济的任何一举一动都直接反应到铁矿石贸易上来。市场有消息称,我国钢铁行业需求低迷,很大企业利润大幅下降,而港口则有近1亿吨的铁矿石库存,这严重限制了厂商的采购热情。而钢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食粮,钢铁需求的疲软反应我国基础建设的放缓,这也必然对于其它大宗商品市场有重大影响。
另外,10月份购进价格指数由9月份的56.6降至46.2。说明此前大宗商品的价格大跌正在快速传导到实体经济领域,未来一段时间,通胀水平有望继续回落。这也为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松动打开了空间。
不过,总体来看,这份PMI数剧让人担忧大宗商品需求,虽然近期国际市场的不确定对于该数据影响较大,随着欧债危机的缓解,PMI数据有望回升。但这只是一种设想,目前经济下滑的势头并没有止住的迹象。而随着经济下滑,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的减速,都将对大宗商品有重大影响。所以大宗商品走势后期仍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前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
钢材市场初步回暖宝钢称铁矿石价格拐点已现
【开利综合报道】在矿价暴跌、国内钢铁行业陷于低迷的景气周期时,宝钢股份预计,铁矿石价格的拐点应该已经出现,行业有可能走出高成本泥潭,盈利逐步改善。与此同时,由于钢厂越来越大规模的停产检修对市场供需产生影响,此前一个月累计跌幅达600元/吨的钢材价格目前正在初步回暖。铁矿石价格则依然处于下跌态势,跌幅近三成。
铁矿石供求关系好转
在昨日进行的网上业绩说明会上,宝钢股份总经理马国强表示,今年10月份开始,铁矿石现货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这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回归。从目前国际环境和国内政策取向看,价格“应该是出现了拐点”。预计在2012年底或者在2013年,铁矿石供应紧张关系将得到缓解,甚至逆转。这比之前业内普遍预计的逆转时点2014年更为提前。
马国强认为,从铁矿石需求看,占全球需求近半的中国增速正在减缓。供给方面,由于近几年铁矿石价格暴涨,大量资本进入开采业,未来1-2年内大量新项目将陆续投产。全球三大供应商在2012年底和2013年也将有大量的铁矿石项目投产,这将使得一直趋紧的矿石供需缓和。“预计随着供求关系的好转,国内企业在经过这一轮高速增长后经营行为渐趋理性,行业组织结构渐趋合理,行业有可能走出高成本的泥潭。”马国强说。
而对于近期业内颇为关注的四季度铁矿石定价问题,宝钢股份透露,公司也正在与巴西淡水河谷洽谈新的定价模式。待方案确定,新价格将会比原模式计算出的价格更低。宝钢方面认为,此次定价机制的重新商议与2008年钢厂毁约不可相提并论,但定价机制的确有朝现货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根据“西本新干线”的数据,目前63.5%的印度粉矿外盘报价已低至129美元/吨,较国庆节前大跌51美元/吨,跌幅达28%,远远超过同期钢材价格下跌的幅度。矿价的暴跌让国内钢厂有了更多谈判的话语权。“任何定价模式都有可能,关键取决于供需双方的协商。长协或现货对供需双方都是各有利弊,矿价上涨期间长协对买方有利,现货价在下降阶段对买方有利。”马国强说。
钢材市场初步回暖
上周开始,钢材市场开始逐步企稳,并出现利好消息。“一是国内钢厂减产明显增多,10月中旬的国内粗钢产量环比下降2.94%,10月下旬降速会进一步加快;二是钢坯价格在上周最低跌至3720元/吨的低位之后,本周一路反弹至3890元/吨;三是国内建筑钢材库存连续三周下降,且下降速度逐步加快;四是本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确认了宏观政策将预调微调,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将得到保证。”西本新干线分析师表示,综合来看,前期钢价的持续暴跌带有一定的恐慌因素,短期市场存在一定的超跌反弹的需求。但在铁矿石价格尚未趋稳之前,预计国内钢价仍将反复震荡筑底。
