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形势反复动荡。中国也遭受了出口受阻、内需受困的巨大损失。民营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相对不足,所以眼下的生存状况格外引人关注。前两天,全国工商联发布了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在2010年民营企业500强的产业分布特点上看,近80%的企业是制造业,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比例则明显偏低。报告认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然是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依然从众多民营企业中发现了各行业独立鳌头的企业。
熔盛重工集团总裁陈强喜欢听人说话,他养成多年的习惯就是一有时间就去拜访客户,听他们讲话。陈强说,要站在客户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从2005年10月熔盛重工在一片滩涂上打下建厂的第一桩,到三个月后获得第一笔造船订单,再到4年销售额超百亿元,并连续保持持有订单量中国第一,熔盛是近年来“跑”得最快的中国造船企业。对于熔盛发展的秘籍,陈强言简意赅。他说:你必须让船满足更多的客户的需求。
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于许多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对于造船行业来说则难于登天。不同的船型有不同船型的建造标准,根据客户需求建造新的船型,不但是对企业研发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决策者市场判断力的检测。2008年,陈强接到了一个来自巴西的订单:建造一种来往于巴西淡水河谷和中国的载货量尽可能最大的矿散货船,以降低船东的单位运货成本。熔盛重工集团总裁陈强告诉记者,以前客户给他推荐,他跑去找其它的客户,人家马上给他推出30万吨的货船,但是这个客户不满意。
30万吨的货船已经几乎是当时世界最大的船型,而更大船型的标准在全球的几乎所有船厂都没有建造的依据可循,到底该怎么建呢?熔盛重工集团总裁陈强马上带领自己的团队前往中国通往巴西淡水河谷的航道进行了为时半年的考察。熔盛重工设计院院长助理谭杰对记者说,根据航线,码头、港口的要求以及船东尽量多的载货量的要求来设计。
标准的制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船究竟要建多高、多宽、多长?用什么样的钢板?多厚的钢板?这都需要反复试验与论证。这让当时为熔盛做评估与标准裁定的船级社的工作人员至今回忆起来都感慨不已。挪威船级社主任验船师马休说,这个非常困难,很有挑战性。
经过无数次的评定,熔盛决定将货船的标准设立为40万吨级,单从吨位来说甚至已经超过了许多大型航空母舰。如此一来,既提高了货船的载重,又减少了单位重量的碳排放,让来自巴西的客户非常满意。
摸准了市场脉搏的熔盛又继续开发了多种船型,如可停靠港口码头最多的苏伊士油轮,科技含量更高的VLCC等等,随着在客户间的声誉越来越好,慕名而来找熔盛定制货船的船东也越来越多。卡迪夫航运驻华代表乔治·佩塔萨斯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只有熔盛能做,那就是为什么我们来到这里选择熔盛。
(经济半小时) |