另据统计,上周国内钢材库存较前一周减少53.4万吨,五大品种库存再度低于去年同期,多数地区市场资源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货现象,对市场起到了一定的带动。宝钢股份表示,四季度部分下游行业由于季节性需求淡季降低了订货量,但部分下游行业仍保持较旺盛的需求,因此公司四季度销售较为平稳。
沪铜双底能否形成需要观察伦铜上行压力较大
【开利综合报道】从9月中下旬的领跌到10月中下旬的领涨,期铜让市场再次见识了“有色金属之王”的威力;从上期所已上市有色金属期货的品种总成交量来看,9月底以来,沪铜总成交手数就已经超过铝、铅和锌三个品种总量之和。因此,近期沪铜走势对有色金属至关重要。
8月份以来长江有色铜升水一度高达800元,现货的坚挺与期货的疲软在近期差异明显。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废铜贸易商之前在高位接货,面对价格的快速下跌,其惜售心态较重,以持货为主,从而造成废铜供应紧张,部分需求转向精炼铜市场,铜精矿变得相对较为紧俏。这从9月份铜精矿粗加工费价格不断走低可以看出端倪。因此,上游惜售心理使得现货价格相对抗跌。但从铜的金融属性来看,中国持续的信贷紧缩和对近期政策松动缺乏信心导致参与者的悲观情绪显著增加,再加上海外宏观经济恶化,部分投资者认为价格向2008年低点滑落是大概率事件,因此期货市场的抛盘相比现货更为猛烈,导致现货升水扩大。
沪铜在10月21日创下今年以来的最低点后连续上涨,并一举突破盘整区,引领有色金属上涨。去年铜价的低点在49000点附近,因此今年这波下跌在该点位附近的技术支撑较强,同时,部分现货商认为在5万元附近是一个较好的入市点位,开始积极入市囤货,抄底资金使得期货价格受到支撑。另一方面,9月份上海交易所铜库存继续回落,而伦敦铜库存也较上一个月下降近3万吨,同时随着此前融资进口铜逐渐到港,9月份中国精炼铜进口量环比继续大幅回升13%至27.55万吨,这些显示出铜价快速下跌后,可能出现的抄底资金积极介入,对缓解铜价跌势起到较大的作用。
商品研究局(CRU)10月份报告显示,该机构上调全球前3季度的铜产量,下调前3季度的铜需求量,使得前3季度供需缺口大幅萎缩,1季度由此前的短缺9.1万吨变为过剩1.2万吨,2季度由短缺21.5万吨变为短缺6.3万吨,3季度由短缺11.3万吨变为短缺6.5万吨,CRU并预测4季度供应缺口为2.4万吨,CRU的报告表明,欧美经济持续疲软和中国经济回落导致铜需求增长逊于预期。从伦敦铜注销仓单占比来看,该指标9月下旬快速回升至5%以上,并且近期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也暗示伦敦铜上行压力较大。
虽然沪铜走出了“W底”走势,但上周快速反弹动能已消耗殆尽,更何况61000元附近的强压力位也使得沪铜上行压力较大,本周调整的可能性较大,在调整过程中沪铜能否守住56000点附近的颈线位是“W底”形态能否成功的关键,但是,在消费疲软的大背景下,沪铜筑底过程估计会较为漫长。
【市场要闻】
甲醇成交量锐减观望氛围浓重
【开利综合报道】周二大宗商品涨跌互现,在经过前期一轮反弹后出现冲高回吐压力。工业品回落态势明显。在整体国内外宏观经济不确定情况下,甲醇交易量的萎缩表明了资金观望气氛浓重。
近期,国内甲醇市场开始出现反弹回升趋。全球经济不稳定是导致甲醇下游需求不旺盛的一个主因,目前,我国整体市场气氛略有好转,但仍需市场进一步给力。进出口数据上看,2011年9月中国甲醇进口量为37.97万吨,较上月减少14.92%;1-9月累计进口总量为419.13万吨,累计平均进口价为357.63美元/吨。2011年9月中国甲醇出口量在0.51万吨,较上月减少63.44%;1-9月累计出口总量在4.24万吨,累计平均出口价为399.53美元/吨。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芝加哥分会宣布,10月的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9月份的60.4%下降至58.4%。经济学家对此的平均预期为58.0点。受此影响,美指下跌明显。而欧洲方面,20国集团领导人定于11月3日到4日在法国戛纳召开峰会,而在此以前,欧元区各国政府已经承诺将把“欧盟金融稳定机制”(EFSF)的规模扩大至1万亿欧元(约合1.4万亿美元),并寻求获得欧盟以外国家的财务支持。
从周二交易来看,甲醇没有出现期货市场一贯的超新传统,其成交量和价格相当平稳,市场投资者对甲醇价格的分歧不大,后市走势取决于上游成本和下游消费情况。受下游需求疲弱影响,甲醇价格向上难以突破,但受成本支撑向下空间又有限,尽管目前处于甲醇传统的消费旺季,但因为国家的调控政策和国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而呈现“旺季不旺”的局面。
甲醇下游支撑有限延续震荡
【开利综合报道】甲醇现货大部分地区价格稳定,河南,河北,山西略有上升。下游二甲醚市场因局部原料走高,略有回暖。甲醛价格基本稳定,山东甲醛市场局部走高。陕西榆林能化甲醇装置停车。10月30日及11月5日分别有船到港共卸甲醇12000吨。综合来看近期行情上涨压力较大,预计将围绕3100点窄幅震荡。
甲醇现货各地价格基本维稳,山西,山东地区甲醇价格有所上升。二甲醚不温不火,需求有所好转,加之原料价格上扬,部分厂家顺势推涨,但幅度较小,其余单位守稳出货为主,买卖双反心态谨慎。甲醛现货市场基本稳定,山东地区甲醛市场小幅走高。
甲醇近期供给较为充足,一是国内的装置开工率处于高位,二是大量甲醇集中到港。但是,甲醇下游行情对甲醇支撑有限,供大于求的格局近期难以改观,对甲醇期价将产生较大的抑制。随着北方入冬,运输环境或将对甲醇价格产生影响,后期应关注恶劣天气对甲醇价格的影响。
综合来看,受下游需求疲弱影响,甲醇价格向上难以突破,但受成本支撑向下空间又有限。短期甲醇仍将延续3100点附近弱势震荡,建议观望为主。
【市场观点】
农产品五年规划完成存变数
【开利综合报道】尽管有连续8年的增收做基础,但由于城乡一体化带来的大量农民工进城后,由粮食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等四大不可逆趋势的上演,“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产品供应紧张进一步加剧已经在所难免,这是农业部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透露的消息。
业内人士表示,农产品的供应紧张趋势,也让农产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确保粮食自给率95%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稳定在40%等目标能否如期完成陡增变数,而基于食品在CPI的1/3权重和作为基础资源对于其他行业的成本推动作用,在未来一段时期,温和通胀或将成为一种常态。
四趋势致供需矛盾加剧
张红宇表示,有四大不可逆转的形势分别为:新增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大量农民工进城后由粮食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中国人食物结构变化,肉蛋奶等高耗粮副食的需求增多;全球能源危机爆发,更多的粮食油料作物被转换为生物燃料。他表示,以牛奶的需求为例,1985年时中国人均消费仅为2.4公斤,截至2010年底,这一数字变为26公斤。而在生物燃料领域,中国有近50%的油菜籽会被用来转换为生物柴油。“与消费的迅猛增长相比,粮食等农产品的供给增长相对缓慢。”张红宇坦言。
除上述四项因素,张红宇同时表示,耕地形势紧张也是让我国农产品出现供应紧张的一个原因。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进口5480万吨大豆,30万吨棉花。有相关测算显示,如果这些农产品均由中国自给的话,需要额外4亿-5亿亩的耕地,或者6亿-7亿亩的坡耕地。
自给率提高目标难完成
“由于工业能促进就业,而农业却需要大量补贴,产出效益也不高,所以地方政府种粮积极性并不高,这增加了我国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长期研究农业的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认为。正如马文峰所描述,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自我供应方面一直存在缺口。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量为285.3亿美元,进口量却是424.7亿美元,贸易逆差为139.4亿美元,逆差额度同比扩大23.1%。
为提高农产品的自给率,农业部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确保粮食自给率95%以上、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4亿吨以上,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自给率达到100%;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将由“十一五”末的37%达到并稳定在40%。“按照我国现在的农业生产率,'十二五’期间的供给目标很难完成。”马文峰分析表示。
新希望集团董事副总裁王航也表示,目前我国的饲料年产量为1.6亿吨左右,消耗的玉米总数为4000万吨左右,而要实现全部养殖饲料均由工业化饲料供应体系来保证的话,则要求玉米的产量达到3.2亿-3.5亿吨。“在目前的玉米供求缺口加大的形势下,这一目标很难达到。”
温和通胀或成未来常态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食品类商品的权数为1/3左右。此外,作为基础性原材料,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传导到多个领域。但按照农业部上述表态,未来“十二五”期间的供应还将持续紧张。“由于粮食在整个CPI构成中占据较大比重,因而粮食产量一旦出现缺口,将对我国整个的通胀形势带来不利影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如果不稳定粮食产量,很可能会对整个通胀形势带来不利影响。
唐建伟认为,虽然我国稻谷等产品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但大豆等产品却大量依赖进口,由于近年来国际粮食主产区减产趋势明显,小麦、玉米、大米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持续攀升,此前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估计,世界谷物的库存量和消费量比例下降到19%,逼近17%-18%的警戒线,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低水平,导致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这必然会让国际上的通胀因素传导到国内,增加国内的通胀压力。
在谈到相关的应对措施时,张红宇认为,在进行具体的调整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货币政策给予补贴、税费进行减免、改善农村金融监管水平等。马文峰则表示,我国可出台措施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到农业领域进行投资,以更好地发展我国农业。
玉米弱势氛围浓重短期情绪难以改善
【开利综合报道】当前,玉米市场新粮不断上市供应,供需矛盾缓解,收购主体谨慎导致承压较大,各主要产区价格均出现逐步下滑。现货的弱势氛围传导至期货市场,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亦对市场形成打压,后期走势难言乐观。
玉米新粮上市后,各产区状况略有不同。关内地区现货价格下跌幅度较大,已跌至相对低位,引发了农户对玉米的惜售心理,而且贸易商收购态度也谨慎,用粮企业收购量略有下降,因而窄幅调报价,用粮企业根据自身库存及收购量或稳价、或小幅涨跌。目前跌势已经趋于缓解。东北产区价格也逐渐下跌,虽然目前市场收购主体仍不多,但降价收购的意愿较为强烈。
今年东北玉米产量明显增加,新粮开秤价格过高,贸易主体多持谨慎态度收购,只有有销售合同的贸易商进行采购,其余大部分不敢贸然入市。因而新粮价格走势呈现高开低走的局面。部分深加工企业也由于收购量增加,新粮水分大不易保存而陆续下调报价。产区农户对玉米价格存在盼高心理,但价格一再走低也使得部分农户接收价格而出售,因此近期东北新粮上量及购销活动较之前一段时间活跃。
从目前北方港口情况来看,上周库存继续增加,走货量相比入货量明显偏少。而广东港口从船期预报来看,十一月上旬玉米到货较为充裕,市场供应将得到缓解,港存回归至15-20万吨的正常水平。这种情况与饲料企业普遍采取观望的采购态度有较大关系。虽然饲用玉米消费仍会保持稳定增长,但目前市场供应充裕的前提下,大部分饲用企业对采购计划进行了调整。
相比于去年,十一月初这段时间已有很多饲料企业到东北地区采购,而今年同期,这种情况出现变化,只有一部分企业到辽宁地区采购,而东北其余两省贸易商没有接到饲用企业的采购合同。深加工企业同样对前期报出较高的开秤收购价格进行了调整,十一月初黑龙江、吉林两省多数深加工企业下调了玉米收购价格,报价普遍下调30至50元/吨,而报价下调后收购量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当然有少量企业仍维持原价收购,但收购态度较为谨慎,价格随时有下调可能。
现阶段,对价格为数不多的支持来自于农户的惜售心理,如果价格下跌过多,农户会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华北地区就是因为这种状况跌势才有所放缓。企业和贸易商和农户形成对峙状态。但从企业玉米的种植成本及比价效益来看,即便多数产区价格出现下跌,农户的收益依旧不错。如果下跌的势头进一步扩大,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可能还会促使农户加快售粮进度。当然,后期最重要的就是国家的收储政策,收储价格一出,玉米市场底部就会确立。
根据目前状况分析,玉米市场弱势氛围依旧较为浓重,价格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后期的走势预计将出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便是十一月初至十二月中上旬,玉米价格延续弱势行情,价格继续下挫,直至国储保护价出台。第二阶段是国储价出台后,市场收购主体增加,价格会从底部逐步反弹。第三阶段的走势取决于后期的需求,经过前两阶段的下跌和反弹后,如果需求能够起到推动作用,反弹的力度会更大,反之价格将会趋于平稳。建议关注期货及现货市场之间的价差,需找可操作的套利机会。(孙禹)
中国库存过高对橡胶市场长期不利
【开利综合报道】上海天然橡胶期货经过一轮快速反弹后,又转入大幅下跌。市场怀疑拯救欧债危机的方案具有多大的可行性,而且有消息报道中国隐性橡胶库存大幅上升,以至进口船货难以找到仓库,橡胶市场下跌。
美国东北部将提前迎来冬季降雪,东北部部分地区周末将出现冬季暴风雪。降雪量接近一英尺,10月出现冬季降雪的情况十分罕见,该地区是美国最大的取暖油市场,这对原油市场有利。不过,日本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制造业产出自3月地震以来首度回落,美国经济数据显示9月消费者收入增长迟滞,引发对能源需求的担忧。欧债危机解决计划的不确定性也引发投资者获利了结。原油下跌,将削减合成橡胶成本,对天然橡胶市场不利。
天气情况,泰国天然橡胶产区,泰国中北部多云,南部多云;马来西亚产区,马来半岛南部有雨,加里曼丹岛北部有雨;印度尼西亚产区,苏门答腊岛赤道以北有雨,苏门答腊岛赤道以南有雨,加里曼丹岛南部有雨;中国产区,海南多云,云南多云。近期天气对割胶生产和运输的影响不大。
中国主要港口——青岛的橡胶库存高企。一位新加坡贸易商称,青岛库存过高,若现在将船货运抵至那儿,很难找到空间进行存储,买家正在逢低买进,不过这要取决于是否卖家愿意出售,因部分人在稍早曾以高价买入,买家正保持观望,认为升势或将是一种假象。
其它方面,马来西亚气象局预测下个月开始进入季候风季节,半岛西海岸和东马部分地区将出现不寻常的雷雨,降雨量预料比往年增加20%至40%,数州可能发生比过去更严重的水灾。东北季候风因为拉尼娜现象,将比去年有更多的降雨量,不排除可能带来严重水灾。目前泰国的降雨已影响到橡胶供应,若马来西亚再出现洪水灾害,将使供应进一步收缩。
总体上,商品市场的回升趋向并未改变。市场开始担忧拯救欧债危机的细节,一个宏伟的蓝图未必是可行的,卖盘因而增加。美国债务的压力也逐渐浮现,美国两党并未就扩大债务规模达成最终的协议,这将影响美国的主权评级,三大评级机构中尚只有标普下调了美国信用等级。尽管如此,德法下定决心达成的协议很难出现一纸空文的情况,细节将会披露,而且希腊的情况也已稳定下来。外围形势对橡胶市场的压力不大。受泰国洪水影响,现货的供应稍有下降,而且马来西亚的气象预测显示该国可能出现大量降雨。尽管如此,橡胶的升势已经变得相当脆弱,有消息称中国青岛保税区的库存大幅增加,中国未来的需求将相当疲软,而橡胶价格依然处在高位。
【市场动态】
越南开征橡胶出口税或影响胶价
【开利综合报道】越南将对本土橡胶出口征税,可能将影响中国天然橡胶价格。越南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称,从2011年12月8日起,出口各类天然橡胶产品、橡胶树胶和其他类似天然树胶,已经或未经硫化处理的天然胶乳,未经硫化处理的初级形状或板、片、带状合成橡胶,需要缴纳3%的出口税;合成橡胶出口需缴纳5%的出口税。
越南橡胶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橡胶已成为越南的重要出口创汇商品,2010年,越南橡胶出口额大约为23.9亿美元,同比增长94.7%。而今年前10个月,越南料出口橡胶价值就已高达26.03亿美元,同比上升了55.2%。在越南农产品出口总量中,橡胶产品的出口量仅次于食品业。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指出,越南是全球第四大天然橡胶出口国,目前由于上述橡胶产品均未征收出口税,此次越南财政部将这部分橡胶产品列入需要征收出口税的商品清单,这将会抑制其国内橡胶的出口。而现在越南橡胶最大的出口国是中国,其橡胶出口受限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天然橡胶的市场供给,从而对我国天然橡胶市场价格造成影响。
据商务部相关数据,2010年中国天然橡胶的进口数量大约为186万吨,进口合成橡胶(含胶乳)大约为156.5万吨。而2010年越南橡胶总产量为75万吨,当年出口量为77.3万吨,其中对华橡胶出口量约占其橡胶出口总量的70%,由此可见越南橡胶对我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
印尼2011年大米产量料为6539万吨
【开利综合报道】印尼统计局周二预计,该国2011年未碾磨大米产量料为6539万吨,较稍早预估减少3.9%,且较上年产量下降近1%。今年的产量预估要低于7月预期的6806万吨,且同样低于去年的6600万吨。
印尼贸易部长上周表示,受到洪水冲击的泰国可能难以完成向印尼的大米出口委托。印尼今年已经发放了160万吨大米进口许可。统计局表示,预计该国今年玉米产量为1723,低于稍早预估的1739万吨。2010年印尼玉米产量为1833万吨。
美国谷物协会9月时表示,印尼今年将进口320万吨玉米,成为东南亚最大的玉米进口国,因家禽需求上升且国内产量糟糕。今年大豆产量料为870,070吨,高于稍早预期的819,450吨,但低于上年908,110吨的产量。
全国大豆协会7月曾表示,印尼今年大豆消费量将增加6%,受人口增加带动,但该国不太可能在2014年实现自给自足。印尼正致力于增加大豆产量以停止对进口谷物的依赖,该国致力于在2014年实现自给自足,但由于受到土地制约和生产力偏低限制,国内产量并未显著增加。
印度小麦产量有望增加
【开利综合报道】印度两位资深政府官员周二表示,印度已经展开主要冬季作物——小麦的种植,产量可能超过上年水准,因播种条件良好。由于土壤含水量充足,小麦产量将增至8700-9000万吨,截至6月30日的上一作物年度产量预计为8593万吨。
小麦研究院的主管InduSharma表示,“播种已经开始,但其处于初级阶段。播种应会在11月5日至15日期间加速,到11月20日将会完成多数种植。”今年季雨降雨持续不断,约较正常的9月结束推迟一个月。
小麦种植通常于10月开始,收割始于3-4月。印度仅播种一茬小麦,但播种两茬稻米。高产或有助于印度在未来数月内出口小麦。自从9月取消出口限制后,印度小麦出口装船数量不到10万吨。印度希望今年粮食产量将增至2.45亿吨。该国政府正准备推出一项食品保障项目,确保多数印度人能够获得较为便宜的谷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